广西喀斯特区3种核桃土壤、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1)
2022-09-08邓娱婷招礼军朱栗琼霍丽娜
邓娱婷 招礼军 朱栗琼 霍丽娜
(广西大学,南宁,530004)
生态化学计量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中碳(C)、氮(N)、磷(P)等元素间的关系,通过探究C、N、P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了解限制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元素,即判别生物的养分限制[1-2];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可以反映植物养分循环过程[3-4]。限制性最大的养分元素决定了养分的循环速度,而养分循环速度又受植物本身和土壤养分供应所限制[5]。已有研究表明[6-13],叶片的养分含量特征及生态化学计量,可反映对土壤养分利用及限制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状况。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坚果树种,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国共有18个核桃栽培种类,其中以核桃(胡桃,Juglansregia)、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3种核桃分布最广、栽种最多[14]。核桃耐旱,可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且对水肥要求较少[15]。河池是广西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石漠化现象突出。为了摆脱贫困,也为了恢复生态环境,河池当地探索出一种石漠化核桃种植模式。广西河池是核桃的原本分布地区,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又引进多种核桃种类,已成为广西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河池市的核桃出现开花不结果、晚实、核桃产量低等一系列问题[16]。
关于对核桃的育种、施肥、病虫害防治、资源开发、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在核桃林养分方面的研究多为不同类型或元素配比的肥料使用,对核桃、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状况的影响等[17-20],而对核桃林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较少[21-23],并且缺少对不同种核桃间的差异分析。为此,本研究选择河池市主要栽种的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J.sigillate×J.regia,‘Yunxin’)树及林地为研究对象,在广西河池市环江县、都安县各设计10个采样点,于2019年4月份、7月份、10月份分别进行采样,选取树冠外侧4个方向的发育枝上的一对复叶,每种核桃树样品500 g;在采叶片样对应的核桃树林冠线下土层(h)0 测定叶片全碳、全氮、全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双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3种核桃土壤和叶片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探索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间的生态化学计量关系。旨在为河池地区核桃种植的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北与贵州相邻,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喀斯特地貌集中发育。河池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2 ℃,最高温出现的7月份平均气温28.3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400 mm[24]。 试验样地为河池市环江县(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25°33′)、都安县(东经105°51′8″~108°30′30″,北纬23°47′41″~24°35′)。环江县、都安县均处于云贵高原与桂中岩溶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总体海拔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水系发达。 试验树种为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云新核桃(J.sigillate×J.regia,‘Yunxin’)树。在环江和都安各设计10个采样点,于2019年4、7、10月份分别进行采样。各选择坡向、海拔、树龄等相似的3个对照样地,每个对照样地间相距100 m。每个样方按S型随机采样10株核桃树,选取树冠外侧4个方向的发育枝上的一对复叶,将树叶按种类混合后,每种核桃树样品500 g,带回实验室。将叶片用蒸馏水洗净后用滤纸擦干,放入烘箱中105 ℃杀青处理20 min,而后65 ℃恒温烘干。烘干后的样品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孔径0.150 mm)筛网。 在采叶片样对应的核桃树林冠线下土层(h)0 叶片全碳,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测定;叶片全氮,用H2SO4-H2O2消煮后用扩散法测定;叶片全磷,用H2SO4-H2O2消煮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5]。 土壤有机碳,用K2Cr2O7-H2SO4氧化法测定;土壤全氮,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全磷,用H2SO4-HClO4消煮后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用浓度为2 mol/L的KCl溶液提取后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效磷,用HCl-HF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5]。 叶片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用质量比表示;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3种核桃间及每种核桃月际间叶片、土壤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显著性;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月份和种类对核桃叶片养分质量分数及其计量比的影响,并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各因素间的相关性。 由表1可见:4月份时,云新核桃与山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10月份时,山核桃与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4月份与7月份的叶片C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泡核桃、山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3个月份间变化显著;云新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7月份与10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7月份与10月份间,山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 由表1可见:4月份时,山核桃和云新核桃间,叶片C、N质量分数比(w(C)∶w(N))差异显著(P<0.05);10月份时,泡核桃和云新核桃间w(C)∶w(N)存在显著差异。3种核桃叶片间,叶片C、P质量分数比(w(C)∶w(P))无明显差异;云新核桃叶片4月份时,与其他两种核桃叶片N、P质量分数比(w(N)∶w(P))存在显著差异;10月份时,泡核桃与山核桃叶片w(N)∶w(P)差异显著。泡核桃叶片w(C)∶w(N)在3个月份间差异显著,且7月份与10月份叶片的w(N)∶w(P)有显著差异。山核桃叶片w(C)∶w(N)在月份间变化显著,w(C)∶w(P)在7月份与10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4月份时,山核桃叶片w(N)∶w(P)与其他两月份差异显著。云新核桃叶片,只有w(C)∶w(N)在4月份与10月份间差异显著。 表1 3种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月份叶片N质量分数(w(N))/g·kg-1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w(C)∶w(P)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4(19.14±4.88)ABa(21.78±2.21)Aa(16.16±2.20)Ba(508.23±212.44)Aa(493.84±147.33)Aab(385.84±119.64)Aa7(15.33±2.12)Ab(15.50±0.76)Ab(15.89±2.26)Aab(431.74±103.51)Aa(419.13±86.17)Ab(428.38±97.86)Aa10(12.99±1.14)Ac(13.55±1.07)Ac(13.95±1.61)Ab(496.07±100.10)Aa(600.29±130.67)Aa(483.62±260.56)Aa 月份叶片P质量分数(w(P))/g·kg-1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w(N)∶w(P)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4(0.99±0.35)Aa(0.94±0.25)Aab(1.18±0.24)Aa(22.09±10.22)Aa(24.76±7.07)Aa(14.38±4.05)Ba7(1.08±0.27)Aa(1.07±0.20)Aa(1.11±0.35)Aa(14.68±2.94)Ab(14.94±2.56)Ab(15.37±4.81)Aa10(0.97±0.17)ABa(0.79±0.16)Bb(1.08±0.37)Aa(13.71±1.98)Bb(17.64±2.90)Ab(14.65±6.38)Aba 由表2可见:除P质量分数外,不同的月份对核桃叶片C、N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P<0.05),其中对N质量分数、w(C)∶w(N)、w(N)∶w(P)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除C质量分数和w(N)∶w(P)外,种类对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不显著。月份和核桃种类的交互作用,对叶片N质量分数、w(N)∶w(P)影响显著。 表2 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计量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种核桃叶片C质量分数稳定性较高(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碳相比,叶片N、P质量分数较不稳定,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25.00%、22.29%、14.37%,P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27.67%、24.44%、27.72%。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叶片平均C质量分数,分别为449.5、442.0、440.7 g/kg,平均值均稍低于全球植物叶片C质量分数平均值(461.6 g/kg)[26],也远低于喀斯特峰丛人工林叶片平均C质量分数(530.25 g/kg)[27]。3种核桃中,山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最高(16.6 g/kg),其次为泡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15.9 g/kg)、云新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15.3 g/kg);3种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均低于全球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20.6 g/kg)[21],但略高于南方人工林平均叶片N质量分数(13.9 g/kg)[28]。与N质量分数相反,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最高(1.1 g/kg)、山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最小(0.9 g/kg)、泡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1.0 g/kg)在二者之间,均低于中国陆生植物叶片P质量分数(1.99 g/kg)和南方人工林平均叶片N质量分数(1.39 g/kg)[28-29]。 在月际间,泡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月份间变动较为明显,山核桃叶片的N、P质量分数变动较为明显,而云新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波动较小,3个种类核桃叶片中C、N质量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泡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二者均不明显;而山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上升后显著下降。 叶片的化学计量比代表了植物对养分利用率和碳同化能力[30],3个种类中山核桃对养分利用的能力和碳同化率最高(w(C)∶w(N)∶w(P)为474∶18∶1)、泡核桃次之(w(C)∶w(N)∶w(P)为444∶16∶1)、云新核桃最弱(w(C)∶w(N)∶w(P)为393∶14∶1)。植物叶片w(C)∶w(N)和w(C)∶w(P)比值越高,其对N和P的利用效率越高[31]。本研究中,泡核桃叶片w(C)∶w(N)为29.9(最高)、云新核桃叶片w(C)∶w(N)为29.4(次之)、山核桃叶片w(C)∶w(N)为27.9(最小)。相反,山核桃对P的利用率最高(w(C)∶w(P)为505.2)、泡核桃对P的利用率次之(w(C)∶w(P)为479.7)、云新核桃对P的利用率最小(w(C)∶w(P)为432.6)。 3种核桃叶片w(N)∶w(P)由大到小依次为山核桃(18.7)、泡核桃(17.0)、云新核桃(14.8)。任书杰[32]等对中国东部南北样带654种植物研究表明,叶片w(N)∶w(P)平均为13.5,低于本研究中3种核桃叶片。而刘万德[33]等对云南普洱的优势树种的研究中,叶片w(N)∶w(P)为28.0,高于本研究中的3种核桃叶片。叶片的N、P质量分数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限制,w(N)∶w(P)比值不直接受到植物C吸收转化的影响,但反映了N和P吸收与损失之间的平衡,表明了N、P限制之间的转移[34-35],因此w(N)∶w(P)比w(C)∶w(N)更能反映植物对养分的利用[36]。Koerselman et al.[37]研究表明,w(N)∶w(P)>16表现植物生长受P限制,w(N)∶w(P)<14表现植物生长受N限制。本研究中,泡核桃、山核桃叶片w(N)∶w(P)均大于16,表现2种核桃生长受P限制,而云新核桃14 总体看,泡核桃分别与山核桃、云新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差异;而山核桃叶片的P质量分数和w(N)∶w(P),与云新核桃叶片的P质量分数和w(N)∶w(P),存在显著差异。与种类相比,月份对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大。河池市的核桃,一般在3—5月份开花,6—7月份长果,8—9月份果实成熟[38]。本研究的采样时间,分别在核桃的开花期、结果期、果实成熟采摘后,随着1个生育期的变化,核桃树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植物体中的养分分配发生着变化,叶片的养分自然随之变化。王平生等[39]研究表明,在核桃树各器官中,叶的N质量分数在春季最高,而秋季低于根系,说明养分分配会随着季节变化。 由表3可见:3种核桃的叶片,N质量分数与w(C)∶w(N)、P质量分数与w(N)∶w(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泡核桃叶片,w(C)∶w(N)与w(N)∶w(P)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3种核桃的叶片,C质量分数与w(C)∶w(N)、N质量分数与w(N)∶w(P)、w(C)∶w(P)与w(N)∶w(P)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核桃的叶片的w(C)∶w(N)与w(C)∶w(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表3 3种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 山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相关性与泡核桃叶片相似,但w(C)∶w(N)与w(N)∶w(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C质量分数与w(C)∶w(N)、C质量分数与w(C)∶w(P)、N质量分数与w(N)∶w(P)、w(C)∶w(N)与w(N)∶w(P)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与w(C)∶w(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w(C)∶w(P)与w(N)∶w(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质量分数与w(C)∶w(N)之间呈显著相关。 N、P限制了地球上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35],本研究中的3种核桃也有所体现。泡核桃叶片C质量分数与w(C)∶w(N)的相关系数,小于N质量分数与w(C)∶w(N)的相关系数,所以w(C)∶w(N)的变化受N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大。同理,C质量分数与w(C)∶w(P)的相关性极小,这说明泡核桃叶片w(C)∶w(P)受P质量分数决定;而w(N)∶w(P)受N、P质量分数影响差别不大。山核桃、云新核桃叶片化学计量比,受C、N、P质量分数影响的整体趋势与泡核桃类似;但云新核桃P质量分数与w(N)∶w(P)的相关性,远远大于N质量分数与w(N)∶w(P)的相关性,则云新核桃叶片w(N)∶w(P)由P质量分数决定,说明云新核桃受P的制约影响比其他两种核桃显著。 由表4可见:7月份时,3种核桃间土壤C质量分数均差异显著(P<0.05);云新核桃土壤N质量分数,与山核桃土壤N质量分数在3个月份均差异显著,只在4月份时与泡核桃土壤N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与N质量分数相似,云新核桃土壤P质量分数,与山核桃土壤P质量分数在3个月份均差异显著,而在10月份时与泡核桃土壤P质量分数差异显著。泡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4、7两个月份间差异显著;山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在月际间无显著性变化;云新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在7月份时与其他两月份差异显著。3种核桃土壤N、P质量分数,在月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见:山核桃土壤w(C)∶w(N)和w(C)∶w(P),在4月份时与其他两种核桃差异均显著,在7月份时与云新核桃差异显著。3种核桃土壤间w(N)∶w(P)均无显著性差异。泡核桃土壤w(C)∶w(N)在4月份时与其他两月份差异显著,而云新核桃在7月份时与其他两月份差异显著。泡核桃土壤w(C)∶w(P)在4月份与10月份间差异显著。 表4 3种核桃林下土壤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月份土壤N质量分数(w(N))/g·kg-1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w(C)∶w(P)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4(1.99±0.68)Ba(1.61±0.43)Ba(2.69±0.49)Aa(14.65±6.79)Bb (23.46±10.78)Aa(14.14±7.24)Ab7(2.03±0.73)ABa(1.52±0.41)Ba(2.55±0.60)Aa(22.53±12.45)Aab(26.79±9.66)Aa(17.70±9.26)Aa10(1.96±0.64)ABa(1.59±0.44)Ba(2.36±0.56)Aa(23.93±17.44)ABa(29.13±12.23)Aa(13.53±5.69)Ba 月份土壤P质量分数(w(P))/g·kg-1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w(N)∶w(P)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4(2.46±1.18)ABa(1.63±0.86)Ba(3.10±1.24)Aa(0.93±0.37)Aa(1.28±0.69)Aa(0.96±0.31)Aa7(2.32±1.46)ABa(1.33±0.64)Ba(3.33±1.30)Aa(1.12±0.54)Aa(1.30±0.50)Aa(0.88±0.38)Aa10(2.07±1.16)Ba(1.36±0.60)Ba(3.05±0.97)Aa(1.20±0.65)Aa(1.31±0.42)Aa(0.82±0.28)Aa 植物残体是土壤C、N的主要来源[40],不同植被类型对应的土壤中C、N质量分数有所差异。本研究中,不同种类核桃对应的土壤中C、N质量分数有所差异,云新核桃与泡核桃、山核桃土壤中C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而3种核桃间土壤中N质量分数均差异显著。山核桃与泡核桃、云新核桃土壤中的w(C)∶w(N)差异显著,云新核桃与山核桃土壤中的w(N)∶w(P)差异显著。泡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为35.0 g/kg,山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为31.7 g/kg,云新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41.31 g/kg)显著高于前两者,均高于广西喀斯特石灰土C质量分数((12.54~33.27 g/kg)[41],与贵州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土C质量分数(80.40 g/kg)相比较低[42]。本研究中,云新核桃、泡核桃、山核桃土壤N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2.6、2.0、1.6 g/kg,云新核桃、泡核桃均高于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土壤N质量分数(1.71 g/kg)[20]。3种核桃土壤P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云新核桃(3.2 g/kg)、泡核桃(2.3 g/kg)、山核桃(1.4 g/kg),均高于湘北丘陵区混交阔叶林表层土壤P质量分数(0.61 g/kg)[43],也均高于全国土壤P质量分数平均值(0.67 g/kg)[44]。 土壤w(C)∶w(N)∶w(P)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土壤的养分平衡状态。本研究中,泡核桃土壤w(C)∶w(N)为18.0、山核桃土壤w(C)∶w(N)为20.7、云新核桃土壤w(C)∶w(N)为16.6。土壤w(C)∶w(N)越低,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越高[5],植物更容易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元素;本研究中3种核桃土壤w(C)∶w(N)均高于中国土壤w(C)∶w(N)平均值(11.9)[44],说明3种核桃对土壤中的N吸收存在着限制,其中山核桃土壤w(C)∶w(N)最高。本研究中,泡核桃、山核桃与云新核桃的土壤w(C)∶w(P),由大到小依次为20.2、26.7、15.0,均低于中国土壤w(C)∶w(P)平均值(61)[44];泡核桃、山核桃与云新核桃3种核桃土壤w(N)∶w(P),由大到小依次为1.1、1.3、0.9,均低于中国土壤w(N)∶w(P)平均值(5.2)[44];这是由于土壤中P质量分数过高导致的。 由表5可见:泡核桃土壤中C质量分数,与叶片N质量分数呈相关性极显著,与叶片w(C)∶w(N)、w(N)∶w(P)相关性显著,说明土壤中的C质量分数对叶片的N吸收有显著影响,此外叶片w(C)∶w(N)与土壤w(C)∶w(P)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N质量分数与叶片N质量分数、w(N)∶w(P)有显著相关性,但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N质量分数升高会影响叶片中的N质量分数。山核桃土壤中的养分,与叶片中C、N、P质量分数均无显著相关性。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与土壤w(C)∶w(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w(N)∶w(P)与叶片P质量分数、w(C)∶w(P)呈显著相关性。 表5 泡核桃土壤-叶片养分相关系数 泡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w(C)∶w(N)、w(N)∶w(P),均与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泡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还与土壤中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泡核桃叶片w(C)∶w(P)与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分数、土壤中有效磷质量分数与泡核桃叶片w(C)∶w(N)呈显著相关。山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w(C)∶w(N),与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山核桃叶片C质量分数、w(N)∶w(P),与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显著相关。云新核桃叶片养分,与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硝态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除云新核桃外,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对核桃叶片中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有较大的影响。 3种核桃林下土壤与叶片的养分质量分数间的相关性有所差别。但除了泡核桃土壤C质量分数与叶片N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外,3种核桃土壤和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间多数不存在显著相关。核桃仁油脂含量高,需要大量的N来合成脂肪,由于采样点在核桃的生育期内,核桃内的营养元素可能优先分配供给果实发育;这种推测需要通过对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与土壤C、N、P质量分数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 植物对N的吸收利用具有选择性,铵态氮和硝态氮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Dibar et al.[45]研究表明,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是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潜在决定因素。本研究中,泡核桃与山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与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核桃偏向于吸收土壤中的铵态氮。樊卫国等[46]在对铁核桃实生苗的研究中也表明,N元素的形态对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中,泡核桃叶片N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效磷有利于泡核桃对N的吸收;而云新核桃林下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硝态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对其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相关,只有土壤w(N)∶w(P)与其叶片P质量分数呈较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的w(N)∶w(P)影响云新核桃对P的吸收利用。 本研究选取的核桃林样地,在管理中通常会施用大量的磷肥,环江、都安两地核桃林土壤磷质量分数大部分都处于过量和高量水平[16]。但黄思远[47]的研究表明,在都安地区核桃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在土壤供磷充足的情况下泡核桃表现为受P限制,可能与核桃对土壤中有效磷质量分数低有关;同时较低水平的有效磷质量分数也限制了泡核桃对N的吸收。磷肥的有效性取决于磷肥与土壤反应后产生的化合物的有效性[48]。在反应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pH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氮肥的输入也会影响磷肥的有效性,N、P有效性的失衡会造成P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49]。 泡核桃、山核桃、云新核桃间,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具有差异;山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w(N)∶w(P),与云新核桃叶片P质量分数、w(N)∶w(P)间差异显著。 3种核桃养分利用的方式有所差异,山核桃的养分利用率最高。从叶片养分方面看,3种核桃养分利用均受叶片的P质量分数影响,泡核桃与山核桃生长受P限制。3种核桃叶片养分月际间变化较显著,与核桃处于生育期的不同阶段有关,施肥和管理应该随之调整。 泡核桃和山核桃偏向于通过吸收土壤中铵态氮利用土壤中的N元素,在对泡核桃与山核桃的施肥管理中,应选择含铵态氮的肥料对核桃树进行有效的补氮。同时泡核桃对N的吸收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因此在施肥管理中还应注意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配比,平衡土壤中的氮磷比。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与处理
2.2 样品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类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3.2 不同种类核桃叶片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
3.3 不同种类核桃林下土壤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3.4 不同种类核桃林土壤与叶片养分相关性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