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15 家医院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
2022-09-08姚一苇何国龙赵体玉李晓丹郭月李乔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具有诸多优势, 其7 个自由度的仿真机械手臂和3D高清影像系统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精度和准度, 同时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受到了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青睐, 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截止到2021 年3 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在我国大陆装机190 余台,手术量突破20余万台。 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是机器人辅助手术成功的前提
,但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的精密性及操作的复杂性, 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 设备的安全性能与其维护保养及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也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对于机器人手术设备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报告
, 也有研究描述了现有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分析各设备的优点、局限性及未来适用方向
,而针对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使用、 维护保养及管理情况的调查较少。因此,本研究对115 家拥有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医院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使用、 维护保养及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使用、维护保养与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 于2021 年2 月抽取全国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医院的手术室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 医院纳入标准:(1)购入机器人手术设备≥6 个月;(2)已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 医院排除标准: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总量<10 台
。 手术室护士长纳入标准:(1)在职、从事手术室管理工作3 年以上;(2)自愿参加本研究。 手术室护士长排除标准:调查时正在休假或半年内休假>1 个月。
1.2 调查工具 课题组在复习国内外参考文献
的基础上, 于2020 年12 月与4 名手术室护士长、3名机器人手术配合护士进行3 次座谈与讨论, 了解各医院手术室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设备管理、手术管理相关情况,根据本次调查目的形成“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初稿。邀请8 名专家对问卷各条目相关性进行评价(非常相关=4、相关=3、一般=2、不相关=1)并参与最终问卷调查。 专家一般资料如下:主管护师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任护师5 名;其中护理管理专家4 名、临床护理专家3 名、护理教育专家1 名;来自湖北省2 名、北京市2 名、上海市2 名、四川省1 名、浙江省1 名,工作年限为23~38 年。 根据专家对问卷条目的评价,测出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75~1.000,整体内容效度为0.951,提示问卷内容效度良好。
信任问题的动态博弈得出的结论是:好的法治环境下,作为股东的委托人对作为经理的代理人的信任会实现,同样,作为经理的代理人会选择诚实守信。在坏的法治环境下,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欺骗会盛行,而且在坏的法治环境下,由于起诉产生的司法成本高,不起诉会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理性选择。
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 机器人手术设备的基本信息、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状况、设备维护保养、机器人辅助手术管理压力及相关问题5 个部分23个条目。其中医院基本信息包括医院名称、医院所在省市、医院级别、医院性质、医院规模、手术间数量及年手术量;机器人手术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购入时间、购入设备型号及数量; 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状况包括近3 年机器人手术总量、 机器人手术量排名前3的手术专科; 设备维护保养包括是否购买专业维修服务、维护保养频率、维护保养人员、非计划性维修频率、非计划性维修频率最高的部件、年维修成本;机器人辅助手术管理包括手术管理过程中的压力来源、机器人辅助手术专科护理团队现存主要问题、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部门出台机器人手术设备使用及管理规范对机器人手术管理工作是否有帮助等。 问卷作答形式包括单选、多选及填空。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更多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充分涉猎。学生阅读量不足,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提升缓慢,师生与家长在此方面的忽略,导致情况不断恶化。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学生积累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沟通、理解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采埃孚是一家世界领先的汽车传动和底盘技术供应商,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客运和货运交通工具中。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采埃孚股份公司(ZF Friedrichshafen AG)在中国的投资业务,除代表德国总部行使管理职能外,也向采埃孚在中国的工厂提供市场、业务开发、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服务。
2.1 医院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115 家医院,来自27 个省及直辖市,其中东北地区12 家(10.4%)、华东地区34 家(29.7%)、华北地区22 家(19.1%)、华中地区12 家(10.4%)、华南地区13 家(11.3%)、西南地区12 家(10.4%)、西北地区10 家(8.7%);多为三级医院114 家(99.1%);医院类型以综合医院为主,102 家(88.7%);开放床位数:1 000~1 499 张15 家(13.1%)、1 500~1 999 张22 家(19.1%)、2 000~2 499张22 家(19.1%)、≥500 张56 家(48.7%);手术间数量:<10 间1 家(0.9%)、10~29 间45 家(39.1%)、30~49 间34 家(29.6%)、50~69 间21 家(18.3%)、70~89间6 家(5.2%)、≥90 间8 家(6.9%);年手术量:1 万~5 万台76 家(66.1%)、6 万~10 万台29 家(25.2%)、11 万~15 万台8 家(7.0%)、>15 万台2 家(1.7%)。
富察氏慢慢喝了一口水,便是不适也不愿乱了鬓发,顺手一抚,才慢慢坐直身子,叱道:“糊涂!还不请侧福晋坐下。”
2.2 机器人手术设备信息 115 家医院共安装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153 台, 其中88 家医院各装机1台、21 所医院各装机2 台、5 所医院装机各3 台、1所医院装机8 台。设备购入的时间见表1。设备的型号具体见表2。
2 结果
3.3.3 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影响并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人类活动于遥感影像上最直接的体现即为地表覆被的变化.通过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Landsat影像,通过监督分类的方法,获取椒江流域各年份地表覆被情况椒江流域土壤侵蚀与地表覆被统计见表4(其他主要为居民地所产生土壤侵蚀的统计,微度侵蚀中包含水体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频数描述。 多选题选项构成比计算方法为: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其含义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定基增长率=(本期统计周期数据-基期统计周期数据)÷基期统计周期数据×100%,环比增长率=(本期统计周期数据-上期统计周期数据)÷上期统计周期数据×100%。
2.5 机器人辅助手术管理压力及相关问题 115 名手术室护士长,112 名(97.4%)认为相关部门出台机器人手术设备使用及管理标准对管理工作有帮助;护士长在手术管理过程中压力来源(多选题)占比最高的是设备维修成本高(68.7%);机器人辅助手术专科护理团队现存主要问题(多选题)有:培训及考核缺乏科学课程设置及考核标准(68.7%)、有资质的专科配合护士短缺(65.2%);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团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多选题)中占比最高的为相关管理标准出台(60.9%)。 具体结果见表6。
2.4 机器人手术设备维护及保养 115 家医院,109家(94.8%)购买了机器人手术设备专业维修服务;41 家(35.7%)设备维护保养频率为1 次/d;68 家(59.1%)主要维护保养人员为专科护士;95 家(82.6%)设备非计划性维修频率为1~3 次/年·台;51 家(44.4%) 非计划性维修频率最高部件为机械臂;年维修成本为≤10 万元的医院有48 家(41.7%)、>70万元37 家(32.2%)。 具体结果见表5。
2.3 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状况 115 家医院,近3 年机器人手术量呈现递增趋势,年手术量及增长速率见表3。 机器人辅助手术排名前3 的专科(多选题)分别为:泌尿外科104 家(90.4%)、胃肠外科64 家(55.7%)、妇产科50 家(43.5%),具体结果见表4。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编写电子问卷(https://www.wjx.cn/jq/104712386.aspx), 由课题组人员与符合纳入标准的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电话联系, 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征得其同意后,通过微信向其发送问卷二维码,告知填写说明及填写注意事项,并及时解答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为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所有题目均设为必答题。共收回问卷121 份,其中有效问卷115 份,回收有效率为95.0%。
3 讨论
3.2 机器人手术设备维护保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占比极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机器人手术设备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装机使用,其中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的华东、华北地区装机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29.7%、19.1%。 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医院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主,其原因可能为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购置、使用、维修成本相对较高
,且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三级甲等以下的医院普及。 在153 台机器人外科手术设备中, 美国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占96.1%, 而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所占比例极低,仅占2.6%,手术机器人是集医学、信息技术、机械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智慧型医疗器械
,其研发困难且成本高,虽然2015 年起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来促进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核心技术方面仍有待提升。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对比2018 年,2020 年我国机器人辅助手术量的年定基比增长率为66.150%,手术量排名前3 的临床专科为泌尿外科104 家(90.4%)、胃肠外科64 家(55.7%)、妇产科50 家(43.5%),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逐步推广,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微创外科领域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欢迎, 同时由于装机最多的达芬奇机器人为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代表, 因此腔镜手术开展较多的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机器人辅助手术量也较多。 2018 年起,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第一批专利保护陆续到期,意味着将有更多新公司进入该领域,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我国应加快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并鼓励医院采购及使用国产机器人,推进国产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提高其市场占有量,使其优势惠及更多患者。
3.2.1 设备维修费用高且两极分化 本次调查显示, 每台机器人手术设备每年维修成本≤10 万元48 家(41.7%),>70 万元37 家(32.2%),维修费用呈现出较强的两极分化,其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的医院中近一半设备为近2 年购入(占55.6%),新设备性能稳定,且94.8%的医院装机时购买了厂家提供的专业维修服务,定期的专业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因此维修保养需求相对较少;而2018 年以前购买的机器人外科手术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 部件自然老化或使用过程中日常维护不当,则需要维修的概率增多。 本次调查还显示,设备维修成本高是手术室护士长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来源(68.7%),其原因可能为机器人手术设备内部结构复杂性及精密性较高,对手术操作者及配合护士的能力要求较高,设备故障在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会影响手术周转效率及手术排程
;其次因其造价昂贵,导致各医院购买数量有限,但机器人辅助手术量在不断增加,给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带来挑战与压力。因此,建议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与医院医工部、厂家工程师共同制定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并根据设备的使用折旧时间长短制定不同的维护保养计划,规范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机器人手术设备运行良好。
3.2.2 设备非计划性维修发生频率较高, 机械臂为最高发部件 本次调查发现,每年每台设备进行1~3 次非计划性维修(临时意外故障维修)的医院高达82.6%,4~6 次/年·台的医院为15 家(13.0%),且非计划性维修频率最高部件为机械臂51 家(44.4%)。 目前国内外虽然暂无机器人手术设备非计划性维修相关调查,但有关于机器人手术设备故障相关报道,饶兰
分析了美国FDA MAUDE 数据库中真实世界数据,2008—2018 年11 月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占28.7%。杨宪章
统计其所在医院达芬奇机器设备2019 年7—2021 年7 月设备故障发生率最高部位为机械臂(50%),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其原因可能为机械臂是手术过程中操作频率最高的器具,在器械的连接、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手术成功的前提,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又与设备的维护保养密不可分
,设备故障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 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学术部门及制造商应制订机器人手术设备使用标准化流程,规范机器人手术设备的使用,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所致的手术中断事件或安全事件,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国家层面应建立机器人手术设备相关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定期分析与报告,促进患者安全。
3.2.3 设备维护保养主力军为机器人辅助手术专科护士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机器人手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主力军是机器人手术配合的专科护士(59.1%),而厂家工程师及医工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保养的医院分别占25.2%和15.7%。 文献指出,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除与医生密切配合手术外, 其工作内容还包括前期设备安装调试、 术中设备故障处理与术后设备及器械的管理, 其工作范畴在不断增加
,导致其工作压力较大
。 本次调查也显示,有资质专科护士短缺(65.2%)和护士加班严重(61.7%)都是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团队面临的问题。 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短缺、 加班等会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其身心健康
,最终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因此,医院设备科、厂家工程师及专科护士应明确各自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职责,分工合作来保障设备安全运转, 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手术配合及患者护理; 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关注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身心健康, 减轻其工作压力。
3.3 机器人手术护理专科护士缺乏科学培训与考核,专科护士短缺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专科护理团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68.7%的护士长回答是“培训及考核缺乏科学课程设置及考核标准”,65.2%的护士长认为“有资质的专科护士短缺”。 其原因可能为香港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不再为大陆提供机器人辅助手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且大陆尚未建立规范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护士培训基地, 导致未接受过正式培训的护士人数逐渐增加。 国外1 项研究表明,最早参加了高级培训获得证书后的护士,以一对一带教方式培养了一批新的护士, 但2 批护士在专业知识及配合的质量方面存在差异
。 由于机器辅助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 训练有素的护士能让医生更专注于手术
,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特点是主刀医生不直接与患者接触, 因此床旁第1 助手与护理人员的作用更为重要。 研究表明,有组织的培训计划能够提高床旁第1 助手的工作满意度
。 同理, 机器人手术配合护士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针对医生的培训相对较多也较为规范,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培训课程、现场模拟和动物实验、考核等环节,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医生,在节约操作机器人手术的时间、手术耗材的使用,甚至机器人手术的综合成本上,均有一定的优势
。 而国内虽针对机器人手术专科护士培训的报道较多
,但培训方式与考核标准并未统一。 因此,呼吁相关行政部门、学术组织和生产企业共同制定机器人辅助手术配合护士培训及考核标准,指导各医疗机构或培训基地进行机器人手术配合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机器人手术护理同质化,缓解专科护士的相对不足,从而促进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团队的进步与长足发展。
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导致在调查对象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偏倚。 其次,受研究时间的局限,数据结果仅能反映调查时间段内机器人手术设备使用及管理现状,随着机器人外科学的发展,设备的使用及管理可能呈现出新的问题,需进一步调查。 再者,由于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网络调查, 可能会出现填写中断现象,影响问卷填写质量。同时网络调查导致调查对象只能根据设定问题进行填写, 无法深度了解调查对象看法, 今后可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及机器人专科护士就机器人手术设备使用及管理进行深入的访谈。
[]
[1] 赵元苑,张林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736-740.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05.038.
[2] 徐锋. 山东省部分二级以上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6,13(4):111-113.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6.04.035.
[3] 王维,钱蒨健,沈洁芳,等. 对150 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0):170-174.DOI:10.3969/J.ISSN.1672-8270.2020.10.044.
[4] Alemzadeh H, Raman J, Leveson N, et al. Adverse Events in Roboti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4 Years of FDA Data[ J ]. PLoS One, 2016, 11(4):e0151470.DOI:10.1371/journal.pone.0151470.
[5] Assam JH, Dehaan MC, Bakken S, et al.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in Head and Neck 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A MAUDE Database Study[J]. J Robot Surg,2021,15(6):899-904. DOI:10.1007/s11701-020-01185-1.
[6] Souders C, Nik-Ahd F,Zhao H,et al.Robotic Sacrocolpopexy:Adverse Events Reported to the FDA over the Last Decade[J]. Int Urogynecol J,2019, 30(11):1919-1923.DOI:10.1007/s00192-018-3845-6.
[7] 沈瑜,韩瑶华,赵青,等.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部手术护理配合中常见机器人设备相关问题的回顾性分析[J].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1, 2(1):17-22. DOI:10.12180/j.issn.2096-7721.2021.01.003.
[8] 饶兰,张培茗,柴岗,等.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3):326-331.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20.03.014.
[9] Peters BS, Armijo PR, Krause C, et al. Review of Emerging Surgical Robotic Technology[J]. Surg Endosc, 2018,32(4):1636-1655. DOI:10.1007/s00464-018-6079-2.
[10] Koukourikis P,Rha KH. Robotic Surgical Systems in Urology: What Is Currently Available?[ J ].Investig Clin Urol,2021 ,62(1):14-22. DOI:10.4111/icu.20200387.
[11] 瞿田星. 手术室护士掌握达芬奇机器人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曲线[J]. 中华护理教育,2021,18(8):681-685.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21.08.002.
[12] 张成.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创新、助手配合和学习曲线的临床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20.
[13] Lucas SM, Pattison EA, Sundaram CP. Global Robotic Experience and the Type of Surgical System Impact the Types of Robotic Malfunctions and Their Clinical Consequences:An FDA MAUDE Review[J]. BJU Int,2012,109(8):1222-1227. DOI:10.1111/j.1464-410X.2011.10692.x.
[14] 张圣洁,徐梅.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角色与工作转变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22(20):29-3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0.029.
[15] Ghazanfar S, Qureshi S, Zubair M, et al. Feasibility of Robotic Surger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a Public Sector Perspective[J]. J Pak Med Assoc,2019,69(1):44-48.
[16] 李治非,杨阳,苏月,等. 我国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应用现状与思考[J]. 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1):177-181.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9.11.046.
[17] 观研报告网.利好政策出台叠加医疗服务需求 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将加速扩容[EB/OL].(2021-09-09)[2022-04 -15].https://market.chinabaogao.com/jixie/0c553G12021.html.
[18] Lawrence C. The Role of the Robotics Coordinat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a Robotic Surgery Program[J]. AORN J, 2022, 115(3):239-249.DOI:10.1002/aorn.13625.
[19] 杨宪章,杨蕾,刘延梅,等. 达芬奇Si 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质量控制、常见故障及处理[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6):762-768. DOI:10.13339/j.cnki.sglc.20211022.015.
[20] 李晓丹,赵体玉,张诗怡,等.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20,35(8):102-105.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08.102.
[21] 刘烨斌,仇庆,杨澍钰,等.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5(3):164-166.DOI:10.3969/j.issn.1006-6586.2019.03.078.
[22] 张圣洁,王珏,张海洋,刘洋,张丽,高歌,曹润泽,徐梅.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压力体验分析[J].护理学报,2016, 23(18):71-7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8.071.
[23] 钱文静,章雅青.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研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8):1081-1088.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1.08.014.
[24] Kang MJ, De Gagne JC, Kang HS. Perioperative Nurses’Work Experience with Robotic Surgery: A Focus Group Study[ J ].Comput Inform Nurs,2016,34(4):152-158. DOI:10.1097/CIN.0000000000000224.
[25] Vetter MH, Green I, Martino M, et al. Incorporating Resident/Fellow Training into a Robotic Surgery Program[J]. J Surg Oncol,2015,112(7):684-689.DOI:10.1002/jso.24006.
[26] Chen R, Rodrigues Armijo P, Krause C,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obotic Surgery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Fellows, and Postgraduate Surgical Education.[J].Surg Endosc, 2020,34(1):361-367.DOI:10.1007/s00464-019-06775-1.
[27] 刘意抒,蔡丽萍,李建萍,等.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开展情况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7):652-654.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18.07.016.
[28] 廖丹,杨兵,杨雪云,等. BEST 培训法联合OSCE 考核在机器人专科护士在职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6):4-7.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0.16.002.
[29] 李温霞,孙恒,徐星,等. 蓝墨云班课联合仿真模拟用于新护士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培训[J]. 护理学杂志,2020,35(11):9-12.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11.009.
[30] 李温霞,李育红,赵卫丽,等.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新护士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4):539-543.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20.04.024.
[31] 罗敏,谢燚,陈晓卿,等. 医护团队仿真模拟培训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36-138.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9.22.056.
[32] 陆彤,李雪云.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理配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17-119.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0.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