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特岗教师的流向特点及未来乡村师资趋向分析

2022-09-07刘培军何朝敏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两基特岗流向

刘培军,何朝敏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何从教育层面实现乡村由单纯的智力输出向必要的智力回流转变,这是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特岗教师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乡村义务教育的特殊对策,通过公开招聘正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逐步解决乡村学校师资缺口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岗教师计划”为乡村输入了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师资队伍优化带来了长远的积极影响。现有对“特岗教师”的研究,多关注“特岗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1][2]和“教育教学能力”[3][4]提升等方面,少有对“特岗教师”的流向分布特点及其对未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研究。本研究拟对西部某省域“特岗教师”的流向分布特点分析,借此探讨“特岗教师”对乡村师资趋向影响,以促进“特岗计划”更好地实施和助推乡村振兴。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概况

本研究以近十年广西录用并在岗的特岗教师岗位分布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特岗教师的“学历分布”“任职学校”“地域分布”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岗位流向”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特岗教师”在乡村的分布特点。样本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9年,样本总人数为58361人,其中本科以上人数为44395人,专科人数为13963人,分别占总数的76.07%和23.92%。

(二)研究内容分类框架

本研究内容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5]。根据相关政策和研究需要:“特岗教师”学历统计分为“本科及以上”和“专科”两类。“任职学校”分为六类,即“县镇中学”“县镇小学”“乡镇中学”“乡镇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特岗教师计划”主要为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师资,根据特岗教师任职学校的地域分布状况,将“地域分布”分为五类:“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贫县”“两基”攻坚县、“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和“其他”。因“设岗县”在类型划分中可能存在双叉的情况(即有可能某县既是“国贫县”,又是“少数民族边境县”,甚至还可能是“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准确反映特岗教师在各“地域分布现状”,因此存在交叉统计情况。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解读,主要从内容分析角度进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人数及学历分布

特岗教师在岗人数,可反映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进入乡村学校任职状况及乡村教师岗位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状况。从图1可知:第一,特岗教师总人数在年度分布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达成最高点,其人数超过了2010年和2011年两年人数之和;说明乡村学校对“特岗教师”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特岗计划已成为“乡村学校”师资补充的主要来源;每年有大量的大学生群体进入乡村学校工作,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第二,特岗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重在逐年增加,专科学历比重则在逐年减少。2010年和2011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3.23%和72.84%,2018年和2019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8.01%和82.8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约提高了10%。说明了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增加,“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群体对“特岗教师”岗位的认可度在变化,也反映出乡村教师的学历结构在悄悄改变并在逐渐补齐,这为乡村教育和乡村学校振兴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图1 2010—2019年广西特岗教师总人数

(二)任职学校分布

任职学校分布,既可透析特岗教师在不同类型学校及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分布状况,也可呈现各类型学校或不同地理位置学校对特岗教师的需求量。根据统计:2010年—2019年间,特岗教师总人数为58361人,其中“县镇中学”为4734人,占8.11%;“县镇小学”为4589人,占7.63%;“乡镇中学”为17439人,占29.88%;“乡镇小学”为12998人,占22.27%;“村小”为16711人,占28.63%;“教学点”为1890人,占3.23%。可知:“乡镇中学”“乡镇小学”和“村小”是特岗教师的主要去向,符合“特岗计划”是为县以下义务教育学校补充师资的政策目的。整体而言,有84%特岗教师是流向乡村学校,并且有31.86%的特岗教师在乡村学校任职,这对乡村学校建设、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与保障作用。从各年度特岗教师任职学校分布看(图2):“村小”“乡镇中学”“教学点”三类学校对特岗教师年度补充人数较平稳,变动幅度不大;而“乡镇小学”“县镇小学”“县镇中学”对特岗教师需求的变动幅度较大。“乡镇小学”对特岗教师需求人数,虽在2018年有下滑,但总人数持续上升,特别是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当年度特岗教师人数的31.44%、28.94%和30.34%。“县镇中学”和“县镇小学”在2018年时出现特岗教师任职人数上扬拐点,县镇中小学开始利用“特岗教师计划”政策较大幅度补充师资力量,这可能既与县镇中小学校多年来师资补充速度过慢有关,也与政策允许县镇中小学校招聘使用特岗教师有关。2019年,特岗教师在不同类型学校的人数分布都有较大提升,特别是在“教学点”任职的特岗教师数是2010年的10倍。这既从总体上说明了乡村学校师资数量补充的速度、规模、结构等在进一步改善,也反映了政府在着力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问题。

图2 2010—2019年广西特岗教师任职学校流向

(三)地域分布

特岗教师地域流向分布,可透析特岗教师对不同地域义务教育师资补充状况及对该地域义务教育师资结构的更新状况。图3可知:从总体上看,由于特岗教师人数连年增加,在不同地域人数分布也相应增加。但经过分析可知:特岗教师主要流入“两基”攻坚县,十年来特岗教师流入“两基”攻坚县的比重都在27.95%-41.41%之前,基本上占三成左右。这与“特岗计划”主要是补充“两基”攻坚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政策有关。对流向“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特岗教师人数,在2010—2013年,各年度比重为9.63%,4.38%、10.37%和7.56%;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攻坚计划后,2014年提高到了17.89%,并且此后比重逐步上升,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22.25%和22.36%;表明在2013年后,各年度特岗教师流向“连片特困地区”的人数比重大幅提高。特岗教师流入贫困地区(含“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贫县”)的数量也是逐年上升,2011年仅占10.95%,到2014年占31.05%,2019年占43.57%。说明“特岗教师”是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来源,也是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可以说,通过“特岗教师”极大地补充了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也加强了贫困地区乡村教育建设与发展。

图3 2010—2019广西特岗教师地域流向分布

进一步分析流向各地域特岗教师的学历状况,从十年间流入的总人数来看:连片特困地区占16.95%,国贫县占15.54%,“两基”攻坚县占33.54%,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占10.21%,其它地区占23.75%。这说明特岗教师主要流入“两基”攻坚县。进一步分析不同学历特岗教师的流向,由表1可知:“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有34.28%的流向“两基”攻坚县,有30.57%的流向贫困地区,其中15.54%是流入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专科学历”中,有31.26%的流向“两基”攻坚县,38.44%的流入贫困地区,其中21.33%的流入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比流入国贫县高4.22%。从中可以看出:对“贫困地区”而言,“专科学历”人数比“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出7.87%;流向“国贫县”“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的特岗教师中“专科学历”比重均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说明各地域间在吸引特岗教师流向时还是存在分化现象,“贫困地区”在吸引高学历特岗教师流向时还是存在短板,也折射出不同地域间师资水平仍存在不均衡。

表1 特岗教师地域流向的学历分布

(四)同地域中不同任职学校分布

在相同地域不同任职学校的流向分布,既可反映该地域不同学校对特岗教师的需求情况,又可从侧面反映不同学校师资的稳定状况。从整体上,特岗教师主要流向各地域的乡村中小学,且流入量呈上升趋势,对乡村中小学的师资补充和更新起到了巨大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18年开始各地域的县镇中小学,也开始流入大量的特岗教师,从某种程度上特岗教师已经成为各地域中小学师资补充的重要来源。

1.在连片特困地区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连片特困地区,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相对滞后,贫困面广泛,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由图4可知,总体上“连片特困地区”对特岗教师的需求量呈增长趋势,2010—2013年,特岗教师流向连片特困地区的数量一直较稳定,从2014年开始数量增加,此后逐年增加。2014年是国家正式实施精准扶贫之年,这说明受国家扶贫政策影响,“特岗计划”向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增加了特岗教师投入数;同时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连片特困地区对特岗教师的需求量和吸引力也在增加。从2010—2019年整体来看,特岗教师流入连片特困地区村小占22.02%,乡镇中学占28.83%,乡镇小学占29.01%,县镇小学占8.25%,县镇中学占9.11%,教学点占2.78%。可知,特岗教师在连片特困地区的流向主要是在乡镇小学、乡镇中学和村小。具体到不同任职学校而言,县镇中小学的特岗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特别是2017—-2019年间,教师人数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但是在乡镇中小学、村小的教师数却在2017年后都呈下降趋势,这反映特岗教师在连片特困地区不同任职学校的流向具有波动幅度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图4 2010—2019年特岗教师在连片特困地区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2.在国贫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国贫县,亦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帮扶县域,实施“特岗计划”对夯实国贫县义务教育基础,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由图5可知,2010—2017年间,特岗教师向县镇中学、县镇小学的流向数一直比较平稳,2018年开始有较大增加;流向乡镇中学、乡镇小学和村小的特岗教师数则在2017年前都处于上升状况,仅在2018年有较大波动,但总体数量还是上升趋势。从2010-2019年整体来看,特岗教师流入国贫县村小占24.35%,乡镇中学占28.44%,乡镇小学占29.75%,县镇小学占7.39%,县镇中学占7.25%,教学点占2.82%。从总体流向趋势来看,特岗教师向该域任职学校的流向主要为村小、乡镇小学和乡镇中学;且整体呈波动的上升趋势,国贫县义务教育学校对特岗教师的吸引力在增加。

图5 2010—2019年特岗教师在国贫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3.在原两基攻坚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两基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扶持西部地区发展,在西部贫困县实施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行动。由图6可知:“两基攻坚县”的乡镇中学和村小是特岗教师流入的主要任职学校;在2017年之前,县镇中学和县镇小学流入的特岗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在2017年,县镇中小学都没有特岗教师流入,但从2018年开始有大量特岗教师流向县镇中学和县镇小学。从2010—2019年整体来看,特岗教师流入原两基攻坚县村小占32.64%,乡镇中学占30.79%,乡镇小学占14.38%,县镇小学占9.43%,县镇中学占8.48%,教学点占4.27%。从总体来看,特岗教师流向“两基攻坚县”的学校主要为乡镇中学和村学,相对而言,向教学点、乡镇小学、县镇中学和县镇小学流入的特岗教师数较少且波动幅度较稳定。

图6 2010—2019年特岗教师在原两基攻坚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4.在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边境县基础教育是指位于中国陆地过界县的基础教育,边境县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图7可知,2010—2019年间特岗教师在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的任职学校流向分布特点是:县镇中学占8%;县镇小学占7.24%,乡镇中学占28.15%,乡镇小学占27.66%,村小占24.56——教学点占4.39%;可知:特岗教师在该地区的主要流向是乡镇中学、乡镇小学和村小;从整体来看,仅有县镇中学和县镇小学在2018年开始有较多特岗教师流入,其它学校整体上波动幅度不大且呈小幅增加态势。广西共有64个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12个和边境县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占全广西县份比重约三分之一,但特岗教师的流量从总数上看比重较少(仅占9.34%),说明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在吸引特岗教师或者说在师资力量更新方面还较薄弱,长远来看对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图7 2010—2019年特岗教师在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5.在其它地域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特岗教师除了向上述几类地域流向外,还向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财力较困难的其它县域的学校流向。由图8可知,2010-2019年间,特岗教师在其它类地域流向的分类特点是:县镇中学占7.74%;县镇小学占6.56%;乡镇中学占29.34%;乡镇小学占22.75%;村小占30.64%;教学点占2.98%;可知:乡镇中学、乡镇小学和村小是特岗教师在该地区学校的主要流向,且在流向上呈波浪式“M”字型摆动,这说明该地区县域内乡村学校对特岗教师的需求量基本达到饱和水平。县镇中小学校从2018年开始有大量特岗教师涌入,说明从2018年开始,政府放开了对特岗教师进入县镇中小学的限制或者说县镇中小学开始利用特岗计划政策大量招聘使用特岗教师。

图8 2010—2019年特岗教师在其它地域不同任职学校流向分布

三、研究结论及未来乡村师资趋向分析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2010—2019年的特岗教师流向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1.特岗教师主要流向“两基攻坚县”和县以下乡村学校,而“特岗计划”政策设计的初衷正是为了引导教师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及县以下乡村学校任教,政策设计的初衷基本达到。2.特岗教师主要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专科学历”层次教师比例逐年减少。3.经十余年“特岗计划”政策的实施,乡村学校对特岗教师需求量已趋于饱和稳定,从2018年开始有大量特岗教师向县域县镇中小学校流向,这将是未来几年特岗教师流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4.特岗教师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一些具体地域的乡村学校,特岗教师流向还呈现“M”型或“V”型,说明乡村学校师资波动较大且呈不稳定状态。5.特岗教师在省域内的地域流向分布上,存在着差异。比如在“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贫县”等地区就存在着流入的“专科学历”人数超过“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数的现象。

(二)未来乡村师资发展趋向分析

“特岗计划”旨在解决乡村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特岗计划”为乡村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乡村教师队伍的长远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溢出效应。根据对十年间特岗教师流向特点分析,未来乡村学校师资发展存在以下趋向:

1.师资需求量整体趋向饱和,对教师学历要求提高

透过广西10年间的特岗教师数量看,特岗教师总人数在年度分布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间有84.02%的特岗教师是流向乡村学校,但仔细分析发现,不论是从总体趋势上看,还是分地域看,2017年之前特岗教师流向城镇中小学校的比例较小,但从2018年开始流向城镇中小学的特岗教师数大幅上升,2016年流向县镇中小学的特岗教师占当年特岗教师数的4.12%、2017年是1.99%、2018年是41.56%、2019年是39.34%;这既说明县镇中小学校利用特岗计划政策在补充师资,更说明乡村学校师资补充需求在降低,逐渐趋于饱和状况;未来乡村师资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再是教师数量不足、乡村教师“老龄化”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数据来看,特岗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重在逐年增加,专科学历比重则在逐年减少,这也说明乡村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在优化,从某种程度而言未来乡村教师任职的学历条件中“本科”是基本学历要求,这将提升乡村学校对教师学历水平门槛要求。

2.师资结构趋于均衡,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

特岗计划实施十余年来,乡村学校每年都有大批特岗教师流入,使得乡村学校在师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有较大调整优化,但更重要的是特岗计划促使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间教师资源配置都处于不均衡状况,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从广西特岗教师流向特点来看,2018年开始有大量教师流向县镇中小学校,而特岗计划政策首先是要保障县以下乡村学校师资的需求,说明经过10余年的师资补充,乡村学校师资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度,特岗教师的流向开始向城镇中小学溢出,城镇中小学也同样也从特岗计划教师中招聘,必然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在教师数量、质量和结构配置上达到均衡,助于实现城乡间义务一体化和破除城乡间义务教育教师师资流动困境。此外,特岗教师向各地域乡村学校的流入,也正逐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未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及帮助乡村教师成长将是乡村学校最大的需求;为此,“政府和学校应更加关注特岗教师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专业学习交流与个人发展的机会”[6],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特岗教师和农村学校领导的培训机制,为特岗教师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职业生涯培训”[7]。

3.稳定性不足将持续,区域间师资不均衡仍是难题

从地域和任职学校中的特岗教师流向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域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足将仍不同程度存在。深入分析同一地域中特岗教师任职学校分布,发现特岗教师流向波动性也较大,如在“国贫县”、乡镇小学、村小以及教学点在不同年份特岗教师数量呈波动的“M”型,有时甚至呈“V”型,可见教师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教师不稳定现象。不同地域乡村学校特岗教师任期满之后流动或流失量和补充量大,这也给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另外,从地域分布和不同地域特岗教师任职学校流向看,区域间特岗教师学历结构和流向分布还不均衡,往“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贫县”流入的“大专”学历层次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往“国贫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流入的特岗教师也明显少于其它地区,这将带来乡村师资在区域间局部发展不均衡问题,也将导致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化问题。为此,建议适当调整“特岗计划”支持范围和供给目标,引导特岗教师向贫困、边境等特殊地区乡镇学校流向。

猜你喜欢

两基特岗流向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流向逆转的启示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
秋天的流向(组诗)
为贵州“两基”攻坚的“精气神”自豪
让“两基”攻坚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