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贵州“两基”攻坚的“精气神”自豪

2009-09-23顾海凇

当代贵州 2009年13期
关键词:全省贵州攻坚

杨 骏 顾海凇 晏 青

“我很赞成刚才国家教育督导团所提出的,贵州省‘两基所取得的成就,将在贵州和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和必将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9年6月21日,贵州省“两基”国检总结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一席话掷地有声。

这样的肯定和赞誉,究竟凝结了贵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怎样的付出,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怎样的奋斗?中间深藏着多少汗水与泪水、关爱与支持、探索与创造?本刊专访了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

举全省之力攻“两基”

《当代贵州》:孔厅长您好!在贵州“两基”攻坚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的历史时刻,我们为贵州基础教育的率先跨越倍感振奋和鼓舞。回首8年来贵州“两基”攻坚所取得的成绩,此刻您最想说什么?

孔令中:此刻我最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中央、教育部领导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两届领导班子成员高屋建瓴的指导与情真意切的支持;如果没有基层党委、政府的大力推进、长抓不懈;如果没有全省教育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克难不畏艰的付出与拼搏,贵州的“两基”攻坚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2001年省委、省政府起草《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基”攻坚的决定》,到今天迎接国家教育部的督导检查,我有幸全程参与了8年“两基”攻坚的全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亲身感受至Ⅱ中央领导、教育部两任部长以及省委省政府两届领导班子对贵州“两基”攻坚的高度重视。李岚清同志、吴邦国同志、陈至立同志、周济同志亲自多次带队到贵州进行调研,对贵州的“两基”攻坚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省委省政府两届领导班子也对“两基”攻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钱运录书记、石秀诗省长到石宗源书记、林树森省长,都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有力地推动着贵州“两基”攻坚不断向前推进。

“两基”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凝结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在“两基”攻坚中,全省上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很多的县都有举债办教育的经历,政府用明天的钱办教育。但是所有的市长、县长、乡长,都觉得值得这么做。

8年来,全省教育职能部门无时无刻不在为实现“两基”攻坚目标而奋斗。从省教育厅到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为了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真可谓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

国家有关领导人以及国家教育部的领导同志多次说,贵州8年的“两基”攻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气神”,不仅是贵州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个缩影。

我为贵州各级政府和全省教育工作者在“两基”攻坚中展现出来的这种“精气神”深感自豪和骄傲。

开拓创新抓落实

《当代贵州》:我们知道贵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提出“两基”攻坚目标。教育厅是怎样来推动这项工作的?

孔令中:贵州的“两基”水平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这也是我省“两欠”省情在教育方面最为集中和突出的反映。2001年贵州在开展“两基”攻坚之时,全国有52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目标,贵州就有55个县,占全国的10%左右,在没有实现“两基”的人口中,贵州占了1/7左右。贵州已经实现“两基”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5%。而在当时,全国这一比例是8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5年实现贵州“两基”目标,赶上全国水平的攻坚战略。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抢抓机遇,“睁大眼睛、拉长耳朵”来捕捉国家对教育发展有利的政策,抓牢不放,不让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这些年来通过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和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教育工程等机遇。可以说是该抓住的机遇都抓住了,—个都没有错过。

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如果不创新工作机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8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进工作机制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建立双线目标责任制和双线督察机制,形成省地县三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责任制以及每年专项层层督察“两基”工作的机制;建立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定点包县机制,形成了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商讨推进“两基”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教育厅主要领导(厅长)每年年初对当年的攻坚县进行调研、督察的机制;建立资金提前调度机制,使攻坚县的资金得到充分使用;建立了按照“因素分析法”分配教育资金的机制,实现了在资金分配上对各个县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等等。

克服千难万难,8年内我们完成了常规情势下需要几十年才能办成的事情。

“两基”攻坚留下的宝贵财富

《当代贵州》:“两基”攻坚的胜利,对贵州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孔令中:8年“两基”攻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我们一些工作在全国是首创的,“两基”攻坚的过程对贵州教育战线也是一次锤炼,为贵州教育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贵州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两基”攻坚,对全国确定“两基”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2004年提出实施西部“两基”攻坚的规划主要是得益于贵州“两基”攻坚的实践和取得的效果。还有,贵州两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的重视、决心之大在全国各省也是罕见的;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两基”攻坚决定里面,把没有实现“两基”攻坚的55个县,按“两基”目标的期限列出时间表,这在全国是首创;贵州在“两基”攻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气神,全省上下的热情投入、无私奉献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对贵州来说,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基础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我省人力资源的开发,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两基”攻坚,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形成了三个强有力的完整配套的机制。

一是通过“两基”攻坚的实践,国家也上升到立法的高度,确立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改革的新投入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投人由中央和省两级来承担,县为主来进行管理,为农村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县一级的党政领导对发展教育的认识空前提高,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摆在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发展教育上升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这是农村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

三是整个“两基”攻坚锤炼了全省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他们从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创新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直接推动了我省在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只要有这么一支队伍长期存在,今后我省在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上也一定能创造出新的业绩。

教育是一项接力赛

《当代贵州》:教育部对我省的“两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面对我省基础教育这份赢得广泛尊重和赞誉的答卷,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什么?

孔令中:通过“两基”攻坚的艰苦努力,我们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使原来很多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而没有条件升学的适龄孩童能够全部顺利地进人初中学习。

2000年以前贵州的初中资源只能解决70%小学升入初中的需求,每年全省有20多万的小学毕业生不能进入初中而只能回到农村家里,循环着贫穷落后的生活。当时全省的初中在校学生是142万,现在全省初中在校学生是207万,这几年增加了65万初中生。对于这几十万小学毕业顺利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我们的不断努力为他们开启了今后更加多彩、更加绚丽的人生之门。

但是,贵州的“两基”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确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硬件方面,全省中小学“大班现象”还比较普遍,班级太大,学生人数太多,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全省农村寄宿制初中目前所具备的寄宿条件只能解决50%住宿学生的需要,还有50万需要在校住宿的学生进不来;全省农村的中小学在体育场地方面普遍比较落后,目前全省农村有80%的小学和初中还没有相对规范的运动场地,如果说我们的学校连—个最基本的运动场所都难以满足,那么就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师资水平、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等方面与全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贵州“两基”攻坚取得的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还需要一届接一届地努力,一代继一代地奋斗。

《当代贵州》:多年以后如果您再来回顾这一段“两基”攻坚生涯,您会是一个怎样的评价?

孔令中:回首8年“两基”攻坚之路,我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认为这是我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8年。通过与一切与这项工作有关的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了贵州“两基”这一目标,是我人生最值得自豪的一段历程。能够从头到尾都参与并直接推动这么一项重大工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可以说,用“幸福感、成就感、自豪感”来形容自己以及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现在的心情是比较贴切的。

吴邦国委员长2004年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特别要求,要“用两代人时间把贵州教育搞上去”。这说明提高人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教育是一项接力赛。引为欣慰的,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时刻,我们完成了历史性的一棒。

猜你喜欢

全省贵州攻坚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攻坚脱贫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