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
2022-09-07黄琪珍刘晟源张忠华
黄琪珍 刘晟源 张忠华 胡 刚*
(1.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100)(2.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广西崇左 532400)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其中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手段,两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通过旅行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基于自然环境,利用本地教学资源进行研学活动课程促进自然环境与生物学科知识生活化,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去分析所看到的自然界变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中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改革的重点。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优化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减负的途径之一。研学实践课程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参与研学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取直接体验的缺憾。并且,新颖、自然的学习过程带给学生独特、饶有趣味的学习体验,能将生物学各知识点和跨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直观明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探究思维和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以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于概念图、STS、合作、探究学习多种教学策略,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中学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为后续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优势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和宁明县交界处,分为弄岗、陇呼和陇瑞3个片区,总面积达10,077ha。弄岗保护区保存着世界上少有的、生态系统完整的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目前,弄岗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植物1 791种,其中,有望天树、锈毛苏铁、海伦兜兰、同色兜兰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达47种,如董棕、海南风吹楠、凹脉金花茶、淡黄金花茶、檀香石斛等。陆生脊椎动物已知400多种,其中两栖类28种,爬行类65种,鸟类264种,兽类66种,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穿山甲、大灵猫、冠斑犀鸟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达80种,如熊猴、豹猫、锯缘闭壳龟、越南睑虎、弄岗穗鹛、翔叶䗛等。弄岗保护区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得“中国最美森林”和“全国自然教育学校”等7项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近年来,弄岗保护区推行“基地+师资+课程”科普宣传模式,开发了“发现弄岗花样雨林”“跟着博士去科考”“探秘喀斯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具有完善的自然教育设备和丰富的自然教育经验,作为中学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充分考虑并利用了保护区独特且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自然环境中的研学实践教育融合于教学课堂,将中学生物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使得学生亲近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后续的生物学知识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生物学教材与学情分析
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知识点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紧密联系,且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在应试背景下,不少学生就形成了“背多分”的趋势,从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中学生物学教材知识体系偏向实践化,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满足当前的中学生物学教学需求。初中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科。在封闭的校园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对训练学生思维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有限。且生物学科的知识建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能力上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可通过合作、STS、探究性学习的户外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认识与理解,将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解决现实的社会生活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了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科素养,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结构与功能以及保护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3 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
3.1 课程概况
中学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素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成学生的素养,从而促进个体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次研学课程时长为3 d,研学基地是弄岗自然保护区,课程设计内容适用于初二年级的学生,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一年级上下册的生物学习,对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本课程的实施。研学课程期间,以小组形式活动,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8~12个人。根据研学路线的制定,2个小组为一个路线,每个路线配置两个植物学、动物学专业化的教师指导,配置1~2个生物专业老师进行课本知识与自然融合讲解。
3.2 课程准备
首先,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参加弄岗保护区的研学实践教育培训,了解保护区以及熟悉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开展流程,基于《广西弄岗保护区自然观察手册》《野外鸟类观察手册》等工具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以及研学目的制作研学实践教育手册,其内容包括研学的课程内容、研学基地简介、研学物品准备清单、研学注意事项、研学课程评价、研学自然笔记及心得体会,为开展自然研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材。自然笔记主要以概念图、手抄报、压花等形式展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做、考察、探究、旅行、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体验和感受真实生活,以实现思维锻炼与素养提升。
3.3 课程设计
推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发展,研学课程开发及设计是其关键所在。本次课程结合生物学知识、区域地貌、生物资源、学生学情、安全等方面,选择弄岗保护区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课程开发内容设计详见表1。
表1 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3.4 课程评价
弄岗保护区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结束后,教师、研究人员进行课后总结反思,教师、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自然笔记,吸取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加深对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内容了解。课程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长评价方式,从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观察事物的认真程度及积极性、纪律的遵守情况、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合作程度、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分值比例为教师评价占60%,学生及小组长评价分别占20%。以此评价学生的研学旅行表现并给予适当反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生物学知识囊括了各种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开发生物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可以促进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紧密联系。弄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具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学教学提供真实的知识情景,结合概念图、STS、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自然观察以及弄岗保护区工作人员、教师解说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弄岗保护区生物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接受教育,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学与用的结合,加强了生物学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及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