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研究

2022-09-06姚晔黄新城何洁张海丽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血糖胰岛素血糖

姚晔,黄新城,何洁,张海丽

(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渐进性血糖增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 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患病人数超过1.14 亿,并且以2 型糖尿病为主,全球糖尿病人数预计到2025 年将达到3.8 亿[1]。 长期高血糖会诱发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累及心、脑、肾等器官损伤,引起各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也已经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2]。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根本手段, 干预时间越早病情控制越好[3]。 糖尿病多分为1 型和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是胰岛β 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 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多数发病年龄在35 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可反映患者3个月内血糖水平。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患者血清中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非酶促糖化的产物,可反映患者2-3 周的血糖水平。血清C 肽(C-P)是胰岛素原在体内裂解后的产物, 可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5]。 FBG 检测是糖尿病诊疗和观察疗效的最常用指标,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FBG 反映的是患者即刻血糖水平, 不能全面的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FBG、HbA1c 结果变化、2型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GSP 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1 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C-P 释放实验结果的比较,现将分析研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分析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检测血糖升高的682 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选取体检且检查结果正常志愿者50 例,其中男27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2.42±5.38)岁,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取诊断为1 型糖尿病的患者34 例, 男19例,女15 例,平均年龄(24.6±3.41)岁,作为1 型糖尿病组; 选取诊断为2 型糖尿病的患者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2.39±5.41)岁,作为2型糖尿病组; 所有纳入该研究的1 型、2 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 对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 选取无糖尿病史且高血糖患者(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急危重患者)36 例,男20 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13±4.54)岁,作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以上资料均衡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采用的试验仪器主要有:(1)日立LABOSPECT 008 A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Cobas e601 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3)北京京立LDZ5-2 低速离心机。

1.1.3 检测试剂盒 试验所采用的试剂盒主要包括:(1) 美康生物FBG 检测试剂盒;(2) 美康生物HbA1c 检测试剂盒;(3) 瑞源生物GSP 检测试剂盒;(4)罗氏C-P 检测试剂盒。

1.2 试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8~10 h,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3 mL 立即送检,尽快分离血清,用于检测FBG、GSP 和C-P(0min),同时抽取EDTA-2K 抗凝血2 mL 用于检测HbAlc,然后患者口服75 g 葡萄糖后, 分别于60 min、120 min、180 min 时抽取静脉血3 mL 送检,进行C-P 释放实验检测。

1.2.2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有以下四种, 依次为:(1)FBG 检测方法—己糖激酶法;(2)HbAlc 检测方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3)GSP 检测方法—四氮唑蓝显色法;(4)C-P 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夹心法原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四类,即:(1)两组治疗前FBG、HbA1c、GSP、C-P 水平对比;(2)5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HbA1c 与FBG 结果变化比较;(3)2 型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FBG、GSP 结 果 的 对 比 分 析;(4)1 型、2 型 糖 尿 病 患 者FBG、C-P 释放实验结果比较。

1.4 评价标准 依据检验试剂盒说明书的参考区间, 得到如下参考指标:(1)FBG 参考区间为3.9~6.1 mmol/L;(2)HbA1c 参 考 区 间 为3.8%~5.8%;(3)GSP 参考区间为1.7~2.5 mmol/L;(4)C-P 参考区间为1.1~4.4 μg/L。 超过参考区间即可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FBG、HbA1c、GSP、C-P 水平比较2 型糖尿病组FBG、HbA1c、GSP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空腹C-P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人数(n)2 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t 值P 值50 50 FBG(mmol/L)10.06±2.54 4.92±0.90 13.488<0.001 HbA1c(%)9.38±2.13 5.14±0.68 13.409<0.001 GSP(mmol/L)3.74±0.65 1.66±0.43 18.872<0.001 C-P(0 min)(μg/L)0.94±0.13 1.62±0.21 19.468<0.001

2.2 治疗期间HbA1C 与FBG 结果比较 2 型糖尿病组治疗2 至10 周后FBG 低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t=9.437、9.948、10.174、10.864、11.499、P<0.001);2 型糖尿病组治疗2 周、4 周后HbA1c与治疗前比较, 无显著差异 (t=0.458、0.823,P>0.05), 治疗6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91,P<0.05),治疗8 周、10 周后差异显著(t=6.758、9.248,P<0.001),见表2。

表2 治疗期间HbA1c 与FBG 结果比较(±s)

表2 治疗期间HbA1c 与FBG 结果比较(±s)

组别 人数(n)2 型糖尿病组治疗前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6 周治疗8 周治疗10 周健康对照组50 50 50 50 50 50 50 FBG(mmol/L)10.06±2.54 6.17±1.43 6.00±1.37 5.88±1.41 5.69±1.28 5.42±1.30 4.92±0.90 HbA1c(%)9.38±2.13 9.19±2.02 9.05±1.87 8.40±1.79 6.89±1.50 6.01±1.45 5.14±0.68

2.3 两组患者FBG、GSP 结果比较 2 型糖尿病组FBG 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6.680,P<0.001),应激性高血糖组FBG 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4.494,P<0.001);2型糖尿病组GSP 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 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两比较差异显著(t=17.094、18.872,P<0.001);应激性高血糖组GSP 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95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BG、GSP 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FBG、GSP 结果比较(±s)

组别2 型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健康对照组人数(n) FBG(mmol/L)50 36 50 10.06±2.54 6.51±2.27 4.92±0.90 GSP(mmol/L)3.74±0.65 1.74±0.31 1.66±0.43

2.4 两组患者FBG、C-P 释放实验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FBG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685,P>0.05);2型糖尿病组C-P 释放实验结果高于1 型糖尿病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t=7.987、5.53、11.038、6.495,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FBG、C-P 释放实验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FBG、C-P 释放实验结果比较(±s)

组别 人数(n) FBG(mmol/L) C-P(0 min)(μg/L) C-P(60 min)(μg/L) C-P(120 min)(μg/L) C-P(180 min)(μg/L)1 型糖尿病组2 型糖尿病组t 值P 值34 50 9.71±1.88 10.06±2.54 0.685>0.05 0.62±0.24 0.94±0.13 7.987<0.001 1.08±0.67 2.43±1.31 5.53<0.001 1.39±0.78 6.34±2.53 11.038<0.001 1.30±0.66 3.27±1.68 6.495<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目前FBG 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是临床上糖尿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FBG仅代表即刻血糖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大,OGTT 检测需要患者空腹10 h 以上,操作较为复杂[6-7]。 因此,仅靠上述两种指标往往不能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组FBG、HbA1c、GSP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P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WHO 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将HbA1c 纳入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作为调整降糖治疗的重要依据和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指标[8]。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2 周FBG 明显降低。 HBA1c治疗4 周内下降缓慢,治疗6 周、8 周后明显下降,10 周后接近正常水平。 结果显示HBA1c 反映的是检测前2-3 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抽血时间、运动、饮食等因素影响,可间接反映机体糖代谢状态, 如果患者HBA1c 持续性升高则提示患者存在并发症的可能。HBA1c 检测对糖尿病临床用药、制定诊疗方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临床常以HbA1c水平作为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但HBA1c 检测受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患者会出现HBA1c 水平与实际糖代谢水平不一致的情况,如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HBA1c 会降低, 缺铁性贫血、 脾切除患者HBA1c 检测值会升高,HBA1c 在病理状态下不能反映患者机体血糖控制的真实水平, 因此单一检测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9-10]。

严重创伤、急性心梗,感染性休克等强烈刺激因素作用下,因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出现血糖升高。 表3 显示GSP 不受应激性血糖增高的影响,可以评估患者2~3 周内血糖水平,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 弥补了糖化血红蛋白无法短期内对患者血糖进行评估的不足, 且GSP 可用于应激性患者高血糖的鉴别[11-12]。但GSP 检测易受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如合并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血清蛋白代谢异常, 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 型、2 型糖尿病均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但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各有不同, 糖尿病分型往往意味着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及不同的预后。表4显示,2 型糖尿病组C-P 释放实验结果高于1 型糖尿病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C-P 可以排除胰岛素抗体干扰, 通过评估胰岛细胞功能判断病情,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可更准确的反映胰岛分泌功能, 为糖尿病分型及选择胰岛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3-16]。

单一检测各有利弊, 因此各指标联合检测可对隐性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波动较大的脆性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分型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更多依据, 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调整治疗方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高血糖胰岛素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