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条件下丝状真菌Vitek质谱鉴定结果分析
2022-09-06袁凯旋姜颖璐周典蓉余楠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州5055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广州5008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广东增城5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0080
袁凯旋,姜颖璐,周典蓉,余楠(.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州 5055;2.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广州 5008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广东增城 5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 50080)
丝状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尤为重要。由于丝状真菌形态复杂、生长缓慢等特点,形态学鉴定有一定局限性;基因测序虽为金标准[1],但对实验室水平要求高,耗时长,亦无法常规开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可通过检测特异性蛋白质形成的图谱实现快速准确鉴定,已成熟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在细菌鉴定方面,但在丝状真菌鉴定方面应用较少,因为丝状真菌影响因素较多、破壁困难且厂家提供的标准化操作文件对其培养条件缺乏客观标准,鉴定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本研究以Vitek MS为技术平台,评价丝状真菌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培养时间下对质谱鉴定结果的影响,优化丝状真菌质谱鉴定的培养条件。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148 株,均经基因测序和形态学确认,其中曲霉属89 株,非曲霉丝状真菌59 株(毛霉目18 株、镰刀属17 株、青霉属/拟青霉属11 株、其他丝状真菌13 株),纳入菌株均在评估质谱鉴定数据库中涵盖。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PCR扩增仪(美国Bio-Rad公司),Vitek MS 质谱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 公司),霉菌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O2培养箱(美国FORMA公司);一次性靶板、基质液、70%甲酸(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乙腈(天津科密欧公司),沙氏葡萄糖培养基(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江门凯琳公司),Ezup 柱式真菌基因DNA抽提试剂盒、通用引物ITS1 和ITS4、Taq PCR Master Mix(上海生工生物公司)。
1.3 形态学鉴定 将菌株转种SDA培养基,28 ℃培养2~5 d,采用透明胶带法[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形态特征。对于部分产孢不良菌株采用小培养法[3]进行辅助鉴定。
1.4 基因测序 按照Ezup 柱式真菌DNA 抽提试剂盒说明书提取DNA,采用ITS1 与ITS4 引物[4-5]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为50 μL,包括Taq PCR Master Mix 25 μL,DNA 模板5 μL,0.2 μmol/L 上、下游引物各2 μL,ddH2O 16 μL。扩增条件:94 ℃3 min;94 ℃60 s,56 ℃30 s,72 ℃2 min,35 个循环;72 ℃7 min。对于部分无法鉴定的菌株使用EF-1α[4]或β-tubulin[6]进行测序,引物信息见表1。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完成测序,结果经NCBI 和Myco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种、属信息鉴定原则参照文献[4]。
表1 本研究所用引物相关信息
1.5 方法
1.5.1 培养基及温度的筛选 将菌株分别接种于SDA和PDA,并分别放置于28 ℃和37 ℃培养箱中培养2 d,同一时间挑取上述4 种不同培养条件(SDA 28 ℃、SDA 37 ℃、PDA 28 ℃、PDA 37 ℃)下的菌落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其鉴定率差异筛选最佳培养基及温度。
1.5.2 培养时间的筛选 确定最佳培养基及温度后,将菌株培养至第2、3、4、5、6、7、8、9 天,分别进行质谱鉴定,比较不同培养天数下的质谱鉴定情况,确定最佳培养时间。
1.5.3 甲酸-乙腈提取法 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方案,用潮湿的拭子收集1~2 cm直径的真菌,将其悬于含900 μL 70%乙醇的2 mL 无菌EP 管中灭活10 min,涡旋震荡混匀,10 000 ~14 000×g 离心2 min,弃上清液,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加入40 μL 新鲜配制的70%甲酸涡旋震荡混匀3 s,加入40 μL乙腈涡旋震荡混匀3 s,10 000 ~14 000×g 离心2 min,取1 μL上清液点靶2 次,干燥后覆以1 μL基质液,待干燥后进行检测,采用Vitek MS 数据库(IVD v3.2)进行判断。每株菌株重复检测2 次,若第1次无鉴定结果,则按照上述流程再次进行检测,若第2次仍无结果,则认为鉴定失败。
1.6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养基及温度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148 株丝状真菌在4种培养条件下(SDA 28 ℃、SDA 37 ℃、PDA 28 ℃和PDA 37 ℃)的鉴定率分别为83.11%、81.76%、70.95%、6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4,P =0.007)。经两两比较,SDA 28 ℃组的鉴定率优于PDA 37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 37 ℃组的鉴定率虽优于PDA 28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养基和温度对Vitek MS鉴定能力的影响[n(%)]
2.2 不同培养基及温度下菌落及质谱图谱特点 对于烟曲霉、黑曲霉和少根根霉,37 ℃相比28 ℃下产孢量更大,在SDA生长速度较PDA快,茄病镰刀菌37 ℃下生长不良,产孢受抑制(图1)。烟曲霉、黑曲霉和少根根霉在SDA 28 ℃条件下获得的质谱图谱相比其他条件更密集,特征峰更多,丰度更高,质量最优(图2)。
图1 部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温度下培养2 d的菌落特点
2.3 培养天数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综合质谱鉴定率和不同培养条件下图谱质量,以SDA 28 ℃为培养条件,将菌株培养至第2、3、4、5、6、7、8、9 天分别进行质谱鉴定,鉴定率依次为89.86%、87.83%、76.35%、66.89%、62.83%、63.51%、59.04%、50.05%,不同培养天数下的鉴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 天与第3 天鉴定率均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第4 ~9 天得到的鉴定率明显下降,培养至第9 天得到的鉴定率仅为50.05%,见表3。培养天数对毛霉目组和其他真菌组鉴定率的影响较为突出,对曲霉属组、镰刀属组、青霉属/拟青霉属组影响较小,其中对曲霉属组的影响最小。
表3 培养天数对Vitek MS鉴定能力的影响[n(%)]
2.4 不同培养时间下菌落及质谱图谱特点 培养初期(2~3 d)菌落颜色较浅,以菌丝和孢子为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孢子成熟菌落色素加深,产孢量增大,主要以孢子为主(图3)。培养初期(2 ~3 d)获得的质谱图谱质量更优,特征峰数目多,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4 d 后特征峰数量表达减少,部分特征峰发生偏移(图4)。
图3 部分菌株在SDA培养2~8 d的菌落特点
图4 不同培养时间下烟曲霉、黑曲霉和少根根霉的质谱图谱特点(自下而上:2 d、3 d、4 d、5 d、6 d、7 d、8 d、9 d)
图2 不同培养基及温度下烟曲霉、少根根霉和黑曲霉的质谱图谱特点(自上而下:PDA 37 ℃、PDA 28 ℃、PDA 28 ℃、SDA 28 ℃)
3 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148株28种丝状真菌用于评估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培养时间下对Vitek MS 鉴定能力的影响,菌株分布情况基本覆盖临床常见丝状真菌。本研究培养条件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7-8]:液体培养基很少用于临床实验室且有雾化孢子污染的风险;此外,液体培养基难以肉眼鉴别污染情况;SDA 和PDA 为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的真菌培养基且易于肉眼鉴别污染;直接从固体培养基获取菌落,可简化样品制备流程;适合丝状真菌生长的2个温度为28 ℃和37 ℃,高于或者低于这2个温度可能会影响真菌的生长;大部分实验室常规培养丝状真菌的时间为1~2周。
本研究共设置4种培养条件组合,实验发现受试菌株在SDA 培养基28 ℃培养条件下得到的质谱鉴定率最高(83.11%),所获得的质谱图谱质量优于其他培养条件,可见SDA 28 ℃为适合丝状真菌生长的最佳条件组合。就培养时间而言,随着培养天数的延长,受试丝状真菌的鉴定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基于Vitek MS平台,该平台丝状真菌数据库的建库谱图主要以丝状真菌在SDA培养后收集菌体进行MALDI-TOF MS分析有关;而且37 ℃培养条件更利于曲霉等丝状真菌产生孢子而28 ℃适合菌丝体生长,但是亦有部分丝状真菌在37 ℃下生长不良,产孢受抑制(图1);再者,PDA亦可促进真菌产生孢子导致破壁困难,难以充分释放核糖体蛋白成分,从而影响图谱质量,导致低分值或无结果,SDA和PDA所含各营养成分及含量有差别,以致丝状真菌获取的营养物质、产孢数量、菌丝数量亦有区别,从而可能导致质谱图谱的差异[9-11]。但是,无论在何种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天数的延长,丝状真菌不同生长时期呈现不同的生长特点,早期主要以菌丝为主,中期以菌丝和孢子为主,晚期则以孢子为主[12-13]。晚期挑取菌落难以获得菌丝,细胞壁随生长时间增厚,孢子破壁比菌丝更困难[7,14];有研究发现培养时间120 h 是最佳时间点,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谱图[12]。但本实验显示,从培养第2 天开始检测到第9 天,在培养初期(2 ~3 d)图谱质量最优,鉴定率最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图谱质量特征峰反而减少,质量下降。再者可能是丝状真菌成熟,黑色素产生增多,黑色素影响MALDI-TOF MS的电离过程导致鉴定效果不佳[15]。因此,在培养2 ~3 d 质谱鉴定率较高,此时可获得较高质量的质谱图谱。
不同实验室真菌分离情况与构成比不同,且不同真菌生长情况亦有差别,适合质谱鉴定的最佳时间亦有地区、菌株差异,在质谱鉴定时需将菌株培养至长出菌丝,选择在产孢前或产孢时进行鉴定,这时核糖体蛋白表达充分,避免难破壁孢子或色素的干扰。为了更好地利用Vitek 丝状真菌数据库,建议对大部分生长速度较快的丝状真菌培养2 ~3 d进行质谱鉴定,可缩短鉴定所需时间,及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
综上所述,本实验室以Vitek MS为丝状真菌鉴定平台,使用SDA培养基在28 ℃下培养2 ~3 d 进行质谱鉴定,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鉴定效果和较高质量的质谱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