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06漆道西郑芳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系武汉430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基因诊断中心检验科武汉43007
漆道西,郑芳(.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系,武汉 430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基因诊断中心&检验科,武汉 43007)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困扰全人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DR 与DN 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2]。临床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可通过氧化应激、单核细胞迁移、内皮细胞紊乱等机制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形成与发展[3-5]。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亚组分之一,在血液循环中sdLDL 颗粒主要以sdLDL-C 的形式存在。sdLDL是冠心病公认的危险因素,但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论。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sdLDL-C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6]。然而,Hirano 等[7]研究表明,DN患者的sdLDL与肾脏损害没有直接联系。也有多项研究显示,T2DM 患者sdLDL 与DN 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关[8-9]。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采用荟萃(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sdLDL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临床数据检验Meta 分析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检索词包括糖尿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sdLDL-C等。英文检索词包括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DM、sdLDL、sdLDL-C、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mall dense LDL、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mall dense LDL-cholesterol、small dense LDL cholesterol等。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起至2021年7月。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国内外以中文或英文公开发表的sdLDL-C 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所有T2DM 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0],其中对照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符合《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1 年版)》[11]或《中华医学会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共识》[12]或《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13]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14]的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病例组,不限种族和国籍。(3)测量指标:血清sdLDL-C 水平。(4)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完整、真实,且研究中提供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sdLDL-C的均值、标准差、样本量,或可以通过相关计算[15-16]得到上述数值。
1.2.2 排除标准 (1)文献数据前后矛盾;(2)重复发表或数据类似、结果雷同的文献只取其中一篇;(3)质量太低、信息太少致使数据无法利用的文献;(4)以评论、病例报告、指导意见、致编辑信函、动物研究或会议文摘等方式进行的研究。
1.3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17]对纳入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内容主要包括3个领域(研究人群的选择、组间可比性、暴露因素的测量)8个条目,评分范围为0 ~9 分。将NOS 评分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代表低质量(0 ~3 分)、中质量(4~6分)和高质量(7~9分)。
1.4 数据提取 由2 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文献检索策略收集文献,通过EndNote-X9 软件去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标题与摘要去除不相关文献,阅读全文后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满足要求的文献,然后对其进行数据提取。提取的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地区、研究类型、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样本量、sdLDL-C水平。
1.5 临床样本的验证
1.5.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305例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T2DM 患者(对照组)119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病例组)186例。本研究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9025)。所有临床研究都依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5.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T2DM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0],其中对照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共识》[12]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14]或《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13]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病例组;(2)病历资料完整,能够进行有效的研究;(3)年龄在35~85岁范围内。
排除标准:(1)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伴有T2DM 急性并发症;(2)患有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3)存在影响脂质代谢的其他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尼曼皮克氏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异常;(4)正在接受降脂药物治疗。
1.5.3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在空腹至少12 h 后于次日清晨由护士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sd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肌酐(Cr)及总胆红素(T-Bil)。所有项目均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的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在检测前运用校准品、质控品对仪器进行定标和质量控制。sdLDL-C 检测试剂盒购自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DL-C、LDL-C、Cr、Lp(a)检测试剂盒由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提供;TC、TG、T-Bil、FPG 检测试剂盒及校准品与质控品均为AU5800 配套专用试剂;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公司。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表示。使用Q 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研究。若P≥0.10,I2≤50%认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若P<0.10,I2>50%认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采用逐一剔除单项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度分析,以此评估本次Meta 分析研究结果的稳定性。使用Begg′s 检验和Egger′s检验对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价。
应用SPSS26.0软件对临床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应用卡方(χ2)检验。对T2DM 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从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文献1 090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6,18-22](1篇英文、5篇中文)。文献筛选流程详见图1。
图1 Meta分析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基本特征与质量 纳入6篇文献共1 597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T2DM患者642 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955例,纳入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NOS 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篇文献的评分均≥6 分,质量较高,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血清sdLDL-C 水平的分析 6 篇研究经Q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发现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的异质性(I2=76.4%,P<0.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单纯T2D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0.56,95%CI:0.33 ~0.78,P<0.001)。提示sdLDL 与T2DM 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相关,是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未进行亚组分析,无法判断异质性的来源。
2.3.2 敏感度分析 采用逐一剔除单项研究的方法分析敏感度发现,异质性未发生较大变化,依次剔除各项研究对总合并效应量的影响较小,并未改变研究结果,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
2.3.3 发表偏倚分析 采用Begg′s 检验和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s 检验P =0.707及Egger′s检验P =0.662,提示各项研究间无明显的发表偏倚,入选的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4 临床验证
2.4.1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sdLDL-C、TC、TG、LP(a)、FPG、Cr 及T-Bil 存在差异,其中病例组患者的sdL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DL-C 及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4.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T2DM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为因变量,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混杂因素前sdLDL-C 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OR =3.678,95%CI=1.845 ~7.334,P<0.01)。在逐步校正各混杂因素的后,OR均>1,且P<0.01,表明sdLDL-C是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十分复杂,遗传、糖尿病病程、年龄、长期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吸烟等是其常见的高危因素[23-24]。随着分离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25-26],sdLDL-C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关于sdLDL 与DN、DR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两者的关系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通过收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sdLDL对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Meta 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血清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SMD =0.56,95%CI:0.33~0.78,P<0.001),sdLDL-C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Begg′s 和Egger′s 检验结果(P =0.707,0.662)表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间无明显的发表偏倚,入选的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逐一剔除单项研究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次Meta 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LDL-C相比,sdLDL-C颗粒具有体积小、密度大、易黏附血管内壁、带电荷少、穿透动脉壁能力强、与LDL受体亲和力低等特性,从而更易促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27-29]。研究发现,脂质代谢紊乱与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2DM 患者长期的高血脂状态可严重损害肾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肾血流供应,进而导致肾脏损伤[19,30]。sdLDL-C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微血管血流异常,导致靶器官缺血缺氧[31-33],从而促使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本研究还通过收集305 例T2DM 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对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其临床数据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sdLDL-C水平较单纯T2DM 患者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dLDL-C 是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与Meta 分析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的局限性:(1)由于sdLDL-C 是最近几年才广泛应用于临床,故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2)未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行亚组分析,无法排除异质性的影响;(3)纳入的文献均为中文和英文文献,未纳入其他语种的文献,可能存在一定的语种偏倚;(4)本研究只纳入了已发表且可提取数据的研究,因而无法提取数据的研究或未发表的研究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的结果;(5)本次临床验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无法明确sdLDL-C 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因果关系,需采用长时间、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2DM 患者,sdLDL-C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定期监测sdLDL-C水平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