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物袖藏
——湘妃竹折扇

2022-09-06徐兆龙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沈阳003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扇骨舜帝折扇

徐兆龙,石 蕊(.中原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003)

折扇又名“纸扇”“摺叠扇”“聚头扇”“紧头扇”“扇子”,是一种用竹子、木头或象牙等材料做扇骨,宣纸纸或绫绢为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展开,成圆弧形,聚头散尾。

一、折扇的起源

宋真宗时,陈彭年等奉诏根据唐末及五代时期流传下的《切韵》等一系列的韵书进行刊定和撰集,重新修订成一本《广韵》。在《宋本广韵·有韵》原文中是:“搊,扇别名。”文中并没有确指“搊”是哪种扇子。但在《通雅》卷三十三《器用》中则写道:“……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折扇,盖自北宋已有之……”文中苏轼的这句话应该是对折扇最早最形象的描述。后因永乐皇帝喜爱折扇,他令苏州工匠大量仿作,并在扇面上题字作画,分赠大臣,一时之间折扇之风盛行,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开始题扇画扇,手持一把折扇,成为当时高雅的象征。因为折扇可收可展,携带方便,常常收纳于古人的宽袍大袖中,亦有怀袖雅物之称。折扇一经流传,久盛不衰。明清时,江南一带,名士辈出,他们的风流才情,正好与折扇有着密切的联系。折扇也因此承载着为中华民族留下艺术瑰宝的伟大使命。

二、湘妃竹凄美的传说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心系百姓的疾苦,得知恶龙祸害百姓,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便要去惩治恶龙。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对舜的这次远去依依不舍。但是,为了给当地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痛苦送舜南去。舜帝走后,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凯旋的喜讯,盼望他早日胜利归来。可是,过去了好多年,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极其担心,于是跋山涉水,到南方去寻找舜。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她们终于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发现这里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人:“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泪诉说,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我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他却因为劳累过度,病死在了这里。原来,舜帝病逝之后,九嶷山的父老乡亲为了感激舜的恩德,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它们从南海衔来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形成了这座珍珠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抱头痛哭。她们悲痛万分,哭了九天九夜,眼睛哭出血泪来,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以泪挥竹,竹竿上便呈现点点泪斑,血染的呈红色,泪染的呈白色,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呈现的圈圈指纹花,传说是娥皇女英将沾有血泪的手捏在竹子上形成的;红色的被称为红湘妃,白色的被称为梅鹿。但是在湖南一带统称湘妃竹。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湘妃竹并不是竹子的品种,而是对某种特定斑竹种类的别称。

图1 九五寸2.0 排口福建湘妃竹折扇

图2 一尺二寸3.3 排口云南湘妃竹折扇

那么湘妃竹真正的形成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湘妃竹是一种病竹。其身上的斑点是因为一种虎斑菌腐蚀幼竹造成的。竹笋期还看不出来,等竹子稍微长大一点,这种腐蚀的结果就显出来了。这种菌类的生存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所以造成湘妃竹原料稀有,同时湘妃扇骨也成为收藏的热门。

三、湘妃竹折扇花纹种类

湘妃竹折扇花纹从颜色上分为红花和紫花,上好的红花发褐红色,艳丽动人;紫花分为两种,好的红花把玩年深日久,颜色渐深,便成为紫花;还有一种湘妃斑天生色如牛血,也称为紫花。湘妃斑大多为圈圈指纹型,极少见有不规则形。湘妃扇以花和底对比分明为美,以花和底相间适宜为好。从花的分布看,以均匀分布或集中在扇骨上部为佳。但也有人喜爱花纹满布的,一般说来,花的面积大于底子的面积且分布均匀即可以称为“满花”。也有干干净净的底子上只有一朵花的,现在称之为“红运当头”,一般越清晰、越规则越好。真正的湘妃竹扇骨斑内分布着像手指螺纹一样的纹路,对应指纹“螺”和“斗”的说法,故称“螺纹”。有的指纹花分布十分规整,有的模糊不清,有的则层层叠叠,犹如祥云一般,煞是可爱。

四、湘妃竹折扇的真假

真正的湘妃竹看上去很自然,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假的则不然,烙烫而成的湘妃竹纹理有很明显的人工痕迹,辨别需多看。所见真品多了,仿制的红湘妃扇骨自然一目了然。手摸鉴别,也是鉴别红湘妃扇骨真假的一种方法,如果摸上去花纹有凹凸的手感,则为真品;如果是凹陷,则有可能为人工烙烫。红湘妃竹因为近年过度砍伐,口径适宜做折扇的竹子已然不多见了,若见有大口径的扇料,就要拿捏准了再购买。此外,近年来,人们在云南与越南均有发现类似湘妃的竹子。为了区别它和湘妃的不同,人们称其为云妃。还有一种来自缅甸、越南、福建和云南等地的草湘妃,其外观与红湘妃颇为相似,竹上也有红褐色的斑点,用其制成的扇骨,具有不小的迷惑性。但若是将两者仔细比较,会发现草湘妃的色彩偏暗,光泽偏沉,斑纹也不够灵动,略显呆板,底色亦没有红湘妃那么油光温润。这种草湘妃的产量很大,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较低,与红湘妃不可同日而语。

五、湘妃竹折扇的制作

湘妃竹在明清时就有“一寸湘妃四两金”之说,足见湘妃竹之名贵。一般折扇的制作要经过煮、劈、刮、拖、倒、烘、打磨等58道工序才能完成。扇骨的打磨主要是水磨,所谓水磨就是用浸湿的木贼草和沙叶精细打磨。湘妃斑竹,经水磨后,更显斑纹之美,也更为晶莹细润,由此更雅致。湘妃竹折扇的制作工序和其他材质的折扇制作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湘妃竹花纹的天然性使得制作大边时,要先将两片花纹类似的竹子配成对,然后削至成型。

六、湘妃竹折扇的收藏与把玩

折扇又称怀袖雅物,雅物盘玩自然要文雅,所以盘玩湘妃竹折扇,手务必保持干净。盘玩时,只需轻轻抚摸,多时日盘玩出来的湘妃竹折扇才会漂亮,令人爱不释手。湘妃竹容易起毛刺,切不可用棉麻制品搓擦,若不小心极易刮起毛刺。盘玩湘妃竹折扇,与折扇搭配的扇盒、扇袋、扇箍、扇坠等配饰免不了。在使用扇箍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扇箍容易刮起毛刺,会导致湘妃竹折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湘妃竹折扇遇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所以夏天不宜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要放在暖气或者空调下。湘妃竹属斑竹类,花纹大多浮在竹子表层,切不可用刀刮,或者用砂纸打磨,这样会损坏花纹。盘玩湘妃竹折扇时,如果手上有水或者有汗,要格外注意扇面清洁,否则将有名人绘画、书法的扇面弄脏得不偿失。另外,在使用湘妃竹折扇的时候,扇钉是非常容易损坏的,一般情况下,湘妃竹折扇的扇钉都由牛角制作而成,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牛角钉松动,这时就需要将湘妃竹折扇重新烫钉。

七、结语

在人类璀璨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中华文化无疑是最亮的那颗星。自文人在扇面上写字画画、参与折扇制作开始,一把折扇就再也不只是消暑纳凉的生活用品。正如吴冠中所说“扇子纳凉、不意成艺”,至此,湘妃竹折扇成了扇中之王。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中也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一古老而凄美的故事也许是湘妃竹折扇爱好者和收藏家对湘妃竹折扇格外钟情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扇骨舜帝折扇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天下为家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折扇应用上线了
会变的折扇
古扇送新风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