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研究

2022-09-06贾婉婉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贾婉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400)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教育的过程中,其中心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教育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文件”),明确表示高校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态。高职院校在培养生产实践一线工作人员的过程中,着重于技术技能等实践教育,在进行课堂与实践教育教学的同时,需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合渗透到方方面面,调动全员,实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局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路径,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形成与德育同向而行的协同效应。

1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困境

1.1 全员育人执行者的积极性欠缺

全员育人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共同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立足于教师本人所承担的课程之上,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在学生“做人”“做事”方面有推动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仍然是专职辅导员与部分思政老师在承担。专业课老师侧重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从而间接地削弱了德育。究其原因是这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起来,淡化了专业课上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同时没有主动地将立德树人的任务承担起来,无法设计出一套结合自身专业课教学与德育的教学方案应用到课题教学中。

1.2 全程育人各阶段的吻合度较低

全程育人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始终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各个阶段中。学生自受教育以来,每个阶段都在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阶段对于学生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大多拘泥于各种大型讲座、参观各种教育基地,众多的活动之中,偏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脱离了职业教育重实践的规律,那么专业知识与德育结合的难度将持续增加。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最终是为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即可持续性,这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1.3 全方位育人多主体的衔接性不够

全方位育人是指把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载体结合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要求高职院校各个育人主体相互之间进行沟通,避免各自各方向发力,互补效应不明显,而最终“合力”不足,造成育人效果不佳。另外,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各大企业,使得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到位。全方位育人要解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性,使得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载体互动等方面衔接性提升,各自资源整合起来,跨越职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之前存在的鸿沟,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效果最优化。

2 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意义取向

2.1 高效高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表达了出来,为了更高质量地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储备人才,职业教育需要积极改进院校的育人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三全育人”工作,“三全育人”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积极成长。高职院校在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插入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培训、企业实践等,涉及多领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形势。

2.2 提升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

“三全育人”能够全面调动各大育人主体,包括学院全体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后勤岗位工作人员等,各个岗位的职工应对责任分工有明确的了解,凝聚全体力量,协调育人主体之间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一个没有隔阂的学习空间,激发学习自主性,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增强社会意识,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动手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结合自身经验判断职业的未来发展,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奉献全院校的力量。

2.3 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模式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

“三全育人”模式是全面的、贯通的、非静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出中国特色,与世界高水平院校看齐的过程中,“三全育人”模式为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形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教育穿插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高职院校要实施各种措施发挥全员力量,探索育人通道,尝试育人方法,创新育人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体系,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功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

3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3.1 实施课程育人: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思政进课堂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深层次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避免专业课与思政课题不同步,各自脱离,应主动去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专业课与思政课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形成各科课程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功能。职业教育不应该只培养出单会重复操作动作的“无思想”人员,而是培养出有智慧、重德行、懂美感的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学生。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大胆预测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向,将个人兴趣、成长过程和责任感融入其中,将课程育人功能最优化,同时教师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个人的德育表现作为其期中期末考核的一项指标,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前进。高职院校通过对自身课程体系的改良,让课程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育人功效,形成传道受业解惑与培养学生思想认知价值相统一的格局。

3.2 实施实践技能培训育人: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场景,促进实践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应切实设计出一套实践育人的长效模式,鼓励毕业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类就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高效地为社会实践服务。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对自身进行反省,领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二者间的联系,增强道德感,形成自身的价值理论体系,既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也使自身道德修养更进一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继续完善实践课程培养体系,基于学生平时参与的实践活动较少,实践活动之间的连贯性也不足,如果缺乏持续性的巩固,学生各方面培养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完善实践课程培养体系是必要的,每周进行一定次数的教学,连通各个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同化所学知识,对新的实践课程进行新的认知,层层递进,前后课程体系有连贯性。

3.3 实施学院文化育人:大力宣传学院特色文化,开展文化交流

文化是学院发展的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将大国文化同学院自身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有关学院的特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学生一一展示,带领学生走向真善美境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发展要将特色文化发扬光大,这是学院发展的深层次的持久动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以文化育人,传统文化引进课题,与学院特色文化碰撞产生新的火花。高职院校要适当建立文化育人机制,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将优质文化引进来,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新的价值观形成,让校园浸透在悠久醇厚的文化氛围当中,成为学生们的教育载体,充分体现文化育人的隐形力量,滋养学生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渗透到价值观中,为新时代储备人才力量。

3.4 实施网络环境育人:占据舆论优势,打赢网络舆论之战

网络是现阶段学生获取实时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让网络信息经过净化这一步骤到达学生的视野中,是高职院校亟需考虑的问题,因此网络也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抓手。高职院校要严格把关通过学院平台发布的各种信息,形成网络育人新格局,打造网络育人基地,完善网络育人环境,勇于摸索有思想、有温度、有热度的网络空间。学院公众号的设置,可以畅通评论渠道,把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引导,鼓励学生养成文明的网络用语习惯。学校信息平台中心要严格加强管理,进行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地探索网络育人新方式、新途径,让师生线上线下实时交流,以网络时事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吸引学生关注,凝聚学院共识。

3.5 实施多方并举育人:优整多方资源,建构共同育人体系

课堂作为进行各种教育的主场地,把一定的理论传输给学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观念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校内的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如果与外界的教育形成断层,那么学校想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思想教育这一重大任务恐怕难以望其项背,严重的还会形成校内校外互相抵触之势。全程全方位育人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前进,探讨出培育学生思想的多种路径,多形式地开展,通过学校、企业、社区互联互通,形成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双赢的育人效果。学校通过培育高技能人才为当地社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建立三方密切合作,社区企业又为学校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可提升能力的平台,校内校外的联动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与课堂相适应的实践场所,将课本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自身价值。学生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驱使下,在社区服务、企业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学习技能操作,培养责任感;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鼓励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在整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各方主体在全程全方位参与育人的角色,各方高效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实现互惠共赢局面,共同培养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