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士对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实践体验及现实困境的Meta整合
2022-09-06马梦飞杨朝霞刘伟孝陈玉祥刘梦雪柳韦华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 centered care,FCC)是指将医生、护士、病人以及家属联合成一个整体,通过调动病人家庭的力量,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共同促进病人健康的新型护理模式
。推动重症监护室以家庭为中心照护,增加病人家属的参与度,最终提升病人安全是国际重症医学领域发展的目标之一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及其家庭,对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和安全性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成本
以及提高满意度
有重要意义。护士是成功实施FCC的关键。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从护士角度探讨了FCC实施的体验,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新生儿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士对FCC的真实体验。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质性研究结果,系统、全面地描述NICU护士实施以FCC过程中实践体验以及困境体验,以期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NICU护士实施以FCC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英文检索词为:“nursing,family”“family centered nursing”“neonatal care unit”“NICU”“nurse*”;中文检索词为:“新生儿监护室”“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家庭参与护理”“护士”“护理”。此外,为了提高纳入文献的查全率,通过追踪法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在新生儿监护室工作的临床护士。②感兴趣的现象:护士实施FCC的体验,包括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解、实施FCC的经历与感受等。③研究情境:护士实施FCC的过程。④研究设计:采用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人种学、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的质性研究,以及混合性研究。
1.2.2 排除标准
葛家澍认为经济后果为:会计准则是一项契约,利益各方须遵守契约规定,确保会计准则的客观公正;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以获取预期报酬,依赖于遵循会计准则所披露的会计信息。
①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②重复发表或数据雷同的文献;③非中英文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4.1.2 类别2:复杂的情感体验
智严和佛陀跋陀罗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后秦首都长安。他们虽然受到法门领袖鸠摩罗什的热情接待,但很快就受到长安僧俗各界的打压排挤而被迫离开长安。后来,智严被奉佛的宋始兴公王恢迎请到宋京师建康。王恢为他另起精舍,名为枳园寺。
1.4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
,由2名研究者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共包括10项评价指标,结果为“是”“否”“不清楚”“不适用”,逐项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所有标准满足则评定为A级,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较小;满足部分标准评定为B级,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中等;所有标准均不满足评定为C级,发生偏倚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剔除C级文献。当2名研究者的评价意见出现分歧时,由课题组成员讨论进行裁决。
1.5 Meta整合方法
2.4.3 整合结果3:阻碍实施FCC的组织因素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514篇相关文献,经过查重、筛选及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10篇
。具体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适龄妇女在哪里?明宏把招工困难报告发给地方商务局、人社局、妇联和总工会等单位,得到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旌阳区组织部提出以家政服务就业作为精准扶贫的口径,通过大规模的培训,精准筛选合适人员。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
2.4 Meta整合结果
研究者反复阅读、分析、理解纳入的10项研究
,提炼出35个明确的研究结果,总结相似结果,归纳形成11个类别,最终得到4个整合结果。
2.4.4 整合结果4:改进实施FCC需要从多方面开展
2.4.1 整合结果1:NICU护士对实施FCC的护士承担的压力、复杂情感体验及对患儿家属产生的影响
2.4.1.1 类别1:NICU护士在实施FCC中承担了多种压力,出现多方面的担忧
2.4.4.2 类别10:顺应社会文化差异,适应家庭受教育水平
FCC的实施使患儿家属进入NICU参与照护,这给护士带来很多的担忧。长辈陈旧观念给患儿安全造成威胁(“奶奶照顾孩子会把孩子手脚绑住,说否则手脚会长弯。”
);NICU家属的进入给患儿带来被感染的风险(“如果允许一个家属进来照顾孩子,其他家属都会期待,病房就很难控制感染。”
);护士为自身安全感到担忧(“和患儿家人在一起时感觉有点吓人,某些家属会对年轻护士进行身体上或者是语言上的威胁。”
);可能会因护理方式不同而出现医患矛盾(“他们在照顾孩子方面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果你不按照他的方式做事,他们就变得非常易激怒。”
)。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文题和摘要,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仔细阅读文献全文,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交叉核对结果。当2名研究者意见不统一时,请第3名研究者协助判定。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文献发表年份、作者、国家或地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感兴趣的现象、情境因素(照护对象)、研究结果。
护士看到家长的变化就会有成就感(“每次看到袋鼠式护理让患儿睡得那么香甜,妈妈表情那么满足,就感觉自己好伟大。”
)、欣慰感(“患儿父亲和母亲会一起拥抱他们的孩子,目睹这样的情景真令人愉悦。”
);高兴感(“看到一个害怕她的孩子的人从恐惧变为自信,真是太好了。”
)、矛盾感(“家属参与是好的,但家属在的时候我们很多技术操作会很不方便。”
);护士在实施FCC时,均表示有些紧迫感,有较强的学习的欲望(“我希望能在FCC实施前得到充足的有关FCC的教育。”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需求导致护士感到压迫感(“FCC不仅仅要求我们照顾孩子,还要一直照顾整个家庭,这似乎让人难以承受。”
)。
2.4.1.3 类别3:FCC中对家属的影响
依据FCC原则,把家长看作患儿的照顾者和医务人员的合作者,创造条件让患儿家属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
。提升了患儿家属的照顾技能(“以前经常会有因喂养不当导致宝宝二次入院的,现在(实施FCC后)比较少了。”
);鼓励家属参与照护,提升家属角色适应(“我们会给家庭成员一些小小的任务,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洗澡等,让他们重新承担起家属的角色,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正常些。”
)。
2.4.2 整合结果2:FCC的护士个人因素
2.4.2.1 类别4:护士专业化程度低、能力不足
护士在实施FCC过程中,感觉沟通知识不足、沟通能力差(“当一个家庭焦虑、紧张、恐惧时,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做什么,所以不能很好地与他们沟通。”
);不能同时兼顾护理操作和培训家属(“我觉得自己只能集中于宝宝,看到一些老师一边做事一边跟家属解释着什么,我很惊讶。”
);护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非常焦虑,我们没有足够的培训机会。在刚开始的几天里,我和家属的联系并不多。他们问了一些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
2.4.2.2 类别5:护士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护士认为患儿家属是局外人,无需参与日常护理工作(“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让他们获得信息,我们只是告诉他们需要什么。”
);有的护士甚至因为对薪资水平不满意而不认真工作(“我们的工作很多,收入却不高,所以我们对工作没有兴趣,我们没有工作的动力。”
);有的护士认为FCC的实施是没有必要的,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扰乱我的日常工作(“让另一个人(母亲)进入我的工作环境是很困难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缺点,他们的存在分散我的注意力,使我不能专注。”
);患儿家属工作能力较差(“大多数家属对疾病、医学术语和治疗知之甚少。他们在照顾住院的孩子方面帮不了多少忙,我做得更好更快。”
)。
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整合
,即在理解各质性研究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反复阅读并理解全文,收集研究结果,包括主题、隐含的喻意、分类等,依据其含义进一步整理、分类、汇总和归纳形成新的解释类别,最后整合成结果。
“重医轻护”的观念难以转变(“在家长心目中,我们没有什么地位,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医生,医生的一句话顶我们十句话。”
);护患比例失衡(“如果我们想实现FCC,那么我们需要额外的辅助人员来协助实现,降低注册护士与病人的比例,以便于有额外的时间满足FCC的各项措施。”
);护士职业地位低(“有些母亲的印象让我觉得我不像个护士,因为我没有做跟其他护士完全相同的事情,但我做的并没有错,这样我觉得我的价值很低。”
)。
侧院十分狭窄,为一下沉式台地空间,因此以铺装为主,紧靠建筑一侧布置低矮花灌木,靠围墙一侧则贴墙种植竹丛,同时地形设计由建筑墙向侧庭中央倾斜,避免建筑墙基积水.这样侧院既可作为通道,也可作为休息场所观赏景物,实现了侧院的物尽其用.
陆徵祥遵循孔孟之道并始终不断地汲取儒家的智慧与教义,包括对上天的祭礼、孝顺父母和行善举。他独特的成长坏境及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使得他能以儒家的思想去看待基督教的优势。而他本身从一个新教徒到天主教徒的转变则因两个方面的缘由。其中,先是源于他恩师许景澄的影响,其后由于他太太培德的原因。
2.4.3.1 类别6:医疗观念有待改变
2.4.3.2 类别7:护理管理制度有待改革
轮班频繁(“护士很累,有很多轮班工作,有家庭问题等很多的不同问题。”
);工作量大,工作负荷重导致护士难以遵循FCC的要求(“我喜欢培训教育家属相关技能,但这是个极其累人的过程,因为我需要同时照顾多个患儿和教育其家属,我听过很多还是说一天下来我就完蛋了这种话,现在我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护士培训缺乏清晰度,培训力度有待加强(“不幸的是,本科水平的儿科护理计划不足以涵盖FCC概念。应加强培训,使护士对家长进行全面培训。”
);教育资源不足(“我希望工作人员在开始之前能得到很多关于FCC的教育资源。”
);管理者制定更清晰的护理标准帮助FCC的实施(“更好的指导方针有助于建立一个更清晰的护理标准,而不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
2.4.3.3 类别8:医疗资源有待改善
张贴标靶,由于昆明路段综合管廊空间狭长,且管廊纹理相近,不易区别,需要张贴标靶。张贴标靶不仅可以高精度拼接点云,还可以使扫描的点云不会漂移。本路段准备了3个不同颜色的标靶球。
空间限制导致家属无法参与FCC(“我非常坚信FCC,但目前对于我们单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床边空间有限。”
);设备不足(“不幸的是,没有足够的设备,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父亲参与进来会更容易。”
);护患比例失调(“为了实施FCC,我们需要足够量的护士。这里的病房非常拥挤,病人很多,护士却很少。”
);护理人力资源匮乏(“这里的护士严重短缺;因此,拯救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对发展护理需求的回应则是第二位的。”
)。
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党在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中前行的40年。这40年让中国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中国逐步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认真反思总结这40年的经验,用其指导今天中国发展实践,将助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继往开来。
这位名师在此事件中的教学机智令我惊叹!但惊叹之余,又让人觉得荒唐可笑!为何?这位老师居然把寓言故事当作了记实作品,有些常识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忽视寓言的文体特征,缺乏或忽略文体常识,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2.4.4.1 类别9:承认家庭的作用,承认家长的核心作用
护理人员要关注家庭本身,承认家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在患儿治疗中的作用(“住院新生儿是一个家庭成员,只是暂时转移到NICU,他们还相信家庭的作用,家庭是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因素。”
);承认家长的核心作用(“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跟家属说,这是你的宝贝,她很漂亮,谢谢你让我照顾她。承认家长在FCC的中心作用,这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
)。
FCC原则要求家庭成员作为促进患儿康复的主要参与者,安全科学的照看患儿是家属的重要职务
,但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表现出多重压力。在FCC模式中,护士的职能有所转变,承担起了对家庭成员指导、培训、评估的责任(“我想让他们(他们的孩子)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意味着我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病房里教育他们。”
);同时,护士还必须持续监督家属的护理活动,甚至承担家属失误带来的后果(“有的家属不可靠,护士需要不断地监督,甚至还要承担家属犯错的后果。”
);家属参与使护士感觉自己是一个被观察者,承担着被观察的压力(“我们真的很需要交班的时间和场所,而不是在家属面前谈话。”
);被误解的压力(“当患儿母亲进来,首先环顾四周看看护士在做什么,而不是去关注他的孩子,或者问一些小问题来考验护士的能力。”
)。
FCC理念使家庭在患儿照护方面具有指导性和发言权,护理工作倾向于客户服务(“总有一天我会抱着小费罐走来走去,向他们索要小费。所以,我认为这扼杀了我对护理的热爱。”
);某些国家因宗教信仰、国家文化观念等导致FCC实施的现实阻碍,譬如伊朗(“如果某位父亲看到一位正在给孩子母乳的母亲,她会很羞耻,所以我们不允许父亲进入病房。”
)、泰国(“泰国人对医生和护士太谦虚了,以至于不能坦诚地分享他们的想法,更不可能对医院的发展提出建议。”
);宗教信仰中的性别观念影响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作为一名女护士,当新生儿父亲来时,我无法与他很好的沟通,尤其是如果他使用不同的语言,那我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交流。”
);家庭文化层次不一(“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水平,他们有时不理解我们所描述的,这导致护士很疲劳。”
)。患儿家属理解能力偏差(“有些家庭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但有些家庭不能。”
)。
2.4.4.3 类别11:人性化的物理环境有待改善
(3)空气质量属性,除了对季节、气候的要求外,马拉松赛事对空气的要求质量也极高。对运动员来说,空气中如细颗粒物、浮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以及汽车尾气等出现异常,有可能会出现肺部受刺激、胸腔疼痛、肺活量下降等症状。有研究认为马拉松这项运动的持久性和强度都高于其他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吸入的PM2.5等颗粒物的含量将翻倍。因此,在规划马拉松线路时应该谨慎审视空气质量状况。
为FCC的实施提供人性化的布置,为家属提供空间和支持,减少照明声噪声是很重要的(“NICU的环境本身不适合很多FCC护理,有很多灯要求一直开着,环境又非常嘈杂。”
);往往由于缺乏住宿、设施及停车场等相关设施,使家属无法连续参与到患儿照护中(“许多新生儿家属提出来的要求我们都不能满足,产妇在月子里想躺着,坐一会腰就酸,可是我们没有床……还有的家属午饭只能叫外卖,要是有个食堂就好了。”
)。
Jośi 1967: Jayaśakara Jośi, Halāyudhakośa (Abhidhānamālā), (Hindī samiti granthamālā 150) (2nd ed.; 1st ed. 1957), Lakhanaja.
3 讨论
3.1 重视新生儿科护士的情绪负担,提升护士应对水平
本Meta整合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在实施FCC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压力,产生复杂的照护体验,部分护士对FCC的实施表示支持并将其视为有意义的实践,而有的则会表示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巨大压力和情感上的痛苦。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属于典型的情绪负担,需要面对免疫力低下、自我表达能力差的患儿,还需要与家属经常性的沟通与长时间的相处,护理难度大,护理压力大
。结合本Meta分析结果,临床需加强对护士的关怀,鼓励管理者积极开展管理活动,定期举办排解情绪负担的交流会,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消除多方面担忧,更加积极投入护理工作。同时,动态评估新生儿科护士的情绪负担,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最大限度地保护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3.2 综合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护士认知水平
本Meta整合结果显示,护患比例失衡、工作负荷重、轮班频繁以及烦琐的文书致使护士认为家庭参与对新生儿护理没有意义,始终难以改变新生儿科护士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方式。结合本Meta整合结果,要重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反复培训员工,帮助护士提升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地位,使护士在治疗和决策时拥有话语权。本研究整合结果显示,部分护士对FCC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较为情绪化和沟通能力较弱的护士认为护理人员在照护关系中应掌握决定权,忽视家庭功能对患儿的帮助。FCC提倡医务人员与家庭共同合作,将关注点从疾病本身逐渐扩展至患儿及其家庭
。医护专业人员的认知不足会直接阻碍FCC的顺利开展
,西班牙2004年将FCC教育计划应用于实习医生的培训上,教育实习医生如何与有特殊需要的患儿相处,如何告诉患儿家属不好的消息,如何面对压力很大的患儿家属等,医院管理者认为重视监测和评估教育培训非常重要
。
3.3 深化护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医疗观念,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有研究显示,护士长等中层领导的领导方式对于建立优质的护理环境非常重要,鼓励其在管理中要充分运用感召力和智力激发,提升护士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激发其使命感;培养护士批判性思维,激发其创造力,进而稳定护理队伍
。同时,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建立支持与尊重的团队关系,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兼顾护士的个体需求,从而提升护士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团队的归属感。医院管理者应思考FCC现存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医院管理者要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及时找出体制上的欠缺,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还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普及FCC模式的教育,提高大众和医护人员对FCC的接受度,转变大众的传统医疗观念,进而提升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感,改善患儿临床结局的同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班主任常被各种检查牵绊,身不由己,也常被一些琐事缠身,难以自拔。当大多班主任为此苦恼不已时,南京师范大学的齐学红教授提出了创生自主发展空间,即一边干着规定动作,一边加入自选动作。
3.4 积极践行FCC模式,重视家庭功能,促进人性化医疗环境建设
FCC将家庭作为看护单元,家庭成员需要参与到医疗护理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认同家庭为病人提供的生理、心理的帮助对病人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
。刘雨等
曾设计了符合儿童病房的FCC特色护理单元,加速了患儿康复,充分体现了对患儿的情感关怀。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环境管理能满足早产儿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人性化医疗环境的建设在FCC的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医院层面应重视人性化医疗环境设施建设的改善,为患儿和家属提供可驻留的空间活动范围和病区内辅助生活支持,一方面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感染发生,提高对病人人性化需求和隐私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促进医、护、患的交流,充分发挥家庭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共同促进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Meta整合法对新生儿监护室护士实施FCC的体验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为今后更好地实施FCC提供了循证依据。本研究纳入10项研究,整体质量较高,但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大部分来自欧洲国家,可能尚不能完全概括NICU护士对实施FCC的真实体验。建议护理管理者结合本土文化,检验和应用本研究结果,为新生儿提供更完善、科学的FCC护理措施。研究方法多采用现象学研究,在方法学方面欠缺多元性,可能对整合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1] DALY B J,DOUGLAS S L,O′TOOLE E,
Effectiveness trial of an intensiv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for families of long-stay ICU patients[J].Chest,2010,138(6):1340-1348.
[2] 董婧琦,李时雨,张欣.美国重症医学会“以家庭为中心照护循证指南”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9):1426-1429.
[3] AL-MOTLAQ M A,CARTER B,NEILL S,
Toward developing consensus on family-centred care:an interna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and discussion[J].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Children in the Hospital and Community,2019,23(3):458-467.
[4] KÖBERICH S,KALTWASSER A,ROTHAUG O,
Family witnessed resuscitation-experience and attitudes of German intensive care nurses[J].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10,15(5):241-250.
[5] 张新秀.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住院患儿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1):207-208.
[6] SHAW R J,ST JOHN N,LILO E A,
Prevention of traumatic stress in mothers with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ediatrics,2013,132(4):e886-e894.
[7] KENTISH-BARNES N,CHAIZE M,SEEGERS V,
Complicated grief after death of a relativ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5,45(5):1341-1352.
[8] YANTURALI S,ERSOY G,YURUKTUMEN A,
A national survey of Turkish emergency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regarding family witness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05,59(4):441-446.
[9] 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研究生护理/配增值)[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
[10] 胡雁.如何开展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整合[J].上海护理,2020,20(7):1-5.
[11] 钱葛平,陆春梅,王珏,等.新生儿科护士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5):735-739.
[12] COATS H,BOURGET E,STARKS H,
Nurses′ reflections on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family-centered care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J].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an Official Publica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2018,27(1):52-58.
[13] HEIDARI H,MARDANI-HAMOOLEH M.Nurses′ perception of family-centered car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Journal of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2020,9(1):16-20.
[14] MIRLASHARI J,VALIZADEH S,NAVAB E,
Dark and bright-two sides of family-centered care in the NICU:a qualitative study[J].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19,28(7):869-885.
[15] GILSTRAP C M.Organizational sensegiving in family-centered care:how NICU nurses help families make sense of the NICU experience[J].Health Communication,2021,36(13):1623-1633.
[16] HADIAN SHIRAZI Z,SHARIF F,RAKHSHAN M,
The obstacles against nurse-family communication in family-centered car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 qualitative study[J].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2015,4(3):207-216.
[17] HEERMANN J,WILSON M.Nurses′experiences working with families in an NICU during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focused developmental care[J].Neonatal Network,2000,19(4):23-29.
[18] VALIZADEH S,MIRLASHARI J,NAVAB E,
Fathers:the lost ring in the chain of family-centered care: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Iran[J].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onatal Nurses,2018,18(1):E3-E11.
[19] FRANCK L S,BISGAARD R,CORMIER D M,
Improving family-centered care for infa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recommendations from frontlin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Adv Neonatal Care,2022,22(1):79-86.
[20] PRASOPKITTIKUN T,SRICHANTARANIT A,CHUNYASING S.Thai nurse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family-centered care:the implementation gap[J].Int J Nurs Sci,2019,7(1):74-80.
[21] 刘雨,杨大禹.“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护理单元实践尝试[J].南方建筑,2019(2):103-109.
[22] 韦琴,张昆珍,李神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10-1212.
[23] 张敏,张琴,付莉.儿科护士情绪劳动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策略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5):691-694.
[24] 王英杰,李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98-102.
[25] BELLIN M H,OSTEEN P,HEFFERNAN C,
Parent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s on family-centered care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health care needs:are we on the same page? [J].Health & Social Work,2011,36(4):281-290.
[26] HOYING C L,WORKMAN L,SUSAN S,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27] 张月,杨惠云,曹怡,等.护士长领导风格对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1,36(22):1-4.
[28] 姜楠,李小寒,范玲.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3):264-270.
[29] 廖金花,宋燕燕,陈燕霞,等.NICU环境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