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缺血后处理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小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路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2022-09-05徐霞徐琳琳王艺
徐霞,徐琳琳,王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或中止等导致的脑损伤综合征[1-2]。HIE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和致残、致瘫率较高[3],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受到较多关注[4]。研究发现,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坏死及代谢障碍是导致HIE幸存患儿神经瘫痪及致残的主要病理机制[5],而寻找促进神经细胞及组织再生、修复的方法以改善HIE神经功能缺陷一直是广大学者探究和奋斗的目标[6]。研究[7]证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通过调控神经树突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发育、存活、生长,进而保护神经树突结构和功能、促进突触重塑和新生等过程,提示tPA/BDNF通路可能在HIE神经功能损伤后突触重塑及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器官的短暂缺血可诱导另一器官的缺血耐受,即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可减缓脑缺血缺氧损伤并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7],是治疗HIE的新思路之一,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建立新生小鼠HIE模型进行探讨,以期阐明RIPoC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HIE治疗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新生C57BL/6j小鼠60只,质量(10±1)g,7日龄,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8-0002,动物质量合格证号:省科委2018A027]。小鼠均于本院动物房中饲养,自然光照,自由饮食、饮水,温度25 ℃,相对湿度50%,噪音低于80分贝,保持动物房环境及鼠笼清洁、透气。本研究经本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批号:IACUC-01(20160917)],符合3R原则。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囊泡膜蛋白(SYP)、钙离子结合蛋白鉴定蛋白复合体S100A10(p11)、tPA、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等抗体(货号:ab238135、ab184176、ab76472、ab157469、ab108319、ab187041,美国abcam公司),BDNF前体蛋白(Pro-BDNF)抗体(货号:CYT-014,以色列ProSpec-Tany公司);HE染色试剂盒(货号:LMO105,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T8170,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和胰蛋白酶(货号:P0768、P0231,美国Pierce公司);蛋白电泳仪、半干转膜仪(型号:1659001、Trans-Blot SD,美国Bio-Rad公司)等。
1.2 方法
1.2.1 小鼠HIE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方法 将60只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IPoC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参照文献[8]建立HIE模型。具体操作方法:将小鼠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用酒精对颈部皮肤进行消毒,在体视解剖显微镜下于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右侧颈总动脉并双重结扎,之后缝合手术切口,涂抹红霉素软膏。送回母鼠笼内室温恢复2 h,转入低氧箱(持续通入体积分数为8% O2+体积分数为92% N2混合气体的密闭箱)中37 ℃模拟缺氧过程1.5 h。HIE造模完成后,RIPoC组参照文献[9]于双侧后肢股三角处游离股动脉,用4-0丝线打活结阻断股动脉5 min后,松开丝线再灌流5 min,反复循环3次以实现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之后小心放回母鼠笼中喂养。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其余操作同模型组。
1.2.2 各组小鼠脑组织TTC染色及脑梗死体积的检测 各组小鼠均于HIE造模后24 h随机取6只,麻醉后断头处死,取大脑组织,在-20 ℃冰箱快速冷冻20 min,制作30 μm厚的大脑皮质冠状面切片,置于2% TTC溶液中染色40 min(37 ℃,避光)。用图像采集系统拍照,Image ProPlus 6.0软件测量各组小鼠脑片的损伤面积。脑梗死体积=脑损伤面积(染色为白色)×切片厚度(30 μm)。
1.2.3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数量的检测 各组小鼠均于HIE造模后24 h随机取6只,参照文献[1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麻醉小鼠,用生理盐水行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后于冰上迅速取海马组织,制成1 mm×1 mm×1 mm的组织块,放入2.5%戊二醛中固定4 h后,用1%锇酸缓冲液固定2 h,不同浓度丙酮依次脱水、浸蜡、包埋后,切成超薄切片,用醋酸铀、柠檬酸铅双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随机取5个视野计算突触体数量,并进行摄片。
1.2.4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 HIE造模后24 h将各组余下8只小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取海马组织,剪取0.5 g置于-80 ℃冰箱保存。剩余海马组织迅速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后,常规透明、浸蜡、包埋后,切成厚度为5 μm的切片,按HE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脱水、透明、封片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1.2.5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PSD95、SYP、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SD95、SYP、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取1.2.4中-80 ℃冰箱保存的海马组织,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蛋白并经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取50 μg蛋白进行电泳、转膜、5%的脱脂奶粉溶液封闭2 h后,加入一抗抗体(PSD95、SYP、p11、tPA、BDNF、Pro-BDNF、TrKB抗体稀释浓度为1∶1 000,内参β-actin抗体浓度为1∶2 000)于4 ℃冰箱中孵育过夜,经TBST漂洗3次,加入1∶1 000的羊抗兔二抗溶液,于摇床上室温孵育2 h,经TBST再次漂洗3次。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显色后拍照,并以Image-J软件分析各组蛋白相对表达。
2 结 果
2.1 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的比较 与假手术组[(0.00±0.00)mm3]相比,模型组[(29.69±3.12)mm3]及RIPoC组[(18.28±2.11)mm3]小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RIPoC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
2.2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数量检测结果 见图1。假手术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数量较多,突触间隙清晰可见;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数量减少,突触间隙不清;RIPoC组小鼠突触体数量较模型组较多。
图1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体电镜观察(×15 000) A:假手术组;B:模型组;C:RIPoC组
2.3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比较 见图2。HE染色下,假手术组小鼠海马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组织神经元肿胀、胞体固缩、模糊、丢失坏死严重且部分神经元染色较深。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胞体固缩、丢失坏死现象均有所改善,且神经元形态和染色趋于正常。
图2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HE染色(×400) A:假手术组;B:模型组;C:RIPoC组
2.4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表达水平的比较 见表1、图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
图3 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蛋白表达免疫印迹图
表1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8)
表1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8)
组别PSD95/β-actinSYP/β-actin假手术组1.03±0.151.01±0.12模型组0.44±0.10∗0.49±0.13∗RIPoC组0.73±0.12∗△0.76±0.15∗△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2.5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见表2、图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p11、tPA、BDNF、TrKB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Pro-BDNF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11、tPA、BDNF、TrKB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Pro-BDN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表2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8)
表2 各组小鼠海马组织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s,n=8)
组别p11/β-actintPA/β-actinBDNF/β-actinPro-BDNF/β-actinTrKB/β-actin假手术组1.89±0.131.58±0.141.76±0.130.18±0.112.03±0.14模型组0.24±0.10∗0.29±0.13∗0.34±0.10∗1.49±0.13∗0.21±0.13∗RIPoC组0.69±0.12∗△0.66±0.14∗△0.91±0.13∗△0.58±0.12∗△0.85±0.13∗△ 注: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图4 海马组织p11、tPA、BDNF、Pro-BDNF、TrKB蛋白表达免疫印迹图
3 讨 论
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围生期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HIE患儿存活率虽逐渐升高,但易发生脑瘫、癫痫、全身神经系统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1]。新生鼠脑部的血液供应与人类相似,且鼠出生后7 d脑部成熟度与足月新生儿相近,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后低氧处理可使脑血流量降低从而成功模拟HIE模型[12]。研究[13]证实,在缺氧、缺血发生的数小时内,对缺氧、缺血敏感的神经干或神经前体细胞即可发生坏死和凋亡,且神经元凋亡是脑损伤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关键触发因素。本研究建立小鼠HIE模型发现,模型组小鼠脑梗死体积为(29.69±3.12)mm3,且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胞体固缩、丢失、坏死严重,提示造模成功。
突触丢失是造成神经功能系统缺损的重要生物学因素,突触体数量可反映突触连接情况,是突触可塑性的评价指标[14]。林凌等[15]发现,HIE导致的神经树突棘及突触减少可能是HIE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原因。本研究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突触体数目明显减少,表明HIE可导致海马组织中突触体减少、突触可塑性降低。近来研究[16]发现,RIPoC可缓解脑损伤,且操作简单、方便,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脑缺血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靳奥洁等[17]发现,RIPoC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丧失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本研究发现,RIPoC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降低至(18.28±2.11)mm3,突触体数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提示RIPoC可改善HIE小鼠突触可塑性,缓解神经元坏死等脑损伤。然而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甚明确,本研究将进一步对此进行探究。
PSD95是位于突触后膜的的重要突触信号组件,可调节突触活性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并维持突触后膜结构稳定,在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18]。SYP位于神经元突触前膜上,其磷酸化水平增加可调节突触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将神经元电化学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已有研究[19]证实,SYP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及突触可塑性关系密切。向杜炼等[20]发现,电针治疗可通过调节突触相关蛋白PSD95表达,促进海马区突触可塑性,改善神经突触丢失进而发挥治疗作用;赵刚等[21]发现,小强度跑台运动可增强小鼠海马齿状回SYP阳性表达水平,增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提示PSD95、SYP蛋白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HIE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SYP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RIPoC可增加HIE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SYP蛋白水平,表明RIPoC可能通过促进PSD95、SYP蛋白表达,增加HIE小鼠的突触可塑性。
tPA表达于具有重塑再生能力的海马神经元,不仅可催化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降解神经胶质抗原2核心蛋白,为轴突再生提供有利环境,还可通过不依赖于纤溶酶原激活的方式促进神经元生存及轴突再生[22]。研究[23]证实,tPA被突触前膜表面的p11调节激活后,可调控Pro-BDNF向成熟BDNF转化,减少Pro-BDNF与P75结合,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促进BDNF与TrKB结合,促进海马神经再生及海马突触可塑性,实现海马功能重塑。本研究发现,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p11、tPA、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ro-BDNF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推测HIE小鼠海马组织中p11/tPA通路被抑制,Pro-BDNF向BDNF的转化减弱,可能与HIE小鼠突触重塑降低及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有关。而RIPoC组小鼠海马组织中p11/tPA/Pro-BDNF/BDNF/TrKB通路各相关蛋白表达趋势均与模型组相反,提示RIPoC可激活HIE小鼠海马组织中p11/tPA通路,促进Pro-BDNF向BDNF转化,进一步促进BDNF/TrKB通路活化,这可能是其促进突触再生、提高突触可塑性的潜在机制。
综上所述,RIPoC可能通过激活p11/tPA通路,促进Pro-BDNF向BDNF转化及BDNF/TrKB通路活化,进而促进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提高HIE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但神经元突触再生及重塑的机制及靶标分子相对复杂,本研究未设置通路抑制剂进行研究,有待后续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