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

2022-09-03周利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通俗民族化唱腔

□周利/文

中国通俗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并以自然朴实、优美独特的音乐表现,展现出音乐文化的魅力。现如今,通俗歌曲与民族民间音乐不断融合,使原本具有包容性的通俗歌曲呈现出民族化、多元化发展特点,反映出当代中国通俗歌曲从作词、作曲到演唱的独特性。本文简要阐述了通俗歌曲的概念,结合中国通俗歌曲发展历程,分析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通俗歌曲民族多元化发展方向。

我国通俗歌曲在发展中始终与民族音乐紧密结合,通过借鉴和融合大量的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与听众、民风以及情感发展到一个更大的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通俗歌曲已经发展到被大众喜闻乐见的鼎盛时期,社会群体对于通俗歌曲的发展也提出许多看法,在其实践发展中,通俗歌曲的创作形式和演唱风格都出现了多元化、民族化趋势,通过研究通俗歌曲民族化的现象与趋势,对促进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通俗歌曲的概念

所谓“通俗歌曲”,即是指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的“流行歌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通俗易懂、易于表达和流传的音乐。与传统民间歌曲、古典歌曲有所不同,通俗歌曲主要流行于群众之中,歌词内容生活化,容易被大众认可。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对通俗音乐进行定义,一是广义上的通俗歌曲,是从古至今被大众接受的音乐类别和体裁,包括传统民间歌曲,西洋歌曲等,如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贝多芬创作《c小调第五交响曲》等,这类歌曲统称为“通俗歌曲”。二是狭义上的通俗歌曲,通常是指当代社会所流行的,且具有一定商业性的歌曲,其曲调歌词贴近现实生活,比较倾向于简单化,往往使用通俗唱法来演唱,如知名歌手邓丽君、周杰伦、刘欢等,以及美国歌手LadyGaga、日本歌手Misia和英国歌手Ed Sheeran等所演唱的歌曲[1]。

2 中国通俗歌曲发展概述

通俗歌曲在中国有至少九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通俗歌曲创作代表人物有黄自、萧友梅、黎锦晖等音乐家。这一阶段,通俗歌曲是由大量留学生传播到我国,在进入校堂教育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自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更多人对通俗歌曲这种“新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一时期,通俗歌曲创作有两大特征,一是国内许多通俗歌曲由西方旋律曲调填词而成,如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这首歌曲调取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二是大量通俗歌曲创作中也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如电影《马路天使》的配乐《天涯歌女》是根据苏州民间小调《知心客》改编的,在歌曲中运用了苏州民歌《哭七七》的旋律素材[2]。很多优秀的通俗歌曲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如《太行山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传唱至今的红色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通俗歌曲也得到了新发展,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歌曲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人民为主,大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如《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

改革开放后,通俗歌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通俗歌曲根植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沃土上,并大胆创新,成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那英的《山沟沟》、崔健的《一无所有》、胡月的《黄土高坡》等为代表的“西北风”的通俗歌曲形式。在进入21世纪后,以周杰伦、方文山的《菊花台》《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风开始盛行。通俗音乐之所以更够发展至今且经久不衰,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有着极大关系,具体体现在作词、作曲和演唱三个方面。

3 当代通俗歌曲的民族性体现

3.1 通俗歌曲作词民族化

3.1.1 歌词主题民族化

在中国通俗歌曲刚兴起时,基本上都是由西方的旋律进行填词,因处于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创作了许多爱国进步的歌词,如《北伐之歌》就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歌曲主要鼓舞广大青年投身于革命战争中,其主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又涌现了一批传唱抗日的歌曲,比如,贺绿汀的歌曲《游击队歌》中的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表达了革命战士与日寇战斗到底决心,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3]。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许多以歌颂党、赞扬党的歌曲,以歌曲《东方红》为例,曲作家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及对人民的热爱。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歌曲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歌词主题的民族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如歌曲《唱脸谱》《青花瓷》等,这类歌曲都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通俗文化的包容性和民族性特征。

3.1.2 歌词语言民族化

中国通俗歌曲歌词朝着民族多元方向发展,自然少不了要与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融合语言文字的歌曲,如《大江东去》这首歌直接采用了苏轼的词,又如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以及当代歌曲《琵琶行》《烽火扬州路》《满江红》等,皆是在原有古诗词基本上进行二度创作,不仅传承了古诗词,也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使通俗音乐得到更好地发展。另外,也有很多用方言演唱的歌曲,如陕西的黑撒乐队,采用方言来演唱,体现了通俗歌曲歌词语言的民族性[4]。

3.2 通俗歌曲作曲民族化

3.2.1 民族调试的借鉴

中国流传广泛的歌曲都是由民族五声调试进行创作的,以周杰伦的《青花瓷》为例,就是运用了五声调试,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同时又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歌曲《北京欢迎你》中也采用了五声调试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风采。当代通俗歌曲中运用五声调试的乐曲有很多,借鉴民族调试进行歌曲创作,不仅有利于中国通俗歌曲在世界传播,也给通俗音乐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3.2.2 民族音乐元素的借鉴

通俗歌曲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俗歌曲创作中运用民族声乐元素。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极为丰富,有各民族的民歌、传统戏曲、地方小调等,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这也让这类歌曲拥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通俗歌曲在发展过程中加入一些民族声乐作品元素,如王洛宾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根据青海民歌改编而成的,这首歌被誉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5],蒙古民歌《乌兰巴托的夜》也改编成各种版本的通俗歌曲,主要采取普通话演唱的方式,向听众传递信息。除此之外,还有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牧歌》,胡月演唱的《走西口》以及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都具有代表性。

另一方面,通俗歌曲创作中运用民族器乐元素。在歌曲演唱中借助乐器伴奏,使歌曲演唱者的情绪更加饱满,震撼人心。如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和《我只在乎你》中使用二胡、古筝两种民族乐器进行伴奏,歌手龙泽索南演唱的《古老的歌谣》运用藏族乐器加持,又如东北摇滚乐队“二手玫瑰”将唢呐加入歌曲创作中,使传统民间音乐被更多人熟知,也促进了通俗音乐民族化、多元化发展。

3.2.3 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

中国传统戏曲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仍旧不少人爱听戏曲,在大众心里,中国戏曲有相当的地位。而通俗歌曲的角色一直是由戏曲来承担的,因此,当代通俗歌曲发展也要有效借鉴传统戏曲元素,将戏曲与通俗歌曲性相结合,展现通俗音乐的魅力。如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曲是由京剧改编而来的通俗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乐器,都使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唱法及编曲技巧更是做到了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表现出歌曲含蓄、优雅、轻快的风格。歌曲唱腔中使用了民歌和戏曲方式,中国风味道十足;由台湾歌手陈升演唱的歌曲《牡丹亭外》在填词和谱曲上采用了古典黄梅调,融合了古代戏剧《女驸马》与《牡丹亭》中的内容,歌曲中一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更是成为经典唱段[6]。由陈升作曲的另外一首歌曲《北京一夜》原本是摇滚歌曲,但加入京剧唱腔后,使之成为通俗歌曲与国粹京剧融合的典范。总之,当代通俗歌曲加入京剧元素,使歌曲更加通俗化、生活化,使听众更有亲切感,更容易接受。

3.3 通俗歌曲演唱民族化

3.3.1 地方民歌、小调唱腔借鉴

传统民歌、小调的唱腔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民风民俗、自然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代通俗歌曲充分借鉴地方民歌、小调唱腔技巧,可以使大众更好地接受通俗音乐。如知名歌手崔健,就曾将西北民歌的唱腔融入通俗歌曲中,增添歌曲的韵味;斯琴格日乐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借鉴了广西侗族大歌的唱腔技巧,提升歌曲的艺术表现性;万晓利也在歌曲《狐狸》中融入蒙古的呼麦唱腔,使歌曲得到升华;内蒙古的杭盖乐队在演唱过程中使用了蒙古长调得唱腔技巧,这些都是通俗歌曲民族性的体现。可见,通俗歌曲发展中借鉴地方民歌、小调唱腔的重要性,可进一步开拓和创新通俗歌曲的演唱方式,给予通俗歌曲的演唱者很高的辨识度,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表演。

3.3.2 传统戏曲唱腔借鉴

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通俗歌曲演唱中借鉴京剧唱腔方法也是歌曲民族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俗歌曲运用传统戏曲唱腔,通常是由从事京剧演唱的演员参与创作通俗歌曲,如歌手屠洪刚最先唱老生,他演唱的歌曲《江山无限》中使用了大量的老生唱腔技巧,给歌曲赋予了新的韵味。唐朝乐队的主唱丁武最早学习京剧,这为他逐渐乐队奠定了基础,如在他的歌曲《梦回唐朝》中有大段的京剧念白,将京剧与通俗歌曲相结合,吸引了许多观众[7]。再者,反串歌手李玉刚的歌曲中也运用了京剧花旦的唱腔,如《北京一夜》《新贵妃醉酒》《水墨丹青》等,皆唱的韵味十足。不难看出,当代通俗歌曲演唱中对京剧唱腔借鉴的成功范例之多,通过传统戏曲与通俗歌曲的融合,让更多人了解京剧,此外,这种新颖的演唱方式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接受,使通俗歌曲本身得到升华,极大地提升了表演艺术性。

4 结语

通俗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当下极力推崇与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俗歌曲也应展现其包容性的一面。与时俱进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通俗歌曲创作和演唱中,使中国民族音乐获得更好的载体,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通过研究通俗歌曲发展,可以看出长久传唱的“金曲”基本上都是与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产物,这也反映了当代通俗歌曲民族化符合听众的审美取向。所以,当代通俗歌曲发展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加强通俗歌曲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促进我国音乐文化更好地发展。■

引用

[1] 方尧杨,刘咏莲.本土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刍议[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126-128.

[2] 陈治.继承与发展: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中期特征述论[J].乐器,2021(8):76-78.

[3] 陈治.多元与融合: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特征述论[J].乐器,2021(9):66-69.

[4] 卓莉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6):67-68.

[5] 张罗箫,樊丽军.探析民族化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应用:以吉林省为例[J].黄河之声,2021(3):24-26.

[6] 关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化模式审美特征解读[J].青春岁月,2021(19):53-54.

[7] 高旖.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多元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183-184.

猜你喜欢

通俗民族化唱腔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Sumo Wrestling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