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的维度呈现和落实
——以统编版小学教材为例

2022-09-03王小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群文要素习作

◎王小燕

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是统编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1]。现阶段,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教师的重视。教材中主要编排了哪些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呈现有哪些属性特点?教师应采取什么适宜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当前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梯度性分布,关注单元推进

语文要素呈现梯度性分布,不同年级有不同要素体系,不同单元也有不同主题特点,教师要建立单元教学意识,实施针对性教学策略。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进行构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年级以及单元之间的训练梯度[2],以单元为主题展开对应设计,针对语文要素包含情况,对单元主题展开深度分析,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式上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老师在教授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可以承接复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为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奠定了基础(见图1)。

图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阶梯分布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为了更好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在备课时要把课后问题和园地的交流平台考虑进去。说法一致,都是:一共写了几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所以在第一课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由教师带着学生梳理第一个场景,引导学生一起找出主要人物和事件,将其概括为“在修身课上的讨论中,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大家也可以参照老师给其他两个小故事加上的小标题。先自己尝试着加小标题,然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一下。在学生自己总结第三件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格,这样利于梳理思路,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样学习、交流、运用,三个场景可以分别总结为: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的讨论中,立志振兴中华;周恩来在与伯父的对话中,耳闻“中华不振”;在租界的一场事故中,目睹“中华不振”。不强求一致,贵在相对统一。最后经这三个场景的总结连在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体现因果关系可以用上“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词,训练学生的表达总结能力。三个场景看似地点、事件迥异,但异中有同,其叙事之根本是“中华不振”。正是因“中华不振”,才会出现“伯父之忧”“哀妇之苦”,才会激发“周生立志”。着力训练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然后教师将《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两篇自读课文纳入教学范围,要求学生从选材、构建、主旨、情感、表达等角度展开阅读解析,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对文本知识、阅读鉴赏、读写训练等内容展开综合操作。如《梅兰芳蓄须》,交流平台中提示我们,本课的题目就提示了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梅兰芳在什么时间蓄须?为什么会蓄须呢?课上就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探索交流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把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拒绝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而自己蓄须明志的动人故事,赞扬了梅兰芳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师利用单元教学展开对应设计,给学生规划了清晰的操作路线,确保了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语文要素落实展开,获得丰富的教学成效。

二、融合性存在,推出群文阅读

语文要素呈现融合性特点,同一篇课文包含多种要素内容,教师在具体施教中,要有兼顾意识,针对语文要素落实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群文阅读是崭新的教学形式,对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有重要现实意义。“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将多种学习手段进行关联处理,听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都能够为语文要素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时,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此前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这时教师将本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两篇课文纳入群文阅读范围,利用综合性设计,推出一些学习任务。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体会“被审时”李大钊的品质: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李大钊外貌和表情揣摩领会李大钊的品质: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结合当时中国情况及革命的发展情况,领悟李大钊坚信什么?交流要点:全文始终以“女儿回忆父亲”的角度写李大钊同志和敌人斗争的事迹,不仅刻画了一位革命者的形象,也刻画了一位爱儿女的慈父形象,感情真挚,打动人心。同时,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语文要素为: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导学生读“资料袋”,并借助“阅读链接”,同时出示张思德事迹,交流感受,体会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一文引导学生从言行、外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老班长的可贵品质。“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指名读句子。在脸上指出“颧骨”“两鬓”。教师提问: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交流要点: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引导学生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读四篇课文后,学生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课文文体风格有了大致了解,激发学习期待。然后,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革命和高尚品格有关的课文。这四篇新课文和之前学过的有何不同?之前学过的很多知识点在这一单元需不需要继续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上“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学习方向,思考学习方法。

群文阅读不是集中学习,应该带有渗透性、融合性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对应阅读和学习,通过梳理和对比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形成关联性认知。

三、应用性呈现,创新实践活动

语文要素呈现应用性,这是语文要素的基本属性,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等,都与语用有密切关联,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形成崭新教学促进动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不仅需要融合性处理,还要结合生活实践展开内化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构建系统性阅读认知。

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作为人文主题,“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两个语文要素。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一次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一次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的编排意在从多角度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本单元四篇选文都是散文,教学中就要关注散文的这种特点,无论是散文写作的对象,无论是人与事、景与物,少不了发生在人、事、景、物之间的这种情与理。策划在语文要素统整之下的既有梯度,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言语实践活动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为此教师可设置以下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群文整合,交流梳理

在选文阅读学习完成之后,进入“交流平台”的学习,以往我们只是让学生阅读一下交流平台”中三个角色的三句话就算了,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走入“交流平台”所创生的梳理提炼过程之中去。怎样让学生“沉入”这一言语实践活动当中?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把单元组文当作群文素材,策划“议题”引学生进入“讨论交流”的情境之中。

第一步,《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具体事物?作者分别要表达什么?第二步,四篇课文分别从具体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请小组共同梳理填写列表后,在回答中互相补充。第三步,读了这组文章,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课?它抒发了什么情感?是怎样抒发的?第四步,包含着作者情感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的独特感受,比如郭沫若笔下的“白鹭”,许地山笔下的落花生;有的是许多人共同的的感受,比如表达思乡之情的月亮……这样的事物(景物),你能说说有哪些吗?第五步,假如让你来写一写某一事物,你会写什么?要抒发什么情感?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写?顺其自然的引入习作教学。

板块二:习作实践,迁移运用

①精心选材,确定“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鼓励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具体事物,写在草稿纸上。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写作素材,并进行分类:动物、植物、其他事物。鼓励学生结合单元选文的学习,依据文本提示进行作文。

②理清思路,列出提纲。可以写一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③动笔写作,记录真实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写具体。

④分享习作,学习同伴描写具体的部分,尝试修改。

板块三:交流展示

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中都可以运用这样的策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生活中见到过的“公约”,课上进行交流;在习作教学结束后,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用以交流学习的感受。

综上所述,语文要素的落实有不同的策略与方法,教师要将统编教材的理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细化落实到课堂上,让素养教学可知可感,让学生触摸树木、感受森林,既见小森林又见大森林[3]。语文要素有梯度性、融合性、应用性等属性特点,教师要在单元教学、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支撑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才能引领学生乘着语文要素的“翅膀”飞向美丽的语文王国。

猜你喜欢

群文要素习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