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关系比较研究

2022-09-03李慧燕

生态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耦合度城市群京津冀

李慧燕

(1.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农学院 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天津 300384)

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持续增长,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20年的63.89%。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承载人居高品质生活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城乡融合带来更多政策契机,近年来发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使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破除阻碍城乡间要素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人才、资本、产业、信息向农村汇聚并形成良性循环局面,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又是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将持续释放生活消费、原材料供给、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就业保障等需求潜力,推进二者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研究对象为京津冀城市群,对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关系展开研究,从区域差异角度横向对比13个城市间的差异,从时间跨度上纵向对比每个城市的变化,旨在为京津冀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和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针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既有文献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等角度展开,涉及区域包括全国范围、城市群、单个省市。

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上,学者普遍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消费逐渐升级,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Davis & Henderson[1]研究认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和采掘业会逐步向工业、服务业转移,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也会随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经济效益随之产生并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Bertinelli & Strobl[2]认为城镇化会带动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劳动力转移,并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沈正平[3]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生产要素结构优化,促使城镇化发展质量得以提升。纪明和杜聪聪[4]研究发现,不同变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力度有所不同。郑立文和黄俊宇[5]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度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二者间不存在相互带动和促进的作用。田逸飘等[6-7]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有正向作用,作用大小受到人口规模、城镇承载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城镇化与农业经济、乡村振兴关系方面,Calì & Menon[8]、Hoang等[9]认为城镇化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分配效应、后向关联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土地价格效应。Calì & Menon[8]还发现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对当地农产品需求达到减贫效果。赵颖文和吕火明[10]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态势,城镇化内涵的提升有助于发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唐晓灵和高煜童[11]研究发现,重庆市整体上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升,但并未达到高水平耦合,各区域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间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韩国明和张恒铭[12]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从东到西呈梯次变化,东部最高,西部最低。涂丽和乐章[13]得出类似结论,同样发现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与乡村发展水平间的关系是不同的,东部地区城镇化促进乡村发展水平,而中部、西部地区存在城镇化抑制乡村发展的情况。罗小锋和袁青[14]将研究重心放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上,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到2013年上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许淇源和罗岚[15]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

丰富的既有文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十分匮乏。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乡村产业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研究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弥补京津冀城市群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为京津冀城市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

2.1 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城镇与乡村之间在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可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乡村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乡村有大量发展机会,通过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随着产业的集聚发展,农民获得大量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出丰富多样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满足城镇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为食品加工业供应优质农产品原材料,满足生产所需。农旅融合发展为城镇消费者提供更多休闲旅游方式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

2.2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提供优质生产要素,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其一是提高生产效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其二是引导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均与现代元素的投入密不可分。新型城镇化为城乡间要素的自由流动搭建空间载体。特色小镇、中心村镇的发展促使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在此聚集、交换、融合,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要素支持,带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使乡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有效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

此外,新型城镇化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机会,通过非农产业就业,农民接受培训,培养劳动技能,拓展运营思维和经营思路,进一步提高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高素质农民在乡村产业振兴中释放出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活力;技术和服务设施等现代元素的注入也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保障和支撑。这些现代要素的注入,更加夯实了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详见图1。

图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

3 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指标选取上,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角度进行指标选择,全面涵盖了“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各项要求,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最终确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等18个指标,其中普通学校生师比、人口密度为负向指标,其余为正向指标,见表1。

在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选取上,本文遵循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研究的系统性等原则,选用了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林牧渔增加值指标,涵盖了生产投入和产出效益两个维度,其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负向指标,其余为正向指标。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北京、天津和河北所辖的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这13个城市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本文所需的数据主要源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以及河北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3.2 研究方法

(1)熵值法。本文沿用李慧燕[16]的研究方法,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值。根据某指标提供有效信息量的多少,为每个指标赋权。某个指标的信息价值系数越大,即所包含的信息熵越大,那么该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应该赋予该指标的权重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一,采用极差变换法,标准化处理所需数据,标准化后的指标用xij表示。

第二,计算xij在第j项指标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pij表示xij在第j项指标中所占比重;n为样本个数。

第三,计算信息熵值ej,计算公式为:

第四,计算指标权重wj,计算公式为:

式中:wj为指标j的权重;m为指标个数。

第五,计算综合评价值zi,计算公式为:

(2)耦合协调度。构建耦合度模型,本文子系统个数为2,因此耦合度公式为:

式中:U1、U2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乡村产业振兴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耦合度C值取值区间为[0,1],C值越小,表明子系统间离散程度越大,耦合度越低;反之,则表明子系统间耦合度越高。

将耦合度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中,综合反映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T为子系统得分的加权平均值;α1和α2分别为两个子系统的权重,α1+α2=1。

借鉴王淑佳等[17]、丁慧媛[18]的研究成果,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实际,本文将协调发展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划分详见表3。

表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4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

4.1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如图2所示,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平均值由2010年的0.277提高到2018年的0.294,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北京,所考察的3个年度里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在0.8以上,2018年达到0.854。天津仅次于北京,3个年度平均值为0.556,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增长态势并不稳定,2018年比2015年下降了11.59%,下降幅度较大。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水平值基本介于0.1~0.4之间。以2018年为例,承德、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6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0.2。两极分化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说明优势资源更倾向于向北京、天津集聚,较少流入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优势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弱,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

图2 2010年、2015年、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

石家庄尽管是河北省省会城市,但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其省内的秦皇岛、唐山和廊坊3座城市。石家庄处于内陆腹地,而秦皇岛、唐山位于渤海湾,且靠近北京、天津两座特大型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另外,唐山是历史悠久的钢铁城市,拥有优越的工业发展基础,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生产空间评价得分为0.149,明显高于河北省其他城市;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生活水平较高,人均道路面积、网络覆盖率等指标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使得其生活空间评价得分为0.197,领先地位明显。廊坊位于北京、天津两大都市之间,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对于对接京津资源、协同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保定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2018年为0.137,但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保定新型城镇化水平将得以提升,保定的未来可期。

4.2 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

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较低,为0.320,2018年比2015年略有上升,为0.361。如图3所示,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中北京、天津、唐山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较高,3个年度平均值均在0.5以上,石家庄三年平均值为0.432,其他9个城市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则低于0.4。作为地级市的唐山尽管政策环境、经济基础不如两大直辖市北京和天津,但其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较高,原因在于其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较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亦在13个城市中处于上游水平,因此拉升了总体评价值。近年来,唐山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亦有突出表现。2018年唐山市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生态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果蔬种植面积达5万亩(1亩=1/15公顷),带动7 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唐山市丰润区特色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形成特色种植专业村200余个,建设了30余个生态农旅观光项目。

图3 2010年、2015年、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产业振兴水平

承德与张家口乡村产业振兴处于极低水平,三年平均值仅分别为0.104和0.095,其原因在于承德与张家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2018年为例,在13个城市中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分别为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处于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四位;从产出水平来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272亿元和232亿元,在13个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亦在13个城市中处于下游。

5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关系比较分析

5.1 耦合度比较分析

如表4所示,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度均较高,均达到0.850以上,大多数城市3个年度二者的耦合度结果在0.9以上,表明二者间相互依赖程度高。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密不可分,相互联动,通过交互耦合机制形成复杂系统。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势资源汇聚,有效发挥辐射功能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乡村产业发展要开门借力,利用好城市资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宽其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功能,并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5.2 协调度比较分析

高耦合度并不等于高协调度。如表5所示,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平均值由2010年的0.293小幅上涨到2018年的0.322,尽管稍有优化,但仍然处于轻度失调水平。

表4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测算结果

表5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度测算结果

从各城市间对比来看,协调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明显。从2018年协调水平来看,北京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水平最高,协调度介于0.6~0.8之间,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次之,协调水平均介于0.4~0.6之间,为初级协调;石家庄、廊坊、邯郸、秦皇岛、沧州、保定、衡水7个城市协调水平介于0.2~0.4之间,为轻度失调;承德、张家口、邢台为重度失调,要及早厘清二者的互动关系,明确协调机理,解决不协调原因,以促进二者融合协调发展。

从时间比较来看,多数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的协调度高于2010年,例如北京、承德、张家口等,其中张家口涨幅最大,2018年比2010年增长了80.51%;其次为衡水,增长了37.25%。但天津、石家庄、唐山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天津二者协调度由2010年的0.522下降至2018年的0.494,下降了5.36%,原因在于2018年天津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偏低,为180.56亿元,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高于其他城市。

5.3 协调发展类型分析

借鉴谢艳乐等[19]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比U1、U2,当U1>U2时,即新型城镇化水平大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引领型,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大于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当U1<U2时,属于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说明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大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比较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所考察年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U1)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U2),分析结果表明:

(1)如图4所示,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大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略高,未来需加大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其乡村产业振兴水平。

(2)廊坊2010年新型城镇化水平略高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和2018年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廊坊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分别由2010年的7 589元、3 850元提高到2015年13 159元和10 65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由2010年的39.1%下降到2015年的27.7%。

(3)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城镇化发展力量薄弱,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还存在不足。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关系,并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度、协调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度平均值处于轻度失调水平,各城市二者协调度参差不齐,其中北京协调度较高,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在所考察年份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略高;廊坊由新型城镇化引领型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都是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机制体制以利于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继续推进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的资本属性,实现农民对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和收益权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制度,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农村农用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制度,逐步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根据农村土地经营权特点,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机制,完善市场化的农业生产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提升机制,拓宽城市人才回乡、入乡渠道;从财政、社保、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和政策,吸引各行业人才入乡就业和创业。政府搭建平台,引导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创建农业企业,动员在外企业家和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图4 2010年、2015年、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类型

(2)以技术进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集约农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促进低碳环保、高端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聚集区和重点农产品主产区,制定发展策略,加大农业新技术攻关力度,优化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特色优势农业部门转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农业集聚效应与当地区位优势相适应、与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相协调,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城市群京津冀
京津冀(雄安)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讨会召开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西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实证分析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