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刍论

2022-09-02何忠山

成才之路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续写设疑创新思维

何忠山

摘要: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注重贯彻人本理念,基于教学实际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简述高中语文教学加强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要创新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续写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疑导引,鼓励学生创新挑战。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课题;问题;续写;设疑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4-0076-04

作为我国母语教育并服务于日常生活交流的特殊工具类学科,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其工具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立德树人”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革新自身教育理念,认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人本理念,以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及理解水平、言语思维方式、个体审美兴趣、身心发展特征等基本学情为根本着力点,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下面,简述高中语文教学加强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加强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针对“创新思维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需要一线教师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策划,多元渗透,凸显创新思维的培养,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思想,以创新性思维为方向,以开放性思维为引导,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进行语文知识的多元化拓展,兼顾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兼收并蓄,通过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效,逐步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能通过选择符合学情的、科学的教学策略,通过课程学习、知识运用、信息遴选、学科融合、知识拓展、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训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高中生不可避免地要直面高考,因此,部分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对高考涉及的考点、题型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力求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中详细讲解,反复强化。这种以考试为根本导向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忽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说在这方面有所关注,那也是基于如何创造性地回答一个一个考试题目,而非落实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谈不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需求。

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语文教师遵循考纲而忽略了课程标准,囿于有限的课时、繁多的考点而忙于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强调问题的标准化答案,忽视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化情感表达。这种追求“一个声音”“一个标准”的课堂,少了以生为本的人本理念,抢夺了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形成了学生为争取高分而学习、教师为帮助学生获得高分而授课的违背语文教学本质的局面,导致语文教育的价值难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

2.课堂教学策略选择不当

以“应试”为终极目标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服务于考试,而不是服务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這样的语文课堂重知识掌握而轻自我感悟,重解题规范而轻思维灵动,重定向传授而轻师生互动,少了学生阅读感悟的自主性、个性化探究以及深入的、拓展性的集体学习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成了实际的把控者,不顾及学生个体思想火花的闪现,学生也因追求答题的规范与标准而忽视思维的灵动。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单一的、枯燥的课堂,甚至是“填鸭式”的,难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不利于课堂的创新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应试”主导的语文课堂因过于强调“应试”标准和规范而少了应有的开放、民主、融洽的易于激活思维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衍生出的创新性的思考、质疑或观点被“正确答案”所淹没或被教师无情“驳回”,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也因此被扼杀。语文课堂成了基于标准与规范的教师单向传授,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少了质疑,少了进一步的探究。于是,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出现思有灵动、心有所感等被言语信息激发的火花时,往往“跳过”,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究。这种固于“应试”思维的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突出,如果语文教师忽视这种差异性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讲,语文教师未能准确把握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差异性,就不能依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学习诉求合理设置教学难度,科学取舍授课内容,区别化布置课堂学习任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难以达成当堂学习目标,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无法实现多元化或更深入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容易滋生出抵触、厌烦等消极情绪,学生会逐步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以及基于兴趣的进一步学习需求。受此影响,学生会将语文学习定位于解答一个个孤立的问题,少了基于文本的整体性思考或探究,少了源于文本而联系个体生活实践的审美鉴赏,其结果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减弱、学习效率的低下,还包括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逐步丧失。

4.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失范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的信息化及课程整合注入了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学经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与学的实效。但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的形象化和创新性出现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失范的情况,这不仅不能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还使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打了折扣。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等现代教育元素缺乏深层了解、掌握,对教师备课管理平台软件、数字资源库、网络备课系统、课堂录播系统、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库等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缺乏应有的思考,没有实现计算机、电子白板、智慧黑板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没能在融合中凸显语文学科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的特点。第二,引入课堂的多媒体技术成了教案或学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部分教师按照既定程序将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教案或学案以图文方式展示给学生即完成教学,少了可以带动学生思考的板书,少了富于神态、情态变化的、生动的语言解读,学生看到的则是生硬冰冷的图片、文字,缺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难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更无法与文学形象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忽视传统语文教学优势又缺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深度融合、变“辅”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让教学内容入学生脑,入学生心,自然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1.创新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教师可通过教学课题的有机创新,以文本为出发点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驱动学生主动建构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为此,语文教师要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当下教学内容为核心和根本着力点,有机拓展相关课内外知识,科学整合教学资源,通过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与创生,运用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搭建自由、开放、灵活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想象、联想,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虞美人》的教学中,为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开始可以故事引入,或以图文建立人物形象,或以影视作品丰富人物形象,即通过形象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引导学生深悟作品主题,教师可巧妙引入作者创作历程及相关作品,拓展学生对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的认知,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奠定基础。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课堂创生的关键环节,是呈现学生个性思考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切合学情,张弛有度,灵动活泼,而师生多样化的富于激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体会李煜诗词独有的艺术美、意境美。学生可在诵读与感悟中激活想象与联想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加深对诗词主旨内涵的理解,进而引发新的思考,實现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2.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从文本出发,以具体问题为引导,引领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感悟作品形象,体悟作者情感,获得审美体验,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符合特定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自主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作品形象,理解作品内涵,提升审美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

就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在教学初期可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感知,然后利用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结合系统化的问题展开深入探寻,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且必要的、形象化的讲解,呈现给学生别样的理解路径或思考角度,拓展他们对作品分析的广度、深度。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方向正确,还可引导学生多样化理解课文,探寻课文主题,挖掘文章思想,感悟作者传递的情感,并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思考、归纳、领悟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以《窦娥冤》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完成问题的基础上把握剧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角色特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人物的理解饰演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度感知角色语言、心理、动作的内在含义。当学生在实践表演中掌握课文主旨,体会角色情感后,就会深刻理解窦娥的无辜与冤屈,以及这种无辜与冤屈发生的社会背景。这种基于特定情境的特定问题可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思维的自由,有利于展现学生灵动的思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寻与思考,体会学习的乐趣、自主创新的价值,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续写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于“应试”的培养目标,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正逐步退化,表现在学习成果方面即思维缺少广度与深度、语言表达与交流重点缺失、主题缺乏新意、词汇量有限。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弥补他们写作的缺陷与不足,日常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充分利用阅读与写作教学,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同主题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鉴赏,不同主题的作品可以寻找相同的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化仿写或创作。这样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可帮助学生从固化的阅读思维中跳出来,多维度思考、探究文章中心、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进行自我写作实践。同时,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为有效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可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着眼点,观察、捕捉、发现日常生活中鲜活的事物,即在多样化的训练中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雷雨》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形成对文章内涵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可以文中“我要我的旧雨衣”以及“窗户谁叫打开的”对话为教学切入口,指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去构想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结合对文本人物、情节、环境的认知,创新性续写这两句话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以此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4.设疑导引———鼓励学生创新挑战

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目的,而课堂知识传授是促进个体成长的重要手段。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唤起学生创新的动力。语文课程因其固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特點,以及形与声的魅力为创新思维培养插上了多彩的翅膀。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经典的作品及汉语固有的特点,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新颖活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讨论、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而要创设一个这样的课堂,教师就要储备丰厚的学养,善于根据学情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联想、想象,给出创新性的解答。另外,在富于激情而灵动的课堂上,学生更愿意,也更积极地展示自我,进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他们的潜能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或注重个人魅力展示,或忙于“应试”目的达成,教学有某种表演成分,为形象造“形象”,为活力造“火力”,为分数“灌”知识,为成绩“塑”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机会,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积极创设情境,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自觉、深入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有可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就越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师的“卖力教学”中悄然退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或给学生布置制作微视频、微电影的拓展性作业,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创新中挑战,在挑战中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研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感动中国”系列人物事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情之所至”的那种深切,理解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忠”“孝”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诵读以及形象化的图片或视频等进行铺垫,将学习内容形象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吟诵,以此体会作者所陈之“情”,并在掌握作者语言特色、把握文章所陈之情的基础上调动多方面的感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线语文教师要多渠道深入学习前沿性的教育理念,勇敢摒弃束缚思想的“经验”,彻底从“应试”思维中解放出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本理念,精准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情,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李小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2021(08).

[2]曹铭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6).

[3]赵瑜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0(21).

[4]王任平.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 2015(35).

[5]邢立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天地, 2019(28).

[6]辛晓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高考,2019(29).

[7]李超.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2).

[8]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

[9]范茂玲.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9(02).

[10]刘佳妮.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6(26).

[11]石姝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20).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e Zhongshan

(Wuwei No.18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deep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pt, choose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in line with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subjec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set questions to inspir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continue to write the tex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set up doubt guidanc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challenge.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Chinese;innovativethinking;subject; problems;continuation; setdoubt

猜你喜欢

续写设疑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的有效手段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