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地域特色的铁路站房设计

2022-09-02谢清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7期
关键词:候车厅东站站房

谢清艳,洪 青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蓝图的设计和实施,铁路站房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最初的单纯满足旅客通行需求,到作为城市名片的地标性建筑,铁路站房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施工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各种设计想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但铁路站房设计却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究其原因是在国际化思潮影响下导致的文化不自信及设计者缺乏创新与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基于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创造城市名片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以高铁衡阳东站为例,分析地域文化附着的建筑要素,探索特色化铁路站房的设计方法,为推广创新型站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地域文化的涵义

就像人有遗传基因一样,地域性建筑也有其特有的“文化基因”,其“文化基因”的形成与延续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可使用的材料资源以及当地工匠具备的建筑技术等[1]。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幅员辽阔,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又催生了地区特有的建筑特征。因此在进行铁路站房设计时,可以将地域文化信息作为切入点,将文化元素与站房形象结合,从而避免雷同,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建筑形态,丰富城市的原有肌理、保护并发扬本土传统文化。

衡阳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一直是宗教圣地、旅游胜地,承载了湖湘文化半壁江山。同时衡阳枢纽为中南地区重要铁路枢纽节点,承担着中东部地区通往西南、连接东盟的重任。因此高铁衡阳东站的设计定位就是特色化、地域化,方案从本土文化出发,在满足基本的交通疏散要求下,致力于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起到正面宣传衡阳文化与形象、提升本地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的作用,图1 为高铁衡阳东站外观图。

图1 高铁衡阳东站

2 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建筑处理

衡阳位于湘中地区,地处盆地中心,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高铁东站选址于市东部咸塘镇,西有耒水自北向南流过,基于此,高铁站房规划面向耒水,采用坐东朝西设计,似衡阳的东大门,欢迎家人归来、欢迎远客来访[2]。站房外围护系统由可开启中空LOW-E 玻璃幕墙结合纵横向排列的铝板分格构成,前者为室内空间引入充足的自然采光,后者起到调节遮阳作用。候车厅白天一般不需照明,过渡季节无需开启空调。站房主立面东西向延展,LOW-E 玻璃可有效减少太阳辐射热能,降低夏季阳光直射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减少夏季空调负荷。窗扇可手动或自动开启,在春秋两季,良好的通风使得建筑可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定适宜的室内温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3 建筑形态的传承与创新

衡阳地处湖南中部,位于衡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故称“衡阳”;还因传说“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又称之为“雁城”。在衡阳许多地方,如岳屛公园、太阳广场、火车站前广场、湘江沿江风光等均设计有大雁的符号,大雁已成为衡阳的标志,也是高铁衡阳东站的设计之“源”,图2 为衡阳广场大雁雕塑,图3 为南岳第一峰雕塑及铺地。

图2 衡阳广场大雁雕塑

图3 南岳第一峰雕塑及铺地

衡阳东站整体造型采用传统古建筑中大屋顶的样式,作为大型单体交通建筑,人流量较大,所需候车空间尺度较大且应尽量减少立柱、墙体等障碍物,传统梁架结构不能满足空间的需求,因此衡阳东站的屋顶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既延续了传统建筑结构美,又满足了实际功能的需求。屋顶形态采用传统建筑中心对称的方式,两侧模仿大雁的翅膀层层展开,又似石鼓书院的合江亭,最上一层屋顶卷翘向上,下面两层弧度依次减少,长度依次增加,尾部均微微朝上,创造出舒展的、在空中滑翔的大雁姿态,成功将衡阳大雁文化融入其中,增添了怀旧情结。二三层“翅膀”悬挑的尾部规则的排布“2 m×4 m”的矩形洞口,似大雁的羽翼,轻盈透气,并极大地减轻了屋顶的自重。同时自然光透过洞口投射到墙面,随着早晚太阳位置的变化,产生了丰富多变的光线效果。

站台雨棚采用平板结构,亦采用双坡屋顶形态,在100 m 的长度中落差为8 m,整体舒缓有力,与主体建筑的屋顶呼应,与宽阔的蓝天为伴,在雁城城市肌理的衬托下寓意高铁的欣欣向荣,展翅高飞,也使得该建筑在武广客运专线地市级站房中独具特色。

4 站房内细节设计

4.1 站内交通组织设计

衡阳东站主体为大型单体建筑类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为凸显站房主体立面的高大形象,突出“大雁”的体态与意境,建筑整体需要拔高拉长。因此出站和进站采取“上进下出”的模式,以高架桥为界,下层为出站层,层高7.5 m,上层为最高处达到31.6 m 的进站层。出站层采用对外开放的架空空间形式,与广场和市内交通对接,方便旅客疏散,除出站厅外,另设有商店门面、售票厅、临时候车及辅助用房。站台层与高架桥齐平,上车旅客可直接下车进站,也可乘车至一层再通过自动扶梯上至二层,实现城市交通的快速接驳,实现步行距离最小化。站台层主要设置有候车大厅和售票厅,候车大厅宽126 m,深30 m,占据两层,其中入口部分为通高设置。候车厅顶部即主站房的弧形屋顶,空间宽敞,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充足。开水间、卫生间等服务用房分布在候车厅两侧,标识清晰、无障碍设施完整。候车厅单一空间设计,加之客流设置合理,使得站内旅客有明确的方向感,有利于客流的及时疏散。上层候车区域与进站天桥相连,通过自动扶梯和无障碍电梯可直达5 个站台。

4.2 站内材料及构造细部做法

多样化的材料对建筑的美观性有重要的影响,衡阳东站内部通过新型材料与地方材料的融合处理,来平衡传统内涵与现代空间。站内主体候车厅的装饰材料以铝材和玻璃为主,屋顶采用灰白色耐候性强的曲铝板装饰,均匀的线槽顺着屋顶的弧线延伸,搭配金属质感及嵌入铝板接缝中的灯光带,塑造出动感的线条,取得生动的室内视觉空间效果。候车厅墙面采用黄色仿木纹铝单板条装饰,其水平通长的均匀线条与顶棚进行呼应,塑造整个候车空间的金属质感,黄色的装饰为空间进行点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建筑外立面全部为玻璃幕墙,增加室内外的空间通透性。地面采用本土产的灰麻花岗岩,在色彩上与屋顶呼应,实现空间的协调性。立柱上铺贴有南岳衡山大型绘画,更加突出地方特色,且与屋顶造型相呼应,衡阳东站室内装饰见图4。

图4 衡阳东站室内装饰

钢桁架屋顶考虑到屋顶的承重、特殊造型、保温节能及高清洁性,其构造较复杂,表层为镀铝锌板,下设保温层和穿透式高强板和消音板,充分满足交通建筑对室内恒温恒湿及吸音的要求,实现了高科技与传统形式的完美结合。

5 外部环境设计的呼应

站前广场南北长350 m,东西宽220 m,占地约7.7 hm2。正对站房处为旅客出行通道,形状为瓶颈状。广场铺地以硬质方形花岗岩为主,将南岳寿鼎的形态进行符号化,运用到铺地的点缀中。在靠近建筑入口处,设计两条弯曲的似山峰又似大雁的铺地,与站房“振翅高飞”呼应,与南岳第一峰广场铺地有异曲同工之妙。分隔步行广场与两侧停车场的绿化带,亦似主站房屋顶形状,实现站房内与站房外环境的一体化协同设计。

6 结束语

高铁衡阳东站将文化作为建筑的外衣设计手法,成功将展翅的大雁形象深入到每位旅客心中,成为宣扬衡阳文化的城市名片,甚至被赞为武广客运站最具特色的地市级高铁站房。因此笔者认为,站房形象设计应突出城市个性,避免雷同,强化城市的品牌认识,成为当地居民情感的归属和寄托[3]。可以采取将当地特色构件元素进行隐喻与模仿的方法,也可采用将传统符号构件进行变异重组的手段,塑造“熟悉的”新形式和场所的精气神,引发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候车厅东站站房
铁路客站候车厅光伏天窗自然采光优化设计
摄影作品选登
方位:寻找候车厅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高铁站房大空间空调送风的气流组织分析与研究
BIM技术在铁路站房综合管线及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特大型高铁车站高架候车厅声环境主客观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