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让文化传承不息
——构筑数字美术馆的必然趋势
2022-09-02郭乔巧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
郭乔巧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
1 美术馆的使命
美术馆是公益性开放性和永久性的文化场所,是艺术的聚集地,承担展览陈列、文献征集、典藏、并利用美术资源开展教育推广、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休闲服务的艺术博物馆。
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蕴含着的艺术文化知识生产者与传播者,承载着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是人们了解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渠道,它所肩负着的使命不仅仅在于展览陈列作品、典藏学术研究、传播公共教育等社会职能,还要努力成为连接艺术与观众的桥梁,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学习体验,有效提升观众审美素养,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1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外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 数字美术馆发展趋势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展目标结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 彰显文化强国新形象”中“科技建馆”一思想,构筑数字美术馆将从可能变为现实。
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语言的应用、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些元素逐渐频繁的出现在美术馆的领域之中,冲击着美术馆传统的管理和运营理念,观众对艺术的探索和认知越来越强烈,亦改变了艺术欣赏模式。
传统美术馆会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影响着艺术与文化的传播,在后疫情时期则更为突显。 随着美术馆自身的发展,现代美术馆更加注重展出效果、传播途径和美育功能,而构建数字美术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加入不同的新媒体元素,突破时空限制,因地制宜地对观展模式进行升华,以使美术馆的资源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这将成为现代美术馆未来建设与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3 新媒体技术多样化应用
数字化美术馆的建设从自身的艺术特征出发,与新兴智能技术同媒介技术紧密相连,因此在美术馆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局面。互联网具有无限的穿透力,新媒体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实时传播信息并实现互动交流。 新媒体通过一流的数字技术和丰富多彩的展示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美术馆的生态格局,多维度助力美术馆发展,加速文化品牌塑造,彰显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给美术馆未来转型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如今,在美术馆的文化发展和应用领域,新媒体的呈现、宣传和服务方法拥有众多且重要的使用远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美术馆藏品的数字化
这是建设数字美术馆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美术馆而言,数以万计的藏品涉及中外、囊括古今,需要占据大量的美术馆收藏空间,为了保护文物的收藏,传统美术馆的藏品大多是不可触及的,对于藏品的信息、资料、文献的管理面临着一定的考验。将藏品资料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建立藏品数字档案,把资料存储在电子系统中,对资料数据的查找从实物转向了网络,归档查询方便快捷,减少了作品的触碰和翻阅,能更好地保护作品和延缓其损坏速度,这不仅有效缓解了美术馆的藏品存储空间,还能将资源进行全社会共享,让馆内藏品“走出”美术馆,增强藏品的认知度和可见度,真正地让藏品“活”化。 文化输出是展示文化精髓、塑造美术馆形象的过程,藏品“走出去”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征,同样促进了美术馆文博事业的发展进步。
3.2 美术馆资源的数字展示
新媒体技术在美术馆的宣传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观众享受到更有价值的体验,传递给他们更多的信息和灵感。 这是数字美术馆建设的最终目标,一般以平台发布资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主。
互联网为美术馆的管理运营提供了众多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更加普惠化的平台,这让大众无需亲自到达现场,一部手机便可在线上观看“云展览”。 正如疫情期间受政策影响,美术馆不能正常开放,观众在线下空间中的互动不得不减少的时候,数字化传播在宣传工作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近年来,各大美术馆都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平台注册自己的官方账号进行艺术文化的传播,通过别致活泼的排版方式、简单明了的语言文字诠释艺术文化的背景及内涵。 各类线上平台不断更新近期的艺术资讯或有代表性的展品,并附上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介绍,帮助观众学习,通过转载传阅的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同时观众以一种相对平等、自由的身份参与互动,拥有了发声的机会。
要讲好美术馆的故事、传播好美术馆的声音,就要深耕文化内容、设计形式,让观众在视听享受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信息获取最直接的途径,整个社会的表达、创作都在视频化,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用户基数庞大、更习惯于浏览短视频。 为了更好的提升美术馆展览及其他艺术活动的效果,需要结合活动主题、内容、创意、形式、风格、音乐等制作、分享相关短视频,突出核心内容进行传播会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从而增加整体账号的曝光机会和关注量,提升美术馆品牌形象,夯实群众基础,利用流量为传播开路。
随着智能设备大规模普及,观展模式的变化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实体美术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大美术馆与技术公司合作将重大展览结合VR、AR、3D 三维立体全景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展览制作,将展览现场予以高清还原,加入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并通过互联网360 度全方位漫游真实呈现,VR 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近距离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动态的艺术环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展览更富有张力。 例如,太原美术馆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发布的“吴为山雕塑馆数字展”“力群版画艺术馆数字展”等。
多项3D 全景展。 再如搭建虚拟展厅进行艺术作品虚拟展示,太原美术馆发布的数字展览“中华一脊 风骨太行——20 世纪山西木刻图像作品展”一经线上平台发布广受好评,观众不仅可以自主选择观展路线体验虚拟展览现场,还可以放大作品细节,高度自由地回看展览。 虚拟展览激发了美术馆对展览呈现效果更高追求的同时也让观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贴合数字时代的观展体验。
图2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3D 漫游(图片来源:太原美术馆官网https:/ /720yun.com/t/0d5jzz4uta2? scene_id=9163944)
图3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吴为山雕塑馆数字展(图片来源:太原美术馆官网https:/ /720yun.com/t/0d5jzz4uta2? scene_id=9135206)
由于社交媒体和数字宣传力量的普及和强大,艺术媒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 微信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功能是美术馆利用其平台功能探索的一项尝试。 成都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智慧馆院”中创建有艺术拼图、云裳画室、云书架等多种新新艺术互动形态,观众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与艺术接触,新媒体所展示出的多样化,给观众带来新的互动体验的同时,也给美术馆艺术活动带来新的生机。
3.3 新媒体技术在实体美术馆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生活中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增加,科技和网络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计算机终端、触摸屏、全息投影设备、虚拟影像、语音导览系统、二维码识别等,毋庸置疑,这些技术逐渐在各大美术馆广泛应用,帮助参观者在展厅增强视觉听觉感受,获得全方面宽领域的体验。
例如,场馆内增设多功能电视一体机,滚动展示精美馆藏作品及艺术家画作,观众可以触摸屏幕,可自由放大缩小,观察艺术作品细节,拉近与作品的艺术距离;或是将有导览性的讲解信息置于计算机终端,手机扫描作品二维码,轻松了解更多艺术家信息及作品名称、创作年代、作品尺寸、材质属性等信息。
网络直播是新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途径,主要依托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得以实现,近几年,网络直播的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台、抖音、快手等多家媒体进行直播展览及开幕式,全国的观众都可以通过手机免费在家共同观看活动现场,在进行直播的同时主办方能够实时积极与大众进行互动,保证了观众在线观展的沉浸感。 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展览馆都通过直播形式开展宣传。 这也为“互联网+美术馆”新发展形式下的文化产值提供了一些别出心裁的思考方向。 通过专家讲解挖掘细节,补充冷门知识,并且还将线下游览不能展出的部分通过直播欣赏,沉浸式体验,使观众在线上也能够享受到精彩纷呈的文化饕餮盛宴。
美术馆作为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确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多功能应用开发,逐步朝数字化美术馆转型发展。 数字化美术馆需要做到的是用新科技与新媒介这种大众广泛使用并且可以读懂的语言来呈现艺术作品。 在当下内容快产快销的社会环境中,以追求快速传播为目的、粗制滥造的内容让大众失去了兴趣,新媒体时代,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我们更加渴求标新立异与精雕细琢的作品,输出优质内容,拓宽传播渠道。 如何依托新媒体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成为美术馆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
结束语
美术馆是容纳艺术品的场所,蕴含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传承,它的使命在于传承艺术和文化以及对美术资源的整合、转化、重塑与创造。 在未来发展的路途中,要努力保持本有的学术价值的同时,探索线下艺术活动与线上平台相结合的方法,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合理运用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的局限,从不同维度创新思想,使艺术和文化成就不朽。
国内各大美术馆都将行进在全新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上并且从未停下创新与实践的脚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实体美术馆与数字美术馆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好的艺术观赏体验,从而达到美术馆将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