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2-09-02黄武君由君富张继生
黄武君 刘 艳 由君富 张继生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基本学科和思想政治教学齐向并进,实现整体协同效应。“随即,国家教育部又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在高校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充分地发掘与运用不同科目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做到思政教学与知识体系建设二者有机统一。”基于此,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契合国家政策方针,需要从各专业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富有思政教育资源,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方正贤良的内在德行;此理念与课程思政育人、立德的教育目标高度契合。
同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身健体、思想熏陶的功能一直被社会各界认同与接受,武术教师作为武术传播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奠定了武术传播的基础、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武术教师的才能是武术文化传播的力量之源。探讨高校武术教师能力可为武术教育发挥更大价值做出尝试。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在胜任力概念定义、胜任力实践路径、胜任力特点与胜任力构成要素。国内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起步相对滞后于国外,研究主要有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影响、胜任力特征以及胜任力的要求等议题。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出席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课程思政”主题成为研究热点。何红娟、邱伟光(2017)等学者研究主要聚焦在课程思政内在逻辑、价值意蕴,常静、成桂英、张丹丹(2018)等学者研究主要为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开发建设,刘笑、柯翌娜(2019)等学者研究主要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季彦婕(2021)、顾美霞(2020)等学者相关研究都落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等。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对高校武术教师胜任力进行系列研究。基于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从教师胜任力角度展开论述,由内涵契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要求到构建模型,旨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和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言献策。
2 理论模型构建
胜任力(competence)是拉丁文 competere 衍生的名词,意思为一个适当的(suitable)能力。胜任力(D.McCle1lan,1973)在“测试能力,而非智力”中首次提出(用于测试的能力,而不是“智能”),其介绍胜任力的概念为:通过更契合的相关测试角度去发掘真正能决定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进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促进个人事业成果。一般来说,胜任力就是指能够辨别工作者杰出与否的个人特征。胜任力模型通常是指针对某一种特殊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所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组合起来就是胜任力模型。基于以上研究,认为武术教师胜任力模型则是把武术教师的相关特征描绘出来,从而具有评价武术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指标。
叶剑强教授(2022)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对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的可操作性定义,提出了理科教师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包括课堂教学实施力、育人能力、教师专业伦理、科学观念与思维四项核心要素。赵光(2020)通过洋葱模型将思政教师、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胜任力分为个性特征、知识素养(思政意识、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知识技能、教学实践)等要素。李中国、郭艳梅(2016)给出了五维胜任特征模式,主要涉及价值观、师资知识系统、教学科研力量、师资个性特征,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王正华教授(2015)提出的理论模型包括了政治素质、道德、个人品格、知识和技术。
基于以上模型构建研究,本研究认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武术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根本要求,也是武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通过解读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并依据武术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武术专业教师分为思政教育、学科知识、育人知识、综合能力四个维度:第一,思政教育维度方面。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所采取的特定的政治思想观念、政策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使之产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显性活动。武术教学依据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在功能实现中就很容易体现思政教育的意义。故而,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高校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拥有思政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功底等提出相应要求。第二,学科知识维度方面。学科知识是指一个学科领域主题和问题怎样组织及教学的理解。它是教师的特殊领域知识,是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的形式。为顺利实施课程思政,不仅需要武术教师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掌握武术的发展动态与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同时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为学生解惑。第三,育人知识维度方面。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提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育才,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以育人能力为核心”。在懂得"育什么人"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明白"如何育人"的最有效的方案、措施,从而使教育改革贯彻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个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育人工作时需要掌握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也是基于教育理论知识的进步与发展基础上。第四,综合能力维度方面。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高校教师整体综合素养的高低、综合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察觉学生身心状况,把握学生优缺点;不断学习本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研究能力、武术教学指导能力,从而能够较好的适应岗位,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结合教育部政策与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武术教师胜任力模型分为思政教育、学科知识、育人知识与综合能力这四个维度,初步确定武术教师胜任力模型共设置24个指标。
3 实证方法与结果分析
3.1 模型构建与方法
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各指数权重的赋值为研究重心。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进行实证分析与统计测试。根据前文所构建的指标结构,本文的能力层次划分递阶结构通过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来表述。以武术老师胜任力指标为例,其结构目标层次为武术教师胜任力的因素之一,而准则层面则为中间层,主要包括思政教育(A1)、学科知识(A2)、育人知识(A3)、综合能力(A4)等四大要素,指标层为评估对象层,在这个层次内涵盖的作为具有思政教育的意识和思维(B1)至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教研能力、班级指导能力、组织活动和竞赛能力等共24个指标(见表1)。
表1 武术教师胜任力理论模型
本研究选取美国研究者萨蒂提出的定量化标准法进行打分,当两种要素都同等重要时,其相关赋值得分则为1;而当前者较后者略重要时,其相关赋值则为3;当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时,其相关赋值则为5;当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时,其相关赋值则为7;当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时,其相关赋值则为9;
为得到两两对比矩阵,本文根据高校武术教师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专家调查问卷,以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了中国武术专家、教授和武术学科教师。通过对问卷汇总统计分析,最后形成了专家群体的综合判断矩阵。仍然以武术教师胜任力指标为例,在进行过专业咨询后的综合评估矩阵中,准则层矩阵(A)和准则层(A1)所包含的指标层次矩阵,可以描述为:
为明确计算矩阵的权重系数,研究可采用和积法与方根法,本文采用方根法来表示。具体描述如下: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标准化向量(ω1,ω2,…,ωm)归一化后可得该层对于上一层级要素相对重要性权重。其中,每行各元素的乘积
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按照前文所述方法,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武术专家、教授下发问卷20份,武术教师86份,其中共剔除4份前后答案不相符与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依据前文的计算方法判断矩阵。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并检验后得知,各矩阵结果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CR≤0.1),这说明本次设计、判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结果与解释如下。
3.2.1 思政教育指标权重分析
高校武术教师胜任力指标权重。从表2高校武术教师胜任力指标权重检验结果可以得知。在思政教育A1中(见表2)。第一,能够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B3的权重λ=0.277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焦点,有研究人员调查指出,学习者更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富有感染力和约束力。因此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进学生头脑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身份个人职业认同B4的权重λ=0.2165,说明了目前社会对于武术教师可发挥的职业空间很大,身肩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两职。武术教师也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这份使命感直接影响武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第三,能够将不同知识从多角度融会贯通到思政教育当中B6的权重λ=0.1939,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是对一名教师的要求,思政教育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挖掘其他专业知识能够与思政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教师从众多角度去看待这类问题。
表2 思政教育指标权重
3.2.2 学科知识指标权重分析
在学科知识A2中(见表3)。第一,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B11的权重λ=0.3472,问题总是在研究活动的前方,是未知世界最早的拓荒者,也是教学探索的出发点;教师拥有着渊博的学识是其次,能够将自己的学识、智慧用到教学工作中成为目前教学的重点。第二,具备教学、训练、裁判等实践工作体验,达到一专多能B10的权重λ=0.2172,表明教师应该具有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多种专业技能,能够在众多领域中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与实践,成为具有教育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第三,掌握支撑武术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方法B12的权重λ=0.1656,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学所必需的,为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准备,教学也是检验其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实践,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教师又通过教学对基本理论进行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
表3 学科知识指标权重
3.2.3 育人知识指标权重分析
在育人知识A3中(见表4)。第一,了解主题育德与社团育人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综合育人的积极体验B18的权重λ=0.2475,掌握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理解课程教育价值,能有机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育人教学活动,认识武术独特的内涵,掌握在教书育人的路径与方法。第二,具有较好的人格魅力与语言魅力B14的权重λ=0.2232,何为人格魅力?指的是社会个体的道德品质以及作为权力、义务的主题的的资格并且拥有着吸引个体的能力,能够受到他人的接纳、欢迎,教师如果能够在语言、人格上吸引学生,那教师的每一个举动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政教育本就是一种信息传递、心灵沟通的过程,拥有魅力的教师便能事半功倍。第三,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人格塑造与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B17的权重λ=0.2152,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通常是不自觉的日常行为规则,这些会通过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教师了解养成的过程便能在生活中、教学中进行制度约束、言传身教,通过各类教育形成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习惯。
表4 育人知识指标权重
3.2.4 综合能力指标权重分析
在综合能力A4中(见表5)。第一,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教研能力、班级指导能力、组织活动和竞赛能力B24的权重λ=0.2429,高校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学者、专家,成为教学研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实现由“教书匠”到该领域的教育专家,科研能力成为教师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班级指导能力与学习组织活动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竞赛能力则是言传身教的基础。第二,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武术领域问题B23的权重λ=0.2121,创新能力是教师教学前进的灵魂,是教师发展的不竭源泉。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它必须通过评价、剖析与应用,在反思和推理中逐渐收集信息,从而作为信念和行动的指南。教师掌握相关思维方式后去应用到武术领域中,解决武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具有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B20的权重λ=0.1713,有相关学者、专家曾指出,要积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制定教师奋斗目标,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关注自身的纵向发展,通过反思、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完善自我发展体系。
表5 综合能力指标权重
4 讨论与建议
“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武术教师各方面能力是落实思政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首先,根据高校武术教师的责任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尝试对高校武术教师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其次,分别从思政教育、学科知识、育人知识、综合能力四个维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形成了一套相对客观的胜任力指标评价量表。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的占比反映出高校武术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发展的重点环节和重要方向。
结合高校武术教师胜任力指标权重分析,教师的学科知识为重中之重,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现代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培养滞后于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那么将有损于老师的声望,也就无法实现其教育者的教学任务”。这要求武术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对以下几个要素的能力进行提升:一是新时代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握问题关键,坚持问题导向。如周英杰(2017)提出“教师要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二是成为复合型高校武术教师,武术教师需适应教学需要、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如王焕盛(2019)提出“高校武术教师要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三是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支撑武术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方法,要求武术教师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净化灵魂。如翟少红(2009)研究发现“教师需补充本体性基础知识、条件性学科知识、实践性生活知识,必须掌握支撑武术学科发展的各方面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高等院校教师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武术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是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引导武术教师既要做“教书匠”,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这要求武术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把握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营造思政学习氛围,武术课程要充分发挥武术育德和育体的特点,立足价值引领,满足学生需求。胡杨(2020)指出“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二是教师要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目标,传播正确价值观、价值理念。崔璐(2018)指出“教师是‘催化剂’,教师应做好学生的保护者和示范者”。三是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从生活故事出发,将不同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陈荣强(2020)指出“文化融合程度反映了高校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把握课程关联性,找准切入点”。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知识是教师的营养,育人知识成为教师育人能力发展的“必需品”这要求武术教师在育人知识方面把握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掌握育人的内涵与方法,把握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规律,了解主题育德与社团育人的原则与策略。李渺(2020)研究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二是培养武术教师人格魅力,提升感召力和凝聚力;培养语言魅力,提升吸引力和说服力。卢俞成(2020)指出“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离不开自身魅力的塑造,教师魅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把握学生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的过程与方法,健全学生的人格。陈小宝(2020)指出“在高校大学生行为养成习惯中,必须要从健全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做起,培养其行为习惯,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综合能力是武术教师成为教育者的基础,学生是受教育者,无法决定学生的质量,只有从武术教师的综合能力抓起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武术教师在综合能力方面把握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动作示范能力、较强的赛事组织能力、扎实的武术科研能力。李丽(2014)指出“教师需要进行动作师范与讲解,因此课堂上要用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二是培养武术学科创新意识,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来促进武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李永明(2010)指出“教师要开发与利用其他学科知识,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武术课程内容体系”。三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陈峰(2006)指出“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过程,教师才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校落实思政教育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一项漫长、艰苦且繁杂的工程,需要每一位教师将工作落到实处的革命任务。以高校武术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胜任力模型加以构建,旨在将武术教师的能力进行勾勒。“课程思政”背景下武术教师也需发挥协同效应,这便是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武术教师胜任力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