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氟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
2022-09-02邰姗姗李梦雪毛俊楠孙一平
徐 颖,张 溪,邰姗姗,李梦雪,毛俊楠,孙一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受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城市工业园区不断扩建与废弃,废弃化工园区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逐渐突出。一方面,地下水埋藏于地下,且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致使地下水污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修复和治理的难度较高;另一方面,污染物长期存在于地下水中,且污染物会不断向周边地下水扩散,致使污染范围持续扩张,污染程度持续加剧。不难看出,地下水污染及扩散情况的探究颇具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软件建立运移数学模型,对地下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扩散模拟研究,探索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扩散范围及浓度变化,为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论据。郭芷琳等总结了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迁移转化的规律,探讨了含水层非均质性、非菲克弥散机理和模拟应用;沈婷婷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中MT3D模块,以Cu为溶解物质,模拟了污染物的运移情况,预测了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散情况。本文以废弃氟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的MT3D模块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进行扩散模拟研究,为实现地下水污染管理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处于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季与炎热期大致重合,气候干燥,年均温是7.8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80 mm,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 746 mm。该区域地势平坦,东南部紧邻大凌河的支流细河。本文以废弃氟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园区企业以生产氟化学类产品为主,占地面积为34.81 km,化工园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5′、北纬41°56′。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走向及周边地形地貌情况,在园区及四周设置9个采样点,有效覆盖整个研究区。
2 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特征
为了更好了解园区内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在一年的三个时期采集地下水样品,样品采集时间分别为2018—2019年的11月(枯水期)、5月(平水期),6—7月(丰水期)。根据化工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情况,确定地下水污染物检测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检测指标分析
2.1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测定废弃化工园区9个采样点的地下水污染物浓度,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Ⅲ类水质指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地下水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对单个指标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第个指标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为第个指标的实际浓度,mg/L;C为第个指标的标准浓度,mg/L。
当P≤1时,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当P>1时,地下水受到污染,且P值越大,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是一种全面评价水质的方法,其计算过程方便简洁,评价效果更接近实际水质情况。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评价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水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与污染等级
2.2 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2.2.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
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研究区内超出标准的污染物质详情如表3所示。研究区主要超标污染物的超标率排序为Fe>Mn>F>As,其中F和As是毒理学指标。污染物来源于企业生产废水直排或滞留原地,该地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污染物容易滞留于此,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表3 各指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超标率
2.2.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所有采样点地下水污染等级为Ⅵ级,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在地下水中,各类污染物贡献率的排序依次为Fe>Mn>F>As,污染最严重的采样点为9号,该采样点周边企业较多,且位于地下水补给区下游。因此,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9号采样点进行污染扩散模拟,研究污染物扩散区域和浓度变化情况,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表4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3 污染扩散模型构建
3.1 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条件确定
本次模拟以检测污染物浓度为初始浓度,不考虑地下水补给过程对污染物的吸收附着、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等。研究区地下水约处于地下4 m,含水层厚约为10 m,各个含水层之间并无隔水层,其水力联系紧密且处于同一地质板块上,故将目标含水层概化为均质、各向同性的潜水含水层。对研究区进行模拟,使用有限差分法划分的网格,把模拟区域东西方向作为模型的轴方向,轴指向南北,长度均为5 900 m,每200 m划分一条线,构成200 m×200 m的正方形网格。研究区的有效网格为125个,其余均无效。
3.2 水流模型参数确定
研究区最主要的第四系含水层类型为河漫滩阶地砂、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其呈三元结构,上部以亚黏土、亚砂土为主,厚度为2.0~3.5 m,中部为粉细砂、中粗砂,厚度为1.5~5.3 m,下部岩性以粗砂、砂砾石为主,厚度为1.0~1.5 m,地下水渗透系数为70~72 m/d,单位涌水量为9.22~11.63 m/h,水力坡度为3‰左右
4 研究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与预测
本次模拟以2018年11月的采样日期作为初始日期,实际的地下水水位线作为初始流场,识别周期为365 d。由于研究区地下水已停止开采,可确定地下水流域是一个稳定场,地下水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污染物的运移模拟预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的MT3D模块,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等信息输入到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中,模拟污染物Mn、Fe及F分别在第365 d、1 460 d、2 920 d和第3 650 d的扩散运移状态,Mn、Fe及F的模型补给浓度分别为4.84 mg/L、5.11 mg/L、3.45 mg/L。模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Mn、Fe及F具有明显扩散的趋势,污染物会随着地下水流场方向不断向周边扩散。污染物扩散运移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9号采样点10年后污染物运移情况
经过10年的运移模拟,污染物纵向运移距离较远,这主要受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系影响。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状态变化如图1所示。地下水东北向西南的坡度为3‰,化工园区的东南侧是细河,地下水是该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9号采样点中心区的污染物浓度下降19.7%~23.7%,中心区的浓度含量受到扩散影响,但浓度降低仍旧很慢,其超过地下水Ⅲ类标准,仍处于污染状态。主要原因是阜新市降水较少,地下水补给困难。
图1 9号采样点的污染羽模拟扩散平面图
5 结论
本文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废弃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分析了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扩散情况。通过模拟可知,污染物在地下水的迁移主要被研究区地理条件、水文因素控制,同时受水动力驱使,污染物的实际浓度会在地下水运动中逐渐变低。经过10年的运移模拟,Mn、Fe及F三种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散,中心区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减低,但仍超过地下水Ⅲ类标准。该废弃化工园区污染土壤及废弃材料是污染物的重要补给源,在一定时限内,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未能降低,尤其是污染物F的浓度会保持在一定水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必须加强区域地下水监测,尤其在化工园区的下游位置和受到环境影响的敏感地域,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事故,即可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