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履责,建设银行如何用新金融解决社会问题?

2022-09-01张雅妮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建设银行普惠民生

张雅妮

7月29日,第十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发布2021年度银行业社会责任调研评价榜单,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设银行”)以82.86分位居榜首,连续三年居于行业首位。

自2017年启动新金融行动以来,建设银行相继提出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多个战略,为社会治理贡献了金融力量。作为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如何运用新金融理念解决社会民生的痛点和难点?从其最新披露的《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对于银行业而言,普惠金融无疑是社会责任的关键一环。在建设银行的履责实践中,更将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为了让金融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2021年,建设银行在下沉客群经营、拓展服务覆盖面的同时,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市民、涉农客户等不同群体,持续优化“小微快贷”“惠懂你”等金融产品,让传统金融的“弱势群体”也可以平等地享受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1.87万亿元。全行近1.4万个网点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特色网点超过2000家。在乡村地区,建设银行还建成了51万个“裕农通”服务点,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阡陌,融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之中。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建设银行还提出了“跳出金融做金融”的方法论,以营业网点为载体打造服务社会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开放企业资源满足民生需求。在“金融为民”的理念下,银行网点不再只是金融业务的办理场所,更成为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和劳动者休憩的港湾。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全行1.4万余个网点已实现政务服务功能全覆盖,可办理、预约、查询政务服务事项超过6000个。“劳动者港湾”与工会、残联、慈善组织等机构合作共建,增加了适老、扶贫、教育、司法救助、无障碍服务等多项惠民功能,成为银行业社会责任创新的典型示范。

在民生领域之外,建设银行还将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战略规划,让绿色成为新金融的生态底色。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1年,建设银行成立了“双碳”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出台服务“双碳”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引导市场资本流入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96万亿元,全年绿色贷款支持项目共节约标准煤12427.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2509.58万吨,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从民生普惠共享到守护生态文明,新金融行动下,建设银行实现了社会责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履责绩效的不断提升。成效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多年来对金融科技的持续深耕。通过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建设银行不仅完成了传统业务的升级重构,还将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民生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让更多社会责任理念有了落地现实的可能。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创新。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民营小微企业常常面临贷款难、审批慢等難题,针对这一痛点,建设银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出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核心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破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让金融资源真正惠及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创新的数字普惠模式不仅入选了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会议经典案例,也成为央行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蓝本。

在人民至上、金融向善、义利合一的价值引领下,建设银行用新金融行动诠释了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为新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构建起“普惠、科技、共享、绿色”的新金融图景。

猜你喜欢

建设银行普惠民生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