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01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文/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吕 颖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基于对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针对其游戏需要和学习兴趣,对照各学习领域核心经验划分区域,如:阅读区、益智区、美术区、建构区、表演区等。在实施区域活动时,教师通常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支持幼儿探索、表现、交往的活动材料,创设多样化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和同伴,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主动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努力改变幼儿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区域环境模式化、材料质量缺乏丰富性、教师指导走向两极化、游戏评价形式化,等等。我们期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切实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真正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促使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走向常态化,区域活动的内容更生活化,区域活动的类型更多样化,从而为每位幼儿提供多种能够发挥其各项能力的机会。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区域布局整合化,保障活动空间的舒适性与合理性

合理规划、巧妙布局的区域空间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发挥每个区域的重要功能,更能促进区域之间积极的互动。

1.巧设隔断,封闭与开放的相互结合

区域活动中要创设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既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场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他区域的干扰,又应保持着程度不同的开放性,以便于区域之间产生互动和联系,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教师创设区域环境时,在保持每个区域固定的通道以外,通过桌椅、矮柜、屏风、展示架等隔断物来分割班级空间,这些隔断物的特性本身符合幼儿身高特点,既方便幼儿取放材料,又方便幼儿展示游戏结果。所以在游戏中,隔断物的巧妙利用,让区域相对独立又尚存开放余地,使教师视线没有盲点、便于观察指导,更不会阻碍幼儿观察其他人的活动情况,获取其他有关的游戏信息。

2.动静重置,独立与组合的相互结合

区域本身就具有不同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教师观念改变后,在区域布局时思虑变得更为周全,会充分挖掘、有效利用班级空间资源。如,设置便于静思独处的空间,满足幼儿开展个体的活动,创设具有可聚集余地的空间,便于小组合作的活动,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需求。有的教师基于幼儿园班级空间是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一体化设计的考虑,在空间调整的综合性规划上,会把需要安静区域的个体活动设置在午睡室附近,把小组活动的区域设置在活动室的开阔地带,这样同时开放时互不影响,从而保证每个幼儿的游戏状态和游戏质量。

二、材料提供丰富化,赋予活动发展的关联性和可能性

在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了种类丰富且符合幼儿发展的材料,以便幼儿借助材料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产生了新的认知,即“材料丰富”不仅在于数量多和种类多,还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挖掘材料的一物多玩,拓展区域活动的广度

材料本身具有很多属性,教师在提供时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材料属性,使材料除了符合某个单一区域的需要以外,还要能促发其他区域之间的联动。例如小班游戏材料“五彩袜子”,可以投放在“生活区”,让幼儿进行袜子配对的游戏,从中学会整理袜子,同时,还可以投放在“创意美术区”,加上填充棉花、彩绳捆扎等辅助手段,制作成毛毛虫,而毛毛虫又能成为“娃娃家”的宠物,让幼儿爱不释手。这就使得每个区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通相融,通过材料让区域之间产生联系,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同伴间交流、合作与分享的机会。

2.推敲材料的难易梯度,提升区域活动的深度

教师应投放不同难易梯度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需要,并引发幼儿与材料之间积极的互动。例如大班益智游戏“称重”,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秤(电子秤、平衡秤等)以及大小、材质、数量不同的称重辅助材料,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秤进行称重测量,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了解秤的使用方法。材料的层次性和探索性有效推进了幼儿的游戏进程,提升了区域活动的深度。

三、指导方法多样化,拓展区域活动的自由与自主

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适宜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幼儿的游戏,通过直接或间接、隐性或显性、语言或行为等不同方式的介入与指导,助推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1.共情支架思维链:抛砖引玉,循循善诱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共情陪伴,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帮助幼儿架构问题分析的思维链,引导幼儿主动寻找原因和对策,帮助幼儿顺利推进活动。如,幼儿在一次更换破旧材料箱时,遇到了“箱子要多大”“箱子要几个”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教师通过在数学区投放不同尺寸的箱子和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解决困惑。

2.多途径催生情节:点到即止,多维启发

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极为有限,有时教师有效的点拨将有助于活动情节的不断衍生。一是资源置换法,提醒幼儿主动利用现有资源与同伴置换所需工具或材料,也可商讨搜集或更换材料;二是经验拓展法,如翻阅图书、上网查找资料、咨询相关人员等,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拓展经验;三是任务驱动法,多个不同的任务会促发多种不同活动的产生,引导幼儿分组完成各项任务,使幼儿的活动更自由,学习更自主。

四、评价交流具体化,提升区域活动的实效和内涵

区域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教师在后”的指导策略。我们通过教研共同体机制,在实践中达成了“十分钟”分享交流的约定。

1.递进式评价,循序渐进习得方法

师幼共同欣赏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可以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新想法可以让作品更优秀。分享的过程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倾听交流中学会思考、鉴别、分析,并提出新的想法,同时也是教师传递提升经验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引领幼儿为下一次活动的拓展延伸做好准备,提升区域活动内涵。此外,我们还会利用美术墙、展示柜、分享板等材料进行分享交流。

2.复盘式评价,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最能说明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和学习水平。教师一般会利用视频记录,以便更直观地与幼儿反馈活动表现,而幼儿则可以运用表征记录对活动过程进行留痕和固定。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探讨出现的问题,分析幼儿运用的解决方法,共同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

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促使我们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导下,对区域活动的价值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1)环境创设目的的变化:从“谨供参观”走向“儿童中心”,让环境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积极引发和支持幼儿各种活动,真正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并促进其发展;(2)课程建设路径的变化:从“大水漫灌”走向“灵活滴灌”,积极体现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拥有更多游戏的时间和机会;(3)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从“台前主导”走向“幕后支持”,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能力推进游戏进度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力;(4)幼儿学习过程的变化: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建构”,以环境和材料支持幼儿多元的学习,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常规环节,看似平坦但做好做精却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希望通过教师行为观念的改变,持续不断发现儿童的力量,持之以恒相信儿童的能量,让“老环节”能焕发“新活力”,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常研常新。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区域发展篇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