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教工作者的师德师风建设
2022-09-01太原市育才幼儿园刘桂英
■文/太原市育才幼儿园 刘桂英
2014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8 年5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讲道德、有品德、树师德。
一、以德立身,提升师德涵养
2021 年4 月30 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两个建设,即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师德师风建设涵养教师高尚情操。《通知》还要求,师德专题教育要突出“明师德要求,强‘四史’教育,学师德楷模,遵师德规范,守师德底线”的教育性。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老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2019 年9 月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称号。于漪老师将教学工作与爱国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她认为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是一名教师“为中华民族而教”的高度自觉的教育信仰,对党的教育事业赤胆忠心是一名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于漪老师提出了涵养师德的三个要点:老师要有“自以为非”的心态,做到目中有人;要有“精益求精”的锐气,对于教学质量做到问心无愧;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以自己的人格影响甚至是塑造学生的人格。
思想政治建设是单位稳步发展的不拔之柱,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幼儿园园长,要做到真抓实干,固本强基,以党支部牵头,以党员带动群众,围绕“四史”教育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家教家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继承名家前辈的光荣传统,围绕师德师风开展榜样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和进步动力。同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下,同步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互动:搭建微信公众号和线上直播等平台,开展党史普及工作;挖掘“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学习资源,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党史知识竞答和语音播报等线上活动,调动教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德立学,夯实专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人民日报随后发表了题为《幼有所育,幼教质量是关键》的评论,文中呼吁,我国幼儿教师的“质量”仍是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紧箍咒”。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终身担任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晚年的时候经常会发脾气,他晚年有两个“着急”——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有人问他:“你到上大20 年,最得意的是什么?”他说:“用我的思想办了一所大学。”又问:“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他答:“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钱老曾说过:“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 年不变的教学方式。”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作为幼教管理者,专业上不能是一个外行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教研活动重在“研”,研讨方式重在“引”。实践中,园长要努力将个人的专业优势与教师的需要相结合,通过调查,精心设计制定与单位特色相契合的文案规划,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通过交流,和教师一起发现环境创设的问题和改进办法,通过观课议课,梳理提升研主题、研问题、研观点的教研模式,通过每月专家日,手把手指导教师掌握环创育人的真功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管理者,除了要带动本园的教研发展以外,更不能忘记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响力,带领被帮扶园共同进步。新时代教师只有潜心治教,乐思善学,与时俱进,方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园长更应如此。
三、以德施教,润物于无声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课程思政,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课程改革自2005 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等一系列文件,在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于幼儿的精神教育需要渗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我园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利用趣味运动比赛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结合传统节日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入国防微课堂在幼儿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幼儿的生活教育和习惯养成有效融合。同时加强家园共育,开展新生家访工作,为幼儿入园做好全面铺垫,园长加入班级家长群,找准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线上“专业引领”与线下“谈心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升幼教价值观和科学育儿观带来深度启示,将“以德施教”的理念普及到每个家庭,助力幼儿的发展。
四、以德育德,打好精神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称教师为“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这些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的是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教师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积微成著,成为学生精神的引领者,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色。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启功先生也曾深思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由启功先生亲自题写,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两句话都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两项基本素质:一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的要求,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问要做到“高”的境界;二是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的要求,应做到为人师表,行事要有“正”的风范。有扎实的学识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而有优良的品行可以成为社会的楷模,推动社会的发展。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句话出自《周书·列传·卷四十五》,意为找到教书本上知识的老师容易,而找到能够教学生做人并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的老师很难。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影响力、感召力,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而幼儿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对幼儿的爱要有厚度,使他们对教师建立起安全感,在师幼之间构建坚固的信任关系和沟通桥梁,滋润幼儿的心灵,同时还要立规矩,避免对幼儿迁就放纵。教师对幼儿的爱也要有宽度,要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不给他们贴标签。榜样的力量即教育的力量,教师只有自己有理想、有信仰,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孩子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领孩子的信念。
“德”,从甲骨文演变至今,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意思就是“目不斜视”,其字根为“直”,本义就是正直。每一位教师都应追寻先贤楷模的足迹,精善学,扬师爱,自学自律,自洁自省,做一个有政治底色、担育人重任、强教育智慧、肯常学常新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