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智慧图书馆构建研究

2022-09-01瞿冬霞张若雅徐旭光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十四五馆员智慧

瞿冬霞,张若雅,徐旭光

(苏州大学 图书馆,苏州 215006)

0 引言

2020年既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1]。图书馆作为新型信息技术的倡导者和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应按照《建议》的要求谋篇布局。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和管理架构,将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重要举措[2]。图书馆应紧抓这一机遇,打造以资源、人员、技术、建筑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逐步向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

1 智慧图书馆建设及面临的问题

欧美图书馆最早提出“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出“Smart Library”服务模式,即一种可被感知且不受空间限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3]。此后,智慧图书馆便受到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智慧图书馆”并没有一个权威且公认的定义,对其认知众说纷纭。严栋[4]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董晓霞等[5]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王世伟[6]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任何时间可用”“任何地点可用”“任何方式可用”。韩丽[7]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通过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术,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毋庸讳言,智慧不等于智能,当前的“智慧”图书馆尚停留在智能建设发展阶段,智慧=智能+聪慧,智慧图书馆=智能建筑+智能设备与技术+聪慧馆员与服务。结合图书馆构成要素,智慧图书馆应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将资源、技术、馆员、服务和空间集成为一体,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群提供个性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服务模式。

2 制约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因素

2.1 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收集、整理以及传播文献信息资源。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真正地以用户为中心;二是没有实现纸电同步管理、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的融合;三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四是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和共享。因此,加强智慧资源建设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

2.2 馆员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3个关键之一就是“人才是第一资源”,图书馆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据笔者调研,很多图书馆的馆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馆员身份构成较为复杂,有事业编制、劳务派遣等,造成一线服务馆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都相对薄弱。

2.3 图书馆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面临着日趋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图书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智慧图书馆建设只会停留在智能阶段。

2.4 图书馆空间

图书馆的空间囿于馆舍建设的年代,已不再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阶段的需要。很多图书馆存在着馆舍老化,空间布局、馆舍环境等较为落后,亟需因地制宜地改造馆舍空间布局,提升图书馆空间的使用价值。

3 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式

于鸣镝[8]指出文献、人员、馆舍、设备是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从传统图书馆发展至智慧图书馆,彼时的四要素可以演变为智慧资源、智慧馆员、智慧设备与技术、智慧空间。

3.1 智慧资源

所谓智慧资源建设是指依托绿色发展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智慧化转型为动力,根据学科分布,加强馆藏资源的智慧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 “大数据”式发展。一是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智慧图书馆系统或人工智能技术等方式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掌握用户的信息行为和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偏好,满足用户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深度的各类需求。二是要融合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实现纸电同步管理,并在能力范围内不断扩大纸电同步资源的覆盖面,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方位需求。三是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各类重复、冗余的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的结构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学科、跨单位的信息融合,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关联度,为用户提供畅通便捷的信息资源平台。四是要配合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图书馆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多种协作方式互通有无,加强图书馆之间以及各种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发挥作用,以获取信息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2 智慧馆员

程焕文等[9]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三大挑战:缺经费、缺馆员、缺读者。同样的,在“缺经费、缺馆员、缺读者”之中,“缺馆员”尤为紧要,缺少智慧化的馆员限制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智慧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中用户与知识的重要纽带,应该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服务技能与服务意识,有效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图书馆应该加强智慧馆员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适应智慧图书馆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向人力资源部门申请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机制应打破以往招聘制度的限制,综合考虑人才层次与结构,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用人模式,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第二,完善馆员的培训与学习机制,丰富馆员的多层次知识结构。随着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知识服务是智慧图书馆馆员面临的一种新型知识需求形式。图书馆应鼓励有能力的馆员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或者修读跨专业课程,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邀请图情界的专家和学者到馆开展讲座,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馆员业务能力与水平。第三,多形式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并组织馆员多参加图书馆机构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包括科技查新、阅读推广等业务培训,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新型智能设备等技能培训,多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多申报及参与图书馆课题研究,实现学术水平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激发,多方面提升用户满意度。

3.3 智慧设备与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图书馆可以将人工智能设备、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多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真实场景中的运用。

3.3.1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咨询系统

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微博、图书馆网站等社交媒体信息纳入知识仓储范畴,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弹性深度学习计算、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多任务学习、图神经网络、训练可视化工具等)构建智慧咨询系统,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语义理解、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点击率预估等)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手工、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输入方法,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能够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见图1)。

图1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智慧咨询系统

3.3.2 地磁导航技术

地磁导航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该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导航服务中,用户可以通过导航小程序,实现在图书馆内的自主导航功能,导航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1 m之内。用户可以自助查找图书馆内的各个区域或查询图书,尤其是在查询图书时,通过导航小程序定位图书所在位置,彻底解决用户“找书难”的一大难题。

3.3.3 人工智能翻译工具——词典笔

人工智能翻译工具——词典笔是一款能够自己“看”一眼就翻译的工具,拥有有道词典的全套词库与汉英大词典、美国留学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雅思考试(IELTS)以及托福考试(TOEFL)等词库,词语释义包含汉英/英英释义、同近义词、同根词以及真题例句等内容。用户在查阅英文图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词句,可以用手中的词典笔扫一扫,词典笔能够快速自动识别并且进行翻译,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的校园卡、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费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使用。

3.3.4 智能立体集成书库

智能立体集成书库可以实现智慧资源管理以及智慧借阅功能,其由后端的自动化立体书库、前端的读者服务系统、连接前后端的输送线系统和物流系统构成[10]。一是有效解决了文献存储的库容问题;二是通过自动化作业方式提高了文献的查找、提取和盘点效率;三是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并可根据借阅频次在库中规划最佳存储区域与路径;四是与现场借阅系统与网借系统相互融合,提高用户借阅效率,实现“互联网+”图书馆功能。

3.4 智慧空间

图书馆的每一次转型实际上是“人”在图书馆服务中地位的提升,是用户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促使图书馆及时调整发展方向,而空间建设是图书馆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11]。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应以人为本,以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和改造图书馆的空间,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馆舍空间的最优配置。图书馆空间再造可以通过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方式,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使用情况与潜在需求,根据需求规划图书馆空间布局,以更好地适应读者,提高读者满意度。图书馆空间再造应考虑的要素主要有设计要素、人文要素和管理要素,具体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空间布局要素分析

续表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日益提升,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地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智慧图书馆必然成为传统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通过智慧资源、智慧馆员、智慧设备与技术、智慧空间等4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十四五馆员智慧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