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化工原理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9-01胥桂萍周富荣姚振华
胥桂萍 周富荣 姚振华 陈 婷
(江汉大学 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增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2021年7月21日进行了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大赛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共同推动化工领域的课程思政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群包括化工原理理论、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程训练等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深挖化工原理课程群中的思政元素,提炼出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绿色环保理念、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1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化学工程的研讨领域已经扩展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等,与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制等领域的新技术密切相关,对引领和推动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工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化工与其他学科进行的交叉融合情况,并针对热点问题如能源危机、碳中和、碳达峰、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开展分组讨论和汇报,增强学生对化工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特点,构建化工原理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推动学生掌握质量、能量守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的道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发展等人文意识,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达成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2 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探讨
2021年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认证以毕业生达到的基本素质为基础,提出了12条毕业要求,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划、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2]。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2020版》增加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因此,要做好化工专业顶层设计,积累思政素材,结合案例分析展开思政教育。图1是化工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3]。
图1 化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3.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阵地,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采用MOOC、SPOC等各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每次课堂设置两条教学线索,让思政教育无痕迹地贯穿在知识点的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非但没有减弱学科知识的传授,反而在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求索创新、探寻真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2是传热章节模块课程思政框图,包括传热基本概念、传热过程计算和换热器的设计校核。在学习传热和换热器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从增大传热面积、增大平均温差、增大总传热系数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提高传热速率(Q=KA△tm),对传热过程进行强化。考察换热器的传热能力时,不是只考虑传热面积A,应该是综合考察KA,存在如下关系:A-管数-流通截面积-流速-传热系数。而A和K之间经常会存在关联关系,过大的传热面积可能还会对流体流量产生影响造成过低的K值。如何提高单位体积的有效传热面积,可培育学生的节能减排和创新意识。
今年课程采用以项目式、案例教学为特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线上通过拓展思维、思政元素发掘等活动,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线下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教学,收效明显。
图2 传热模块课程思政框图
3.2 实践教学
化工原理实验的每个实验项目一般要求2~3人为一组,学生必须在进入实验室前完成理论预习考核和安全考核,做好预习报告,然后自主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接触高温、易燃、易爆、登高、实验废液的产生及处理等危险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防范,防止事故发生。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可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以设计精馏塔(板式塔或者填料塔为例)为主要内容。包含对设计工艺流程进行选择、设备设计参数反复试算、对设备进行优化,如图3所示。设计过程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经济核算意识,熟悉国家行业标准,做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图3 板式精馏塔设计步骤
3.3 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
将化工原理知识点与思政育人元素的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发掘课程的隐性思政资源,建成化工特色明显、育人要素明确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如表1。案例库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消化理解,教书育人同步进行。
3.4 绿色环保理念教育
化工行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等特点,始终应该将化工环保、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化工原理课程群的教学之中,使学生树立生态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强化责任关怀理念[4]。
如在非均相物系分离中,强调企业排放的含尘废气、含固废液等污染物要进行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等处理。如采矿行业中大于50 μm粗颗粒,尤其是直径大于200 μm以上的粗大颗粒应先采用降尘室除尘,以减少颗粒对分离器器壁的磨损。如果颗粒为5 μm~50 μm,一般采用旋风分离器除尘。多台并联使用,可以使分离颗粒粒径更小,但并联方案的设备投资高于单台方案的。对于黏性粉尘、含湿量很高的粉尘及腐蚀性粉尘是不能采用的[5]。但对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PM2.5等更小粒径的颗粒只能用袋滤器、电除尘器或者湿法捕集。在讲解此内容时要强调单元操作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体现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绍PM2.5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过程结合典型环保事件案例介绍,补充部分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等,教学内容中要渗透环保、健康、安全和法律等化工过程的理念。
表1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素材库节选
续表
4 结语
化工原理是随着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而诞生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要不断积累和挖掘思政教学元素,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政教育,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推动我国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教育的“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