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3-01-03石丽芸刘定华

化工时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福岛核电站废水

石丽芸 罗 彦 崔 群 刘定华 张 林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2013年9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之际,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1]。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国命运息息相关,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国际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倡议是将亚太地区、非洲、欧洲大陆等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

1 “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现状[3]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立足于国际视野提出的、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构想,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法律等各方面的差异性都很大,不断加强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促进民心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最基本保障。“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就是民心相通、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渠道。随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深入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留学生来源地,也是来华留学发展最迅速的地区。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442 773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207 746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6.92%。截至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已达到54.1%。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有助于实现“民心相通”,成为沿线国家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窗口。因此来华留学作为民心相通、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渠道,起着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性作用。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工专业留学生,培养成为德智双全的未来化学工程师,是留学生的培养目标。

2 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初步探索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调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5]。

“化工设计概论”作为化工专业必修课之一,要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强化工程创新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负责和协调创新的工作作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评价项目对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强化综合考虑环境、安全、法律等因素的设计意识。因此,“化工设计概论”课程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对教学团队提出的新问题。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发展存在诸多误读与质疑,需要我们及时主动地向世界传递中国信息﹑传播中国声音﹑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经验和模式。因此,向来华留学生这个他国青年群体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们掌握有关“中国声音”的主动权意义重大。留学生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常会表现出不认同。同时,来华留学生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思想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引导他们读懂“中国故事”,有助于在未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

3 抓住留学生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当代青年,对传统的说教形式接受度低,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社会热点关注度高。据此,面向留学生的“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育,以社会热点、重大公共事件为例,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理论等思想理论为指导,引导留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并进行深层次分析,启发青年学子们进行深入思考,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2021年日本计划将福岛上百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引发全世界关注,也成为留学生的关注热点。核废水为十年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特大事故的衍生物。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继发的海啸掀起了高达十多米的海浪,冲破核电站海堤后淹没核电站,导致核电站断电,由于救援不及时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核泄漏事故的发生,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事故发生后,日本方面为了冷却反应堆堆芯而持续注入冷却水,该方法导致了大量核污水的产生,为此福岛核电站建造了上千个总容量为137万吨的储罐以存储这些污水,目前已经储存了约125万吨。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量即将告罄,日本宣称已经别无他法,只能将废水排入海洋。

在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事故原因。福岛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天灾(超设计范围的地震、海啸),间接原因为人祸。事故发生前福岛核电站已达到设计寿命,相较于新建核电站,福岛核电站的生产工艺陈旧落后,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日本相关方面无视生产安全,坚持核电站继续超期服役。事故发生后,由于缺乏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且主管方对于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对外隐瞒真实情况,应对措施迟缓且无力,最终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发生[6-8]。分析事故原因后,要求留学生从专业设计角度思考,事故是否有机会避免?作为各自国家的未来工程师,他们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给留学生们留下一个思考空间,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生产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其次,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原因分析。日本方面声称排放入海是处理核废水的唯一方法,真实情况是日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处理核废水,例如地层注入、水蒸气加热释放、电解大气释放和地下掩埋等等。之所以完全无视核废水入海将会造成的世界性、遗祸子孙的环境问题,坚持排放的原因只有一个:成本低廉! 与此同时,向留学生介绍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人类居住的星球已经被瞬间万里的全球化传导机制变成了“地球村”,世界各国利益的高度融合,使各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链条,此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因此在当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想要自己国家发展得好,就必须让别国一起发展得好[9]。通过核废水排放入海事件,启发学生从一个国家的国际担当开始思考,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时代青年思想。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

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0]。

4 结语

“化工设计概论”是化工学科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化工学科“一带一路”留学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化学工程师这一课程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从课程特点出发、紧密结合时政的课程思政工作,对于树立留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这些“知华”、“友华”的青年一代将成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确保“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福岛核电站废水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福岛:日本宣布将把污染水倾倒入海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皮革废水治理方案的探讨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电镀厂废水直排铜超标60倍 老板获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