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使句“你VV吧”中动词重叠意义的转变
2022-09-01武珂梦
武珂梦
关于动词重叠的意义,汉语学界一直都有研究。朱德熙认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朱景松将动词重叠的意义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减弱动作、行为、变化的量;延续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强化动作、行为、变化主体的能动性”;杨平再论动词重叠的意义,提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小动量”。以往研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动词重叠式表示的动作量上,且基本认同动词重叠表示量小。这种观点虽然对很多句子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
按照前人研究,上例a 句中动词“省”的重叠式“省省”,表示的量应该分析为“量的减小”。“省省”入句后,即b 句中的“省省”,比起“省”,其表示的动作量确实减小了。按照这个逻辑,c句中的“省省”也应该表示“量的减小”。但在动词重叠式前面加上状语副词,即d 句,句式所表达的“量”反而可能是“量的加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或许是表示“量小”的c 句,但表达的意义却可能是“量大”的d句,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换使用,可以说d句就是c句的省略式。如此,再去分析c句的动词重叠式,将其意义简单地解释为“量的减小”就显得理据不足。
句式“你+VV+吧”显然是一个祈使句,而祈使句恰恰是动词重叠出现的典型环境,因为祈使句作为委婉表达与动词重叠表示短时少量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为了控制研究变量,本文只讨论在本句式中带有“你”的情况,其他情况不作讨论。
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各种观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示量的变化。朱德熙提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这是关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中最为常见的解释,也是语言学界多年来基本认同的看法。动词重叠后确实是在表示动量的减小,但这个量不能只局限在时量短或动量小,而应该加大这个量的范围。朱景松认为这个动作量“应该是包含动作、行为、变化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可以有广义量的意义的因素”,比如动作时间的长短、动作次数的多少、动作力量的大小等,例如:
例(2)中的动词“坚持”本指“坚决继续进行;不停止”,但说成“坚持坚持”后,动词本身的坚决义就不那么突显了,动作力量减小,语气也缓和得多。例(3)中的“去去”表示时间很短,是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的典型用例。例(4)中的动词重叠式“闻闻”则表示时间短、次数少、动作轻。
(二)表示过程的延续。朱景松提出“动词重叠式只能容纳动作、行为呈现为过程的动词和作为过程展开的变化意义的动词,这些动词的意义提供了过程延续的可能性”。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之一是表示过程的延续,例如:
(5)我俩说:“大娘,你歇歇吧!我们年青人替你推吧!”(知侠《铁道游击队》)
(6)我已经让碧菡上班时帮你请一天假,所以,你今天不用上班,你多睡睡,我们到九点半才有事。(琼瑶《碧云天》)
(7)那么忙干什么?再坐坐。(琼瑶《几度夕阳红》)
例(5)中的动词重叠式“歇歇”既可以理解为“歇一会”,也可以理解为“歇很长时间”,但不管是时长,还是时短,表达的都是过程的延续。“歇”是持续性动词,“歇歇”是“我俩”建议“大娘”能够停下“推”的动作,去开始并延续“歇”的动作过程。例(6)中的“睡睡”、例(7)中的“坐”,都是说话人建议听话人能够把“睡”“坐”的动作过程加以延续。
(三)表示动作主体的自主可控性。自主动词几乎都可以重叠,因为自主意义中包含了动作者能动因素,有可以被重叠这种语法形式激发能动性的内因。朱景松将“强化能动性”视为动词重叠式最根本的意义,王华在其基础上提出动词的可控性,认为“动作的主体可以控制动作行为量的某种变化”,例如:
(8)王山:二爷他——
仆人:坐。二爷他忙着,你等等吧。(王山坐在沙发上,望望壁钟,是七时三十分)(温瑞安《乱世情怀》)
(9)老师,我们全班同学看你趿拉着鞋讲课怪难受的,就凑钱给你买了一双软底布鞋,鞋后帮已让女同学小红给铰掉了,你穿上讲课一定合适,你试试吧。(《人民日报》1994)
例(8)、例(9)中的动词“等”“试”都是自主动词,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是动作者有意识进行的动作,是人在多种基本活动中对外部世界作出的能动的反应。动词重叠后表现出动作主体的能动性,也表现出主观上可以控制动作量的变化,比如例(8)中“王山”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等待、例(9)中的“老师”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试鞋。
(四)表示轻松、随意。王还认为以“一次完整动作作为一个单位”的动词重叠式“表示常发生的动作,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或表示通过这个动作,很容易地就把时间打发掉了”。刘月华认为“动词重叠后表示是一种反复的和经常发生的动作与行为,让人有一种轻松随意之感。”例如:
(10)这院子又大又静树木又多,大家散散步、谈谈心,应该很诗意!(岑凯伦《双面夏娃》)
(11)杭州是一个非常休闲、适合生活的城市,而国际象棋从本质上就是一种休闲的方式,试想,在西湖边下下棋、品品茶,那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都市快讯》2003)
比起动词原式“散步”“谈心”“下棋”“品茶”,例(10)、例(11)中的动词重叠式“散散步”“谈谈心”“下下棋”“品品茶”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语气也缓和得多。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以上几种动词重叠式的意义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只有隐和显的差异,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例(8)中“等等”如果强调的是发挥动作主体能动性,那么量的减小就呈隐约状态;例(5)中“歇歇”如果强调的是动作过程的延续,那么发挥动作主体能动性相应隐匿;例(10)、例(11)中动词重叠式一般表示轻松随意,这正好是动词重叠后其量的减小带来的效果。总之,不同意义之间相互交叉,为话语的表达和理解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祈使句中动词重叠意义的转变
关于动词重叠式的意义,前文归纳为以下四点:表示量的变化;表示过程的延续;表示动作主体的能动性;表示轻松、随意。以上四点可以解释大多数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但是当动词重叠式进入到祈使句“你VV 吧”后,有些意义很稳定,可以保持不变;有些意义却不稳定,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一)动量大小的转变。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之一是表示量的变化,这个量一般指动量和时量。动量的变化有动量小、轻微、少量、减弱动作等说法。有些应该表示动作动量减小的动词重叠式,在祈使句“你VV吧”中,却可以表示动量增加。例如:
(12)死了你们政府不让我的尸首还乡,我不能变成一罐子灰回家见我老伴;行行好,打得差不多就省省力气......(严歌苓《扶桑》)
(13)“以你的功夫,你有九条命也不够豁出去,你省省吧!”(绿痕《桃花劫》)
(14)红小君捂着喘息不已的胸口,双眸绽放着“想批斗我,你还是省省吧!”的眼神望向正抿着双唇的老板。(林小力《红娘魔咒》)
例(12)中的“省省”表示动量的减小,即说话人要求听话人能够“稍微省点力气;保留些力气”。理论上,例(13)中的“省省”也应该这样理解,但是这里的意义出现了转变。例(14)比较明显,因为“省省”前面有了状语副词“还是”的修饰,这时句式表达的动量反而要解释为量的加大才合理。例(13)中虽然没有修饰语的提示,但是在上下文中,能够发现转变的条件,比如“九条命也不够”是一种夸张手法,显然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没有能力完成某事,所以这里的“省省”与例(14)的“还是省省”表达的意义差不多,即“彻底省力,彻底放弃”。总之,“省省”理论上应该表示“动量的减小”,如果要表示“动量的加大”,一般情况下需要有状语副词的修饰,但是例(13)却在无状语修饰的情况下直接表达了“动量的加大”,出现了动量大小的转变。
(二)时量长短的转变。动词重叠式还表示时量的变化,包括短时貌、短时态、短暂、时量短等说法。但有些应该表示动作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在祈使句“你VV吧”中,却可以表示时量长,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例如:
(15)是吗,那就等等吧。反正马上就到了。(山门敬弘《风之圣痕》)
(16)她随便应付过去:“她很快便出来了,总之一出来,我会第一时间叫她回电话给你,你等等吧!”程强咬了咬牙,忍住了怒气:“好,谢谢你。”(梁望峰《学校童党》)
(17)安琪曾经问他:“什么时候带我回家?”王海说:“慌什么,再等等吧。”(张宇《软弱》)
例(15)中的“等等”表示时量短,即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认同时间上只需要“等一会”。按照这种思路,例(16)中的“等等”也应该理解为时量短,但是这里的意义也出现了转变。例(17)比较明显,因为“等等”前面有了状语副词“再”的修饰,这时句式表达的时量肯定不是简单的“等一会”,反而理解为时量长更加合适。例(16)中的动词重叠式虽然没有修饰语的提示,但是在上下文中,能够找到转变的条件,比如“随便应付”,说明说话人并没有给确定时间,而听话人也明白“等等”绝对不是“等一会”的意思,反而可能是“要等很长时间”。
(三)语气强弱的转变。朱德熙曾提出,“因为重叠式动词表示短时量,所以用在祈使句中,可使口气显得缓和些”。刘月华也认为“重叠动词在祈使句中,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是汉语中委婉地、有礼貌地表示命令或请求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说话人多采用在祈使句中使用动词重叠的方式来表示语气比较缓和的建议或请求,比如:
(18)你不必解释,我也不希望你去,怕你过分悲伤,伤了身体。我把追悼会的情况都录下来了。你听听吧。(戴厚英《悬空的十字路口》)
(19)你问问吧!为什么不会呢?这是不难回答的。(莱蒙特《福地》)
(20)田岭请林雪寒发言:“上面几位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现在我们请《南洲日报》记者林雪寒谈谈看法。汪海婷一案是由她揭露出来的,作为一名记者,她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胆量、勇气都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林雪寒同志,你讲讲吧。”(白描《特区女记者》)
以上例子中的祈使句在表达时语气都比较弱,例(18)表现了一种缓和建议;例(19)表现的是一种尝试、建议的态度;例(20)则是委婉地、有礼貌地请求。然而,祈使句“你VV吧”有着区别于以上句子的特征,即可以表示严厉、强烈的语气,例如:
(21)但我强压着,装出一副极严肃的神情,把诗拿给他看。“看,你看看吧!”(卡尔·麦《藏金潭夺宝》)
(22)曹振德紧接着怄气地说:“你,区委书记!亲眼看看吧!”他转着身子,指着在田里耕作的人们,忿忿地喘息着,“咱村的青年都在这里,你数数吧!”(冯德英《迎春花》)
例(21)中“极严肃的神情”可以证明说话人在说话时语气绝对不是委婉、和缓,反而是严厉、严肃;例(22)中“怄气地;忿忿地”也能表现出说话人的不情愿,此时说话的语气应该是带有强烈的不满。这些都与平时公认的“动词重叠式用在祈使句中表示语气缓和、委婉”存在矛盾。
(四)自主性、延续性的保持。动词重叠式还表示动作主体的自主可控性,能够重叠的动词一般都是自主动词,这些重叠自主动词进入到祈使句后,也为祈使句带来了自主性。但本文在语料中发现了非自主动词也可以重叠并进入到祈使句“你VV吧”中,例如:
(23)爸!你醒醒吧!你快睁开眼睛看看吧!是谁在叫你,是你的宁宁在叫你!爸,你听见了吗?你快起来跟我走吧……(高扬《红尘世界》)
动词“醒”的意义是“睡眠状态结束,大脑皮层恢复兴奋状态”,这是一种非自主的自然行为,但是在例(23)中,非自主动词“醒”却可以重叠成“醒醒”。按理说,这样应该理解为动词重叠的意义也发生了转变,从自主意义转变为非自主意义,但动词重叠式表示的自主性并未发生改变。事实上,自主性这一特征也是祈使句本身的特定要求,与动词重叠没有根本关联。李宇凤(2016)认为“并非重叠动词必须‘自主可控’,而是整个动词重叠所在的祈使结构必须‘自主可控’”。“自主可控”主要是“依附于祈使者的主观愿望,与重叠动词自身常规性质可以不同”,所以典型的非自主动词“醒”可以重叠成“醒醒”。
动词重叠式另外还表示动作过程的延续,能够重叠的动词一般都是持续性动词,完成性、瞬时性动词都无法重叠。但是在祈使句“你VV吧”中,却存在瞬间性动词重叠的情况,例如:
(24)他足足地编了有一个时辰的瞎活,王禅老祖纹丝儿没动。庞涓真没辙啦!“孙膑,你来来吧!”孙膑想了想,也说上啦……(《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动词“来”是瞬间性动词,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按理说,瞬间性动词不能重叠,但却存在“你来来吧”这样的语料,那动词重叠表示的意义是否从延续性转变为瞬间性了?当然不是,动词重叠式表示的延续性并没有发生转变。因为“来”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可以在句子中代替别的动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对某个学生说“你来”,这个学生能够立马领会教师的意思。这里的“来”代替了“回答”这个动词。例(24)中的“来来”代替的是“试试”或者“说说”,是说话人“庞涓”要求听话人“孙膑”去做某件事情。
三、动词重叠意义转变的成因
动词重叠意义的转变可以用标记理论来描述。标记概念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的音位学家N.Trubetzkoy在《音位学原理》(1969)中提出的。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有关这种不对称现象的理论就叫标记理论。语言中有标记与无标记形成一种二元对立,无标记成分比有标记成分更为基本、自然、常用;而有标记成分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在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
无标记现象是与语言中的普遍原则相一致的,而有标记现象则是与语言的普遍原则相对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无标记等同于规则的、普遍的,而有标记等同于不规则的、特殊的。比如动词重叠表示动量小或时量短是语言中普遍认同的观点,这是无标记的。一般情况下,动词重叠如果想要表示动量大或时量长,可以通过添加修饰语的方式来实现,这是有标记的。但是,在祈使句“你VV 吧”中,动词重叠想要表示动量大或时量长时,有时可以不带修饰语,变成了无标记。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意义的转变可以用下图表示。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意义之所以能够发生转变,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图1
(一)语言环境提供了转变条件。动词重叠式在孤立状态下,其意义是静止的、形式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当动词重叠式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时,其意义变得具体而灵活。语言环境即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就导致动词重叠意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例如:
(25)“只是你也该打点打点!兴许是打官司,兴许是坐班房……官司这东西,谁也说不准,兴许你打赢了,也是有的。三天,你想想吧!”何不周走了之后,胡源、胡王氏吓得发了呆。(欧阳山《苦斗》)
(26)若你以为在这瞎耗几回,我就会原谅你,那你就错了,你省省吧!我,雷姗姗发誓,绝不原谅你!(祁欢《天堂鸟的眼泪》)
例(25)中的“三天”表示“想想”的时间范围,绝对不是“想一会”就可以解释理解的;例(26)的“绝不”能够感受到说话人的强烈语气并且动量在加大等,这些信息都是动词重叠表示量的加大从有标记转变成无标记形式的条件。
(二)句式结构义压制了词义。因为动词重叠一般用来表示短时少量,而表示动作的短时少量与作为委婉地表达祈使方式有着内在联系,所以说话人多采用在祈使句中使用动词重叠的方式来表示语气比较缓和的建议或请求。祈使句根据祈使语气的强弱,可以分为强势和弱势两种,强势祈使句一般不采用动词重叠,弱势祈使句则多用动词重叠,使其语气减弱,从而起到委婉、缓和的作用。祈使句使用动词重叠却表示强烈语气的情况,则是祈使句的句式结构义压制了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例如:
(27)呼国庆迟疑了一下,说:“呼伯,你能不能让我考虑一下?”呼天成说:“可以,你考虑吧。我给你三天的时间。”(李佩甫《羊的门》)
(28)好吧,你考虑考虑吧。不过,明天一早,你得拿个主意。(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永别了,古利萨雷!》)
(29)你考虑考虑吧!明晚之前我们会处理掉你的对手,记得再汇一百万跑路费进我的账户,否则,嘻嘻,等着和你老爸翻脸吧!(芃羽《爱在春天里飞扬》)
例(27)的“你考虑吧”是强势祈使句,说话人语气强势,并不委婉缓和;例(28)的“你考虑考虑吧”是弱势祈使句,说话人语气缓和地表示建议或请求;例(29)的“你考虑考虑吧”按理说应该是弱势祈使句,但是它表示的语气却很强硬。这种现象展示了句式结构义和动词重叠意义的关系,大致表现为两种关系,即一致和冲突。关系一致,即祈使句表示弱势、动词重叠表示短时量小时,句子语义成立;关系冲突,即祈使句表示强势,而动词重叠表示短时量小时,要么这个句子本身就不成立,要么祈使句的句式结构义压制了动词重叠的意义,迫使动词重叠接受祈使句的句式结构义,从而消除冲突,比如例(29)。
(三)语言的“经济原则”。法国语言学家Martinet 提出语言的“经济原则”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经济原则”,即说话人总想在取得精确传递信息的效益时,尽量减少自己说话的付出。也就是说,是属于人的自然惰性,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例如:
(30)璀灿斩钉截铁地说,“我绝对不会嫁给他的,所以你省省吧!”(凌淑芬《情方璀灿》)
(31)老鼠突然冷笑一声,道:“喂!你醒醒吧!”(司马翎《丹凤针》)
当说话人觉得自己的语气、肢体行为等可以明显表现自己的态度时,为了省力,往往选择不加标记的形式。例(30)的“斩钉截铁”“绝对不会”已经表示了说话人坚决的态度,所以为了省力,说话人在表述时选择了用不加标记的形式;例(31)的“冷笑”表示了说话人不屑的态度,劝告听话人能够“看清现实,彻底清醒”。总之,“经济原则”是支配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不仅仅是“节省力量消耗”的同义语,而且是指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进行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祈使句中动词重叠意义能够从有标记转变为无标记就是受到了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将前人研究动词重叠式的意义归纳为四点:表示量的变化;表示过程的延续;表示动作主体的能动性;表示轻松、随意。这四点可以解释大多数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但是当动词重叠式进入到祈使句“你VV吧”后,延续性和自主性比较稳固,不会发生转变;量的变化和语气强弱比较灵活,进入到祈使句“你VV吧”后,可以在没有修饰语的情况下,直接发生意义的转变。根据标记理论,动词重叠如果要表示动量大或时量长,需要带标记,即重叠式前要有修饰语,但在祈使句“你VV吧”中,动词重叠有时却可以不带修饰语去表示动量大或时量长,从有标记形式转变成了无标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