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雨栽培模式下江苏省葡萄病害防控对策分析*

2022-09-01褚姝频杨敬辉程大勇王海波朱龙粉田子华

中国果树 2022年8期
关键词:抗药性杀菌剂抗性

褚姝频,杨敬辉,肖 婷,程大勇,王海波,朱龙粉,田子华

(1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京210036)(2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3 新沂市植保植检站)(4 常州市武进区农技推广中心)

葡萄作为典型的高效农业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跃升江苏省果树第2 位,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区域性特色产业[1]。20 世纪90 年代以前,江苏省葡萄以露地栽培模式为主,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病害发生较重,杀菌剂用量大。随着欧亚种葡萄的引进种植,为适应品种变化、克服不利环境影响,苏南地区陆续采用大棚避雨方式栽培,并在全省推广,目前避雨栽培面积已占全省葡萄面积的70%以上[2]。葡萄采用避雨栽培后主要病害种类和发病程度发生变化,叶部病害减轻,果实病害加重,但生产中用药习惯未能及时转变,很大一部分种植户仍沿用露地栽培模式下的化学防治方法,对化学防治依赖度高,存在打保险药、放心药的心理,造成化学农药使用量偏大、防治靶标不明确、药剂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发生,与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根据葡萄栽培新模式下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控需求,调整病害防控策略,提升葡萄绿色防控水平,实现提质减药增效的目标。

1 避雨栽培葡萄病害发生及防治现状

1.1 主要病害发生变化

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避雨栽培能有效降低葡萄病害发生率[3],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4]。2018 年开始,在江苏省葡萄主要种植区设点监测葡萄病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模式下,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等前期叶部病害发生较轻,白粉病、炭疽病等果实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常州市武进区监测点2020 年7 月在查见霜霉病后,3 次调查不同栽培模式下其发病程度,结果显示露地栽培病害加重趋势明显重于避雨栽培。

表1 2020 年常州市武进区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

1.2 化学农药使用量偏高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15—2017年对泰兴、宜兴、贾汪、张家港四地葡萄种植户调查显示,在避雨栽培面积占93.75%的情况下,个别地区用药次数仍在10 次左右,且超过2 次使用的农药品种全部为杀菌剂[2]。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2019、2020 年连续开展农药使用强度监测,2 年监测调查葡萄种植户57 户,结果显示葡萄一个生长季化学药剂使用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表2)。

表2 2019、2020 年葡萄上化学药剂使用情况

1.3 化学农药结构不合理

据2019、2020 年农药使用强度监测,葡萄上使用农药中杀菌剂占比77.65%~86.63%(表3)。按每公顷折百用药量来看,用量较大的是石硫合剂、代森锰锌、代森联和波尔多液,占杀菌剂用量的60%以上,其他为烯酰吗啉、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嘧菌酯、戊唑醇、嘧霉胺等药剂(图1)。在避雨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的情况下,杀菌剂使用占比仍然如此之高,农药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减少杀菌剂用量有很大空间。

表3 2019、2020 年葡萄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占比情况

图1 2019、2020 年葡萄杀菌剂每公顷折百用量情况

1.4 葡萄病原菌种群抗药性问题较突出

葡萄杀菌剂抗药性监测显示,病原菌对一些常用杀菌剂抗性上升。镇江市农业科学院2020 年从江苏省句容、海门、铜山、昆山、灌南和射阳等地采集葡萄炭疽病菌,并对咪鲜胺等7 种药剂的抗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取样地区炭疽病菌对主打药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频率都相当高(43.75%~100.00%),取样地区间对其余药剂咪鲜胺、多菌灵、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表4)。杨敬辉等2013—2017年连续5 年在江苏省丘陵地区开展葡萄炭疽病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省丘陵地区田间葡萄炭疽病菌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频率呈上升趋势,并已形成抗药性流行[5]。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葡萄产区病原菌种群对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也较突出。云南省弥勒市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发现,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已产生严重抗性,双重抗性频率为71.1%[6];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对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发现,代森锰锌、戊唑醇等药剂已产生抗性[7];叶佳等[8]研究表明,浙江省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已经产生严重抗性,防治效果明显降低。

表4 2020 年江苏省部分地区葡萄炭疽病抗药性监测结果

2 避雨栽培葡萄病害防控对策措施

针对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病害发生变化的现状,需要科学调整病害防控策略,提高化学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减药提质目标。

2.1 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监测与调查

在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基础上,明确不同时期的主治病害和兼治病害,适期开展化学防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药剂。对于避雨栽培模式下发生较轻的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以兼治为主;在前期叶部病害发生较轻阶段,依据病害发生特点及天气情况及早预防,在干旱少雨期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在持续阴雨、棚内湿度大时相应提高防治频次;监测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发生动态,适期防治。

2.2 前移病害防控关口强化预防

病害防控重在预防,抓住几个关键物候期,提前开展药剂预防。在秋冬季修剪和休眠期,通过涂抹伤口保护剂、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喷施或涂白1~2 遍3~5 波美度石硫合剂等方式,压低园内病原基数。抓住萌芽期、开花前、开花后、套袋前等关键物候期,针对主要病害开展防治。灰霉病的防治适期为开花前、套袋前和果实近成熟期[9-10],炭疽病的防治适期为开花前、谢花后和套袋前[11],白粉病的防治适期为绒球期、开花前和套袋前[12]。针对避雨栽培葡萄果实病害对产量影响大的特点,把套袋前作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开展2 遍以上用药。

2.3 优化药剂结构提高防效

根据不同防治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低用量、低风险的化学药剂。局部地区减少多菌灵、代森锰锌、腐霉利、嘧霉胺、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已经产生高抗或抗性上升的药剂的使用频率,降低药剂抗药性风险;加快药剂更新速度,开展新药剂筛选与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注意药剂轮换使用,不超量和超范围使用,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2.4 采取非化学防控措施减轻病害风险

病害发生与果园环境密切相关。一是标准化管理。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打造通风透光的果园环境,科学水肥管理,通过棚顶覆盖遮光膜、开窗透气、揭地膜降湿等措施控制好果园温湿度。二是清洁果园。果园中的病残枝、落叶和落果是病害再侵染的重要源头,在花果期修剪、采摘后修剪及冬季修剪后,及时清扫剪除的枝叶,捡除落果,带出果园外集中处理或者粉碎,减少果园病菌积累。

3 建议

3.1 增强绿色防控理念

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是推进农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葡萄等鲜食果品的病虫害防控,尤其要以品质优先、安全优先为目标。目前葡萄减药的关键在于减少杀菌剂的使用,要从改变固有防治理念、增强绿色防控意识出发,抓住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产业示范基地,推进绿色防控技术落地实施,通过大户示范带动周边散户提升绿色防控理念。

3.2 强化抗药性监测

目前葡萄上登记农药以杀菌剂为主,据张正炜等[13]2020 年统计分析,杀菌剂登记产品565 个,占葡萄上登记药剂的80%以上,且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农户在购买防治药剂时,面对大量的杀菌剂产品,容易选择常用的效果较好的产品,造成部分有效成分使用过于频繁,产生抗药性风险大。通过在葡萄主要种植地区建立杀菌剂抗药性监测点,开展多年多地的抗性监测工作,持续掌握常用药剂的抗药性发展情况,为生产用药和企业研发提供依据。

3.3 加大科学减药技术研究

从药剂种类、施药方法、配套药械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减药新产品新技术。针对避雨栽培葡萄果实病害较重的特点,加大免疫诱抗剂、生物杀菌剂应用研究,探索减药新模式,提高后期用药安全水平。开展新型施药机械研究,提高农药使用率和防治效果,实现省工节本增效目标。

猜你喜欢

抗药性杀菌剂抗性
表皮蛋白基因TcCP14.6和TcLCPA3A参与介导赤拟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形成
人体肠道中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累积可能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农药及其危害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