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
——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2022-09-0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马修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马修文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框架特点和思想亮点,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以统一思想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以统一思想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框架特点
从框架结构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类似,依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内涵,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等价值品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图:张玉薇/新华社
从时间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前三卷的延续,具有严格的时间范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第二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第三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第四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反映的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五年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第三卷和第四卷主要反映的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五年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109篇文章,分为21个专题。从不同的节选类型可以看出所选文章与专题主题的契合程度——讲话或谈话全文更能体现对该专题主题论述的系统性,讲话或谈话的节选则更能体现文章内容与专题主题的相关度。之所以区分文章的要点、一部分和主要部分,是为了体现整篇文章与该专题主题的关联性,文章为节选要点的,一般表明是讲话或谈话的纲;文章为节选一部分的,表明是讲话或谈话的部分内容,讲话或谈话的其他内容或涉及其他专题;文章为节选主要部分的,则指的是讲话或谈话的重点。这种区分既体现了文本使用的科学性,又紧扣专题所指涉的范围。
从类别可以看出讲话或谈话等内容最初的对象,以及相关理论、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等。之所以作这样的区分,就是要看专题内容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到的,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这对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思想亮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原文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其中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是有理论抱负的政党,始终坚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规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形成的,是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守正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明的理论品格。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处处闪烁着守正创新的亮点。比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守正创新的具体表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思想。再比如,第一个专题“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的“坚持和发展”体现的就是守正和创新。第二个专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创新,如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等表述都体现了创新。第三个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在第三卷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的守正创新。第四个专题“坚持敢于斗争”的内容,既是坚持守正,同时又赋予了斗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方法论意义,等等。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重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贯通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在指引中国发展、影响当今世界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为我们准确理解历史的中国、认知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打开了一扇“思想之窗”,为广大读者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什么能够成功提供了“思想之钥”,为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之路”的成功密码、“中国之治”的伟大创举、“中国之理”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思想盛宴。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可以通过其中的三件事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个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中国之路”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彰显了“中国之路”的正确性。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祁家河乡横口村村民文淑真将西瓜装车,祁家河乡的村民们在夏县的一些乡镇流转了近万亩土地种植西瓜,亩产收益达到10000多元。图:曹阳/新华社
(二)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中国之治”的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他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从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看,从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实效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三)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读懂“中国之理”的真理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开篇,系统阐释了“中国之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立了自己的理论,让中国之理成为掌握群众的彻底的理论。
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方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领会引用语、纵横贯通学、前后对比学等方法,学深悟透其精神实质。
(一)抓住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109篇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很多文章中首次提出或强调的关键词,是前三卷所没有的或表述不同的。通过掌握这些关键词,能够更为深入地把握第四卷的重点内容。
比如“伟大建党精神”这一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将伟大建党精神总结为32个字,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再比如“国之大者”这一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有全局和战略高度,就要坚持党性立场、人民立场。
又比如“政治三力”。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还比如“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还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科技自立自强等关键词,均须准确深入地领悟和全面掌握。
(二)领会引用语
信手拈来名言警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引经据典可以精确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磅礴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学习领会好这些名言典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学深悟透第四卷的内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引用的典故,或耳熟能详,或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比如,用“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表达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用“亲仁善邻”表达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用“爱人利物之谓仁”表达生命至上理念;用“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表达经验启示是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的思想;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困难和风险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用“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表达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的责任;用“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表达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表达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决心;用“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表达必须谨慎应对机遇和挑战;用“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表达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用“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表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用“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表达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用“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表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用“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表达坚持节约优先的思想;用“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表达要坚持底线思维、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表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用“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表达在疫情阴霾中复苏世界经济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等等。
(三)纵横贯通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博大、思想深邃,必须反复阅读,时时践行。纵横贯通学,就是要把贯穿多个专题的内容连贯起来学习,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关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八个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收入了7篇文章,分别是《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第二十个专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第七个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多篇文章都提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阐释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脉络。另外,对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个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经将高质量发展推广适用于各领域各方面。
又比如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五个专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收入了5篇文章,内容从全面加强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再到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并提出使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既有立场、有标准、有方法,还有效能,体现了整个专题的系统性全面性。同时,面对世纪疫情的大环境,其他专题也都或多或少提及相关内容,有的还进行了详细阐释。
还比如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第一个专题指出要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时,对历史主动精神进行了再强调,一方面指出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又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号召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第二十一个专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要点,并以《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为篇名,这里的“历史自信”和“斗争精神”在其他专题中也有相关内容,因此,我们需要跨专题进行学习。
人们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参加纪念活动。图:万象/新华社
(四)前后对比学
对比学习法就是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实质。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重温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结合起来。这里的结合,既是将这四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又要把这四卷的相关专题进行对比学习。具体而言,每一卷都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卷都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的论述,对不同卷中同一主题的专题内的文章,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把握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比如,第四卷第九个专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收入了5篇文章,第一卷第三个专题“全面深化改革”收入了5篇文章,第二卷第三个专题“将改革进行到底”收入了6篇文章,第三卷第六个和第七个专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共收入了7篇文章,这些文章都围绕改革开放展开,通过对比学习这些文章,能够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成果。
二是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学习单行本、专著结合起来。比如,2020年11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一个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收入了3篇文章。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要与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该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文稿54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同时,还要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进行全面系统学习。又比如,第十四个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收入了5篇文章,学习这些内容时,要与《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再比如,第七个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收入了5篇文章,学习时要与《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书结合起来。
三是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节选文章与学习全文结合起来。比如,第一个专题中的文章《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点,该文共5页篇幅,内容紧扣主题,但很多方面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说透。该讲话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全文刊登在《求是》2022年第13期上,可以通过参考全文进行深入学习阅读,这样能够更加精准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