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在军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31孙佳佳祝宁郝耀辉闫师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军校课程思政

孙佳佳 祝宁 郝耀辉 闫师

摘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为例,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探析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并努力探寻二者最佳契合点,探索出将二者有机融合的军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方式方法。该方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受到了大多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可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军校;课程思政;信息对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8-014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观念的激烈碰撞给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军校生长干部学员的思想和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军校作为培养“打得赢、不变质”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其思政教育具有特殊的内涵和价值。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更是强调“军队院校必须把政治建军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1],从而为军校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制度遵循。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历史使命,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安全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挑战,加强军校思政教育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已成为巩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关键路径。作為我校新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承上启下、引领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理应成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落实“政治建军”要求的前沿阵地,但目前其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研究还有所欠缺,如何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而不使学员感觉生搬硬套、为思政而思政,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为此,文章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以下简称为对抗课程)为例,充分发掘课程中蕴藏的思政要素,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军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探讨。

2 课程特点

对抗课程是我校为适应新时代军事斗争需求,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安全领域对抗基本原理与方法、以系统思维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赢得对抗胜利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课程分为信息安全与对抗知识基础、信息安全与对抗基本原理、信息安全与对抗系统方法、信息安全对抗博弈以及信息安全与对抗应用举例五个部分。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耗散自组织理论等现代系统理论,还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融合,以及信息安全与对抗的法律问题等。课程内容知识点多且庞杂,理论性强且较抽象,其内容本身并不直接包含思政元素,但实际上本课程的思政内涵却十分丰富。

从信息对抗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信息对抗是一门从军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因此与经典战例联系紧密,有大量的经典战例可用以辅助教学。例如,我英勇的地空导弹部队创造性地拉着地空导弹打游击,用仅有的三个营兵力成功防守住了我国的领空,并在面对因U-2高空侦察机加装导弹预警系统而无法再获战果的不利局面时又发明了“近快”战法,再一次击落U-2侦察机。在结合这个战例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引入我军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与时事政治联系紧密的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留心每天发生的时事政治就会发现,有很多与军事相关并与信息对抗密不可分。例如,结合美国政府对伊朗的指挥官苏莱曼尼发动的斩首行动让学员分析其中的信息对抗过程,通过分析在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同时适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强军思想教育。

3课程思政融入信息对抗专业课的方法

根据对对抗课程特点的分析可知,课程内容蕴含大量思政元素,可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充足素材,而以往出现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格格不入的错误认知通常是因为缺乏对这两者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基于此,将课程思政融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课的总体思路是:在充分发挥课程组每一名教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努力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进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等各方面,力争实现对抗课程能力素质目标和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3.1 结合文件精神,明确思政教学目标

在对抗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不仅应包括以往理论、实践等能力素质目标,而且要根据国家和军队最新文件要求,在对抗课程中细化、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比地方高校更为重要,也更有其特殊性。军校思政就是要培养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要服务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这一目标,为新时代强军兴军铸魂育人。

有灵魂核心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有本事强调提升素质本领,确保能打胜仗;有血性突出培塑军人精神特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注重净化道德情操,要求情趣高尚、品行端正[2]。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明确了新时代革命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是对抗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新时代军事教育目标所必须注重和引领的价值导向。

3.2 深挖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

对抗课程所授内容是学员未来在遂行具体信息对抗作战行动时所依据的方法论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在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定位基础之上,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优化设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是使学员更好地践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必要前提,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抗课程的思政是对专业知识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不能“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变“课程思政”成“思政课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逐章逐节梳理出所有知识点;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可能潜藏的思政元素并深入分析相应知识点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最佳方式,力求避免课程思政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

例如,在讲解信息安全对抗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事物的矛盾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引入国外APT组织为窃取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相关机密而发起针对我国相关行业和机构的以COVID-19为主题的攻击这一事件。通过举例使学员在理解掌握因为国家间利益斗争这一矛盾反映至信息安全领域而导致信息安全对抗问题产生之外,深入分析事件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国产疫苗技术领先世界并通过对国外疫苗技术和防护现状的数据对比,使其能够在自觉分辨抵制各种网络谣言的同时油然而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引入军人院士陈薇研制新冠疫苗以及以身试药的事例,激励学员在学好专业知识、提升打赢本领的同时,激发培养学员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更好地将军人身份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课后还可让学员查阅明代中医吴又可的《瘟疫论》以及对比了解国内外疫情现状,使其真正理解并明白我国政府不惜代价采取的“严格防疫隔离+灭活疫苗+中医治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付新冠病毒、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有效手段的同时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3.3创新教学方法,灵活施教润物无声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往往能起到“倍增器”的作用。因此,要让对抗课程成为本专业落实“政治建军”要求的前沿阵地,就必须在切实遵循教书育人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验实践、自主学习、渗透式教学等教学方法[3],在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于点滴之间影响学员、对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高部队战斗力。

例如在讲解电子对抗部分内容时,会提到美军EA-6B“徘徊者”、EA-18G“咆哮者”、F-16CM“野鼬鼠”、E-2D“先进鹰眼”等先进电子战装备,这些装备的电子干扰和电子防护能力极强,对战场胜负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以往授课过程中,通常让学员通过研讨的方式分析我军在面对这些先进装备时如何进行对抗,但由于缺乏必要验证手段,研讨结果往往存在争论。比如有的学员认为我军的歼20战机属于第四代隐身战机,可以很容易对付这些不具有隐身能力的电子战飞机,反对的学员则认为在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即便是隐身战机也可能难以突破由这些电子战飞机构成的综合防御网,甚至连导弹都没发射出来就有可能被击落。

为此,课程组引入由华戍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墨子·未来指挥官”联合作战推演系统,并精心挑选紧贴课程内容的“拒止远征军”这一作战想定,由争论双方分别扮演红蓝方来对自己的战术思想进行验证。在一开始的推演中,执红的学员由于蓝军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损失惨重,未尝一胜而士气低落。因此,在复盘时,以西沙海战为例引导学员明白决定战争胜利的不是武器而是人;“海上拼刺刀”的打法不仅是基于我军实际的大胆创新,这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更是我军90多年来以弱胜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而这种精神即使在面对现今强敌的先进武器装备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后让学员认真分析敌方武器装备弱点,并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4]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我方优势,扬长避短、争取主动,以灵活的战术战法实现最终胜利。在推演过程中,学员们全情投入、废寝忘食,在一次又一次的淬炼中不仅提升了其对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信心和底气,更激励培育了他们不畏强敌、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3.4加強学习交流,提升教员育人本领

立德树人,教员是主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专业课教员不仅应该教好书,也要育好人。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5]”。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上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因此,在确立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后,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教员的育德能力。

一方面,学校应为专业课教员学习、实践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和资源,而广大专业课教员也应在深研自身专业理论的同时持续跟踪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事政治动态,做到真学真信;并适时主动与思政课教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员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往往需要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驾驭能力才能讲好思政故事;而教员在课堂上所能展现出的深厚理论功底、渊博知识和开阔视野也更容易使学员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此外,专业课教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立德重于在行。任课教员要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征服学员的同时注重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员和赢得学员,自觉做学员为学为人的表率,从而产生内化于心、仿效于行的教育效果,并真正做到解惑、授业、传道也。

4 教学效果分析

在近一期的对抗课程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员按照上述方式方法引入思政元素,并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随机访谈的形式对学员在对抗课程中课程思政认可程度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员认为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并不牵强生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自身军政素养。而且从课程实践过程来看,精心挑选的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得课堂氛围不再沉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课程思政并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传统评价方式很难对思政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如何有效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如何评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还需要广大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出来。但总的来说,除了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的考察学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构建既能体现专业学习水平、又能体现思政素养培养效果的以铸魂育人为核心和目标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应拓展课程评价至课堂以外,形成课堂内外的有机联动和动态、精准评价。

5 结束语

军人生来为打赢,时刻准备上战场。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比普通高校要求更高。而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军事院校履行“铸魂育人”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军校理工类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问题,以《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阐述了一些建设方法和途径。但课程思政改革不是一日之功,本文仅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的粗浅认识和看法,还需要广大教员共筑育人大格局,在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自觉引导学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强国梦强军梦培养大量堪当重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Z].北京:中央军委,2020.

[2] 焦传海,刘建峰.军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8):122-123.

[3] 卢雪,王俊,刘文兵.军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20(5):49-51,63.

[4] 魏昱,何缓,彭世蕤.电子对抗装备原理与运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4):309-312.

[5] 列宁.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军校课程思政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论军校公共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转型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鬼谷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