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服务一流本科教学
——以北京科技大学数学学科为例*

2022-08-31张志刚范玉妹苏永美臧鸿雁曹丽梅

高等理科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数学课程

张志刚 范玉妹 苏永美 臧鸿雁 曹丽梅

(北京科技大学 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北京科技大学数学学科教学团队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数学学科教学团队依托数学教研工作室,由数学学科专业及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现有在职教师38 人,平均年龄45岁。 其中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 人,首都劳动奖章3 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 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 人,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 人,宝钢优秀教师奖5 人,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 人。

教学团队一直秉承“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以老带新,以赛促教”的工作精神,完善育人制度,教书育人成效显著。 现4 人分别获得第二、三、四、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其中3 届均为第一名);7 人获得北京市高校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其中3 届均为第一名);1 人获得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3 人获得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竞赛一等奖;4 人获得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竞赛华北赛区特等奖;2021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团队获北京高校(教授组)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和全国高校(教授组)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团队获北京高校(副教授组)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分别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全国示范交流”一等奖;2019—2021年教学团队及教研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示范教研工作室”“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团队建设背景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部要求要“确保一流教师讲授本科课程,确保学生得到一流的培养”。 所以,只有培养出一流教师,才能确保一流的本科教育。

目前,高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本科教学的水平。 但目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程建设、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建设等问题。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早在2007 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 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1-2]。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 年6 月21 日,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同年10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 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2019年10 月8 日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则是对本科教学改革给出了具体的细化措施。 直至2021年教育部有关本科教育教学的指导意见,最终的目标依然是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价值塑造、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数学类课程由于概念性、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科学素质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大学数学教学对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数学理解创新能力、数学应用创新能力一直是大学数学教学所追求的高要求、高目标[3-5],但目前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现状,如:(1)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2)课程涉及的数学问题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3)课程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教学方法单一,大班授课,学生参与度不够。 (5)教学资源及教师队伍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无法保证总体的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教育部的这一系列一流本科教学的指导思想,针对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改革的现状,我们数学学科于2011 年正式成立数学教研工作室,并以此作为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平台。 团队建设秉承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建设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以推进教学研究、开展课程建设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本科教学。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

我们数学学科教学团队在教育部有关一流本科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奋斗、摸索实践,逐步积累了团队建设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顶层设计,组建团队,明确建设目标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一定要有优秀的带头人。 带头人是整个教学团队的总设计师,负责团队建设的设计思路、组建团队人员、制定团队建设的目标。 我们的团队是以教学中心和教研室(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专业课)为架构的两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结构合理。 团队建设思路和目标是:(1)培养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2)推进教学与课程的创新改革。 (3)加强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 (4)夯实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融合。 (5)有计划地培养教学科研拔尖人才。

有了顶层设计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团队教师有了明确的分工,十余年来团队建设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也使团队建设的成果越来越丰富,极大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

(二)完善团队制度建设,创立五阶段优质师资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团队建设目标,形成人人重视课堂教学,时时不忘教学研究与创新的教学氛围,我们创立了“听课助课—授课督导—教学研讨—能力提升—思想凝练” 五阶段优质师资培养模式,帮助教师由初入职的生涩尽快成长为教学素质全面、教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保证五个阶段的顺利推行。

1. 导师结对,新教师听课助课制度化

对于每一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求首先要过教学关。 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有朝气,思维敏锐,已具备一定科研能力,但对教学工作还比较陌生,而听课助课可以帮助新教师尽快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 因此团队安排教学水平高且师德好的教师作为结对的指导教师,新教师全程听指导教师的授课,并独立讲解某一章节作为助课。 助课环节的准备阶段,指导教师会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思政元素的融入、知识点的引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课堂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都给予详尽的指导和帮助。

经过听课和助课的训练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掌握了基本的上课技能,也就可以更快地进行独立授课。 总之,结对导师、新教师听课助课制度化的实施有效地帮助新教师通过了教学关。

2. 设立督导,授课督导常态化

为了保证日常的授课效果,我们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老师的日常教学进行督导。

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说听课助课是模仿阶段的话,独立授课才是最终的目的。 为保证独立授课阶段的授课效果,我们会安排3 ~4名督导老师每人随机听课3 次进行日常督导,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授课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授课教师。而对于其他的教师,包括通过了授课考查的青年教师,为了使老师们心里一直绷着认真授课这根弦,督导组教师会随机地到课堂听课,起到日常督促的效果,也及时发现并纠正个别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日常教学效果。

3. 搭建平台,教学研讨机制化

平时老师们的授课都是单打独斗,如果没有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因此我们团队按照不同的课程组搭建交流平台,定期进行教学研讨(通常是两周一次)。 在研讨会这个平台上,一方面,交流授课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讨论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细节处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惑,引导他们做好教学设计,合理把握教学进度,有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集体研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引导老师研究教学规律,凝练教学理论,做好教学项目的申请和教学论文的撰写。

多年来课程组的例会制度已经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管理的一个传统,在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三)以青教赛为牵引,全面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北京市和全国教育工委、教委及教育工会联合举办两年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下简称“青教赛”)。 北京市和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则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3 部分组成。 教学设计是指以1 个学时为基本单位,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排,包括:参赛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 课堂教学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4 个方面进行考评。 教学反思则是参赛选手对已完成的本阶段课堂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 个方面所做的小结和体会。 竞赛中这3 个教学环节的完成确实是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考验和锻炼。 根据北京市和全国基本功比赛的赛制,自2005 年以来,我们数学学科建立了系—院—校—市—全国的五层次参赛培训机制,并以此为牵引,全面提高团队教书育人综合素质。

1. 以赛促教,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在系级比赛阶段,我们要求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都参加初选,以比赛为契机,展开数学学科青年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局面,以达到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各级比赛的备战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指导教师就“手把手”地从“教学设计”的思考、教案的撰写、教材应用、教学素材的准备与取舍、课堂的教学展示、教学导入、板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小结,甚至连肢体语言、PPT 文字等方面进行全面把关,既规范了比赛的教学行为,也帮助参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青教赛的宗旨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比赛成果要最终反馈到课堂中。 实践证明,经过五层次参赛培训机制的磨炼,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参赛选手已连续6 届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连续4 届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佳绩。 另一方面,在参赛中磨炼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又反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数学学科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评教中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评价。

2. 以赛促改,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改革能力

青教赛强者林立,竞争异常激烈,但最终能否脱颖而出往往取决于选手的教学创新能力,即教学设计上是否有“亮点”,教学手段上是否有“特色”,教学内容上是否有“提升”。 针对这三个方面,教学团队通过分工合作、集体研讨,设计了大量应用案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编写了大量数值模拟程序,绘制了精美的动画演示,3D 打印了精致的教具,体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增加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拓展和内容外延的环节,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挑战度,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设计方面,为了使知识点的引入更加形象直观,我们的参赛教师李娜在北京市比赛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定律时,首先通过自行编程并绘制的蒲丰投针的模拟实验向大家展示随机现象大量重复时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让学生对大数定律有个直观的感受,也让学生对大数定律背后的数学原理充满好奇,这样就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教学手段方面,为了使抽象概念的讲解更加直观,我们的参赛教师储继迅在北京市比赛讲解高等数学中的双曲抛物面时,借助自主3D 打印的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双曲抛物的特点,用计算机模拟广州星海音乐厅屋顶的搭建过程来展现双曲抛物面的直纹性,最后又将3D 打印的原理与研究双曲抛物面的截痕法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最新的科技。 这种新型教具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牢固。

再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了使讲课内容具有高阶性,我们的参赛教师刘白羽在北京市比赛讲解微分几何等周不等式时,在课程内容结束前设计了进一步的拓展环节,给学生介绍了具有极小曲面的螺旋24 面体,并通过科技文献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刘白羽老师在参加全国赛讲解可展曲面时,在拓展环节展示了能在平面上连续滚动的非球形物体oloid(见图1),oloid 的表面恰好就是可展曲面。

图1 oloid 的拓展材料

拓展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展示了数学在高科技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和精益求精,切身体会到教师在教学环节上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赛备战中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帮助教学团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同时这些创新设计的参赛资源又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参赛经验又反过来促使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

3. 以赛促研,培养教学科研综合性人才

在青教赛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学术前沿、科研前沿成果设计为“应用拓展”环节,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同科研前沿相连,是知识的应用和提升,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一个好手段。 上述刘白羽老师在拓展中用到的螺旋24 面体,就来自于当时最新的科研文献。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介绍科研学术成果,还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直觉和洞察力[6]。 有学者指出要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7]。 因此我们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不但着力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更是鼓励教师做好科学研究,打好科研基本功,夯实自身的科研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科研元素。 近年来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也分别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科研资助,发表了相应的高水平论文,达到了教学科研能力的双提升。

(四)以教学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团队教学研究能力

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除了培养团队成员优秀过硬的教学素质以外,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8]。 教学研究能力体现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得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提炼出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案,通过撰写发表论文的方式供同行查阅借鉴。 因此,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团队的教学研究能力,还要鼓励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以教学研究项目为抓手,可以使团队成员教学研究有方向、有重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率。 近年来团队申请的国家级教学项目和省部级教学项目共有11 项,校级重大教改项目1 项,校级重点14 项,校级面上教改40项。 项目改革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思政类、教学方法探究类、案例式教学探究类、课程评价类、课程建设类、教学模式探究类、数学类素质教学探究类。

这些教学项目涵盖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教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团队教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教学理论的探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理科教育》《大学数学》等重要教学期刊发表教学论文25 篇。 而教学项目的开展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反过来又提升了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以提高本科育人质量为导向,多方位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 没有优质的课程建设,优质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由此,教育部提出了要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以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我们教学团队根据我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的本科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科学多元化评价”的课程建设思路。

优化课程体系方面,我们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的规律,重新构建了三大课的课程体系设置,如图2。

图2 三大课课程体系设置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融入时代元素,加强教材建设。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高校教材体系。 我们教学团队与时俱进,已出版校级规划教材18 部,其中一部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5 部特色教材,其中4 部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设计》《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实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册》《数学实验高等数学分册》都是团队在参加全国赛后的精编汇集,其目的就是将参赛成果反馈、推广辐射于全国高校日常的教学。 而我们新出版的《高等数学》新形态教材则是将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成果、课程相关内容的应用和拓展论文等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教材中,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未知领域和科研前沿的一扇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有特色的慕课资源。 教学团队优化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门课程的慕课资源,已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选课人数8万余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OOC”疫情期间在“学堂在线”和“智慧树”上线,三大平台服务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0 余所高校1.7 万人选用。 (3)丰富教学手段,建设程序资源库。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学团队已开发了500 多个原创程序,制作了近500 个动画,服务于数学不同课程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优化教学设计,建设教学案例库。 教学团队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建立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以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重点挖掘了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专业学科、科学前沿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整理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大课的教学案例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科学多元评价方面,我们教学团队基于OBE 理念,加强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作业、慕课、单元测验、期中考试、大作业等。 多环节的过程评价,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投入,促进了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电子阅卷系统,并以此为学生考核建立了成绩数据库。 数据库可细化到每个知识点每个小题的得分,常态化地对教学全过程定量分析考核数据,分析每个小题的得分率,考核知识点的得分率,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团队建设的收获与体会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收获

通过几十年与时俱进的不懈努力,教学团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团队成员热爱教学,敬畏教学,潜心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在教书育人、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收获了丰厚的成果。

1. 取得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努力,数学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 项,2020 年11 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评全国首批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积分A 获评全国首批线下一流课程。 同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教材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学生的培养方面成果显著。 我校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近五年获奖人数稳步提升,近四年在北京市高校数学竞赛获奖人数中位列第三(第四)。 在研究生入学(数学一)的考试中,我校考生上线率为67.62%,报考我校的外校学生上线率为56.78%。在研究生入学(数学三)的考试中,我校考生上线率为54.93%,报考我校的外校学生上线率为42.64%。

2. 起到了拔尖人才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2013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015 年9 月2 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总书记又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近十年来我们教学团队在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屡创佳绩,我们的青教赛获奖教师在校内外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诚然,青教赛获奖的教师够不上英雄,也不是先锋,但他们是榜样。 一个青年教师的教学获奖,能带动一批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投身教学。 获奖教师通过教学沙龙活动,示范课等方式让教学比赛的成果由点辐射到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了“以赛促教”的初衷。

团队建设教学经验也已辐射到了全国高校,本团队教师近几年多次受邀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进行教学演示和报告。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教学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 2019 年6 月获奖选手储继迅老师应邀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选手巡讲活动,共有27 所高校的1 300 余名教师来到现场,活动开通了网络直播,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该巡讲活动激发了高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体会

总结这些年来我们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1.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样,课程建设也离不开团队,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建设高水平的课程资源。

2. 团队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凝聚力

要建设好一个教学团队,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就需要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整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 我们团队之所以取得这么丰硕的教学成果,源于团队强大的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的核心就是团队多年来优良的传帮带传统。 而优良的传帮带来源于团队带头人和老教师的无私奉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个优良传统始终没变,并得到发扬光大。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老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与敬畏,对待教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团队其他成员都是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震撼,也是团队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3. 团队建设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支持

当然,团队建设更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在我们团队建设、各级教学比赛的备战中,都得到了学校学院两级领导在政策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丰硕成果的取得。

五、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培养出一流教师才能确保一流的本科教育。本文以培养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唯有继续努力、不懈奋斗建设好教学团队,搭建好指导教师梯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好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一流本科教学。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数学课程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