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2022-08-31赵超宋佳欣
赵超 宋佳欣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要求,持续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为深入了解贵州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东数西算”工程推进情况,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于2022年5月下旬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走访了相关部门、产业园区,并针对150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贵州省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融合发展滞后、人才资源匮乏、企业融资困难、市场需求不足、制度体系欠缺等发展制约因素。
一、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机遇,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新基建、数据价值化,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2015—2020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不到1/5提升至超过1/3,数字经济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贵州省将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省十大千亿产业之一,大力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做强做优数字产业。一是主体指标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9.3%、19.5%、6.8%。2021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4月,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5.5%,单月增速已连续9个月位居全国第一。二是市场主体不断集聚。苹果、华为、腾讯等大数据、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贵州发展,华为云、云上艾珀、易鲸捷等大数据引领型企业成长壮大。华为云全球总部落地贵州,首年规模即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省大数据企业绝对龙头;云上艾珀为全国2亿多用户提供iCloud服务,2021年收入突破30亿元,今年1—4月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三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鲲鹏服务器生产基地、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成投用,累计对接111家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过鲲鹏技术认证伙伴83家,完成鲲鹏适配认证解决方案107个,开展18场1000余人次的应用创新型培训活动。贵阳市区块链综合性试点等三个项目入选中央网信办等16个部委公布的2021年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四是产业园区持续构建。围绕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定位,高标准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累计集聚大数据企业132家。创新建设“贵阳国家高新区大数据国际软件产业园”为省级软件名园,目前已集聚云上艾珀、航天云网、东方世纪等1390余家软服业企业。安顺011科创谷注册企业达160余家,上线应用场景90余个,涵盖智慧农业、医疗、物流、文化、教育等多个模块,截至5月20日,60家企业完成税务登记,实现应税收入2.34亿元,完成税收536.1万元。
(二)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培训350场、会诊服务1400余次、培训企业超16000家,助力23000多家企业上云。一是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十大工业产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场景。例如,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电梯运行大数据与监控数据融合”主动干预,实现了对电梯的智能化和大数据信息分享,能够对3300台电梯的运行数据24小时实时监测,为电梯维护保养、元器件运行质量、故障预警等提供数据分析,极大提高了电梯安全性和可靠性,服务维护成本降低了30%。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与第二产业深度融合水平为43.3,较2020年提高了1.6。二是推动农业向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转型升级。统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和“互联网+”行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例如,遵义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智慧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将政府、企业、农户联系起来,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精准对接新模式,2021年该平台覆盖校政企事业单位2983家52万人,入驻配送中心72家、基地合作社491家,平台交易次数达61万次,全年交易额达10亿元。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水平为40.8,较2020年提高了1.0。三是推动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转型升级。以大数据赋能旅游、健康、养老、金融、文化等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再上新台阶。例如,贵州省建成“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打造全省旅游“总入口”,截至2021年8月,“一码游贵州”平台总访问量超1.8亿人次,累计用户超1850万人,接入景区、文旅场馆500余家、商户45600多家。
(三)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营造良好数据应用环境
不断创新数字治理模式,加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数据的融通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一是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行动。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3078个高频事项可“指尖办、移动查”,2021年贵州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目前,省级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汇聚88个省级部门、9个市州的数据目录1.67万个,挂接数据资源1.38万个、信息项23.89万个,交换数据10.24亿余批次、2.46万亿余条。二是着力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利用数据整合优势,巩固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优化注册流程、简化操作程序,强化基层政务服务能力,让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截至2021年,“云上贵州多彩宝”提供高频政务和民生服务2067项,累计服务5.12亿人次。
(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东数西算”数据底座
一是“数字设施”攻坚战深入实施。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28个城市直联;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打通国际互联网直达高速链路;建成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根服务器镜像节点、西部地区第三个国家顶级域名节点;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强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开通5G基站5.3万个,通信光缆超过150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2.8万G,是2015年的10倍;贵州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进入全国第二方阵。二是加速推进数字中心建设。大力建设“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全省已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数量达到25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1个。形成以贵阳贵安为核心、黔西南州为补充的“三地两中心”数据中心布局,贵阳贵安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东数西算”工程已在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1.5万亩作为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用地,开工建设7家机构的8个数据中心,电信、移动计划共新增机架2.17万架。截至2022年3月,累计完成投资145.17亿元,上电服务器19.55万台。
二、调研企业情况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15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32家,占比21.4%;民营企业108家,占比72%;其他类型10家,占比6.6%。按2021年营业收入情况分,300万元以下的有32家,占比21.3%;300万—1000万元的有26家,占比17.3%;1000万—5000万元的有42家,占比28%;5000万—1亿元的有15家,占比10%;1亿元以上的有35家,占比23.3%。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字经济活动类型多样,行业覆盖面广
被访企业涉及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应用数字技术、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等经营活动,其中涉及3种活动类型的有40家,占比26.7%,涉及2种活动类型的有42家,占比28%,涉及1种活动类型的有68家,占比45.3%。企业生产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行业覆盖了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8类行业,数实融合广度拓展情况良好(见图1)。
图1 企业生产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主要提供行业(多选)
(二)多数企业发展保持平稳,拓展市场成为企业重点努力方向
近七成被访企业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持平或有所增长,其中,有12%的企业表示同比增幅大于20%,但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仍有34.7%的被访企业存在收入下降的情况。在问及企业未来努力方向时,占比靠前的选项是“拓展市场”“加强数字化改造,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研发新产品/服务/项目,淘汰落后产品/服务/项目”,分别占65.3%、44.0%、42.7%,体现当前企业在提升数字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通过拓展市场来释放效能。
(三)积极响应“东数西算”工程,龙头企业率先布局
今年年初,“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相关企业紧密关注,在被访企业中,有90家企业表示知晓“东数西算”工程相关政策,占比60.0%,其中72.2%的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有36家企业表示已参与了“东数西算”工程,占比24.0%,其中,完成进度50%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贵安新区腾讯数码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分公司。例如,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目前数据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见图2)。
图2 企业“东数西算”工程进展情况
(四)多举措惠企纾困,企业期盼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多数被访企业已享受过扶持政策,在问及企业享受过哪些相关政策支持或奖补时,有66家企业享受过税收优惠,占比44.0%;60家享受过专项资金补助,占比40.0%;17家享受过人才支持政策,占比11.3%;15家享受过金融支持政策,占比10.0%;14家享受过用地保障政策,占比9.3%。在问及期盼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应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时,有81家企业表示期盼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数字经济能力,加大产业基金和其他金融服务对数字企业的支持力度,占比54.0%,期盼度最高(见图3)。
图3 企业期盼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力度的方面(多选)
三、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产业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乏力
一是产业总量小。2020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3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不到1%,软件开发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业比重仅不到7%;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刚突破1000亿元,在周边省份排名靠后,数字经济总体呈现“增速快、增量小”的特征。二是龙头企业少。截至2021年底,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登记户为3.38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9%以上,纳入工信部统计监测的2000万口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企业235家,除华为云为百亿级巨头外,仅有6户十亿元级企业、45户亿元级企业,多数企业增长上限不高,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二)融合发展滞后,赋能效益不佳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范围广泛,但目前赋能效果不理想,融合渗透程度不深,特别是农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较为迟缓,多数企业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其赋能增效的认知不足,同时在数字化改造成本高、工程量大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导致企业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或接受大数据企业的相关服务。受访的150家企业中,49.3%的企业表示数字化改造成本较高,负担较重。例如,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表示,企业数字化改造牵涉生产系统、运营系统、生产线5G改造等多方面内容,工程量大,无法全面完成改造,目前生成器数据中台改造预计需要资金1400万元,改造成本较高。
(三)人才资源匮乏,创新动力不足
一是我国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已形成集聚共促效应,行业优势明显,相关专业人才同样产生集聚效应,导致有关人才引进难、回流难、留下更难。二是本地高校和职校大数据产业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健全,难以在本地培养数字领域人才。三是由于数字经济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大数据、各传统行业专业知识等多领域的融合,企业需要不同复合型人才,但既了解传统行业技术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导致相应人才资源匮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阻碍。44.7%的被访企业反映中高端或技能型人才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且97.3%的企业反映从业人员存在缺口,其中有12.0%的企业从业人员缺口在50%以上。目前贵州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稀缺,缺口达到11万人。例如,安顺三六九科创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发展智慧电梯,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导致研发工作进度迟缓。企业当前的技术开发人员均在江苏苏州的旗下公司开展工作,本地就业人员主要负责安顺的市场运营及管理,本地很难引进和留住技术人才。
(四)企业融资困难,运营资金紧张
数字经济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特点,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在银行难以贷款,多数依靠政府支持,通过申报投资基金来缓解资金压力,且当前数字经济企业多为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前期运营支出较大且基本没有收入,资金周转十分困难,抗风险能力差,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有28.0%的被访企业表示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贵州大博金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想上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但目前存在资金缺口且有账款尚未回笼,出现贷款难和回款慢的问题,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公司发展进度。
(五)市场需求不足,效能难以释放
一是受到疫情影响。在问及企业遇到过哪些困难时,有46.0%的企业表示受到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占比最高。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造成生产复工率降低、商务交易行为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等,导致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行业相关的项目需求有所收缩,服务效能难以释放,运营存在较大压力。例如,贵州千匠农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物流进不来出不去,大众消费意愿低,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接近腰斩。二是市场规模有限。目前枢纽节点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呈现“东部冷、西部热”的特征,东部地区市场需求外溢尚不明显,市场主体投资仍处在观望阶段,且本地业务市场规模不大,不足以支撑数据中心存储计算能力,导致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电率不高,“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受到限制。目前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企业上电服务器不足20万台。
(六)制度体系欠缺,产业发展受限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却没能跟上,行业标准、信息资源使用办法、监管制度等没能形成规范,导致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化受到限制,同时也阻碍了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数字经济的增长势头。例如,贵州伟然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存在多头监管的现象,一个数据需要上报到多个部门、平台,希望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优化数据共享机制,减少企业报送资料频率,节约时间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贵州科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公司致力于搭建安顺市“医保+商保”一站式支付平台,但由于缺少合理的信息资源使用办法,相关医疗保险赔付的信息资源由政府部门掌握且目前不对外提供,导致平台建设已停滞。再如,贵州梵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表示,由于各行业部门数据对外提供有相关规定要求,公司作为铜仁市公共数据开发试点企业,未能全部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汇集存在困难,行业壁垒长期存在。
四、做优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把握数字产业要素,注入发展新引擎
一是持续推进算力网络建设,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算力保障服务,确保贵州算力撑得起牌子、接得住业务、打得响名声,并积极做长做强数据中心产业链,加快把数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着力增强数字领域创新能力,采取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发放财政补贴等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比例,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强化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同时推动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二)积极推动数实融合,突破发展瓶颈口
一是聚焦治理数字化转型瓶颈难点,掌握企业转型需求,从服务企业业务驱动的角度找准数字化的有效途径,为企业量身进行数字化改造,激发企业转型内生动力。二是积极创立并推广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切实帮助本地中小企业数字化成长,打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见效时间长的困扰。三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构建贵州特色农业、服务业的新模式与新业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吹响发展集结号
一是打造优良环境“引”才。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发展要素完备的新型智慧城市,满足人才对宜居环境、美好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的新需求,提高城市人才吸引力。二是实施产学联动“育”才。本地高校要适应发展需求,引进优秀师源,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并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课程框架,同时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全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发展联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育应用型复合人才。三是提供要素保障“留”才。围绕医疗、教育、住房、职业发展等要素,不断优化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确保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发展护航人
一是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保障,着力实施“一企一策”措施,针对融合不同行业的大数据企业,主动倾听企业心声,积极帮助消除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促进企业优质高效发展。二是推进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逐渐解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事项不全、数据整合程度不深等问题,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大数据领域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发展。四是建立专项奖补落实台账。针对奖补落实不及时问题,归纳总结奖补发放清册,建立落实台账,做到“奖励一户落实一户”,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五)巩固完善制度体系,立起发展风向标
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制度建设与强化治理并举。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及治理体系,规范行业标准及信息资源使用管理办法,强化指标统计,切实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有效规避数字信用风险,畅通数据共享渠道,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①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