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增长结构分析、形势展望及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2022-08-31马林静
马林静
2021年,我国进口总额达到26875.3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30.1%,进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1.9%,提升0.4个百分点。在国内外经济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进口实现逆势高速增长实属不易。本文旨在研究2021年进口高速增长的结构性原因,探究推动进口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明确各因素驱动力强弱程度,并对2022年进口形势加以分析,以期为当前及今后推进进口贸易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贡献率和拉动增长两个指标来分析进口增长结构。其中,贡献率是分析增长结构中某个因素的增长对整体增长的贡献度,用于表明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拉动增长是指总体中某部分值的增加造成总体值相对于原来的增长,是用于分析某部分的增长量拉动整体增长程度的指标。贡献率和拉动增长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值×100%;拉动增长=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值×100%。
本文对2021年我国进口增长结构进行详细测算,明确不同因素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程度及拉动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海关总署公布的2021年中国进出口相关数据。
二、2021年我国进口增长结构分析
(一)具体商品中,集成电路及资源能源类产品对进口增长贡献率突出
经计算,2021年,在海关总署公布的30个主要进口商品中,对进口增长贡献率排名前十位的商品依次是:集成电路、原油、铁矿砂、粮食、天然气、铜矿砂、煤炭、大豆、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和铜材,其中,除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外,原油、铁矿砂等8种资源能源类商品对进口合计贡献率达到38.9%,合计拉动进口12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21年主要进口资源能源、原材料商品对进口增长贡献率及拉动情况
(二)大品类商品中,机电产品对进口增长贡献率最高
2021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11399.4亿美元,增长1907.9亿美元和20.1%。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三大类重点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对总体进口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0.2%,拉动进口9.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中,集成电路进口额4325.5亿美元,增长23.6%,占进口总额比重16.1%,对进口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均较大。集成电路进口快速增长得益于:一方面,国内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明显增多,2020年新增2万余家,增速达到32%,集成电路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2021年3月实施的集成电路及相关产品进口关税免征措施有效促进了其进口增长。此外,机电产品中,计算机及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乘用车和二极管对进口的贡献率及拉动也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对进口增长贡献率略低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8373.4亿美元,增长22.8%,对进口贡献率为24.6%,拉动进口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技术产品对进口贡献率14.7%、拉动进口4.5个点,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对进口贡献率4.8%、拉动进口1.5个点。农产品进口2198.2亿美元,增长28.6%,对进口贡献率为7.7%,拉动进口增长2.4个百分点。
(三)商品价格因素是进口增长的主要驱动
2021年,受全球流动宽松、生产性需求恢复、供给冲击等原因,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价格因素成为推动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钢材、铜材、塑料价格对该商品进口额的贡献率最为突出,均超过200%。原油、铁矿砂、大豆、成品油、纸浆、木材、橡胶价格对该商品进口额的贡献率均超过100%。此外,粮食、天然气、铜矿砂、煤炭价格对进口增长贡献率也较大,均超过其数量对该商品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见表2)。
表2 2021年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数量对进口增长贡献率
从全年来看,前五个月,进口数量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价格,进口增长主要是由进口数量上涨驱动。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长的贡献超过数量,成为拉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见图1)。
图1 2021年进口价格与进口数量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
(四)进口伙伴中,中国台湾对进口增长贡献率最高
2021年,我国进口伙伴国数量为231个,其中对进口增长产生正向拉动的国家或地区数量为182个,负向拉动进口的国家或地区数量为49个。进口贡献率前十位的伙伴国(地区)依次为: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联邦、瑞士,合计对进口增长贡献率为55.2%、拉动进口增长15.2个百分点(见表3)。分区域组织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G7、东盟10国、欧盟27国对进口增长拉动明显。分洲际看,亚洲对进口增长贡献率和拉动最大,非洲最小,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对进口呈现不同程度拉动(见表4)。
表3 对进口增长贡献率前十位的进口国家/地区
表4 2021年中国主要进口地区对进口贡献率和拉动
(五)我国东部地区进口对进口增长贡献突出
2021年,东部地区进口21643.4亿美元,对进口贡献率达到81.8%,拉动进口增长25.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3省进口分别对进口增长贡献率为6.7%、8.0%和3.6%,分别拉动进口2.06个、2.45个和1.1个百分点,与东部进口贡献率差距较大。分省市看,北京、广东、上海对进口增长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广西以及东北地区辽宁在所属区域内表现较为优异(见表5)。
表5 国内不同区域进口对进口增长贡献率及拉动
(六)民营企业对进口增长贡献度最大
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口10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对进口增长贡献率为45.4%,拉动进口增长13.9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口贡献率为30.4%,拉动进口9.3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进口10186.7亿美元,占比与民营企业基本持平,但进口贡献率和拉动(24.3%、7.46个百分点)不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三、今年我国外贸进口形势分析
2021年,我国进口快速增长的关键支撑是价格上涨和出口带动。展望2022年全年,出口预期转弱、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等因素将不利进口增长。同时也要看到,国内经济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内需结构性强化将带动进口商品结构性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需求将继续强势,政策加码持续改善进口贸易发展环境,进口深度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一)出口增速预期回落,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带动趋弱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面临同步下行压力,IMF最新预测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2%,外需趋弱对出口将造成一定拖累。同时,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物流成本高企、物流运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叠加持续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出口企业来自汇率上升的压力也愈加凸显。在去年已然迈入“高坎儿”位置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对原材料和中间品的进口带动难以再现去年的强劲。
(二)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对进口增长强支撑
自2020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上涨2年时间,诸多商品价格创历史或近年来新高,CRB商品现货价格由2020年4月30日的115.81上涨至2022年6月30日的316.73,涨幅高达173.5%。当前,大宗商品全球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叠加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对相关大宗商品供给端产生收紧预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强走势,主要能源、粮食和金属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维持在高位,可能带动国内石油、天然气、大豆、铝、镍等高对外依存度商品的价格出现共振式上涨。短期看,大宗商品价格对进口的贡献依然突出,价格上涨将对进口增长形成强支撑。但是不排除,随着全球供给稳步释放,供需错配有缓解趋势,叠加美元流动性环境的收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将会逐步减弱。部分受地缘冲突影响面小的商品价格或触顶回落,或对进口增长产生一定下行压力。
(三)内需边际支撑有所强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预期良好
2021年上半年商品进口量对进口的贡献大于价格,但至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从内需看,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进口价格高涨,部分商品进口量明显下降,包括铁矿砂、初级形状的塑料、天然合成橡胶、钢材、铜材、纸浆、大豆等。展望今年全年,国内经济在波动中回升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市场预期将得到改善,下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回升仍有基础和条件,经济企稳可期,内需对进口的支撑有所强化。制造业PMI从2021年11月开始止跌回暖,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以上,在经历2022年上半年疫情冲击后,6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制造业投资内生动力增强,始终保持在13%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高端制造业投资需求增长较高,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将有效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集成电路、半导体、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蓄电池等重要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塑料、橡胶、金属矿产等原材料类产品进口量有望实现正增长。
(四)能源进口量仍保持结构性差异
天然气:在加快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会继续提升,国内产量与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仍存缺口,预计今年天然气进口量将保持去年的增势,同时,俄乌冲突将推进天然气价格持续攀升,量价齐升致天然气进口将保持高速增长。原油: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下降5.4%,对外依存度下降1.6个百分点,两者均为首次出现下降,归因于原油价格高涨、国内推行的油气增产“七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内“双碳”战略的实施等因素。受地缘局势及原油供需端错配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会依然保持高位上行趋势,进口量将会继续受到拖累。无疑今年进口价格对原油进口增长的贡献力度依然会强于进口量。金属矿:目前国内铁矿石市场供需总体稳定,国内库存处于多年高位,铁矿进口量没有需求基本面的支撑。国内生产复苏尤其能源转型发展将进一步带动铜的需求量,铜矿进口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煤:全球煤炭市场供需关系较去年趋于稳定,国内淘汰大量落后煤炭产能,但先进产能不足是突出问题,火力发电较去年复苏,国内需求存在增长预期,煤炭进口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五)外贸发展环境改善,进口潜力进一步释放
疫情发生以来,稳外贸政策密集出台,立足当下突出问题,聚焦长远跨周期调控,为进口贸易突破现实困境、实现纵深拓展提供了全方位、统领性的实践指导和政策框架。助企纾困政策注重纾困解难和激发活力并举,积极稳定市场预期,为外贸经营主体注入更强信心。另外,RCEP正式生效为进口带来重要机遇,RCEP生效第1年我国进口关税减让约93.4亿美元,我国进口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四、推动进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进口贸易发展应以更好服务和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稳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为导向,不断优化进口贸易结构和方式,着力解决重要商品进口风险高问题,突破进口来源单一瓶颈,挖掘国内各区域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潜力,推动进口贸易实现优质优量发展。
(一)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链条中关键产品的进口支持
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功能,围绕各地区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需求,对重点产业链链条及网络中关键进口产品形成重点商品进口目录,制定适合产业链升级的进口贸易政策。支持高端芯片、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国际供应链体系中重点商品的进口,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对替代市场的培育力度,形成必要的进口来源备份市场和产业备份系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做好大宗商品以及战略性储备能源、资源的进口工作
积极拓展原油、铁矿石和大豆等此类对外依存度与来源集中度均比较高的商品的进口渠道。扩大与重点能源进口国家的资源、资金循环合作,尽快建立海外资源战略保障体系。支持境外能源资源开发,鼓励战略性资源回运。统筹做好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储备调控和进口补充工作,保障市场稳定供给。合理开展保税混矿、保税原油混兑业务,满足国内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生产需求。加强大宗商品进口融资与保值组合服务,协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探索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在线化交易、融资发放、资金清算等服务。
(三)对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规模
用好关税政策,加大对高品质、技术密集型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设备、高端医药品等此类消费偏好商品的进口支持。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畅通中间流通环节。拓展免税经济发展,加大免税渠道进口。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优化扩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
(四)拓展进口贸易伙伴多元化
高度集中的进口市场格局潜伏着较大风险,要积极扩大进口依赖性较强产品的进口渠道,鼓励进口企业拓展重点商品的进口替代国。借助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中大国、新兴经济体、周边区域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贸易。
(五)深入挖掘中西部地区进口贸易潜力
大力发展中西部省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中小微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培育和帮扶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贸易通道建设,完善多式联运机制。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口贸易。支持中西部地区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加工贸易博览会等重要展会。提升中西部地区对东部转移产能及加工贸易承接力度。对中西部重点地区进口贸易给予专项融资支持。
(六)充分拓展多元化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功能
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高质量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贸易交易会等展会。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充分发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积极作用,带动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注重各类进口园区、平台、载体之间的互动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