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莽汉审美”的发展与李逵形象演变*
2022-08-30董国炎
董国炎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李逵作为水浒故事虚构人物,在中国社会家喻户晓,影响很大。其形象产生之后,受到很多推许肯定,但是近20年来,很多著述激烈批判《水浒传》,而火力主要集中于李逵,认为李逵是中国暴力文化与黑帮文化的代表。这类作者有著名学者,有青年才俊,而著述形式多样①。李逵受批判的原因在于他凶悍嗜杀,尤其滥杀无辜。他受到批判可以理解,但是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须要联系社会文化发展与审美思潮演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文学解读方面,李逵与梁山人物曾受到太多思想家文学家的肯定。距离李逵形象问世时间很近者,如晚明清初思想家李贽、叶昼和金圣叹等人,都高度称赞李逵性情,称赞他天真烂漫。李贽金圣叹们还特别指出李逵故事情节方面有不少戏谑成分,呼吁读者应当关注作者真实用意所在②。
在作品接受方面,李逵和水浒故事地位独特,越是在外敌欺凌、民族危难深重的时刻,李逵和水浒英雄越受欢迎。明末民族危机严重,文学家钟惺痛心感叹“世无李逵吴用,令哈赤猖獗辽东!”明朝灭亡刺激下陈忱作《水浒后传》,对水浒英雄倾注理想愿望。抗日战争时期,水浒戏在中国盛行,延安尤其是水浒戏的中心③。
在研究方面,水浒研究面临一种麻烦:单纯的小说研究通常遵守“定本”准则,一般认为“定本”之后,研究对象不再有发展变化。有人研究《水浒传》和李逵,完全依据“定本”即容与堂本,然而清代三百年流行的却是金圣叹本, 至于说唱文艺和戏曲等艺术门类,没有这类 “定本”意识,李逵形象发展变化幅度更大。只关注所谓“定本”却不关注研究对象不断变化,这种研究模式其实有孤立静止的弊端。而且既然说要研究中国的暴力文化黑帮文化云云,那么这位“黑帮大佬”的新动向,总应该纳入研究范围吧。
为了客观评价李逵这个文学艺术形象,需要了解这个形象产生的土壤,了解其演变背景和过程,这须要观照“莽汉审美”的发展历程。所谓莽汉审美指宋元以来通俗文艺中出现的独特审美倾向:一大批文学人物如张飞、李逵、朱温、刘知远、郭威、赵匡胤、郑恩、程咬金、牛皋、胡大海等人,以勇猛鲁莽为最重要特征,成为独特审美群体。宋元以前的文艺中,从来没有集中出现这样一批人物。“莽汉审美”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性和阶层性特点,李逵等莽汉人物的根基土壤值得深入研究。
一、豪门世族政治衰亡与“莽汉审美”兴起
(一)莽汉审美关联社会政治结构变化
宋元时期中国通俗文艺中兴起“莽汉审美”是前所未有的文艺现象。“莽汉审美”指通俗文艺领域塑造一批莽汉英雄,他们鲁莽率直,勇猛豪放,以粗豪阳刚、凶悍猛辣的形象风貌,成为重要审美对象,受到社会大众喜爱。宋元说话之讲史平话、小说,杂剧院本等等成为莽汉审美重要载体。
以莽汉为审美对象,是一种全新审美倾向。中国古代文化重礼法教化,举止尊礼,非礼勿动,对鲁莽勇猛并不认可。许慎《说文解字》谓犬逐兔草中为莽,这可能隐含贬义。犬在草中追逐兔子,经常须要折返跑,远看容易被误认为没有固定方向乱跑。莽字会意为鲁莽任性,引申为莽汉莽夫。
《史记·秦本纪》载孟贲为秦武王手下诸勇士之首,他随秦武王去洛阳观看周天子之鼎,并竞相举鼎。秦武王因此受重伤而死,由此孟贲被秦国处死并灭族。《史记·范睢列传》范睢向秦昭王陈述自己的政治军事方案,指出孟贲“勇焉而死”[1],否定孟贲这类鲁莽勇猛。《墨子·亲士》篇也总结规律指出:孟贲之杀,缘于其勇。好勇斗狠招致杀身,成为共识。《晏子春秋·内篇》记齐国宰相晏婴“二桃杀三士”。齐景公请来三大猛士,企图震慑齐国内外,晏婴却以特殊手段挑拨刺激三位猛士自杀。晏婴除掉猛士,可能对齐国不利,当时却被看作贤能。《史记·游侠列传》对游侠的总体评价是 “其行不轨于正义”[2]。《汉书》之后,游侠刺客退出历代正史。古代权威观念是《论语·季氏》中孔子郑重提出的君子三戒,壮年之戒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壮年戒斗观念很有地位和影响。
决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不在观念而在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属于豪门世族政治。选拔人才,重在门第。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向朝廷举荐孝廉和秀才。豪门世族垄断选拔,故汉末民谣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3]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正制, 州郡设中正官品评选拔人才。中正官由世族豪门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豪门世族层层勾连,世俗力量难以动摇。唐太宗令人作《世族志》,想以新兴大族压倒旧世族五大姓,结果失败。唐高宗把世族七姓列为“禁婚家”,本想限制他们,反而抬高其声望。唐代士子的人生理想是:科举中进士,婚姻娶五姓女。
关于唐代豪门世族衰亡,史学界长期认为他们在中晚唐五代逐渐衰歇。但近年有研究发现,他们生命力极强,并非逐渐衰歇,而是直接遭受猛烈暴力打击才消亡。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谭凯(Nicolas Tackett) 2017年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一书,谢宇荣翻译。该书研究方法独特,基本不作理论推导论证,而集中于墓志研究,依靠统计学方法。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都藏有大量墓志拓片,各地博物馆收藏墓志以及实物不少。谭凯统计豪门大族墓志3 000多方,从安史乱后到五代时期。墓志反映具体情况:居住地点、父母子女、婚姻关系、入仕任职,亲眷师生等。内容详实,准确性高,是墓志特点。谭凯说自己主要制作数据库,系统统计比较婚姻、亲戚、子孙、居住、生卒、职官等信息。谭凯基本结论是:豪门世族在安史乱后依旧强大,他们以家族亲戚师生等等关系紧密连结,居住地逐渐集中于东西两京和两京走廊。生存策略是增强联系,提高竞争适应性。他们对外放节度使、任满回京述职诸多方面都遵守朝廷规矩;得失成败不争一日之短长;总体上凭借庞大深厚关系网,长期把持中枢,左右朝政与科举,群体实力总体不衰。
然而豪门世族在黄巢之乱和五代时期急剧毁灭。黄巢两次攻占长安,大量杀戮高官和世族。朱温杀戮唐朝宗室和公卿大臣极多。他杀死唐昭宗,立13岁的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很快又害死唐昭宗其余九子,把九位皇子都沉尸九曲池中,对外宣称失踪。唐哀帝禅位之后朱温仍然害死他。朱温在黄河白马驿杀尽崔远、裴枢、独孤损等公卿大臣数十家族,浮尸满河。宰相崔远出身博陵崔氏,此前朱温已经杀掉出身清河崔氏的宰相崔胤及其家族数百人。崔胤父祖数代为宰相,根基深广经验老到。崔胤三次罢相四次起用,与宦官集团缠斗,韧劲十足,借助朱温的力量,杀光庞大的宦官集团,并在唐昭宗支持下统领禁军,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兼领禁军的宰相,由此可见豪门世族在晚唐变得务实坚毅狠辣。然而朱温等武人更狠辣,不给豪门世族时间和机会,直接肉体消灭。 山西李克用父子、关中李茂贞、四川王建、扬州杨行密以及蔡州秦宗权等等太多军阀,都残酷杀戮豪门世族。50多年混乱中先后建立五个朝代及南方十国,竟没有一个是门阀世族建立。门阀世族被武人群体无情扫出历史舞台。 谭凯说五代之后不见门阀世族墓志,其实反映了社会结构变化。
(二)莽汉审美的社会基础与民族背景
莽汉审美的出现,联系三种社会原因。第一,豪门世族衰亡和平民精英草莽好汉崛起,标志社会政治结构变化。唐末五代社会动乱,失去土地啸聚山林者不少。周世宗柴荣鉴于军队战斗力弱,朝廷倚重的侍卫亲军也怯战,决定组建一支强悍军队,征召各地“强人”入伍,还专门声明:强人可以来自山林草莽,其实就是征召绿林草莽入伍。这支新军队即殿前军,地位高于侍卫亲军,当时出身绿林草莽绝不低贱。汉唐以来延续的里坊制度在宋代崩溃,宋真宗时期户籍制度改革,城市正式设置坊郭户。城市游民闲汉群体发展很快,精神面貌恣肆自雄。通俗娱乐市场形成,艺人生存状态改善,还可以自由流动。宋代学者李觏《富国策》特地指出通俗娱乐艺人不在四民之列,其精神状态尤为俯仰自得。这些都是促成莽汉审美的社会及文化心理基础。第二,宋元时期国家民族矛盾紧张,给莽汉审美提供了特殊刺激和动力。宋代国防孱弱,受辽国西夏和金元欺负,年年纳贡,自称子侄。爱国志士耻辱悲愤,文艺审美愤慨激昂,呼唤勇猛强悍。南宋半壁江山沦丧,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作品大声呼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南宋和金元时期,社会上流民和游民激增,给瓦肆勾栏直接影响。文艺创作流荡着呼唤勇士莽汉的渴望,追求勇猛强悍、粗豪阳刚的审美宣泄。第三,社会黑暗激发民众反抗行为和心理,是孕育莽汉审美的深厚土壤。宋代官僚队伍庞大,对外不断纳贡,对百姓的压榨异常沉重。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和劳役压榨,使民众愤怒郁积。《水浒传》贯华堂本第十四回阮氏三兄弟激愤议论官府黑暗、官吏盘剥压榨百姓。金圣叹评点说:“千古同悼之言,水浒之所以作也。”[4]中国文化精神关注现实,政治清浊与人们的命运,是文学的长久主题。莽汉审美宣泄人们内心郁积的愤慨,也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
唐末五代是平民好汉、草莽壮士崛起之时。他们或揭竿而起,或投身行伍,地位逐渐上升,甚至成为将相王侯。五代只有李克用父子本是沙陀酋长,有特殊民族政治背景。而朱温、石敬塘、刘知远、郭威、赵匡胤、钱镠、杨行密、李昪、王建等多人,其实都是平民发迹直达权力顶峰。五代距离宋代最近,莽汉崛起,豪杰起家,都是不久前的事情。这类记忆与说话故事融合,新鲜刺激又可信。说书艺人北宋尹常卖、金代刘敏、元代朱桂英等多人,都以说五代史故事知名。霍四究说的三国及其他讲史平话,其实都有平民发迹故事。刘关张桃园结义起兵,刘备号称皇叔,其实他若不起兵,只能继续做卖草鞋的平民。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薛仁贵原本都是平民,竟然成为讲史故事主角。历史上唐太宗征辽变成说唱文艺的薛仁贵征辽。赵匡胤早年与结义弟兄行侠仗义、闯荡冒险的故事曾经流行。面对社会黑暗,揭竿而起敢于抗争,是莽汉审美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平民英雄向往人生畅快,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甘平庸,勇于冒险,才能够发迹变泰。这种精神状态和人生道路吸引力很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演说讲史平话的说书大棚中,日日听众爆满,不受风雨寒暑影响,深层原因在此。
(三)莽汉审美在宋元通俗文艺中的表现
我们结合具体作品把宋元通俗文艺中莽汉分为四个群体。第一群体指元刊《三国志平话》中张飞等人。《三国志平话》中张飞的作用和气势远远超过关羽,他单人独骑打败数十万黄巾军。他夜入太守府杀光其全家。他杀死督邮,大卸八块。他独自打败吕布,悍勇鲁莽至极。明成化词话刊本起源可能很早。花关索故事中张飞作用很大。张飞和花关索故事可以反映早期莽汉审美风貌。
第二群体是五代至宋初的莽汉英雄。金元刊本《五代史平话》中有朱温、刘文政、石敬瑭、刘知远、郭威、史弘肇等。这些平民好汉皆泼皮无赖、好勇斗狠、喝酒赌博、揭竿造反、投军打仗、闯荡冒险行为不断,反映新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对儒雅温良的正统审美规范构成颠覆冲击。五代时期的莽汉故事特别容易打动宋人④。《五代史平话》中莽汉英雄及元杂剧李存孝等故事,都是莽汉审美作品。冯梦龙拟话本《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可能源自宋话本的莽汉审美故事。
赵匡胤和郑恩的莽汉故事曾经发达。赵匡胤与郑恩、柴荣结拜兄弟闯江湖;还有赵匡胤结拜十兄弟闯荡故事;元杂剧有《千里送京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四库全书》杂史类收《艺祖受禅录》《飞龙记》《景命万年录》三书,均出《永乐大典》,也是起源较早的有莽汉风格的赵匡胤故事。明嘉靖书商熊大木编撰《南北宋志传》,载入赵匡胤郑恩的莽汉故事不少。清代吴叡编撰赵匡胤故事《飞龙全传》,有些资料的来源较早。戏曲《打瓜园》《三打陶三春》《斩黄袍》等风格劲爆的郑恩陶三春故事,都关联起源较早的赵匡胤与郑恩的莽汉故事。
第三群体是程咬金、尉迟恭、薛仁贵等隋唐莽汉英雄。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具有莽汉英雄特点,元杂剧有《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尉迟恭三鞭换两锏》等作品,反映他们的故事起源较早。薛仁贵普通平民从军而立功发迹的故事影响很大。赵万里在伦敦图书馆从《永乐大典》辑出《薛仁贵征辽事略》,当是宋元作品。明成化词话《薛仁贵跨海征辽》编排混乱,可能存在更早的旧刊本。在整个隋唐故事中,这些莽汉英雄地位重要,甚至有成为故事主人公的趋势。
第四群体指南宋产生的莽汉英雄。罗烨《醉翁谈录》所说“中兴名将”张韩刘岳故事中,牛皋可称莽汉英雄。小说类说话名目中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大虎头等多人,都颇有莽汉英雄特色。总体看来,宋元通俗文艺中兴起莽汉审美,是前所未有的重要文艺现象。
二、早期“莽汉审美”狠辣夸饰风格与禁欲倾向
(一)狠辣夸饰风格
早期莽汉审美突显凶悍狠辣与传奇性。凶悍狠辣夸饰,容易获得强烈刺激与独特审美快感。这类描写的艺术风格本来就用夸饰,还努力突出莽汉言行细节,以获得生动真实效果。《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都是篇幅有限的长篇讲史,却不惜笔墨刻画莽汉,注意细节。这种写法反映特别重视莽汉形象塑造。
《三国志平话》中莽汉张飞占用的笔墨和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关羽,写法夸饰又生动。黄巾军铺天盖地而来, 张宝率30万人驻衮州, 张表率20万人驻杏林庄。张飞单人独骑去杏林庄挑战并招降,还威胁对方:“如不投者,尽皆诛戮!” 张表率众围攻张飞。张飞长矛长达一丈八尺,他飞快转动如车轮,打折敌军枪杆无数,“张飞一骑马,于贼军中纵横来往,无人敢当。”黄巾军溃败逃往衮州, “有抛弃老小,尽皆杀了。”[5]
张飞随即带领13人,追往兖州去杀敌。张表告诉张宝,此人太厉害:“表在杏林庄,这汉单马直至寨中,众军不能抵当,以此杏林庄失了。”[6]数十万黄巾军在兖州被打败,黄巾军老巢也很快被攻破,莽汉张飞功劳最大。战后刘备仅得到定州安喜县尉职务,还被定州太守羞辱。张飞的暴烈反应惊人:“大怒。至天晚二更向后,手提尖刀,即时出尉司衙,至州衙后,越墙而过。至后花园,见一妇人。张飞问妇人:‘太守那里宿睡?你若不道,我便杀你!’妇人战战兢兢怕怖,言:‘太守在后堂内宿睡。’‘你是太守甚人?’‘我是太守拂床之人。’张飞道:‘你引我后堂中去来。’妇人引张飞至后堂。张飞把妇人杀了,又把太守元峤杀了。有灯下夫人忙叫道:‘杀人贼!’又把夫人杀讫。以此惊起衙内上宿兵卒,约迭三十余人,向前来拿张飞。飞独杀弓手二十余人,越后墙而出。”[7]
他杀掉太守夫妇和二十多卫兵, 甚至杀掉带路女仆, 矫捷狠辣,越墙出入。给人感觉不像汉代将军,倒像宋元绿林人物。朝廷派督邮来查案,督邮命令手下捆绑刘备,“关、张大怒,各带刀走上厅来,唬众官各皆奔走,将使命拿住,剥了衣服。被张飞扶刘备交椅上坐,于厅前系马桩上将使命绑缚。张飞鞭督邮边胸,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将脚吊在四隅角上。有刘备、关、张众将军兵,都往太山落草。”[8]
朝廷杀掉十常侍,拿着首级到太行山招安,刘关张才接受招安。上山落草然后接受招安的故事,孕育在宋元下层社会。元杂剧郑光祖有《虎牢关三战吕布》写张飞奋勇迎战吕布,而关羽曾胆怯阻拦。脉望馆抄校本有《张飞独战吕布》杂剧。《三国志平话》先写刘关张合战吕布,又写张飞发狠独战吕布并且打败吕布。《三国志平话》称赞“张飞如神”,常描写张飞勇猛凶悍的细节,夸饰其功劳。在《花关索出身传》词话中,刘关张杀人更为狠辣恐怖。桃园结义之后:
【白】刘备道:“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关公道:“我坏了老小,共哥哥同去。” 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底老小。” 刘备道:“也说得是。”
【唱】张飞当时忙不住,青铜宝剑手中存。来到蒲州解梁县,直到哥哥家里去。逢一个时杀一个,逢着双时杀二人。杀了一十单八口,转过关平年少人。叫道叔叔可怜见,留作牵龙备马人。张飞一见心欢喜,留了孩儿称我心。走了嫂嫂胡金定,当时两个便回呈。[9]
张飞杀死关羽家十八人,留下关平。嫂嫂胡金定逃走后生下关索,一个孕妇能逃走或许因为张飞心软。关索故事宋元时代很有影响,勇猛者好以关索为绰号,《水浒传》有病关索杨雄。关张互相杀光家人,事情竟由刘备提出和推动,足见刘备狠辣。张飞家境富裕,人口可能不少,关羽杀光张飞家人也足够狠辣。张飞勇猛鲁莽,实际比较善良,他的表现让人们感觉到莽汉有憨厚仁爱之处。关索故事流传很广,直到《三国演义》毛宗岗本仍然残留关索故事。
《五代史平话》不问出身,看重莽汉闯荡冒险行为,欣赏勇猛豪爽气概。刘文政酒醉赌博打死人,被押入重罪监狱。朱温连夜赶去营救,他打算也被关进重罪监狱,好带刘文政一起越狱。于是请一个懂行老乡喝酒,询问犯什么罪会关进重罪监狱。老乡回答致人重伤,包括打落他人两颗牙齿。朱温问明后立即当场挥拳,打落这老乡两颗牙齿,被关进重罪监狱。如此刻画人物狠辣爽快,书场效果会让听众大笑。《五代史平话》最赞赏莽汉胆量大酒量大,好勇斗狠、苦练武艺、敢于闯荡之类,都被看作好汉特征。沙陀少年石敬瑭十岁就异常凶悍,打落哥哥两颗门牙,离家逃亡。他为别人放羊遇到狼,居然跳上狼背,把狼打死。随后比武又射瞎少东家眼睛,再次逃亡。这个流浪少年入伍后地位迅速变化,战场上立大功,开启上升道路,竟然直达权力顶峰。
刘知远自幼随母改嫁,“知远顽劣不遵教诲,终日出外闲走,学习武艺,使枪使棒,吃酒赌钱。无所不作,无所不为。”[10]他闯了祸要去投军,路过李长者村庄。李长者劝他:好铁莫打钉,做人莫当兵。把他拦住,招为女婿。但李长者死后,两个妻兄不容他。妻子把私房钱都交给刘知远去经商:
奈知远是个辣浪心性人,有钱便爱使,有酒便爱吃,怎生留得钱住?一日,使尽盘缠,一直奔去太原府李横冲帐下投军,号做横冲都。自投军后,时通运泰,武艺过人,走马似逐电追风,放箭若流星赶月;临阵时勇如子路,决胜后谋似张良。不两月间,多立了奇功。李横冲补授知远做着偏将。[11]
刘知远故事对比强烈。说书人先渲染刘知远往日狼狈,李长者再强调好铁莫打钉,做人莫当兵,但最后事实胜过雄辩,刘知远从军两月就做了军官。他从军可谓“诗意叙事”,对偶排比句式节奏快,铿锵上口,热情赞美。说他勇如子路还好理解,他居然还谋似张良,哪里还像过去的泼皮无赖少年?弘扬尚武精神勇猛气概,赞美莽汉从军道路,简直成为特殊的时代呼声。
郭威自幼丧父生涯坎坷,生性勇猛身手矫健。十一岁时看守粮食,用弹弓打鸟,误伤人命。十五岁看人卖宝剑起争执,夺剑杀人逃亡,年龄不大竟有两条人命。他入伍后崭露头角,开启人生新阶段。 冯梦龙《喻世明言》有《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写史弘肇郭威结拜兄弟冒险发迹故事,当出宋元旧话本。他们都是落拓潦倒的无赖闲汉,经常偷鸡摸狗,但却不猥琐不自卑。史弘肇分文没有,想偷人家的锅,却事前告诉人家。偷锅时候大呼小叫,端起锅往头上一扣,半锅水淋他一身颇为可笑。郭威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官职,却管闲事打抱不平,杀死强抢民女的衙内,自己身陷牢狱。他们的故事细节和豪放豁达精神状态,都开启新的审美境界。
“薛仁贵征辽”故事在唐宋讲唱文艺中很早发展起来意义非凡。薛仁贵普通农民从军,所谓入伍吃粮而已。然而作品详细描绘薛仁贵怎样建立功勋,怎样突破主将冒功和欺瞒压制。作品写法夸饰,虚构薛仁贵极大功劳。历史上唐太宗亲征高丽,陆路总管是开国元勋李勣即徐茂公,水路总管张亮。中上层军官千百计。薛仁贵立功后破格提拔,也不过游击将军而已。但通俗文艺大力夸饰,把整场战争称作“薛仁贵征辽”,把他说成绝对主角。一个贫困朴实的农村青年迅速成为超级战神,苦守寒窑的妻子没有白等,这种故事最能激励平民。
赵匡胤结拜兄弟、闯荡江湖、勇斗恶霸故事曾经很发达。他的故事可能很早就叫飞龙传。《四库全书》杂史类存目有《飞龙记》。南宋罗晔《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杆棒类小说名目有飞龙传等。通俗文艺流传赵太祖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说法,这与罗晔将《飞龙传》列入杆棒类是一致的。金院本有赵匡胤《闹平康》,元杂剧有《赵匡胤打董达》《赵匡胤打韩通》《赵太祖镇凶宅》《赵太祖夜斩石守信》诸多名目。存留文本的《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杂剧中,赵匡胤形象已经正统许多。赵匡胤故事有不同系统,有结义十兄弟,有黄土坡三结义。后者模仿桃园结义,三兄弟中,白脸柴荣为首,红脸赵匡胤悍勇侠义,黑脸郑恩鲁莽勇猛,成为戏曲和说唱文艺中固定形象。 赵匡胤郑恩的豪侠莽汉故事曾经劲爆风靡。
(二)冷淡女色与禁欲倾向
狠辣勇猛之外,宋元通俗文艺中英雄豪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不好女色甚至禁欲倾向。《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多次郑重写刘关张“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12]。花关索故事中,关羽张飞都愿意杀掉自己妻子。刘知远郭威史弘肇赵匡胤等好汉,对男女之情淡泊。《水浒传》宋江三十多岁不娶妻,勉强纳妾阎婆惜却很冷淡。小说对此专门说明原因:宋江是条好汉,只爱练习枪棒武功。更有东溪村保正晁盖, “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13]小说也借燕青之口说明卢俊义终日打熬气力,不亲女色,这成为贾氏偷情的特殊原因。三大首领如此,吴用、公孙胜、刘唐、朱仝、雷横、武松、鲁达、杨志、石秀、燕青、李逵等等大批没有妻室的大龄超大龄“男青年”,都有这种倾向。吴用遇到刘唐雷横朴刀搏斗,居然能使一条铁链子隔开双方,可能他也练过气力功夫。
不好女色甚至不娶妻室,其实紧密联系全真教理论。金元时期全真教鼎盛,成吉思汗命邱处机主持道教事务,全真教影响深入社会。全真教强调禁欲修炼,强本固元,炼制内丹养生延年。视男女之爱为“金枷玉锁”、夫妻关系为冤业,禁欲倾向明显。王重阳、马钰、丘处机、谭处瑞等人擅长利用诗词曲阐道。邱处机把“色”称为百害之首,《示众戒色》云:“劳生有万种,最大无过色。不唯丧命根,復乃销阴德。还能戒此一,酷胜其他百。”[14]他所作《示众》三十七首、《修道》二十首,宣扬戒色禁欲。他所作入道曲《金莲出玉花之五》把美女躯壳称作“一团臭肉”,主张铁血男儿远离一团臭肉。
谭处瑞《骷髅》诗云:“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15]他所作《述怀》十一首、《述怀》九首之类, 充满对 “打熬”炼丹的描述。压制体内猛虎强龙,“炼制炉中一点红”,其实是人与生理搏斗。要求精液绝不泄漏,要引入丹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带药运转,是为“转河车”;至于精亏气虚,无药空转,则为 “转轱辘”。马钰等人强调绝对清静,唯恐睡梦中遗漏,这是习武秘诀,也是长寿秘诀。《正统道藏·太玄部》有马钰《丹阳真人语录》总结说: “欲要养炁全神,须屏弃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炁冲。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16]按此理论,精液不漏,良药不失,才能采药归鼎,练气化神。这要在阳气初生之际即半夜子时进行。运功要在阴阳转换之际即天亮之前进行。想符合这类要求,确实当如水浒晁盖一样,不娶妻室,日夜打熬才好。马钰和孙不二原是夫妻,他们拜王重阳为师,跻身全真七子。随即两人分居,孙不二远赴洛阳开创清净派,两人再不见面。
这种道教观念与儒家宗嗣观念有矛盾,对此有一种调和方式,承认祖宗香火应该延续,但是有后即可,总体要淡泊女色。 刘备有夫人,但着眼于接班人。为保小主人,夫人投井,赵云拼命。孙尚香要带走阿斗,张飞赵云截江夺回,至于孙尚香则可以走。五代史故事,赵匡胤故事,水浒故事都有淡泊女色倾向。这种审美观念和倾向性在小说戏曲中基本是自然流露,以往的听众与读者,对此相对容易理解。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差异增大,后代人逐渐很不理解。
三、“莽汉审美”受到矫正与帝王压制
“莽汉审美”紧密联系唐末五代社会结构转型。豪门世族政治衰亡,平民好汉草莽豪杰提高地位,有人甚至登上权力顶峰。广大平民尤其游民对此欣喜振奋,这推动莽汉审美发展。然而伴随宋明社会发展,赵匡胤朱元璋等帝王制定国策,“莽汉审美”受到抑制。 赵匡胤的上升轨迹与几个五代帝王相近,但随着宋朝统一天下,帝王制定国策巩固皇权,铲除重臣篡权与藩镇割据的基础。赵匡胤对开国宿将“杯酒释兵权”,更加强制度建设:撤销位高权重、自己曾经担任过的"殿前都点检",将军队指挥权分散,三衙掌兵却无权调兵;枢密院调兵却不掌兵;战时任命临时主帅,战后立即收回军权。全国精兵数十万禁军集中于京城,军权集中于皇帝。大力发展科举,提高文人和文官地位,国家走上重文轻武、重内轻外道路。
如果说赵匡胤对开国功臣采用 “赎买政策”,那朱元璋就是残酷杀戮对策。宰相胡维庸、大将军蓝玉两案各杀戮数万人,文臣之首李善长也因此案被杀,时间却相隔多年。传说徐达、刘基等开国元勋都死的可疑。朱元璋废除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权力绝对集中于皇帝。明朝陆续建立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机构维护恐怖专制。宋明理学强化心性约束,人们受到严厉的外部监视和内部约束。政府机构互相牵制,嘉靖、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朝廷依旧运转。明代以文臣统帅大军,明末指挥大军与努尔哈赤、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作战的统帅,都是文臣出身。张凤翼、杨嗣昌、洪承畴、陈奇瑜、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等军事统帅都有丰富文官经历,有人担任过学官或地方官多年,很晚才进入兵部。 张凤翼等人文学成就不错,颇有诗名。明代君尊臣卑,大臣常被廷杖,而主管军事者,更容易获罪。皇帝经常惩罚杀戮统兵大臣,熊廷弼被杀后传首九边,袁崇焕凌迟处死,尸体被围观民众分食。畏罪自杀的统兵官员很多。现实生存经验渗入文艺审美,“莽汉审美”曾经浪漫乐观率性的审美风貌改变。相关的变化主要包括:
(一)帝王君主退出“莽汉审美”故事
宋元说话和元杂剧均有若干赵匡胤郑恩的莽汉故事,有宋代说话活化石之称的福州评话里有《黄土坡结义》等书目,故事讲柴荣、赵匡胤、郑恩三位好汉黄土坡结拜。福州评话著名演员刘宜威近年仍以这个书目参加全国书会,他以竹箭敲铙跋说唱,无乐器伴奏,以吟诵开篇,正话夹着吟唱,还是古老的宋元诗赞说法。赵匡胤郑恩等人的“莽汉审美”故事在宋元时代没有形成完整长篇书目,但明代中叶熊大木编写《南北宋志传》时利用赵匡胤郑恩这类故事材料仍然不少,清代吴叡继续利用这类材料编写《飞龙传》。至今赵匡胤郑恩陶三春题材的戏曲不少,有关赵匡胤的评书故事《三下南唐》《天下第一棍》等曾有久远渊源。吴越国主钱镠的故事曾经也是“莽汉审美”性质,这些帝王君主的莽汉审美故事都未能及早发展为长篇,这些故事与帝王治国策略、与正史记载相抵触。历代正史都是用天命注定来解释帝王上位。表示天命注定的象征很多,诸如神龙飞来与某一女子交合;帝王出生之夜满天红光;帝王相貌仪表异于凡人等等。正史对刘邦、朱温、刘知远诸人都有这类记载,然而野史笔记、讲史平话却非如此。五代开国帝王多是莽汉审美故事主角,《五代史平话》详细描绘这些帝王早年贫困潦倒,为人奴仆,随母改嫁,泼皮无赖,喝酒赌博,闯荡冒险,直至成功的故事。这类故事宋元时代受到欢迎获得传播。后来朱温由于失德败亡,石敬瑭由于民族大义等原因受到否定,刘知远、郭威、赵匡胤等人的莽汉故事也都未能充分发展。
朱元璋家境贫困做过和尚,投奔义军后地位不断上升。这种经历容易产生莽汉审美传奇故事。但朱元璋管制严厉,对通俗文艺早有严酷禁令。王利器先生搜集汇编这类资料很多。明初严厉禁止戏曲小说搬演说唱历代帝王圣贤故事。对此监察严格,惩罚严酷:砍手砍脚挖舌头,倒吊起来灌水等等。明代中后期限制松弛,产生《英烈传》小说讲开国故事,但此书用意在于夸耀开国将领郭英的功劳,朱元璋则非故事主角。应该说,帝王君主退出“莽汉审美”故事,等于堵住平民精英和草莽豪杰大胆冒险、发迹变泰、执掌权力的思想苗头。
刘备故事发展演变时间最长,前后形象变化很大。花关索故事和《三国志平话》中刘备狠辣,推动关张杀光家人,还参与杀害朝廷督邮,同上太行山落草。嘉靖本《三国演义》中刘备作战还能独当大敌,而派关张去埋伏接应,也反映他曾经有莽汉枭雄色彩。随着文艺思潮演变,人物形象变形,刘备越来越远离莽汉枭雄特点。
(二)“莽汉审美”改变凶悍狠辣夸饰风格
宋元明清现实社会生活影响莽汉审美风格变化。莽汉故事风格若一味凶悍狠辣夸饰,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和抵制。元末明初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修改编写,以往莽汉审美故事的情节被修改不少。《三国演义》删去张飞杀死太守夫妇及女仆,大幅度修改痛打督邮情节,修改后人们更容易接受。《三国演义》还删除关索故事,残留的片段情节失去往日的狠辣。张飞独自打败二十万黄巾军、几乎独自攻下兖州等夸张情节也被删掉。《五代史平话》中凶悍狠辣夸饰的情节很多,朱温、刘文政、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莽汉动辄打架斗殴、醉酒杀人情节不少。从生活情理和审美角度出发,这类故事太多容易受到批评。这部作品还受到其它角度的否定,特别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被视为民族罪人和耻辱,他的文学故事归于沉寂。
宋元时代还兴起“西派五代史”故事,主要表现后唐,突出李存孝与李克用父子,也写后梁的悲剧英雄王彦章。元杂剧中这派故事发达,明代《金统残唐记》《残唐五代史演义》与此一脉相承。李存孝、王彦章从出身到性情业绩,都可以看作莽汉英雄,但他们的整个故事是悲剧性的。莽汉审美在他们身上改变了色彩,变得沉郁厚重,这也是这类文学的深化发展。
《五代史平话》受到冷遇,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其它作品中写到的刘知远、郭威、赵匡胤、钱镠等人,则呈现不同的性情,显示心思深沉智勇双全等特点。总体看来,早期“莽汉审美”凶悍狠辣夸饰的风格受到扭转,相关故事传播也不盛,这是重要的文学演变现象。
(三)道教理论分歧与女性地位变化
道教不同派系理论分歧很大,互相排斥指责。《水浒传》开头就写皇帝为禳灾派洪太尉去龙虎山找张天师。然而洪太尉却造成一百零八魔星摆脱禁锢逃走,这可能隐含指责朝廷、指责天师道的意味。金元时期全真教盛行,可是明代又逆转。明太祖指令天师教掌管全国道教事务,明代帝王崇信天师教。天师教主张阴阳双修,推崇黄帝、彭祖、素女、张道陵(天师教祖师)的男女合气双修之术,实为房中术。 天师教宣扬黄帝御千女得以升仙; 彭祖制定房中术十三式,尊行可炼龙虎大丹,可致永年。天师教的《太极自转图》《阴阳采补图》《洗心护命图》以图谱传授阴阳采补法,宣称学成则寿与天齐。当代学者黄裳在《榆下说书》扉页影印明代道教版画美女图,图上题“无上真鼎”,并有歌诀曰:“眉目无瑕性欲良,皮骨相宜音韵长。再推八字无冲尅,始称佳期作药王。”[17]天师道以鼎炼制长生药,最好的鼎称为真鼎,最好的药称为药王。八字相合的美女原来就是真鼎,就是药王,狠搞阴阳采补就能长寿,多采年幼小妾最好,把红枣养在小妾那个地方,男人常吃可以延年。不用禁欲苦修也无须来世,今生即可成仙,所以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人们对女性看法变化巨大,一团臭肉变成真鼎药王,直接影响小说戏曲说唱等通俗文艺,写男女之情的作品大量出现。晚明和清代讲史故事与英雄传奇故事多写战场娶妻纳妾、英雄收双美情节,甚至神魔故事也如此。
《水浒传》对女性的态度在晚明已经不合时宜,现代很多人更激动批评《水浒传》歧视女性。这不宜单纯归咎作者个人主观态度,其实《水浒传》反映的禁欲习武强身观念,在金元时代流行于社会。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因而全真教信徒很多。正如鲁迅所说,小孩子出生就会把嘴鼓起来左右寻找,不是寻找接吻,而是寻找吃奶。性的问题在生存问题中不是第一位的,成年人也是饱暖之后思淫欲。当社会极端黑暗动荡,国家民族与个人生存都没有保障,很多人就以畸形的独特方式追求强壮追求力量。与此类似的正面说法也有,比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都源于特殊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四、李逵参与“莽汉审美”的基础和方式
(一)后起的《水浒传》与单薄的黑旋风李逵
宋元“莽汉审美”小说中,后起的水浒故事不同于讲史类故事,可依托素材少,艺术积累单薄。三国五代史故事在北宋就有专人说书,水浒故事当时尚未产生。水浒故事在南宋和元代发展起来,与讲史不同,水浒故事的下层社会基础、民众感情基础更深厚强烈,然而当时把英雄传奇故事组织为宏大叙事的艺术经验不足。李逵在水浒故事中曾经最单薄。《大宋宣和遗事》中先上山三组人,即杨志等12个军官、晁盖等8个劫生辰纲者,宋江介绍的索超董平4人。当宋江在九天玄女庙避难时,看到天书并36人名单:
宋江看了姓名,见梁山泺上见有二十四人,和俺共二十五人了。宋江为此,只得带领得朱仝、雷横,并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泺上。[18]
这段文字反映宋江想凑齐36人,可以上应天罡之数以便宣传。“为此只得”四字,透露宋江内心的凑数心理。他带上山这9个人,朱仝雷横地位稍高,“并”字之后的李逵李海等人地位偏低,李逵没有什么故事。元初龚开为南宋李嵩所画的宋江36人画像逐一配写诗赞,其中李逵诗赞如下“黑旋风李逵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19]宋玉《风赋》曾说风分为大王雄风与庶民雌风。龚开则说,风的雌雄难以分辨,只能分辨大小,不过不管大小,山谷中遇到黑旋风,都是够凶的。比较梁山诸人诗赞,李逵这首诗赞好像望文生义,敷衍而成,反映他没有什么故事。
胡适1921年《水浒传考证》很好奇地说:“李逵在《宣和遗事》里并没有什么描写,后来不知怎样,竟成了元曲里最时髦的一个角色!”[20]笔者赞同胡适的看法,李逵在早期水浒故事里确实非常单薄。至于元杂剧中黑旋风为什么突然时髦起来,笔者《论元杂剧黑旋风戏多数不是水浒戏》一文认为,元代黑旋风杂剧发达,但“黑旋风”曾有多位。有位“李山儿”被误认为黑旋风李逵,但性情大不相同,所以他的《双献头》故事进不了《水浒传》。而元初“儒户不当差”法规执行中有偏差,有不少财主富人冒充儒生以获取“不当差”的好处,这引起高文秀等杂剧作家揭露嘲讽。“多数黑旋风戏是调侃嘲讽一个绰号黑旋风的土财主,他冒充文人以获取‘儒户不当差’的好处。杂剧作家嘲讽他在妓院中假装文人,附庸风雅却露丑等等,这类黑旋风戏发达,联系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⑥《黑旋风诗酒丽春园》是当时热门题目仿佛征文竞赛。高文秀、王德信、庾天赐等多位杂剧家都写过此剧,嘲讽调侃在丽春院中假装文人、同妓女搞诗酒风流的土财主黑旋风。这位黑旋风火爆一时,却非梁山李逵。
随着说话艺术与杂剧发展,莽汉的新鲜刺激感和逗笑作用引起重视。莽汉刚猛坦荡、直率憨厚、好说实话,与虚伪应酬、言行不一,或者唯唯诺诺不敢讲话,都构成有趣对比。说书人夸张模仿莽汉,莽汉给说书故事平添很多对比角度、很多波澜和笑料,故事变得鲜活热闹。人们对莽汉审美增加认识并努力塑造莽汉。水浒故事原先缺少莽汉,鲁智深有些莽汉风格,但鲁智深粗中有细,有大局观。他一生特征是洒脱豪放,行事无羁绊。武松性情精警,孙二娘迷药迷不倒,飞云浦多人暗算不成。他们均非莽汉。莽汉非李逵莫属,他缺少文化与社会经验,说话做事愣头愣脑,一身黑肉连鬓胡子,很适合黑旋风绰号,这绰号与形象富有艺术张力。李逵经常伴随宋江,如同张飞刘备、刘文政朱温,容易构成对比。李逵愣头楞脑乱讲话,宋江经常命令李逵闭嘴,这活跃书场气氛。李逵比宋江更黑,却称宋江是黑汉子;很多小事,两人都形成有趣对比。李逵赌博耍赖打人,宋江制止并付 “医疗费”,两人吃鱼也有很大差别,细节生动人物鲜活。金圣叹认为这种对比关系叫做“形击”,属于重要艺术原则。张飞刘备,程咬金秦琼,牛皋岳飞,李逵宋江,互相伴随碰撞对比,塑造人物相得益彰。李逵故事中, 江州阶段是精彩开头。李逵上山后,莽汉戏份理当猛增,怎样编写很让人关注。
(二)李逵“莽汉故事”的编写特点与编写者
李逵故事实际可以分成几块,可能是分别编写的。江州故事生动鲜活,热辣紧凑,可能是说话人讲述的故事。李逵上山后故事很快增多,如他下山接母亲;如他多次“出差”:跟随吴用、戴宗、宋江、燕青等人下山办事,途中他经常出麻烦。孙楷第先生指出李逵很多故事是移植其它小说戏曲改成的。“李逵杀四虎”来自《夷坚甲志》卷14《舒民杀四虎》。“李逵遇李鬼”来自《夷坚丁志》卷4《朱四客》。李逵想杀罗真人反被罗真人戏弄折磨,来自《夷坚丁志》卷9《陈靖宝》[21]。遇李鬼和杀四虎,都在“李逵接母”一个故事中,可见编写者密集运用《夷坚志》材料。目前可知李逵故事用《夷坚志》材料3篇。但宋代洪迈《夷坚志》原有420卷已经散佚,现存《夷坚志》只有205卷。散佚材料可能被其它书籍窃取利用。明代人编辑小说集如《艳异编》《广艳异编》《虞初志》及前后广四十家小说等等,这些小说集可能有材料原属《夷坚志》。《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1期有赵素忍先生文章《〈广艳异编〉与〈夷坚志〉关系考辨》,指出《广艳异编》与中华书局本《夷坚志》有相关篇目98篇。有些篇目全文相同,有些篇目掐头去尾。仅中华书局本这205卷中,就发现98篇相关篇目,推想还有很多故事出自失传那半部《夷坚志》,可惜无法识别。李逵故事出自《夷坚志》者可能不止3篇。
李逵故事还移植元杂剧,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写李逵燕青从东京回梁山途中,李逵搞出两个故事。双献头即著名的李逵负荆,出自康进之杂剧。“乔捉鬼”写李逵燕青投宿狄家庄,李逵头扎两个丫髻,主人误以为他是捉鬼道士,求他捉鬼救小姐。李逵答应捉鬼,条件是准备好酒好肉。李逵吃饱喝足后帯醉冲进小姐房中,砍了“鬼”又砍了小姐。
第七十四回李逵燕青打擂回梁山途中,李逵又搞出两个故事,即“乔坐衙”和“乔教学”,可能来自元杂剧杨显之《黑旋风乔断案》和高文秀《黑旋风乔教学》。笔者《论元杂剧黑旋风戏大多不是水浒戏》认为这两个黑旋风戏原本不是李逵戏,加到李逵身上不妥帖。“乔断案”环境氛围不合情理;“乔教学”简单生硬,好像紧赶着硬塞进来的。这四个“乔”戏都制造笑料调侃李逵,自己长得粗笨吓人还喜欢扮演各种人物:乔装道士捉鬼、官员断案、先生教学,都是李逵本人不称职之“乔”,另一个是李逵遇到“乔宋江”。“乔捉鬼”有意调侃嘲笑李逵假扮道士的外行可笑之处,现代人则愤怒批判李逵凶残,美国著名学者浦安迪教授愤怒又伤心,哀叹东方罗密欧和朱丽叶被大坏蛋李逵杀害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阅读感受经常存在差异,生硬匆忙地移植加重了这种差异。应该总结艺术经验否定生硬匆忙的移植,应该批评过分追求调侃搞笑的审美浅薄和明代书商逐利不择手段,但是由此断定中国文化是暴力文化,勇于上纲上线勇于定性是不妥当的,也许反映出研究的浅薄。
抄袭移植其它作品填充自己,是通俗小说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通俗小说编写及刊刻,在明初受压制,到明代中叶压制减轻,但小说稿源缺乏。建阳书商熊大木粗通文墨,他自己动手编写讲史话本《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和《南北宋志传》,杂抄野史笔记与《五代史平话》等资料,拼凑改写组合成书。尽管编写质量不高,但适合读者需求销量极好,书商们于是追随效仿他。书商们给李逵故事增添情节,增添热闹,可惜情节及文字生硬粗糙。
从抄袭移植到改写修饰,加工文学读物的水平逐渐提高。其后书商余邵鱼、余象斗,受雇于书坊的文人邓志谟、吴元泰、罗懋登等人,编写质量和文字水平逐渐提高。比较生硬的抄袭移植,逐渐被细心镶嵌打磨取代。黄霖教授研究移植打磨现象,称之为镶嵌。他的研究文章《论〈金瓶梅词话〉的”镶嵌”》,《〈金瓶梅词话〉镶嵌〈水浒〉三题》⑦材料确凿,很有说服力。李逵上山后诸多故事情节,是从其它作品抄袭移植改写而成,比较简单地组合到一起。分析李逵故事的移植水平,笔者感觉有可能是明代中叶书商所为。
此外应该看到,直到现代出版业之前,《水浒传》定本文字仍然经常被改动。例如容与堂本第五十三回,李逵随戴宗去蓟州,答应一路老实不吃酒肉,晚上却在客店偷吃。小说原来用“暗暗”描绘李逵偷吃酒肉及回去睡觉等动作[22],金圣叹评点本修改为“轻轻”,金圣叹随即评点说:“轻轻妙。李逵亦有轻轻之日,真是奇事。俗本作暗暗,可笑。”[23]仔细分析,金圣叹改动得细微传神。他其实没有定本观念,不但腰斩水浒,还嘲笑“定本”是俗本。 他若不急着表扬自己并嘲笑所谓俗本,那他很多微调性修改其实不容易发现。
五、莽汉审美的演变与李逵形象的新变
(一)莽汉审美的倾向性演变
莽汉审美故事主要在说唱文艺、戏曲与通俗小说中发展。晚明以后莽汉审美出现新倾向:保持鲁莽勇猛,消减凶悍狠辣,增添滑稽欢快,塑造具有喜剧色彩的莽汉英雄。明代后期有部隋唐题材说书,秦琼和程咬金取代李世民成为故事主人公,程咬金鲁莽勇猛滑稽欢快特点鲜明。这部说书底稿对袁于令《隋史遗文》、褚人获《隋唐演义》影响较大。“莽汉审美”的倾向性演变明显体现在清代《说唐》《说岳全传》等小说中。程咬金和牛皋是莽汉审美新发展的代表人物。程咬金的莽汉形象、独特语言和传奇经历脍炙人口。其外形勇猛粗犷一如张飞李逵,但滑稽欢快,有时候一根筋,有时候搞小聪明,吹牛骗人,笑料百出。有人只要想起程咬金和他骑着的战马“大肚子蝈蝈红”就乐不可支。程咬金“三板斧”本领很好笑;他“劫皇杠”故事给人意外惊喜;他挑拨单雄信罗成打架,动机简单而后果严重;他当上瓦岗寨“混世魔王”,却又极尽调侃反讽。他后期作为唐朝老将,常凭借三板斧本领与吹牛激将法突破重围,成为回朝廷搬救兵的专家。当代程咬金影视剧大热,程咬金“招亲”故事成为文艺热点。主演程咬金者太多,人们分别称之张卫健版、姜武版、林子聪版、贾石头版、德力格尔版、郭冬临版,争议谁演的这个莽汉英雄更可笑可爱。
牛皋的莽汉故事同样越来越生动丰满,牛皋一贯勇猛鲁莽,也动脑筋耍小聪明,产生很多喜感。选入中学课本的“牛皋问路”和比武故事趣味盎然,令人发笑又耐人回味。牛皋醉酒打死番将临阵招亲故事,很有喜剧色彩。牛皋去金营下书谈判的戏受热捧。牛皋装扮成文官前去谈判,找不到合体的文官衣帽,硕大身材穿戴小号衣冠,形象搞笑。他进入金营后言语动作却有一种昂然傲岸气概,常常令人赞叹敬佩又忍俊不禁,堪称莽汉审美之奇葩。
《明英烈》胡大海故事也反映莽汉审美的发展。评话中胡大海是朱元璋结拜老弟兄,武艺较好见识广爱管闲事,自我感觉很好还富有表现欲望。战场上遭遇强敌,平素遇到难题,他都喜欢出头,经常晃晃大黑脑袋,挺挺胖肚子上前。有时候他大发奇谈怪论,出人意料,但也挺有说服力。有时候他猛打猛冲,打法类似程咬金三板斧。他经常能让听众惊讶佩服,笑成一片。早期莽汉审美故事,突出人物的鲁莽凶猛狠辣;后期莽汉审美故事,突出莽汉带来的诙谐欢乐。苏州评话名家张鸿声表演胡大海形神俱佳,人称“活胡大海”。国家领导人陈云也与众多书迷一样,称张鸿声为胡大海。程咬金、牛皋、胡大海们勇猛鲁莽伴随滑稽诙谐欢乐,“莽汉审美”形成一种新风采。
(二)书筋和副净艺术对莽汉审美的影响
书筋艺术清代以来说书中形成书胆书筋的艺术分野。书中正面人物主要分为书胆和书筋。书胆类似故事主人公,书筋是书胆的陪衬对比者。书筋串联线索、营造事端、活跃气氛、发噱搞笑。它对推进故事、搞活书场气氛至关重要。书筋是比喻说法,筋不是骨架,但软硬兼备,坚韧有弹性,连接人体诸多要害,人若无筋则无法运动。书筋言语行为诙谐独特,他很能惹是生非,营造笑点,引入新线索和人物。在《说唐》书目中秦琼是书胆,程咬金是书筋。《岳传》中岳飞是书胆,牛皋是书筋。《明英烈》中徐达常遇春是书胆,胡大海是书筋。随着对书筋的重视,一些原来没有书筋的作品增加了书筋,如《施公案》增加的小脑瓜赵璧,在书中已经据有重要地位。也有不少原来就有的人物增添了书筋的戏份,如《三侠五义》中蒋平,《彭公案》中杨香武等人。这使书筋形象和性格类型更丰富。书筋艺术的发展,对莽汉形象塑造有很大影响。
《水浒传》增加李逵的戏份,很多戏份具有书筋特色。很多“出差”活动,比如吴用下山动员朱仝、游说卢俊义;戴宗去请公孙胜;宋江去东京联系招安;燕青去打擂。吴用、宋江、戴宗、燕青等精明人物为什么带李逵同去? 李逵闹着要去的解释其实勉强。他经常惹是生非,但却不断“出差”。宋江、吴用、戴宗、燕青们简直有意让他 “搞事情”。其实这是说书人设计的,这样书情紧张又好笑好玩,书场气氛热闹,才能吸引听众。
李逵在高唐州下深井去救柴进,他突然变得“机智”,叮嘱大家不能中途割断绳子,于是吴用就责骂李逵:你最狡猾!这其实是营造笑料。李逵跟戴宗“出差”的路上偷吃酒肉,金圣叹亲自修改文字,让李逵动作更传神可笑,第二天受惩罚更有喜剧感。这反映李逵故事发展中,参与者努力营造喜剧效果。书场孕育的审美情趣影响莽汉形象塑造,李逵形象的发展变化,受这种审美情趣影响,不断追求欢快调侃和喜剧意蕴。
副净艺术中国戏曲生旦净丑行当特色与地位,长期处在发展变化中。清代后期京戏各行当都出现一流名家,唱念做打功夫身法、主要剧目和造型都初步形成经典,随之形成的同光十三绝堪称行业标杆。分析这十三人,感觉不同行当间地位差异很大。十三绝中程长庚谭鑫培等生行六人,梅巧玲等旦行五人,刘赶三等丑行二人。十三绝没有净行人物,反映净行之处境尴尬。净行分正净副净,正净饰演的著名人物,如怀抱铜锤的红脸徐延昭、黑脸包公等,无疑是舞台上重要人物,但这种著名人物常被跨行串演,包公徐延昭等人物通常由生行名家串演。过去净行唱功偏弱,包公徐延昭都有大段唱词,生行名家串演确有道理。副净即二花脸的表演,过去通常唱词少唱功弱,更多依靠身架动作和念白,人称架子花脸。架子花脸难挑大梁只能配戏,其不入十三绝的原因在此。然而副净艺术不断发展,行当地位持续上升。实际与“同光十三绝”基本同时期的庆春圃、徐宝成和钱宝峰等副净名家,所演张飞、李逵、牛皋等副净戏已经颇有成就。庆春圃的传人黄润甫对副净艺术贡献很大,唱法提高很明显,擅长运用炸音以显出顿挫洪亮,适合表现豪放直爽性情。他又能运用小腔拖拽摇曳,显得唱腔丰富多变化。光绪后期北京流行两段京戏,堪比康熙时期“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两个唱段。这两段京戏一是生行名家谭鑫培《秦琼卖马》唱的“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一是副净黄润甫《丁甲山》李逵唱的“真宋江,假宋江,真假的宋江害俺李逵遭了殃……”⑧
京戏形成后长时期生行称尊,精忠庙庙首都由生行担任。直到时小福和王瑶卿之后,旦行地位才明显上升,随后产生四大名旦。四大名旦鼎盛时期,海内外媒体以梅兰芳为中国戏剧代表。副净艺术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经过黄润甫侯喜瑞郝寿臣大幅度变革,袁世海尚长荣精益求精继续提高,副净挑大梁的剧目不断产生,业内地位大变。袁世海多年担任中国京剧院领导,尚长荣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可以类比清代的精忠庙庙首。央视戏曲频道常见副净名家杨赤舒桐安平等人教唱副净戏尤其李逵戏。这类情况直接联系副净地位的变化,联系李逵形象的演变,也反映文艺行业及戏迷对李逵的评价。
(三)文艺实践中李逵形象的新变化
说书唱曲、戏曲影视等文艺类别互相渗透影响,人物形象不断变化而非静止,构成动态发展特点。李逵形象在表演艺术中的发展变化从未停止,万历38年的“水浒传定本”容与堂本中,对怎样描写李逵,就表现出两类追求:一方面欣赏李逵劫法场奋不顾身,勇猛冲杀;另一方面反对他滥杀百姓,晁盖不认识他却大声阻止他,“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24]其实比容与堂本早两年,万历36年苏州许自昌创作的32出传奇《水浒记》写劫法场,已经由晁盖出面阻止李逵滥杀,大声呼喊不可伤害百姓。
《水浒传》文本一直在变化,即便一般认可的容与堂本之后,仍有袁无涯全传本与金圣叹腰斩本的大幅度变化。而各地说唱文艺和戏曲班社风貌各异,变化更多。直接面对听众观众的表演性艺术,生命活力就在于不断创新。这些表演性艺术全都修改李逵劫法场滥杀,具体写法各不相同。有的改为李逵砍翻刽子手后,立即与梁山兄弟们保护着宋江冲出去;有的改为李逵只顾追杀官员,与官兵搏斗;扬州评话注意细节合于情理。王派水浒《宋江》第九回《劫法场》⑨,突出现场环境与李逵心理活动,强调李逵绝不可能滥杀百姓。现场环境是:江州知府亲自监斩,出动五百士兵七十狱卒,刑场布满士兵。 李逵心理活动是:砍翻刽子手之后,紧紧守住宋江戴宗。二人还带着脚镣,基本昏迷不能动。李逵无法带他们离开,周围却有大批官兵。李逵要保护二人,还要防备自己身后,连分神给二人除掉脚镣都不敢,心中焦急万分。
很快一个魁梧大汉冲过来,这是梁山赤发鬼刘唐。他也是莽撞人,看见宋江戴着脚镣,想给宋江砍开,但是没同李逵勾通。李逵误会他是敌人,抡斧子砍刘唐,刘唐挥刀迎敌,二人搏杀如拼命,凶险无比。幸亏浪里白条张顺冲过来大喊:李大哥刘大哥住手!自己人!在此处王少堂作出特别解释——“以前说书的说到这里,就让他们狠狠地斗了半天,实在是万无让他们斗这么长时间的道理。何以呢……”[25]以下就解释为什么不让二人斗下去,第一要迅速撤离。第二吴用刚到江州就安排本地好汉张顺寻找李逵,张顺才能及时阻止二人相斗。⑩至于王少堂说以前这二人“狠狠地斗了半天”, 笔者曾询问扬州老年书迷。对王派水浒过去的说法,有人还记得而且留恋,说过去李逵斗刘唐非常好听:莽撞汉遇粗鲁汉,黑胡子对红胡子。双板斧斗大朴刀,山东人骂山西人。说书人生动模仿绘声绘色,很吓人又逗人,火爆热闹好听得很。但是书情须要修改时,就要舍得砍掉。“王派水浒”长期打磨,不管是李逵恶斗刘唐,还是张顺赶来阻止,都改动了小说中李逵劫法场滥杀,改动得越来越合情理。
过去各地说水浒的艺人众多,说法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扬州评话虽然“王派水浒”影响大地位高,但另有宋承章、马凤章、马春芳一派长期并立。王派内部人们仍追求自己的特色,王少堂弟弟王少卿重点说“后水浒”说时迁,与王少堂就不相同。说唱艺术不断创新追求特色是生存之道。据说有一种说法,由李逵背着宋江向外冲,他同时砍杀挡路碍事者,砍开通路,血肉横飞。说书人就此议论一番:说有人看热闹爱往前挤,遇到危险躲不开,被打架误伤;被惊马踏伤;有人丢了钱包;有人丢了鞋子一拐一拐;有人被误认为打架斗殴分子,被官府抓去。说书人模仿狼狈者,编造噱头笑料,总结社会经验,能讲好长时间。扬州评话遇到这类情节很喜欢借题发挥,王少堂讲武松杀嫂请街坊赴宴作见证,重点讲两个老头子并非街坊,但是爱占便宜吃白食,想方设法混进去,结果大受惊吓折磨,成为被嘲笑恶搞的主要对象。这类说法着眼点调侃爱吃白食或者爱凑热闹者,发挥“活评”,为此渲染情节不惜夸张。
也有另一派说书艺人专门对此较真,说李逵根本不可能砍杀围观者,因为宋江嘴里塞着麻核仁已经昏迷,李逵必须双臂反搂双手紧扣以免宋江滑落,遇到挡路者只能用脚踢用头顶,怎么能抡动两柄板斧砍人?更不可能着地卷去。板斧短柄,必须用地趟拳的翻滚身法才能着地卷去,背上还能背着人吗?这种说法着重讲解模仿武术动作,征服听众纷纷点头,称赞先生有学问。说书唱曲等表演艺术是“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常有变化。《水浒传》小说中李逵活剐黄文炳吃烤肉,扬州评话王派水浒《宋江》早就改为:宋江痛骂黄文炳之后,让李逵处死他。李逵把黄文炳拖到江边一刀杀死,尸体一脚踢下水去。2010年版水浒电视连续剧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江切齿痛骂黄文炳,激愤处拔出短刀亲自捅死他,随即让人拖走。明末张岱早就指出柳敬亭说武松与《水浒传》文本不同。武松书目,王少堂父辈能说50天,王少堂能说75天,不断创新是说书行业生存需要。
副净艺术的发展与李逵形象塑造,堪称互为表里。黄润甫弟子侯喜瑞对李逵戏用力甚勤,他在常见的大身段亮相,走高步大步的传统身法之外,另创一套小身段法,专为适应《清风寨》即《嫁李逵》的表演。李逵燕青借宿,遇上强盗抢亲,李逵穿女装顶盖头装新娘忸怩坐进花轿,燕青冒充新娘的弟弟跟去送亲,他们到山寨后大打出手。《嫁李逵》侠义气概搞笑风格很受欢迎,侯喜瑞演此戏最忙,经常一天赶两场。黄润甫私淑弟子郝寿臣毕生研究副净艺术,提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主张,要身架好、做功好、念白好,又要达到正净铜锤花脸的唱功。郝寿臣精心锤炼《李逵探母》大段唱词,唱腔跌宕起伏,适合表现感情变化。他塑造的李逵勇猛鲁莽又憨厚淳朴,还带着童心。这种加工磨砺一直持续,近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上海京剧院名家安平,都曾在央视戏曲频道教唱李逵戏,唱腔变化很有趣味。李逵负荆故事中,随着心境变化,山路上小鸟叫声,李逵听来大不相同。开始他心境好,自称能听懂快乐小鸟说什么,到后来他却感叹,小鸟叽叽喳喳原来是嘲笑自己蠢笨如牛。李逵童心可爱的一面如睹。
上海京剧院《黑旋风李逵》陆续打磨将近70年,近年央视戏曲频道播出新排全本。安平饰演李逵,大段激昂的西皮流水,唱功一流。念白与做功特色鲜明,风搅雪转换自然,铿锵炸音自然发出,略显笨拙又诚挚的表情动作,无愧架子花脸传统强项。剧中其他重要人物扮演者,不少是麒派、荀派代表人物。众多大派名家来配戏,反映副净戏今非昔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袁世海尚长荣乃至杨赤等人培养的新一代副净,唱念做俱佳,擅长表现人物的复杂厚重与可爱之处。2016年大连京剧院杨赤组织“纪念袁世海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全国巡演后再会演数日,排出的大多是副净大戏,堪称架子花脸大检阅,甚至可以戏称为李逵大会。
怎样鲜明简捷地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特点? 中国文艺有一重要创造,就是绘制戏曲人物脸谱。红脸、黑脸、二花脸等各种脸谱及其涵意,京戏和地方戏基本统一。戏曲脸谱具有稳定性特点,也允许变化调整。当然这须要行业普遍认可,要有足够权威性。在戏曲脸谱中,旦行生行人物,脸谱大体本色化,最难把握就是副净脸谱。经过长期酝酿,1962年国家邮电部设计发行一套著名副净的《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共收张飞、李逵、鲁智深、孟良、黄盖、廉颇、孙悟空、窦尔敦8人。这8人艺术史地位太重要,脸谱设计必须足够权威,为此曾深入征询学术研究部门和表演单位的意见,聘请戏曲史、导演和表演名家周贻白、马彦祥、翁偶红、裘盛戎、李少春担任设计指导,邮票设计名家刘硕仁具体设计,脸谱谱式和细节都反复推敲。由于文化革命影响,这套邮票设计之后未能及时发行,也因此获得充分锤炼完善,直到1980年1月才发行。李逵脸谱的确定,很能反映对这个人物精神风貌的认识。最早李逵脸谱谱式是黑三块瓦脸,强调性情勇猛凶悍。但是晚清以来,李逵戏数量增多变化很大,《嫁李逵》《丁甲山》最流行。1949年之后,《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演出最盛。李逵脸谱谱式发生重要变化。邮票的李逵脸谱选用《黑旋风李逵》基本谱式即蝴蝶脸:
李逵黑色眼窝、黑色耳毛、紫棕色眉毛,印堂红火焰象征人物性情热烈奔放,突出人物正直大气又鲁莽单纯的特点。粉色脸蛋,红色嘴唇,黑色开口髯,头戴马尾鬃帽,鬓插一支红花,富于喜感。中国京剧院袁世海再传弟子刘魁魁主演的《黑旋风李逵》,俗称青春版《黑旋风李逵》很受关注。刘魁魁年轻,嗓音清脆,动作幅度大又轻快,李逵性情可爱之处和剧作的喜剧色彩鲜明。《黑旋风李逵》由元杂剧《李逵负荆》和清代《丁甲山》发展而来。著名学者王季思把《李逵负荆》评为中国十大喜剧之一。李逵脸谱的修订完善,适合这部情趣盎然的误会型喜剧。
“莽汉审美”联系着背景深厚的审美风尚的发生发展,诸多审美思潮文艺风尚的发生发展,如俄罗斯文学的“多余人”,如文革结束不久的“感伤文学”,无不联系深厚的文化背景。莽汉也好,多余人和感伤者也好,并不是所谓完人,而是文艺审美思潮发展历程的真实反映者。民族文化孕育一个经典故事,总要经过长期发展不断提高,总表现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三国水浒故事都经历野史笔记、民间传说、说唱艺人、戏曲艺人、小说戏曲作家长期加工,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不断完善,逐渐趋向定型,其影响同样波及文化艺术诸多领域。研究民族文化经典故事,如果只看小说文本,甚至只看所谓“定本”显然不够。 实际“定本”常有难定之处,如金圣叹不但改动容与堂本文字,还批评容与堂本为俗本。他腰斩《水浒传》力度很大,但是清代三百年却流行腰斩本,这反映容与堂本清代三百年未能定于一尊。经典故事的文本怎样确定呢?必然反复修订,紧密结合艺术实践。郭沫若《〈孔雀胆〉的润色》曾指出:“现在的莎士比亚的剧本是经过好些次的演出、改版、增删,然后才成为定本的。”[26]所谓莎士比亚原稿就是定本的说法,其实是想当然。 既是演员又是翻译家的英若诚古稀之年出版《英若诚名剧译丛》。其中莎士比亚剧作早已有朱生豪、卞之琳、方平诸多翻译本,英若诚为什么还要自己翻译莎士比亚剧作呢?他的解释是:尽管这几位翻译者都是大名家,但是他们翻译的莎翁剧作文本并不适合舞台演出,舞台演出呼唤重新翻译。研究民族文化经典形象的生成和演变,对其整体态势和来龙去脉应该全面把握。如果只盯住小说史上一个版本,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即便称作文化批判,实际很难把握文化发展的博大精深与复杂。小说文本有一个发展定型过程,戏曲与说唱文艺则不断发展,李逵形象不断提高,不断建设演变,这也反映不同人群把控问题的气度和模式不同,值得文学研究者反思。
余论:李逵风骨的可贵之处
莽汉审美经历了漫长曲折道路,矫正原来一味鲁莽凶悍的人性缺陷,发展诙谐欢快的审美倾向,这当然很可贵,然而保持莽汉审美原有的正直勇猛坦诚,同样非常可贵。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感觉遗憾。或许一味迎合听众观众的娱乐趣味,或许有意避免正统压力,晚清以后新产生的莽汉书筋著名人物,如金头虎贾明、小脑瓜赵璧、小片刀房书安等人⑪,固然生动有趣,但有时候简直令人失望。有的人傻愣憨粗,甚至没心没肺,其精神状态单田芳概括为: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有的人很机灵鬼点子多,喜欢恶作剧,经常作怪搞笑。然而正直勇猛坦诚方面感觉不够,缺少执着厚重气概,这种精神状态令人惋惜。人们以谐谑调侃应对沉重的外部环境,受到的压力固然会减轻,但是也有可能因此混世玩世,缺少执着厚重的正直风骨。贾明赵璧房书安们有时候如此,甚至已经成名的莽汉英雄也容易与世沉浮。清代有几种《说唐后传》“说唐三传”之类作品,对程咬金等莽汉英雄的把握就显得谐谑喜乐有余,忠厚正直不足。思想性情决定人的行为,张飞李逵这样有厚重风骨的莽汉不可多得。当张飞认为关羽卖友求荣,古城会他竟要取关羽人头。当李逵认定宋江抢男霸女,便毅然砍倒杏黄旗,再去砍宋江脑袋。这正体现莽汉鲁莽坦诚正直本色。莽汉审美应该矫正过分凶悍狠辣的弊端,但能否坚守本色坚守风骨非常可贵,这承载人们的理想愿望和精神寄托,这是中国文化值得继承的魂魄。
注释:
①水浒人物研究特别是李逵形象研究是近些年研究热点,参与研究的著名学者与青年才俊很多。一个重要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是暴力文化与黑帮文化,李逵是其典型代表。这类著述已经出版很多,如刘再复《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无斋主人《黑话水浒——梁山的黑帮岁月与江湖法则》,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十年砍柴《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韩立勇《宋江是怎么当上老大的》,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郭帅《揭秘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沈阳出版社,2018年;辛可《逼下梁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仓土《李逵日记》,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年,等等。因为《水浒传》李逵有具体故事和生动形象,上述否定李逵的观点影响很大。
古代小说研究界很多人不赞同上述观点和研究方法,认为应当深入历史文化与文艺思潮研究,深入挖掘水浒文化演变线索及规律,为此曾举办过多次会议。
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院是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4月14-16日,菏泽学院水浒研究院与山东水浒学会举办高端论坛,复旦大学黄霖、福建师大齐裕焜、《明清小说研究》萧相恺、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南开大学宁稼雨、新疆师范大学胥惠民、山东师大杜贵晨、山东大学王平、扬州大学董国炎等人集中讨论《水浒传》文化价值和人物性质,认为李逵形象研究已经成为水浒研究一个“死结”,须要作为典型深入解析。笔者认为 “莽汉审美”研究是理解文艺思潮发展与李逵形象演变的决定性深层原因。水浒小说文本发展过程中,戏曲与说唱文艺发展演变中,李逵形象不断变化提高,受到各类艺人和文人长期修改加工。这个艺术形象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进步是同步进行的。
②见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怀林《水浒传一百单八人优劣》;第188页《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第206页李贽《忠义水浒全书发凡》;第284页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第290页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回评》等文。
③见董国炎《论水浒文化两重矛盾碰撞与起伏式传承》,载于《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④⑤参见董国炎《论〈水浒传〉对〈五代史平话〉的承袭》,载于《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1期。
⑥参见董国炎.论元杂剧黑旋风戏多数不是水浒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6):62-68.
⑦见黄霖《论〈金瓶梅词话〉的“镶嵌”》,载《文艺研究》2016年第4期;《〈金瓶梅词话〉镶嵌〈水浒〉三题》,载《学术研究》2020第5期。
⑧京剧水浒戏的名称,常与元明水浒戏名称不同,内容则比较接近。《丁甲山》相当于《李逵负荆》。也产生新编之作如《清风寨》又叫《嫁李逵》,曾经是最受欢迎的剧作。
⑨1950年代扬州市组织“扬州评话研究组”,整理评话名著。王少堂《宋江》评话在1962年整理完成,当时未能出版,文革后1985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署“王少堂口述,扬州评话研究组 孙龙父、陈达祚整理。”
⑩扬州评话对李俊张顺等江州好汉的描写与《水浒传》小说不同。小说写梁山好汉劫法场之后退到江边,李俊张顺恰好驾船到来。扬州评话改为好汉们提前联络好,吴用统一指挥调动,张顺参加劫法场活动,重点负责联络李逵。
⑪金头虎贾明是《三侠剑》的书筋人物。小脑瓜赵璧是《施公案》演变的《五女七贞》的书筋人物。小片刀房书安是单田芳《白眉大侠》的书筋人物。此人原是清末《续小五义》中反面人物,细脖子大头,手拿小片刀,喜欢吹牛。单田芳成功地改造发展他成为正面营垒的书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