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运用研究*
2022-08-30刘彤彤王西阁
刘彤彤,王西阁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我们的党永不变质、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菏泽市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教育性和先进性等特征,是当前以及今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对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优化运用,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一、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价值等的先进意识形态,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载体来记录、传承这一历史进程及其影响的文化总和[2]。中国共产党受命于危难之际,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红色文化资源。
菏泽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根基深厚。1919年,由山东问题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解放了菏泽人民的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在菏泽的传播。1927年10月,菏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曹州支部建立。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菏泽,先后组建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支队等9支人民抗日武装,是重要的敌后抗日战场;在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鲁西南战役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革命峥嵘岁月的洗礼,菏泽大地上形成了丰富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红色人物故居、红色纪念建筑、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与场馆等(详见表1);而且包括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各类反映革命精神、革命信念的红色历史文献、红色文艺作品等(详见表2)。
表1 菏泽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示例
表2 菏泽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示例
二、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尤其是发生在菏泽境内的很多战役和英雄事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和运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较之于其他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菏泽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独特的精神资源,承载着党的奋斗历程、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及崇高精神,体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风貌、行为逻辑。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广大公民直接从历史源头体会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的条件下如何用鲜血和生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捍卫共产主义理想,认识到人民和历史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当代公民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感。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传输教育信息、增强良性互动、提升吸引力等作用。菏泽红色文化资源存在方式多样,表现形态丰富,将其加以挖掘运用,不断优化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例如,菏泽红色文化资源中所包含的历史遗迹、纪念场馆等物质文化资源,能够以实体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真实的历史环境。通过实物“代入”、实地参观,变抽象的理论传递为具体的情感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回顾红色历史,感受当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当今世界已经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这种教育方式相对缺乏吸引力,受教育者参与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将理论宣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能够增进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尤其是菏泽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地区,既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风貌,又兼具革命历史遗迹的丰富独特与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之旅”“红色文化研学”等项目,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中,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公民理想信念、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菏泽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重视度不断提高,菏泽市委宣传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菏泽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创新了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认知传播方式,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仍然存在着资源挖掘与运用程度较低的问题,制约着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内容挖掘运用不充分
从现有资源的挖掘运用分布来看,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开发,降低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菏泽挖掘运用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在菏泽市区、郓城、单县、曹县等地,周边其它区域红色资源开发和运用程度较低,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展地区,还存在大批待深入挖掘和开发运用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位于鄄城县西北部的强渡黄河遗址,刘邓大军曾在这里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渡河战斗中,鄄城1 400余名水手,400余只渡船参加了战斗,8 000余名民工为大军过河挖船坞、铺路、供应茶水和食物,处处彰显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和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的核心内容。鄄城强渡黄河遗址是对党员干部、人民军队等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优质红色资源,但目前该区域资源开发相对薄弱,亟需进一步整合挖掘,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此外,从现有资源的运用类型来看,存在重物质运用、轻精神提炼的现象,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菏泽重点开发和运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以革命战争遗址、红色纪念建筑等物质资源为主,但对于能够体现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特色的诗词歌谣、革命故事等非物质资源的挖掘工作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忽视了对其蕴含的精神意蕴和红色基因进行全面地整理和阐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实现由外化向内化转变,无法达到启润心灵的效果。
(二)运用方式欠缺创新力
采用何种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运用,直接影响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现实融入和效果实现。就目前来看,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对资源所在地和发源地的保留或重建上,如建设革命纪念馆、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和大型纪念雕塑等。这种以静态展示为主的传统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在传达红色文化信息时,更多依赖于受教育者单向度的主动获取,缺乏有效互动。如陈列在纪念馆中的文字资料、图片文物等,如果受教育者在参观时不主动浏览,这些红色文化信息将无法进行及时传递。此外,由于纪念馆、博物馆等以场馆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资源场景模式较为固定,传播红色文化信息及红色精神时,更多依赖于场馆解说人员的单向输出,使得受教育者容易产生乏味感和单调感,无法真正体悟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魅力,或陷入“听起来感动、生活中无行动”的误区,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只有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方式,才能确保其有效传播,促进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开发主体合力相对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运用需要多方主体合力推进,在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具体的实施和运用中,菏泽市各级政府部门、高校以及企业主体间的合作互动有待增强。政府在宏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过程中,菏泽市各级政府没有制定区域性的操作细则,相关的公共财政支出较少,使得位于菏泽偏远地区的一些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葺工作以及红色纪念建筑设施的更新没有及时跟进,红色文化事业建设以及红色产业的培育也需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效率和育人功能的发挥。高校承担着使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的重任,但菏泽的高校普遍缺少相应的参与意识和共建意识,对于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含义及其挖掘运用等问题学理性研究不够,依托政府和企业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不仅应注重经济效益,而且应注重传承红色文化、服务人民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菏泽有些企业缺乏与政府、高校的有效合作,致使部分红色文化产业项目缺少资金及研发技术的支持,仅进行了较浅层次的开发,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
四、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化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好菏泽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菏泽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具体优化策略。
(一)加大整合力度,促进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
针对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但在挖掘运用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推进各个区域协调开发,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共同挖掘。
首先,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菏泽红色文化资源库。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统计,再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考察等方式,整体把握当前菏泽各县(区)红色文化源开发运用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对目前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类别、分布区域等进行录入,对开发运用程度和等级进行划分,对包含的红色革命事件、红色教育价值进行阐明,对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运用方向进行规划。
其次,对于以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纪念馆等物质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修缮和保护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分布情况,整体规划、打造一体化红色教育平台。可以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以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出红色旅游项目,设计红色教育线路,串珠成线,消除由于资源分布范围广造成的受众面范围狭窄以及与人们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促进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整体性运用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最后,从精神层面深入挖掘、整合提炼革命文物、文艺作品等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避免简单化、肤浅化的运用。革命文物、文艺作品不仅仅具有陈列展示、宣传吟唱的作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在对革命文物进行展览、对红色文艺作品进行传播时,应进一步阐明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是如何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扬共产主义精神的,完整传达其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和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引领作用。
(二)创新运用方式,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日益兴起的信息技术热潮下,面对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也要应时代之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方式创新,使之真正发挥其育人效果。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技术,多渠道推动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弘扬。积极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扩大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广度,让更多的人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菏泽红色革命历史,随时随地学习菏泽红色文化知识、感受菏泽红色文化精神,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红色精神的弘扬与践行,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将数字信息技术与菏泽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建立数字化红色资源情景体验场馆。利用全息影像、VR 虚拟交互等技术可以对一些红色历史遗存进行全新处理,以数字化手段再现生动鲜活的红色历史遗迹、还原红色革命历史事件,辅之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和音效,使公众在近距离的立体感受和动态体验中回顾红色历史、品味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之中。
(三)增进主体联动,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长效运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开发合力。惟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掘更多红色文化资源,更高效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首先,政府是主导,承担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职责。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发挥监管责任。对于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各种不当行为,政府应及时进行处置,切实履行保护职责。另一方面,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促进公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自觉。借助高校平台,充分利用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公益性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菏泽红色文化的宣传。结合相关企业,对菏泽红色革命老区以及农村地区的红色文化产业进行培育,推进红色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红色文化服务设施向偏远农村普及,推动菏泽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人民、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其次,高校是主体,承担着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开发,并积极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加强对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理论体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外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开发与保护方法、评价与反馈等。”[5]推动菏泽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进大学生对菏泽红色文化的体会感悟。另一方面,做好红色文化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和引领工作。依托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与菏泽公益性红色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组织教师面向社会及企业进行红色文化宣讲,通过讲好菏泽红色故事,发挥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对公众的教育激励作用,使红色文化及精神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力量。
最后,企业是重要参与者,承担着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任。一方面,以政府扶持为支撑,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积极走融合式发展道路,为菏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运用提供产业化支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教育培训、艺术等行业进行融合,培育菏泽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菏泽红色教育基地,打造菏泽红色文创品牌,形成具有菏泽特色、发挥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尝试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开发模式。“依托高校的思政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科学研究平台,以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发挥高校理论创新与科学研究的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