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导管在Ⅲ期喉癌术后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8-30季万丽
季万丽
喉癌是咽喉头颈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几乎达到20%。目前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以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其中外科手术是首选[1]。但外科手术后仍需要辅以静脉输液治疗,且输液时间长,因此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使用PICC,但PICC 并发症较多,如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和导管脱落堵塞等不良现象。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当输液时间为1~4 周时可以多使用中线导管[2]。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指导支持,中线导管尚未在国内各个医院推广普及。为了提供可靠的最佳静脉输液途径的临床实践证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中线导管和PICC 在Ⅲ期喉癌术后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自愿和随机的原则纳入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Ⅲ期喉癌术后患者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 例。观察组患者男21 例,女18 例;年龄44~78 岁,平均年龄(64.6±7.1)岁。对照组患者男20 例,女19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4.8±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明确诊断为Ⅲ期喉癌者;②选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③术后无其他传染病者;④静脉输液时间预估>2 周者;⑤血液常规检查和凝血4 项均正常者;⑥可以耐受血液检查和B 超检查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临床明确诊断为Ⅲ期喉癌但选择接受生物疗法或放射疗法者;②受穿刺一侧肢体有感染现象者;③有血栓形成史、手术创伤史或穿刺放疗史者;④意识功能障碍且沟通不畅者;⑤不愿配合者;⑥病历资料不全者[3]。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中线导管进行静脉治疗。选用美国B-D 公司制造的19G 导管作为中线导管,并放置4Fr 导管以减少血栓形成;1 对无菌手套,1 张无菌治疗巾,2 张无菌纱布,无菌透明膜若干,可撕裂导入鞘,20 ml 注射器,20 ml 肝素盐水,肝素帽和75%酒精,碘伏;其余与静脉输液一致。置管操作:可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肱静脉,但贵要静脉是首要选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穿刺侧前臂外展成90°,无菌治疗毛巾放在穿刺臂下。选择要刺穿手臂上的穿刺点,并在穿刺点范围面积>20 cm 部位完成皮肤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均使用75%酒精擦拭3 遍,而后使用碘伏擦拭3 遍。将压力脉冲带绑在穿刺臂上方,选择向下倾斜的方向15~30°刺入针头,回血后降低针头的角度,然后再次进针0.2 cm,将压力脉冲导管送进10 cm 后撤回导入鞘,使导管可以完全插入。取下导线后用20 ml 肝素盐水冲洗导管,连接肝素帽并密封导管,并用外部无菌敷料固定导管。记录整个置管操作过程。对照组患者行PICC 进行静脉治疗,选择美国B-D 公司19G 型号的单腔导管,其余与静脉输注相同。置管操作与观察组相同,去枕头使患者平躺,暴露穿刺部位,选择穿刺部位后消毒处理并建立无菌屏障。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手术。穿刺完成后检查血液回流是否正常,并用无菌敷料固定导管。置管结束后导管尖端的位置通过X 射线确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效果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改善,预后生活质量良好;有效: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好转;无效:患者病情基本没有变化甚至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导管脱落、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血流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喉癌患者术后病程较长,住院输液治疗时间通常为2 周。中线导管可以保留很长时间,以满足患者术后辅以输液治疗的需求。喉癌手术后经常需要使用抗菌类药物和营养支持,所需药物pH 值大多在4~9 之间,这种药物不会影响中线导管治疗,输液部位的血流速度很快,药物被迅速稀释,因此对血管壁的刺激很小[5]。此外中线导管还能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和对血管的损害。尖端处位于腋静脉内,可减少患者活动引起的血管机械损伤,确保治疗的安全性[6]。与此同时,中线导管治疗还具有以下优点[7,8]:在治疗Ⅲ期喉癌术后患者中导管脱落、阻塞、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静脉炎以及血栓形成率均较低,安全性更高;中线导管治疗方式操作简便方便,耗时短,可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可适应不同情况的变化。这种静脉治疗方式留置时间长,可以满足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且并发症相对较少,不但减轻了拔管所引起的痛苦还能缓解患者经济负担,中线导管所选择的穿刺部位和尖端位置不会对患者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9]。
中线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治疗方式,其关键环节在于置管操作,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其次中线导管的日常护理也严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日常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肿胀、发热及疼痛等炎症反应,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寻求医生帮助[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初步证实了中线导管在该类患者术后静脉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Ⅲ期喉癌术后患者实施中线导管静脉治疗临床价值突出,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喉癌的分期更加复杂,临床用药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