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观察
2022-08-30陈彦文冯燕芳黄彩霞
陈彦文,高 鄂,冯燕芳,黄彩霞
(1.肇庆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120)急救站,广东肇庆 526000;2.肇庆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肇庆 526020;3.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肇庆 526060)
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心脑血管疾病[1]。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溶栓治疗存在严格的时间窗,且治疗后存在继发性出血和血管再闭塞问题,影响疗效和预后[2]。另外,抗凝治疗也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但效果有限[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有关中医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报道逐渐增多[4]。有学者将中医治疗纳入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建设[5]。但目前临床有关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的中医治疗研究多集中于某一证型,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肇庆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派诊给肇庆市中医院的100例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风痰阻络组(54例)、风火上扰组(15例)、痰蒙清窍组(7例)、阴虚风动组(16例)和痰热腑实组(8例)。风痰阻络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5.32±10.0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4.94±2.41)h;合并症:高血压20例,冠心病12例。风火上扰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6.03±11.2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1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5.03±2.29)h;合并症:高血压9例,冠心病5例。痰蒙清窍组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4.85±12.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5.12±2.64)h;合并症: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阴虚风动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6.58±12.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0 h,平均发病至入院(5.25±2.17)h;合并症: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痰热腑实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6.82±12.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2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5.30±2.19)h;合并症: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5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肇庆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6]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者;④有精神性疾病;⑤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收集100例患者年龄、发病入院季节及疾病知晓率等资料。疾病知晓率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病因病机、脑卒中危险因素、疾病防治态度、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共5个维度,共20个条目,评分0~100分,以评分≥80分为疾病知晓优良[7]。记录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I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8]。以mRS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9]。NIHSS评分总分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0]。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100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②比较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特征、疾病知晓率。③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预后情况。④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证型分布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以风痰阻络证多见,其次为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及痰蒙清窍证,见表1。
表1 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2 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年龄、发病季节及疾病知晓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均以中老年为主,发病季节多见于秋冬季,疾病知晓优良率均低于70%,见表2。
表2 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例(%)]
2.3 不同证型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入院时BI、mRS评分≤2分者占比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3个月阴虚风动组和痰蒙清窍组患者BI评分和mRS评分≤2分者比例均显著低于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及风火上扰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及风火上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证型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2.4 不同证型患者并发症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证型患者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在基层医院,脑卒中院前急救专业性较差,部分患者因救治不及时,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机体发生退行性改变,预后较差。因此,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理疗等疗法,本研究收集10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以总结证型分布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最为多见,这与脑卒中病机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生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患者感受风火邪气,瘀阻脉络,而风为阳邪,易犯巅顶。另外,风邪多夹痰湿,可蒙蔽心窍,促进病情进展。另外,急性脑卒中病程较长,多为本虚标实证候,即素体气血亏虚,阴液不能濡养经脉,变生内风,上扰清窍而发病。此外,临床还可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及痰蒙清窍证,但占比均较小。这一结果说明脑卒中以实证居多,还可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候患者,临床应注意辨证。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发现,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患者对疾病知晓率普遍偏低,这与既往报道一致[11]。因此,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患者,临床应注意定期检查,进行早期防治,同时应注意脑卒中疾病知识的普及。自2021年开展研究以来,本研究采取“脑卒中120”早期识别法进行脑卒中知识的普及教育,即将口角、肢体、言语的异常表现作为脑卒中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有关症状,则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这种将卒中知识普及与120急救电话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简便,容易被老年人群接受,对提高疾病知晓率有益,更期望这种做法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本研究还显示,秋冬季是脑卒中高发期,这可能是因秋冬季节气温低,在低温刺激下可兴奋交感神经,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更易发生脑卒中[12],且因秋冬季冷热交替更为显著,由热转冷更易使血管收缩,增加脑卒中概率。而广东地区秋冬季寒冷指数相近,脑卒中发生率反而有平稳和下降趋势。杨文娟等[13]还进一步分析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特点,认为夏季炎热,活动时需氧量增加,动脉血管负荷增加也可诱发脑梗死。但本研究未发现这一特点,可能与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有关。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入院后3个月阴虚风动组和痰蒙清窍组患者BI评分和mRS评分≤2分者比例均显著低于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及风火上扰组,提示中医证型可能影响患者预后,风痰阻络组、痰热腑实组及风火上扰组等实证患者预后优于阴虚风动组和痰蒙清窍组虚证患者,这可能是因虚证病程长,体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风、痰、瘀等病理因素可在短期内得到清除,获得显效[14]。但本研究不同证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以风痰阻络证多见,不同证候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实证患者近期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