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

2022-08-30陈艳丹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7期
关键词:鼻息肉消融术鼻窦炎

曹 炜,万 浪,陈艳丹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 黄石 435000)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鼻窦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也可因细菌与病毒并发所致;而鼻息肉为黏膜增生,由鼻道进入鼻腔的肿物,二者常合并发生。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长期存在会阻塞鼻腔,导致通气下降,使得嗅觉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予以手术治疗,其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为临床常用微创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易引起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而鼻内镜下手术采用内窥镜探察鼻腔,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切除息肉,开放鼻窦,有效缓解患者鼻塞症状,促进鼻窦纤毛正常输送功能恢复,且对患者造成伤害小。本研究主要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鼻内镜下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两侧鼻腔内均存在鼻窦炎症状;②无哮喘及鼻部过敏史与手术史;③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疗效不佳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病、肿瘤、出血性疾病、全身感染或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5.35±5.43)岁。参照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6.14±6.44)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开展鼻腔探查,采用美创等离子手术操作系统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激发频率100 Hz,工作温度40 ℃~65 ℃。将等离子手术操作系统探头于下鼻甲前端刺入至后端,工作档位共5档,每次作用时间10~15 s,鼻甲打孔减容,每侧2~4次。对于下鼻甲后端肥大明显患者,对病灶斜行插入消融。术后对患者行抗感染消炎护理及鼻腔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进行消毒铺巾,予鼻腔部位局部麻醉,在鼻内镜帮助下将患者勾突前端黏膜切开并将骨质分离,将黏膜与骨质钳取后将前筛房打开并将内部病变组织进行全面清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实际病情,如果患者存在鼻甲伴息肉样异常的情况,需切除外侧面息肉,将内侧面息肉保留;如果患者合并有鼻道伴息肉增生的情况,则需清除所有息肉;如果患者窦内检查时发现有不可逆的病变存在,则要将患者的窦口扩大后根据CT结果行鼻窦开放术,清除病变组织,使窦内黏膜暴露。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消炎治疗及鼻腔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鼻腔通气状况、血清炎性介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 治疗效果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窦口窦腔均恢复良好;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鼻窦腔内有少量分泌物以及轻微水肿情况;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鼻窦病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 鼻腔通气状况 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鼻阻力,方法:指导患者取坐立位,上半身保持平直,正常呼吸,口鼻部覆盖鼻阻力检测仪呼吸面罩,用鼻阻力检测仪对患者左鼻腔、右鼻腔阻力进行测定,鼻阻力越低表示鼻腔通气状况越好。

1.3.3 血清炎症介质 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静脉血中IL-5和TNF-α含量变化,方法: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将其加入至离心机中分离血清,获得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5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含量。

1.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流血、鼻腔黏连、中隔穿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鼻腔通气状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左侧鼻腔鼻阻力、右侧鼻腔鼻阻力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鼻腔通气状况比较[,kPa/(L·min)]

2.3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L-5和TNF-α含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比较(,pg/ml)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若迁延不愈,会因炎症刺激而引发鼻息肉,当鼻息肉较大时,会堵塞鼻窦口的通气引流,使得鼻窦炎症状加重;当鼻息肉较小时,可予以药物治疗,临床主要以抗菌素、黏液促排剂以及短期鼻腔血管收缩剂为主。若治疗效果欠佳,鼻息肉变大,则需通过手术治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属于临床常用微创手术,此手术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可将靶组织病变蛋白迅速变性、凝固,可对出血部位有效止血,在少量热渗透作用下保护鼻腔、鼻黏膜的正常功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因组织层面和解剖结构分解不清而导致组织损伤,或因操作时温度把控不当而出现血管损伤、组织穿孔,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与之相比,鼻内镜下手术采用多角度内窥镜系统,有良好光源照明和电视监控系统,可以更精准的全方位观察鼻腔内病变、鼻腔内结构等,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参照组的82.76%(P<0.05),表明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相比,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王盈盈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鼻内窥镜下手术可准确找到鼻息肉根蒂,并将其直接钳出而不损伤周围组织正常结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疗效较好。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两侧鼻阻力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减轻患者鼻腔内狭窄程度,有效降低鼻腔阻力,从而促进了鼻腔通气能力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可全方位观察鼻腔内结构,清除病变组织准确性较高,创伤较小,因此术后对鼻腔通气功能影响小。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理基础为炎性反应,采用临床常用炎性指标IL-5和TNF-α评估患者病灶部位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5和TNF-α含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可减轻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病灶部位炎性反应,促使创面尽快愈合。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参照组的13.79%(P<0.05),表明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可减少流血、鼻腔黏连、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鼻部通气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鼻息肉消融术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