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优化布置措施探讨

2022-08-30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内容

张 侠

(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学校 安徽阜阳 236400)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也不乏教师要么不重视作业布置,简单安排,敷衍了事;要么只重量不重质,肆意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新课改倡导寓教于乐,科学安排学生的作业。这需要教师了解学情,研究教材,熟悉教法,科学设置课程。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一)作业形式单一

教师很少依据学情设置有层次的作业。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思考,不考虑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也不考虑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的难度和数量,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二)作业数量繁多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五项管理有关要求,要求小学低学段不留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各科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国家一直提倡并推行作业减负,但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缩短学生做作业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仔细地分析,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减负”并非只是减小作业量,而是在科学统筹、优化设计的前提下,减少作业量,从作业的层次、形式、内容和点评等多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课堂中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知识学习,学生逐渐失去了自我意识,缺少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毫无帮助。不仅如此,因为小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缺少一定的责任心,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长期下去,学生缺少一定的自主意识,只有在别人督促的情况下才会写作业,这对于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毫无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应当学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适当安排作业内容

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避免学生因过大的学习压力产生心理疾病。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工作中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达给教师,导致学生在各个学习环境中都没有空余的时间放松身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大量的作业压力和学习问题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教育部门下达了双减政策,其中要求教师减少作业量,禁止校外补习,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双减政策的实施表明国家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也应当根据相关的政策进行工作改进,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运动时间,同时应当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作业难度大,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设置数学作业时,我们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挑战性,又不能让学生觉得完成数学作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动力全无。适量介于这二者之间,既能带给学生挑战,又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负担,使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产生一种成就感。要想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探索一条合适的道路。为了让学生在每一堂数学课中都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难度调整作业形式,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作业内容,因材施教,有序展开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中逐渐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总的来说,数学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调整作业结构,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1.作业类型富有层次性

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安排。学生的能力不同,学习成绩自然有所不同。教师布置作业的难度相同,难免导致优等生认为做作业纯属浪费时间,而学困生无法准确回答问题,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根据学生层次类别的不同,布置难度、数量都有梯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较为简单的题目;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需要结合夯实学生基础、挖掘学生潜能两个方面布置作业。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笔者实施了分层设计作业,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诸如按公式计算圆的面积的计算题;针对中等生,设计一些需要通过先求出未知的条件,再求圆的面积的题目;针对优等生,设计一些以圆的面积为知识点的生活实践题。这样设计作业,能够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能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和挑战感。当然这个层次分类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切不可一成不变。

2.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

布置的作业应具有开放性,其体现在以教科书为基础,打破传统一题一法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尝试慢慢引导学生为自己布置作业,或者让学生带着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班同学布置作业,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还激发了其责任感和成就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要保证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切勿局限于传统作业形式。比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之前,学生对因数与倍数已经有了了解,但是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了提升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趣味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如爸爸妈妈和我一共吃了36串鱼饼,那么平均一个人吃了多少串鱼饼?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得出36÷3=12(串),从而寻找因数和倍数,认识到36是3的倍数,3是36的因数。在结合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积累更多的数学技能,逐渐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

3.作业设置富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十分抗拒枯燥的知识学习,如果教师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在作业布置时只考虑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与课堂相脱离,作业的布置也失去了一定的意义。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就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作业,结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主动写作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假如布置的作业带有较强的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做作业,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教师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喜好以及身心特点出发,适当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生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既可以测量自己的铅笔盒、橡皮、魔方等,也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测量教学楼的长、宽和高,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在小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对这种类型的作业更感兴趣。

4.提高作业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要想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证数学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不能简单地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这就容易导致布置的作业毫无意义。过于复杂或简单的作业都是无效的作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多少帮助。如果作业内容较难,学生不能攻克,就会挫伤其信心,使其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作业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只是机械、重复地完成任务,既无法巩固知识,又无法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时既要保证作业量适中,又要考虑到作业难度适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布置相关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的数学能力,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作业完成中积累更多的数学技能。比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作业内容,因为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不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当重视学生对于三角形定义的理解水平,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根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作业内容兼顾实践性

小学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力求体现实践性,作业内容切勿过于枯燥。单一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缺少一定的学习激情,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当调整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安排作业内容,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带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确定位置内容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来到操场上,让学生站在操场不同的位置,然后由一名学生开始说其他学生位于自己的哪个方位,之后再由身边的学生依次进行描述,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实践性的互动。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情境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素养。教师把学习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美以及数学课堂的乐趣。这虽然会浪费一些教学时间,但是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能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意义。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当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既是家长的期盼,又是国家的期望,更应是教师的追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目标的实现需国家、社会、家庭,尤其是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教师需要用心备课,了解学情,熟悉教材,深谙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为学生布置富有层次性、趣味性、有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内容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特别号都有了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