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
2022-10-31周琴
周 琴
(阜南县鹿城镇第十小学 安徽阜阳 236300)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其中就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特别提出了“丰富作业类型”“提升作业设计水平”等具体要求。“双减”政策的实施既是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推动,又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一次考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奠基阶段,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顺应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最终通过科学的、丰富的作业设计,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验不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教学目的。
本文将结合案例作具体的分析,从内容、方式、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来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内容创新
(一)作业内容串联创新
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虽然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内容上存在重合或相近的部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学科关联度更高,也比较容易找到相互串联的侧重点。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其内容可以很自然地与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新世界”相联系。因此,在进行此课时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认真梳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从中捕捉到“互联网”这一关联度最高的内容,将语文学科中“呼风唤雨”的具体表现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新世界”创新串联,这是比较单向和直接的串联方式。作业内容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操作实践,在家人的帮助下上网查询互联网发展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小作文,可以写互联网的新发现、新作用或者使用技巧等,若从每个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即使是令他们头疼的作文,学生也能在兴趣驱使下愉悦地完成。通过以上的作业内容串联创新,既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互联网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又能达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设计并不难,需要的是教师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作业内容渗透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除基础的识字、学词、书写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其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据此目标,教师应注重将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作业设计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其他学科中的语文素养,实现拓展、积累、内化知识的目的。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美术相结合,用美术形式渗透语文知识,设计中低年级学生能直观获得视觉体验的作业。作业要建立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独立绘画的形式表现文中红头和青头的对话及故事情节,要求出现课文中的三位小主角及牛的四个胃,并用箭头画出红头在牛体内的活动轨迹,学生可模仿课本插图绘画,也可增加自己喜欢的图案和景物丰富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看似是一项绘画作业,却考验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能否理清顺序,有没有动脑思考问题解决方案,通过这一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遇事善思的习惯。教师通过研究教学目标深度挖掘作业形式,在学科融合中渗透语文知识。
(三)作业内容交叉创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密切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语文学科学习与运用拓展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做到交叉创新,使学生在完成交叉作业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观察日记》为例,由于作业以连续观察为主,所以完成此项作业需要一步步进行。首先,教师应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作业,种子选择不做过多限制,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绿豆、黄豆等易快速发芽的种子,主要通过泡水或种土的形式促进种子发芽。在此环节,学生兴趣高涨,教师不仅要告知学生种子怎样更容易发芽、防止腐烂,还要联系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辅助性的指导操作,保证这一环节能够顺利实施。此阶段既是科学小实验,又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在书面作业上要求学生从种植种子的第一天开始记录,以短日记或表格的形式不间断记录,至种子长成稳定形态。这个阶段需要教师的持续跟进和督促,并随机抽查完成情况,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和记录。最后,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分享,帮助部分学生完善记录内容,指出记录重点并为后续习作做准备。这种带有综合实践性质的作业,通过将语文学科的写作内容与科学学科的操作观察内容有机交叉,能提高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任务,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促进作用,是一举多得的作业内容,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创新
(一)作业方式主题创新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通过反复读、写、背来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机械化巩固,但作业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往往差强人意。小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强烈,教师应注重以更加新颖、丰富的主题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创新作业主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设计主题手抄报。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近代的毁灭两个方面选取主题,要求学生在利用课本语言的基础上,融入课外查阅的资料,主动了解历史知识,截取与主题相关的文字,思考手抄报的绘制图案。作业要求文字不宜过多,不超过日常习作的字数,并以学生的兴趣选择写入内容。这种主题作业开放性更强,虽和摘抄写作相关,但素材的寻找过程是主体成就感的体现,学生的分享欲望也更强烈。作业检查以课堂交流分享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主阐述设计理由并讲述作业感悟,重在通过圆明园前后对比的两个主题去巩固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这种主题创新也是贴合教学目标的,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新颖的作业主题既能吸引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文,又能训练学生的设计、想象、排版及绘画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历史事件。
(二)作业方式主体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和人们的固有认知里,作业的完成主体应为学生独立个体。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也愈加重要。每个个体组成了团队,团队也会对每个个体产生影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对完成作业的主体进行创新,由原来的独立个体转变为团队合作,设计小型话剧作业。教师首先需要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六个小组分别负责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接着在每个小组内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记录资料,一部分人负责话剧表演,一部分人负责绘制材料,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明确分工,共同努力,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业方式主体创新,既丰富了作业内容,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协作完成作业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意义。
(三)作业方式自主创新
随着“双减”背景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目标即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及思维能力。作业形式与种类不应局限于由教师设计、教师主导,教师应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的一部分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可结合美术、音乐、计算机、综合实践等学科,由学生作为作业设计的主体,为自己或同小组同学布置跨学科融合作业。此方式适合中高年级并以高年级为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为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六人左右,若A小组的同学给B小组的同学布置了摘抄《军神》语句的作业,而B小组的同学则给A小组的同学布置了绘制《军神》手抄报的作业,并相互认可作业内容。第二天,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昨天所完成的作业,并检查自己昨天所布置的作业。在此刻,每位同学既是完成作业的“学生”,同时也是检查作业的“老师”,完成作业的动力更强。且给每个小组编上序号,定期换组布置作业,避免形式单一。作业方式的自主创新,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在作业设计与完成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自主创新,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与完成的积极性,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评价创新
(一)作业评价层次创新
作业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程度与质量进行反馈与评判的重要标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得到作业完成效果反馈,更是对学生保持持续学习动力的一种激励。因此,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业评价通常为分数或等级评价,评价层次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师应更加注重作业评价的层次创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教师可以将作业评价层次设计为小小考古爱好者、小小考古初学者、小小考古专家,通过正向又新颖的评价层次,反向激励学生深入搜集国内更多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并用自己的话将历史背景、文化渊源讲述给同学和老师听,为写作打下基础。习作初稿完成后,教师可选出几位小小考古专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其写作优点,并做进一步的内容修改。在所有学生完成习作修订后,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一位小小考古专家和若干小小考古爱好者、小小考古初学者。作业评价层次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完成中来,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二)作业评价主体创新
作业评价的主体一向以教师为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学生从多个渠道感知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主体不仅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班级同学、其他班的同学甚至是家长。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作业其中一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师若将作业评价由师评转为学生互评,那么要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让所有学生明白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朗读的字音与情感上。学生互评是以学生自荐的方式循序渐进到小组互评、同桌互评,让每一位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全体学生树立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作业评价主体创新,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作业完成的环节与过程中来。
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创造性较强的学科,是学生接受其他学科教育的起点,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在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方面,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更加注重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文素养与情感的熏陶。“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好地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的关联性,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上探索出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着眼于小学语文的固有特点,通过内容、方式、评价几个方面的深度创新,促进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持续保持自主学习动力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