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MPPS病人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
2022-08-29倪田田
林 莹,倪田田,李 雨
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pelvic floo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PS)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损伤,造成局部粘连、痉挛而引起的长期慢性疼痛,是发生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应用常规盆底康复干预,可调节产妇心理状态,但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效果不理想[1]。1997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Dr.Glazer建立检测盆底肌肉功能的5步固定方案并以“Glazer Protocol”的名称命名[2]。研究指出,Glazer康复指导可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盆底功能障碍,促进盆底肌损伤恢复[3]。Glazer评估可为临床诊断及研究提供无创、实时、动态的评估,为盆底康复提供明确指导,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4]。但由于Glazer康复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多为产后女性,而产后女性属于较大的范围,在这些女性当中,其对于产后康复具有不同的意识,对于有产后康复意识的女性可能在产前做了相关康复功课及训练,而产后康复意识薄弱或无产后康复意识的女性未做相关了解及干预,致使产后盆底状态存在差异,在这种前提下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是不严谨的。而本研究选取产后MPPS病人,以盆底状况相同的产后女性,探讨Glazer指导的盆底康复对其疼痛强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及肌纤维肌力的影响,可使该类康复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产后女性对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视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115例产后MPP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57例,年龄24~36(28.00±2.35)岁;体重49~63(55.43±2.86)kg;病程6~32(17.00±9.33)个月;分娩类型为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17例。康复组58例,年龄24~36(29.00±2.27)岁;体重50~61(54.82±2.93)kg;病程6~32(18.00±9.28)个月;分娩类型为阴道分娩39例,剖宫产19例。两组产后MPPS病人在体重、分娩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MPPS诊断标准[5];②经B超、盆底功能等检查确诊为MPPS;③有6个月以上的慢性盆腔痛病史;④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盆腔手术史;②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引起的盆腔疼痛;③盆底局部皮肤破损;④精神障碍。
1.4 方法 两组病人均持续干预3个月。
1.4.1 常规组 给予常规盆底康复。①盆底肌收缩与放松:嘱病人取仰卧体位,弯曲双膝,吸气时将肛门上提,并紧闭尿道、阴道,持续12 s左右,行呼气,放松肛门、尿道、阴道。10~20次为1组,每天4组。②电刺激:嘱病人取仰卧体位,呈120°,伸直上下肢,外展脚尖,呈30°,两足呈60°,放松全身。于阴道内放置阴道电极,使电极金属片置于阴道两侧壁,连接生物刺激反馈仪行电刺激治疗。5~20 Hz的频率,每次干预10 min,每周5次,依据病人实际情况,选取其电流强度最大耐受值。③阴道哑铃训练:将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阴道哑铃清洗干净,并置于其阴道内,嘱病人取站立体位,收缩盆底肌肉,夹持哑铃,模拟走路、下蹲、搬重物、上下楼梯、咳嗽等,确保哑铃不脱出,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每次干预15 min,每天1次。
1.4.2 康复组 给予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嘱病人取仰卧体位,使其伸直双下肢,外展脚尖,放松全身,应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评估盆底肌功能,采集时间6~7 min,根据评估的盆底肌功能进行分级:其中阴道肌肉持续收缩时间为1 s即Ⅰ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时间1~2 s即Ⅱ级;阴道肌肉收缩时间持续3~4 s即Ⅲ级;阴道肌肉收缩时间持续3~4 s即Ⅳ级;阴道肌肉收缩持续时间超过4 s即Ⅴ级。应用XCH-C1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每隔1 d治疗1次。
1.5 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盆底肌电评估指标。采用DYJ-Ⅱ型生物反馈仪(江苏德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测定盆底肌电,包括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②疼痛强度: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疼痛强度。采用带有0~10分的疼痛刻度尺,评估病人主观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应用单指指腹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对盆底肌肉与筋膜进行依次触诊,观察有无盆底肌压痛与触发点等,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Snalogue Scales,VAS)评估盆底肌筋膜压痛,分数0~10分,分数越低代表盆底肌筋膜压痛程度越轻。③肌纤维肌力: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肌纤维肌力。采用RX-C4-IV型盆底康复治疗仪(湖北仁旭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测定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若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在Ⅲ级以下即为肌纤维受损。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比较 单位:μV
表2 两组病人疼痛强度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肌纤维肌力比较
3 讨论
3.1 MPPS及康复干预对病人的影响 MPPS是慢性盆腔痛的一种潜在病因,其常见临床表现为盆腔、阴道、外阴、直肠或膀胱疼痛,或者疼痛牵涉至更远的部位如大腿、臀部、髋部或下腹部[6-7]。MPPS发病较为隐匿,病程较长,往往超过6个月,病人临床疼痛感并不剧烈,主要呈现为隐痛或坠痛,可在长时间行走或劳累时诱发,由于症状不重,有些病人病程甚至长达几年,肌筋膜受损严重[8-9]。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多采用常规盆底护理干预,可降低脏器脱垂的发生,但盆底肌肌纤维整体状况的改善效果不显著[10]。研究指出,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可对产妇盆底康复具有有效指导,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1]。
3.2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病人盆底肌电评估指标的影响 常规盆底康复通过盆底肌规律性收缩及放松、电刺激等锻炼,可促使盆底肌肉的过度活跃状态得到纠正,促进盆底血液循环,但传统康复式训练缺乏对病人整体盆底肌情况的掌握,在锻炼上较为盲目,缺乏精准性,致使盆底肌电评估指标的调节程度不高[12-13]。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主要应用表面肌电技术,在对机体无创的前提下使得盆底肌功能状况与损伤肌纤维类型可便捷、准确获取,便于为病人后续康复治疗获得可靠参考;通过生物反馈,促使盆底肌肉活动信息转化为视听觉信息,便于对病人自主盆底肌肉锻炼进行精准指导,确保康复训练得以高效进行,提高盆底肌肉康复效果;联合电刺激、盆底肌收缩及放松等训练可提高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对盆底肌肉的过度活动与不协调收缩进行纠正,进而调节盆底肌电评估指标[14-15]。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干预3月末前静息值、后静息值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表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改善产后MPPS病人盆底肌电评估指标。
3.3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病人疼痛强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主观疼痛、盆底肌筋膜压痛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康复组低于常规组,表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调节产后MPPS病人疼痛强度。常规盆底康复通过电刺激,可激活脑内内源性吗啡多肽能神经元,利于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的释放,拮抗前列腺素合成,对机体疼痛具有一定缓解[16]。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对病人的盆底肌电变化状态进行定量测定,使医务人员对其盆底肌不同肌肉的收缩情况得到较直观的了解,从而便于其对病人康复训练进行更为精准的指导,并借助生物反馈,其安全无创,病人易于接受,病人临床配合度高,有力提升盆底肌肉兴奋性,可唤醒因受损引起的功能暂停的肌肉本体感受器,使肌肉产生被动性收缩,促使盆底肌肉得到有效锻炼,并联合电刺激、阴道哑铃等训练,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对疼痛信号的传导进行阻断,从而改善疼痛强度[17]。
3.4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病人肌纤维肌力的影响 临床上常应用的常规盆底康复,主要是通过盆底肌收缩及放松、电刺激等训练,可抑制盆底肌肉的过度活动,但因对病人盆底肌情况缺乏直观了解,一味地进行盆底肌锻炼,可能并未真正地对盆底肌力进行实际性调节,致使肌纤维肌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18-19]。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对肌肉收缩强度进行检测,直观地反映收缩与放松状态下的盆底肌电情况,利于对康复干预措施的合理调整,配合生物反馈,利于盆底肌活跃性的调节,增加其协调性及敏感性,促使盆底肌收缩功能提高;联合电刺激加速神经传导及肌肉收缩运动,便于盆底肌力的恢复,调节肌纤维肌力[20-21]。结果发现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末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水平较干预前升高,康复组高于常规组;康复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改善产后MPPS病人肌纤维肌力。
综上所述,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可改善产后MPPS病人疼痛强度,调节肌纤维肌力,调控盆底肌电评估指标,疗效优于常规组。本研究虽选取产后MPPS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研究更为严谨,结果更为可靠,但存在一定不足,选取的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致使结果存在片面性,应进一步深化方案结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