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地理“试题评析”的选题策略研究
2022-08-29广东周懂灵
广东 周懂灵
一、高考“试题评析”关键词分析
在每年高考后,《中国考试报》都会刊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撰写的各学科高考试题评析。笔者对近五年(2017—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的常见词语进行检索,统计其出现次数和主要描述方式,结果如下表。
表1 近五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常见词语统计表
表2 “试题评析”常见词语的描述方式
由统计结果可知近年来高考试题立意的共同特点:注重综合性和情境创设;试题情境侧重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着力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基于“试题评析”的选题策略
高考地理备考内容繁多、时间有限,因此把握高考航向、进行高效训练是科学备考的重要环节。高效训练的核心在于精选习题,学生可以选择历年的高考真题,除此之外,还要从全国各地的模拟题、冲刺题、压轴题等挑选习题。笔者认为“试题评析”为精准选题提供了一些启示与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
1.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高考试题能够体现高考不仅是对人才进行选拔教育,更是传递正能量的教育。挑选试题应关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观念等。例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1~3题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情境和2018年全国卷Ⅲ第3~5题的“精准扶贫”情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涉及“以偏概全、无病呻吟、断章取义、负面消极”的试题坚决不选入试卷。
【例1】(2021年全国乙卷,1~3题)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 )
A.增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效益
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核心问题】通过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的劳动收益与生活水平。
【答案】1.D 2.B 3.C
【解题指导】第1题,新疆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的农业现代发展存在对技术的需求,对科技公司而言是一个较大的市场。
第2题,对于农民而言,无法确定使用无人机对棉花生产带来的效果,也不具备无人机的使用技术。因此,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能够消除棉农使用无人机的所产生的各种顾虑,利于培育市场。
第3题,材料信息提示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因此提高了棉农获得的利润。
2.注重真实情境的探究
高考试题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的区域、真实的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情境,让学生意识到“高考试题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例如,2017年“试题评析”提及高考试题“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2020年“试题评析”提及“活化地理内容学习”,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2018年全国卷Ⅰ第 9~11题设计了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无情境,不命题,选题时也同样要注意,没有情境的题目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价值较低,应舍弃。
【例2】(2020年全国卷Ⅰ,4~6题)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 )
①并列排布
②横向错列排布
③自由排布
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上的建筑布局宜
(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生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为了避开
(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核心问题】通过对当地冬夏季盛行风的判断、不同建筑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分析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答案】4.B 5.A 6.D
【解题指导】第4题,由风频图结合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可推知,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材料中提到建筑布局是“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只有②夏季通风效果和冬季防风效果都较好,且每栋楼都能有较好的采光条件。
第5题,因为Ⅱ区在西南方向,位于夏季风上风向,夏季为了获得通风效果,所以Ⅱ区建筑密度应较小,以多层建筑为主,而Ⅰ区是为了阻挡冬季风,应规划为高层建筑,建筑密度应较大。
第6题,该地位于东北平原,冬季寒冷且风大,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
3.注重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考创新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一方面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解释,考查综合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鼓励创新思维。例如,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9年全国卷Ⅰ第37题,以湖泊演化为线索,探索地壳、湖泊、地形、气候等各种自然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因此,选题时应重视题目有无考查综合思维,而且应多选一些开放性试题供学生训练。
【例3】(2021年全国乙卷,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核心问题】以圩田区从种植庄稼转变为发展水产业为试题情境,呈现人湖关系协调发展的方案,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思考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答案】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
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解题指导】
此外,从“试题评析”统计里还发现“水”要素是高频考点。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6~8题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的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第6~8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2019年全国卷Ⅰ第9~11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河流地貌发育等知识原理。2020年全国卷Ⅲ第37题考查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2021年全国乙卷第7,8题考查城郊相对湿度的时空差异。因此,应重视以“水”为探究点的训练,并构建相应的主干知识框架。
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即学即用”的能力。因此,备考过程中,应多加重视能提供新知识和新情境的试题以及让学生可以临场学习、即时解决问题的限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