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2022-08-29汪勇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
■ 汪勇 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
在现代的消防救援队伍训练体系中,体能和技能是训练体系的两大基石,而体能训练又是技能训练的基础,是消防救援队伍日常训练的必修课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提高消防员体能素质,避免训练损伤,是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时间无法保障
在基层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的日常工作都是围绕执勤战备开展,有警必出,闻警即动,日常会议、学习、安保、检查、演练等工作也占据一大部分时间,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消防员日常训练的时间,导致体能训练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二)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不足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消防救援站站点的分布一般以接到出动指令后五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通常建设在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区域,受规划用地面积影响,绝大部分消防救援站没有专门室外训练场或场地较小,甚至没有室内训练区域。目前国内大部分基层消防救援站与体能训练相关的训练器械数量较少且类型单一,仅有单杠、双杠、壶铃、哑铃等器械,甚至部分器材破损情况严重,而且这些基础性训练器材很难满足训练需要,难以保证消防员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消防员学历、年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消防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高中学历水平的队员占大多数,大学生入职的队员相对较少,导致大部分消防员缺乏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了解运动原理,训练方法不合理致使伤病较多。基层消防站中队员之间年龄相差较大,年龄跨度从18 到40 多岁不等,随着年龄的增大,消防员身体机能下降,在执行训练科目的情况下相较于年轻消防人员更容易受到运动损伤。大多数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很少参与体能训练及运动损伤方面的培训,过于注重训练目标达成,轻运动损伤预防。具体体现在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训练负荷不合理、技术动作不规范,训练后放松恢复不及时等,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战斗性减员”。出于对伤病的恐惧,又反向削弱了消防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致训练效果不理想。
(四)负面心理因素影响训练质量
心理建设是影响消防员体能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也包括多种负面情绪,比如紧张、抑郁、焦虑、烦闷等,还有自身的性格缺陷,比如情感、个性、认知等。消防员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消防员基本处于随时待命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执行任务过程中面临爆炸、地震坍塌、洪灾、泥石流等危险,势必会对消防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进行高空横渡、索降、攀爬等难度高、危险系数大的训练科目时,也容易产生恐惧感,加之平时训练量及强度过大,做出一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训练时,消防人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极端心理状态的出现就会影响消防员的训练成效,尤其是年轻消防员,其从事救援工作时间不长,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经常会被心理问题所困扰,从而严重影响了训练质量。
(五)对体能训练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部分基层消防员对体能训练的主观态度比较积极,但是日常执勤战备占据的时间较多,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再进行体能锻炼,会让队员感觉身心俱疲,对训练产生抗拒心理。组训人员缺乏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训练安排上过于简单粗暴,对训练量、强度的控制,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部分消防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态度消极,进而影响体能训练成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队员只有在晋级考核和比武竞赛时才认真对待体能训练,而且部分队员的消极训练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训练氛围,造成整体的成绩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六)训练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面对消防救援队伍训练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体能训练负责人的专业化水平亟待加强。组训者体能训练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消防员的日常训练效果。基层消防救援站的组训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体能教练培训,无法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训练方法达到日常体能训练所期望的目标。且大部分组训人员依靠“经验主义”带训,训练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
(七)体能训练体系不够完善
传统的消防体能训练方法主要由组训者的经验及传承来决定训练内容,主观色彩浓厚,想起什么练什么,能练什么练什么,重视考核及比武竞赛科目的训练,对于基础的体能训练重视度不够。体能训练缺乏专业、科学的指导,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训练方法相对滞后,训练计划缺乏长效机制,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现代消防体能训练,不仅要遵循科学化的训练原则,而且需要结合不同救援抢险需求,进行科学、全面的体能训练。
二、消防员体能训练改进对策
(一)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增加训练经费投入
尽量减少消防员参加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保证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日常体能训练。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训练,比如早操、晚饭后1 小时。结合消防救援站的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逐步完善训练设施,全面提升训练期间基础保障。有条件的消防救援站可以与地方高校、中小学、体育中心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其假期或空闲时间利用体育场馆及训练设施开展体能训练。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
为保证消防员的体能储备达到灭火救援实战的要求,需要对消防员的各项体能素质进行常态化考核,建议每年度进行不少于两次的考核。具体考核的评分标准应该充分结合消防员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严谨,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考评。建议将消防救援队伍的体能训练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与休假、薪资、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直接挂钩,以此来增加体能训练的影响力度和重视程度,达到“以考促训”的实践效果。对于训练成绩优秀,在各级各类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按比赛级别予以适当奖励,激发队员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实现“以奖促训”的激励效果。
(三)做好消防员心理疏导
消防员长期处于高危的工作环境中,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面对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主动采取措施,邀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医生、高校教师等专业人士,定期为消防员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增强消防员的心理素质,避免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
(四)科学训练,减少运动损伤
科学的体能训练,应以测试和监控数据为前提,配合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身体功能训练等方面的训练,并实时进行伤病预防及恢复再生,在提升消防员身体运动能力,达到最佳身体状态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激发训练热情,减少损伤发生。针对消防员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多发的情况,通过FMS、SFMA 等筛查及时发现消防员是否存在身体功能性障碍,通过体能测试发现身体素质方面的短板和不足,通过纠正性训练纠正动作改善体态。开展防伤训练和康复性体能训练,延长消防员职业生涯。
(五)加强人才储备,强化培训机制
加强消防救援队伍的体育专业人才储备及提高消防员体能训练理论认知水平,利用好队伍内部现有具备体育专业背景的消防员,开展体能训练理论及体能训练方法的培训,提升组训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在消防员和干部的招录上,更多地倾向于招录体育专业背景及有丰富运动训练经历的人员进入消防救援队伍,增加专业人才基数,从源头上提升消防队伍体能教练员的水平。与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邀请专业人员指导消防救援站开展体能训练。建立消防员体能教练的培训、考核及上岗机制,同时还应当保持组训者岗位的稳定性,避免因频繁调动岗位而导致体能训练连续性中断。定期开展体能教员的培训,让参训人员掌握体能训练理论知识,了解人体运动规律,学会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从训练内容、负荷安排、训练手段的选择、训练周期划分等训练要素合理安排,在日后的组训过程中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六)重视科学化训练,优化训练方案
消防员的体能训练应包括体能测试与评估、身体形态的塑造、身体机能的提高、运动素质的发展、动作技能的培养、关节的养护与伤病康复等多方面。依据体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在每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或阶段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系统规划,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消防员的训练积极性,保障消防员的安全健康和职业生涯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