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FR 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EGFR 阳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29杨志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西妥单抗靶向

杨志杰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大肠癌疾病,这两类癌症的初期症状均不显著,其症状往往与结肠炎、腹泻等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病发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尽管治疗方案一直在调整,然而,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还是持续存在。西妥昔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作用于EGFR,西妥昔单抗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得到特异性结合后能够对癌细胞的增殖生长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癌细胞得以凋亡,从而控制了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出现,虽然效果显著,但同时会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1-3]。本文针对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在结直肠癌EGFR 阳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治疗的50 例结直肠癌EGFR 阳性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组织化验确诊属于结直肠癌,同时为其实施原癌基因(K-ras)与EGFR 测定;未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出血情况;患者机体均可耐受化疗治疗;临床预测患者生存期≥12 个月;6 个月内未进行其他任何化疗。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过敏以及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 例。研究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最大68 岁,最小32 岁,平均年龄(47.32±3.57)岁。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龄最大69 岁,最小31 岁,平均年龄(46.94±3.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XELOX 方案进行治疗,即第1 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14 天给予卡培他滨2000 mg/m2,b.i.d.,p.o.,每15 天重复1 次,共进行2~4 次重复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规格:100 mg/瓶)进行治疗,每隔1 周静脉滴注500 mg/m2西妥昔单抗,首次滴注时间≥2 h,之后每次的治疗时间≥1.5 h。治疗期间全程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每15 分钟记录1 次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其主诉,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图波形、心率等是否存在异常。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妥昔单抗呈无色透明状的液体,必须将其保存于特定环境下(2~8℃),如果将其保存在零度以下的环境中将会增加西妥昔单抗的微粒,在使用前注意不可稀释、震荡,对包装的封口进行检查,查看其包装封口的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所制定的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判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4 个等级,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不见,持续时间≥30 d;部分缓解:肿块缩小≥50%,缩小时间≥30 d;稳定:肿块缩小<50%;进展:病灶增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粉刺/皮疹、腹痛/腹泻、口腔溃疡/口腔炎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肿瘤的产生以及发展是十分复杂的,它们往往与多种基因有关。目前来看,临床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靶向治疗这一重要阶段。结直肠癌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类肿瘤的初期症状与结肠炎、腹泻等症状相类似,为此,患者在出现此类症状时并不会引起重视,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至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晚期患者一般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有研究调查了解到,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线以及二级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不佳,并且极易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因此,找寻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十分重要的[4]。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寿命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其治疗方案已得到了及时的调整,但是对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首诊患者约50%发生转移现象,尽管已为这类转移患者实施了根治性手术治疗,但还是存在复发及转移情况[5]。

有研究调查显示[6],结直肠癌的进展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性,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甚至发生药物抵抗现象,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无法控制肿瘤的进展,从而出现一系列不耐受现象。即使能够完成整个化疗过程,患者的生存质量却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不仅要控制肿瘤细胞的发展,同时要改善因治疗药物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这也是当前医务工作人员需重视的问题。近几年,临床对EGFR 靶向药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它是一类跨膜糖蛋白,由结合区、跨膜区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区组成,所以能在人类机体胶质细胞、上皮细胞等组织中表达。EGFR 是原癌基因c-erbB-1 的表达产物,它在人类机体各组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得到了广泛分布,EGFR 与机体肿瘤细胞的产生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在一些恶性肿瘤中会呈现出过度表达现象,同时,EGFR 的表达与肿瘤治疗的预后以及恶性程度存在关联,EGFR 活化后能促使肿瘤细胞更快的增殖,为肿瘤血管的生长提供条件[7]。

有研究调查表明,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为EGFR阳性患者,基于此,可将EGFR 作为靶向点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西妥昔单抗(单克隆抗体)的结合,通过竞争性的抑制与内源性配体与胞外区受体相结合,阻断通路的活化,从而提升疾病化疗的敏感性[8]。EGFR 在化疗后能有效阻断修复蛋白的重新自我分布,对于DNA 损伤的恢复有良好的干扰作用,使肿瘤细胞化疗后直接被损伤凋亡。随着临床对EGFR 分子靶向药物与信号传导通路的长期研究,临床对于西妥昔单抗临床疗效的分子预测标志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并得到EGFR 信号传导通路其他分子与西妥昔单抗疗效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这一信息。K-ras 基因是EGFR 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分子,其发生突变会导致结直肠癌,这也是肿瘤出现的早期变化,同时,K-ras 基因在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中的突变状态十分相似。在K-ras 基因产生突变后会致使信号传导通路被持续激活,为此,靶向EGFR 的抑制剂同样会因此失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抗肿瘤功能也将因此失去。众多研究试验结果指出,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建议对一切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ras 基因状态检测,对于此基因呈野生型的患者可推荐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 或FOLFIRI 化疗方案进行治疗[9-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相较而言,采用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效果要比采用XELOX 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更佳。

综上所述,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可以有效提升结直肠癌EGFR 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西妥单抗靶向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联合IMRT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