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的 疗效观察

2022-08-29孙闯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奥扎基底节格雷

孙闯

脑梗死已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第一疾病因素,有研究显示[1],脑梗死按发病部位分类,其中脑叶与基底节区分别占全部患者的39.5%和38.9%,其中基底节区是控制人体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最为重要的区域,其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临床治疗脑梗死多以抗血小板、营养神经为主。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如何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开展以下临床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病区治疗的90 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B 组及C 组,各30 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三组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版)》[2]相关标准进行诊断,且进行CT 或(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头部扫描,明确责任病灶位于脑部基底节区。

1.3 纳入标准 ①诊断与责任病灶明确;②年龄40~80 周岁;③患者首次发病或多次发病在本次发病前未见相关后遗症;④治疗前未系统治疗及溶栓者;⑤患者自愿同意参与本次临床观察,并保证按照医师诊疗计划完成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患者在参与研究前180 d 内行外科手术治疗者;②发病至入院>48 h;③对临床研究中所使用药物已知过敏者;④有精神障碍及痴呆等无自主行为能力者;⑤有严重影响临床观察的相关疾病患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及恶性肿瘤等;⑥患者四肢中任何肢体肌力≤1 级或治疗前NIHSS 评分≤1 分者。

1.5 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合理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A 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59)100 ml(奥扎格雷钠80 mg)/次,1 次/d 静脉滴注。B 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30 mg/次,加入0.9%氯化钠150 ml,2 次/d 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1 次/d 口服。C 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1 次/d 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加入0.9%氯化钠150 ml,2 次/d 静脉滴注。三组均治疗14 d;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用药90 d。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出院90 d 利用NIHSS 评分评定三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利用Barthel 指数评定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NIHSS 评分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Barthel 指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疗效判定标准依据NIHSS 评分变化,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减少71%~90%为显效,减少31%~70%为有效,减少<30%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C 组NIHSS评分低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NIHSS 评分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三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0 d 后,C 组NIHSS 评分低于A 组和B 组,Barthel 指数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出院90 d 后,A 组NIHSS评分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arthel 指数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C 组同期比较,aP<0.05;与B 组同期比较,bP<0.05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C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总有效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是当今临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按照受累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占到脑梗死的40%,由于病灶所在区域临床多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近年对基底节区脑梗死大量关注康复训练的同时,对其在早期普遍采用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方法进行治疗,选择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

本文研究中,治疗14 d 后,C 组NIHSS 评分低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NIHSS 评分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三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0 d 后,C 组NIHSS 评分低于A 组和B 组,Barthel 指数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出院90 d 后,A 组NIHSS 评分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arthel 指数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基底节区脑梗死急性期最为基础的治疗是抗血小板聚集,其价值大于营养神经,而合理营养神经配合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评价中,C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奥扎格雷钠为强力高效的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直接阻断血栓素A2合成,快速降低机体内血栓素A2含量,促进前列环素(PGI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生成的同时,能有效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循环,增加半暗带血流,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而阿司匹林是通过不可逆抑制乙酰化环氧酶(COX-1)达到抑制前列腺素H2生成,间接减少血栓素A2合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4,5]。而阿司匹林存在抑制前列环素的作用以及血糖异常、药物相互影响、基因多态性等问题能够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限制了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6,7]。有报道研究显示[8],奥扎格雷钠在常规剂量下较少出现出血等情况,疗效稳定,安全性高。脑梗发生后脑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消耗大量能量,导致乳酸堆积,大量自由基生成破坏神经细胞,此种破坏可持续1~3 周[9]。神经保护剂能够减少自由基,抑制对神经细胞损害,建议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神经保护剂,其具有分子量小,血脑屏障透过率高等特点,能够增加CN 合成酶的表达,抑制凋亡诱导基因Bax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表达,达到保护神经及抑制脑水肿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神经保护剂,并重视院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依从性,及时调整药物,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奥扎基底节格雷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脑血栓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分析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