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线上教学实效性二则
2022-08-29孙金宝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66000
孙金宝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66000)
为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停课不停学,青岛市尝试体育线上教学。体育线上教学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目标要求,满足健身性、趣味性、生活性、综合性、拓展性、多样性、应用性、有效性等8个特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以运动项目为媒介,设置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和提高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多维度线上课程,指导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使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以巩固,促进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双向联动;通过校园“云”比赛的设置,检验线上体育课教学质量升,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图1)。
图1 线上体育教学设计思路
一、多措并举,确保课堂高效
1.健全管理机制,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从教研角度建立市、区两级管理机制,市、区教科院教研员每天深入课堂,定期举办线上教研活动,同一线教师探索、尝试寻找最适合线上教学的方法,在区(市)内推广。从学校角度建立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的三级管理机制,每周由校长带领校委会、班主任、体育教师召开专题线上研讨会,落实线上体育课程教学常规,打造高效线上课程。体育组教师每日小集备,以当天全部课程结束后的年级组为单位,梳理具体问题、提出改善实施策略;每周大集备,以把控教学内容方向、实施主要应对策略为整体规划,细化每个级部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线上会议和集备教研活动,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研讨,落实改进方法,保障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需求,进行完善与提高(图2)。
图2 线上体育教研日常记录
2.落实教学步骤,确保课程完整顺畅
线上教学推广“5+1”(图3),即“5”为明确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课的内容),课堂导入(借助情境、音乐、故事、视频、图片等多形式导入课堂),知识学习(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技能学练(借助任务驱动、目标导学、互动效能等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练赛),评价反馈(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课后辅导);“1”为布置个性化补充学练的体育家庭作业(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可选择智慧“云”平台教师推送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长期坚持运动的项目,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家庭环境情况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体育教育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需要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线上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居家健身锻炼的需求,提高健康意识和自主健身意识。
图3 “5+1”教学步骤
3.优化细节统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育人价值,体育教师每周制订导学单,“预告”线上体育课与体育家庭作业内容,包括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各类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性亲子活动……体育教师对课上练习动作一一进行尝试和体验,既考虑学生居家线上教学的合理性,又克服场地、器材等限制因素,经过反复斟酌、提炼动作要领、保证练习强度。每日安排教师巡课,视频监管、数据反馈,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对线上教学参与不积极或技能学练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一生一策,课下一对一指导(图4)。
图4 一对一指导
4.整合资源共享,实现课程多元多样
为充实体育线上教学资源,青岛市教育科学院向各区(市)征集各项目、各类别专题的线上教学资源。小学学段以趣味练习为主,录制亲子互动游戏视频,并配以耳熟能详的古诗、儿歌、童谣作为背景音乐增加学科融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段结合中考项目,因地制宜录制居家技能学练视频,如,排球垫球、篮球运球、武术套路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高中学段录制丰富多彩的网上体育理论课和体能课,理论课包括技术动作的结构和运动创伤的预防,体能课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爆发力等11个模块,促进教、学、练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如,制作以“体能+技能”的多维度健体魄居家运动指南100期(图5),通过学校公众号连续100天推送给家长与学生,教授他们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居家锻炼好习惯。上述各学段所采取的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为线上体育课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保持体能和健康水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图5 健体魄居家健身运动指南
5.巧用智能技术,助力线上教学开展
借助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手段开展线上体育课、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组织校园“云”比赛等,如,借助在线课堂+体育智慧“云”平台双重信息化手段支撑,实现“AI智能健身”的体验式学习(图6)。体育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借助各类软件进行视频录制、剪辑、编辑课程。如,教师与子女录制亲子体能练习短视频、篮球专业教师录制篮球居家练习视频,在视频里辅以文字,明确练习的要点及强度,再通过软件收集学生的练习视频(图7)。
图6 “AI智能健身”体验式线上教学
图7 体育教师录制短视频
6.建立多样评价,促进课程目标达成
线上体育课利用信息技术跟踪、记录学生的课内学习过程与表现,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与成效。通过体育智慧“云”平台录像回放,观察、分析和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校园“云”比赛,检验学生线上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的等级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学生的出勤与课堂行为表现,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班级微信群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通过成长档案将学生线上与线下教学完整记录,与健康综合评价相结合,实施激励增值评价(图8)。
图8 多样评价促进目标达成
二、明确问题,确保课堂实效
1.安全运动时刻谨记
提出“三个合适”,一是设计合适的学练赛内容,线上教学既要考虑课程所使用器材的普遍性或可替代性,又要考虑所设计项目尽量不影响邻里生活,如居家学练“三大球”,可以借助球形的毛绒玩具,“投篮入盆”;废纸揉成“足球”,练习各种“踢”准;气球充当排球,练习垫球等。二是注意合适的学习环境,保障居家学习安全有效,家庭生活相对校园操场,狭小而复杂,运动前和运动中教师提醒学生选择宽敞平坦的运动区域,换好运动服运动鞋,远离易碎物品。三是达到合适的学习效果。线上教学既要保证学生的体能发展,也要促进学生的技能学练,多以趣味性高,操作性强、亲子互动的项目为主,如,AI智能云平台中的“趣运动”“广播操”“双人挑战”等。
2.家长助力尤为重要
线上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多样,它将授课对象的范围从学生扩展到了家长,一方面向家长普及体育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在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上,在家长对体育课的认同感上和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度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体育教师从科普角度,选择适宜居家锻炼、亲子互动、老少咸宜的内容,以趣味性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萌趣可爱的图片等形式,制作《健体魄居家亲子健身》专题文章,借助班级微信群和学校公众号发布,让家长能看懂、会跟练,享运动、爱生活。
体育线上教学为生活注入活力与希望,为教师、学生营造全方位学、练、赛环境,实现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赛与评、虚与实、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