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2022-08-28周玲苑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危废危险废物废物

周玲苑

(广东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危险废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且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危险废物是指固体废物或固体废物化合物,危险废物的数量、浓度和物理、化学、传染特性会导致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增加。危险废物的产出还会严重破坏环境,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形势十分严峻。危险废物的日常鉴别技术与监测机制离不开规范的管理操作,在危险废物的监管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1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现状

近年来,危险废物的产出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且分布广泛,并且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事件频发,导致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头号诱因。

1.1 危险废物的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危害特性的废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局对危险废物已经有了明确定义,危险废物的特性对人类健康与环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在全球众多国家中已经针对危险废物制定了明确的处理制度[1]。

美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固体废物和固体化合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污染性。欧盟环境保护组织对于危险废物的定义更加具体,根据一定的危险特征,明确了危险废物的种类。日本一向较为关注环境问题,对于危险废物的定义在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中指出,具有爆炸特性、有毒特性及感染性的废物,只要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一经政府部门确定,即可定义为危险废物。在我国,经过专业鉴定具有一定腐蚀性、易爆性、易毒性和易燃性的物品,和已经列入危险废物名单的固体废物均被定义为危险废物。我国常见工业危险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均有所记载(表1),目前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定主要依照名录中的详细记载进行。

表1 危险废物种类与行业来源

1.2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流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危险废物产出大国。我国危险废物产生来源较广,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在各行各业都具有存在危险废物的可能。2016~202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利用处置量如表2所示,由表格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越来越高,这与我国当前对危险废物处置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直接关系,并且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与治理有了一定的技术经验,鉴别流程化对工业废物高效处置有很大影响[2]。

表2 2016~202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及利用处置量

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可以清晰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属性。首先要进行物体属性鉴别,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判断,对于名录中没有记载的危险废物要进行专家鉴别,判断危险特性,一旦发现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由专门的环境保护专家组进行性质认定。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一般测试其腐蚀性、易燃性、化学反应以及较难界定的毒性,对于毒性鉴别主要依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进行急性毒性初筛、毒性物质含量检测以及利用硫酸硝酸法进行浸出毒性检测等流程。完整、科学的废物鉴别流程决定了危险废物的发现与治理效果,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有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意义。危险废物鉴别技术对于危险物品鉴定有着较强的支撑作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对于危险废物的名单记录有限,规范化的鉴定技术与流程可以有效填补名录中的空缺,提高对危险废物的认知与管理,大大降低了危险废物管理治理决策风险,有效遏制工业废物中危险废物对人体与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2 危险废物鉴别监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与监测主要依照《危险废物名录》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鉴别与治理,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污染与废弃物种不断增加,固定单一的危险废物鉴定流程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工业发展形势,特别是名录与流程中会存在部分鉴别盲区,鉴别过程与部分规定有所出入,导致危险废物鉴别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2.1 危险废物鉴定技术与执行缺乏灵活性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记载危险废物的种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一旦通过名录确定为危险废物后,需要严格遵循。但是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升级,工业原料、实际运行和生产工艺不断升级变革,产生的废物随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单一按照危险废物名录记载的鉴定名单进行鉴别,或固定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处理,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现实。其次,名录里的一些条款与行业传统做法存在一定出入,一些行业的废物产出后会进行预处理,导致废物特性出现一定的本质变化,而名录中没有对此情况做出说明,导致危险废物鉴定技术与执行欠缺灵活性,影响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3]。

2.2 危险废物鉴别项目不够全面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危险废物鉴别工具,但是所包含鉴别项目与类别不够全面,不能完整反映工业废物的污染性来源,并且名录中的危险废物记录有限,无法有效涵盖污染物的多样性。名录中明确记录了行业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危险特性等,但危险废物的对应情况没有明确记录,容易造成行业类别与废物来源无法完整对应,在类别认知中存在偏差,并且对危险废物的处置办法没有明确说明,为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带来不便。综合性鉴别指标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行业废物监测,但在实际的鉴别工作中,不同工业生产行业会产出不同种类、纷繁多样的污染废物。尤其是当前有机污染物的增多,一般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对每种污染物的毒性进行鉴别,使危险污染物在判定过程中存在疏漏与技术盲区,为危险废物治理带来较大风险。

2.3 危险废物鉴别周期较长,影响治理效果

当前危险废物的鉴别周期较长,成本过高,流程复杂,为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危废物鉴别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在开展样品采样工作前需要进行数据分析,采样时间较长,再利用毒性浸出方法进行危险废物的鉴别,此过程周期较长,数个工作日才可出鉴别结果。对于一般的危险废物鉴别或非委托性废弃物鉴别,几个工作日就能可以满足鉴别需求,但是对于委托性与高危废弃物的鉴别,较长的鉴别周期会影响处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公安机关或特殊机构,对危险废物的鉴别需求较为紧急,周期较长的鉴定过程会影响危险废物的处置效果,无法满足职能部门的要求。

2.4 危险废物鉴别流程不实用

对于危废名录里没有明确记载的工业废物,需要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明确规定进行危害鉴别,但是部分工业废物无法按照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对于有可能存在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需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别监测,确定其处置办法。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国务院进行鉴别的工作流程太过复杂,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资金等,实际操作性不强,很难为企业发展带来实际效益,很多企业也因此而放弃了危险废物的鉴定,直接自行处理,导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提高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策略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我国现行危险废物鉴别系统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监测与处置工作存在一定不足,针对不足进行措施建议与制度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规范废物鉴别处置办法,提高我国危险废物鉴别与治理工作效率。

3.1 完善补充《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是鉴别危险废物的主要方式,并且是最快速、最便捷、最有效的鉴别方式。对名录进一步完善补充,为企业提供科学的鉴定原则与方法,不断增加危险废物的种类与涉及行业,并且根据科技发展扩充危废物品的处置方法,不断完善名录构成,为危废鉴别提供便利。还要积极关注名录结构的完整性,明确行业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危险特性等,最好列出具体说明,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危废判断,明确危废处置的利用方法与方向,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管理依据,使危废名录更具实用性[4]。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涉及各行各业,对名录进行分类体系调整,可以具化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废物以及结合二者之间的综合废物,为企业危废鉴别工作减少压力提供帮助,提高工业废物的综合处置效率与利用效率。

3.2 优化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当前危险废物的鉴定流程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程序复杂,为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鉴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流程。

首先针对鉴别周期较长的问题,可以提高采样技术,研发快速取证仪器和设备,制定标准化采集流程,开发现场简易采集方式,进行代表性样品收集,以较少的代表性样品进行整体表达,缩减鉴别周期。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种类较多,并且涉及产业较广,可以对不同行业的废物产生与处理进行全面实情核查,提炼总结出一套系统化鉴别方法与处置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预处理方式,提高质量保证,建立过程观察与监测评价机制,全面贯彻执行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与标准进行技术监测。

针对危险废物管理的特殊性,可以制定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鉴别程序与机制,对危险废物进行基础判断与快速分类,提高危险废物的治理效率。对于存在异议的危险废物鉴别与治理需要国务院专家组进行判定,成本高且程序复杂,可以在地方成立专门的危险废物鉴别组织,组建专业性强、经验丰富,有一定技术支撑的鉴别团队进行鉴别审查工作。建立危废鉴别会审制度,专门负责地方区域内的危险废物鉴别与处置工作,提高危废治理的可操作性,保障治理效率[5]。

3.3 研发危废快速筛查技术,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监测需要加强有关技术的升级优化,可以成立专门的危险废物分析鉴别实验室,对专项废物进行重点筛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与环境保护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工业废弃物属性检测专门实验室,提高危险废物的检测鉴定效果。其次可以加强危险废物鉴别仪器的研发,提高危险废物的鉴别速度。针对危险废物的理化实验以及高效的生物毒性筛查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危废鉴别效率。危险废物的初步定性与快速鉴别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缩减危废鉴别周期时长,还可以有效提高有关监管部门对危废物的处置与治理效果。

有关部门需要努力借鉴升级环境监测模式,建立危险废物类别与判定基础实验室,科学进行危险废物类别的鉴定与判断。完善危险废物判定策略,对危险废物的初级判定进行详细分析,打造专业化危险废物特征实验监管体系,确保质量的把握与控制,保证鉴别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危险废物快速初筛技术的研究,不仅为政府判定与审查机关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有效推动了危险废物的司法制度建立,为严惩危险废物的不正当制造与排放行为提供依据,更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进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保卫人类健康发展。

3.4 制定危废鉴别应急监测预案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管理,需要制定危险废物应急监测预案制度。在进行危险废物应急监测工作时需要提前制定出危险废物判别应急预测方案,流程化的应急预案可以针对危险废物的鉴别展开职责分明的监测流程,根据危险废物的不同鉴别需求,开展专门性研讨,研究制定科学全面的危险废物鉴别应急监测方案,并在组织分工、应急程序等方面进行特殊培训,在专门性应急监测预案中进行危险废物鉴别,为危险废物鉴别监测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3.5 加强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危害的评价研究

对于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一种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和处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需要加强危险废物鉴别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于可能出现危险废物的工业行业需要加强监管,并进行预警治理。对于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生态污染与人体健康风险的废弃物,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提前评估,对风险评估与物体表征开展研究,将评价结果进行科学解析,对可能存在危险废物的生产活动进行危险废物豁免排除和废物进入填埋场许可等各类风险评估,为其治理鉴别提供依据。

3.6 加强基层危险废物监测鉴别能力

危险废物存在于各行各业,单纯依靠国家相关部门进行鉴别整治很难实现危险废物的有效治理,各地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存在较大难度。各地环保部门应当针对本地工业生产现状和当地环境污染状况,加大对工业危险废物的了解,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危险废物鉴别监测制度,保证地方危险废物的治理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果[6]。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和工业技术不断发展,危险废物的产出量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鉴别监测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对危险废物的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危废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根据危险废物的鉴别工作现状,有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加强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优化鉴别流程,提高技能水平,以适应当前形势下危险废物的鉴别治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危废危险废物废物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现状及对策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及管理对策
新标准下关于危险废物柔性填埋场运营的思考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能源领域危废管理需走向精细化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协同处置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