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邵逸夫医院开辟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模式

2022-08-28斯笑彩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5期
关键词:邵逸夫肺炎医疗

文/斯笑彩

新冠肺炎疫情下,邵逸夫医院不但积极应对国内疫情难关与挑战,还主动向其他国家输出抗疫经验,开辟出多项崭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国际型医院。建院初期,医院由香港邵逸夫基金会委托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健康机构(LLUH)全面主持工作,后由浙江大学、LLUH和邵氏基金会三方共同参与战略发展规划。LLUH通过派遣大量医学及行政管理团队扎根于邵逸夫医院,在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医学教育、科研及医院文化上全方面参与建设管理,与邵逸夫医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友谊。

在此基础上,医院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全球多个顶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日本静冈县立综合病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全科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澳大利亚Alfred医院和澳大利亚Cabrini医疗集团等。在2017年9月,邵逸夫医院成为中国首家正式加入美国Mayo Clinic医疗联盟的医院。在Mayo Clinic顶尖专家及丰富医学资源支持下,邵逸夫医院为中国患者提供国际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如AME专家咨询服务、eConsult电子咨询服务、eBoard肿瘤病例研讨会等等。

疫情之前,邵逸夫医院与各个国际医疗机构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而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各国之间共享疫情防控信息、援助医疗物资、开展医疗科研合作等凸显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2020年初,LLUH在听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确认向邵逸夫医院捐赠N95防护口罩,倾尽整个大学的所有库存。与此同时,美国Mayo Clinic国际关系部也筹集了较大规模的捐赠物资发往邵逸夫医院,解决了医院的燃眉之急。当全球疫情暴发时,邵逸夫医院同样紧急筹集并捐赠医用物资给全球合作伙伴,与他们共抗时疫。彼此之间你来我往的互捐互助、同舟共济,带给了中外人民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和信心,也使双方之间的合作情谊更加饱满深厚。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邵逸夫医院不但积极应对国内疫情难关与挑战,还主动向其他国家输出抗疫经验,在疫情影响之下依然开辟出多项崭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打造国际医疗服务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如此紧密,整个世界成为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医疗机构应秉持开放创新理念,加强在诊疗方案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邵逸夫医院不仅在疫情防控上做好创新保障工作,而且在不断地思考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来适应新环境下的病人服务需求。

2020年7月,邵逸夫医院在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关系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在英文网站上线邵医健康知识库,成为国内首个面向全球推出英文版健康信息知识库的公立三甲医院。该健康知识库结合了美国Mayo Clinic健康信息图书馆的大量丰富资源,内含2万多条原创信息,涉及4000多个健康主题,兼具专业性和普适性。其健康信息内容基于Mayo Clinic过去156年的临床经验、实践、研究和教育,均为原创内容,极易理解并定期更新。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当下,医院通过建设英文健康科普知识库不断升级网站服务,可以为全球提供全面、便捷的健康知识,让更多的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项医疗新服务融合了中美医院合作的智慧,是医院国际合作领域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又一跨越,将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许多原本计划赴海外就医的中国患者因各种限制而无法前往。为此,邵逸夫医院携手世界顶级专家,通过“越洋门诊”的形式,面对面为国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个体化定制的医疗服务,满足国内高端病人的就医需求。

2020年8月,邵逸夫医院国际医疗中心MDT诊室开启了直通海外的“越洋门诊”。在邵逸夫医院的患者可直接向主管医生提出会诊需求,外院有需求的患者可通过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提交越洋门诊需求。邵逸夫医院医生通过视频携手Mayo Clinic专家为病人进行服务,病人在门诊结束后即可拿到诊疗方案。

通过越洋门诊服务,邵逸夫医院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中外优质资源共享。携手像Mayo Clinic这样的顶尖医疗机构来共同诊治疑难病症,医院可为国内患者搭建起触手可及的国际尖端品质医疗平台。

创建医学教育培训新平台

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斗争中,患者首当其冲,而所有的医务人员需要不定期奔赴一线抗疫,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医院除了要为医务人员配备好物资保障以外,有效提供有关新冠肺炎的医学知识教育对于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Mayo Clinic创建了一个名为“GIBLIB”的线上医学教育平台,作为其医疗联盟成员之一,邵逸夫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免费访问,收集和学习医学教育资料。GIBLIB网站是一个多样化流媒体平台图书馆,包含1200多个医学讲座、每日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更新和200多个完整叙述的外科手术。对于疫情期间无法出国进修的员工来说,这是获得国外顶尖专家医学教育的一种非常直观与有效的途径。这也使得邵逸夫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及时获取了全球最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和病毒进展的信息。

2020年7月,邵逸夫医院在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关系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在英文网站上线邵医健康知识库。

除了新的教育网站平台,邵逸夫医院在医学培训课程上也开发了崭新的内容。

医院常规开展的医学英语培训课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由外籍教师线上和学生进行面试、教学及互动。线上学习的过程可以促进医学生对网络资源搜集挖掘的能力,对于将临床工作更好地融入远程医疗大趋势和继续医学教育都大有裨益。

此外,邵逸夫医院在长期保持与LLUH医学教育的合作下,双方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始共同创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为中国医学生开设“口腔卫生”与“呼吸治疗”特色培训班。因受到疫情影响,培训班课程设在线上举行,医院的培训老师通过“实例+理论”的方式向学员讲述呼吸支持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邵逸夫医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呼吸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中国培育更多的呼吸治疗师具有重要意义。

赋予国际合作会议新内涵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邵逸夫医院-Mayo Clinic医疗联盟进行了多场新冠肺炎疫情研讨会。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而国家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这决定了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必然选择。邵逸夫医院作为一家国际化医院,不断将探索的系列防治经验与全球同行共享。邵逸夫医院在疫情期间曾与9个国家96家医疗机构开展7场大型线上学术研讨会议,包括Mayo Clinic、LLUH、美国芝加哥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卢旺达政府卫生部门、叙利亚卫生部、土耳其呼吸研究协会、苏丹阿特研究医院等,向全球分享医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措施和经验。

此外,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应世界卫生组织(WHO)邀请,通过电话会议参与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讨论,点对点向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医生进行经验分享。医院还通过钉钉和微信向美国、荷兰、英国等国医生提供关于用药、防护、预后等问题的解答。

中外医院的医疗工作者们通过这样的线上平台与渠道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与分享经验,获取在医疗技术和病情诊治方面的最新信息,这是一种疫情背景下特殊的中外医院合作与交流模式。这对于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全面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邵逸夫医院还开办了线上国际学术周活动。从2006年起,医院坚持围绕“分享、携手、共进”的宗旨,连续15年举行国际学术周。在这15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00多个专科学术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同行参加,数百位国外专家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呈现高品质的学术和管理盛宴。从第一届开始到第十五届,经过15年的模式探索和品质提升,邵医学术周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在逐年加深。

受到疫情旅行限制的影响,国外专家无法来访进行线下讲座。因此,邵逸夫医院采用“线下+线上”的独特形式持续开展国际学术周活动。疫情影响之下,医院各科室纷纷邀请Mayo及LLUH的教授进行线上授课和问答,内容也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如遇专家无法实时上线问题,则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便利专家的工作时间安排。这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医院学术周发展出了更多的新内容新科技,惠及了更多参会学员。

响应号召 丰富新型合作内涵与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让所有国家的医疗系统措手不及,却也带来了新的合作生命力。习近平主席曾在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指出:“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局势不容乐观,国内疫情防控任务依旧严峻,局部地区接连出现疫情反弹,防控仍然不能麻痹大意。邵逸夫医院始终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结合自身医院发展特色与优势,继续保持与国际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创新探索医疗新模式。医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会因为疫情而终止,相反,在不断地与新冠肺炎的较量之下,会发展出更丰富的新型合作内涵与模式。

猜你喜欢

邵逸夫肺炎医疗
来势汹汹的肺炎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