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跃峰:大运动医学理念导航医疗升级

2022-08-28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5期
关键词:骨科苏州医学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时代医疗内涵中,必然包括了大运动医学理念驱动中的医疗模式转型与升级。

2021年2月,江苏省新增编号为340200057的“运动医学指导”服务项目。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表示,江苏省此举在全国领先,作为积极呼吁、推动该政策落地的业内人士,他在医院和业界大力倡导与践行运动医学已10余年,对此由衷感到欢欣鼓舞。

江苏省文件对“运动医学指导”的内涵界定为:由运动医学科医师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量和运动进度等,按次收费。

近10年来将运动医学与临床诊疗最大程度相融合,郝跃峰所在的苏州市立医院已被列入2022年度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首家建设试点单位,每年获得100万元的试点经费。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骨科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苏州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医学重点专科骨科与运动医学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中华运动康复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专委会运动促进与医务监督学组副组长、足踝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行业职务。

学科创变 新理念导向大骨科建设

由大运动医学理念导向大骨科建设与运行,苏州市立医院在2016年即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

这一年,由郝跃峰牵头,医院整合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组成了新的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此后,中心陆续开设起全国三级综合医院首家科学健身指导门诊、首家医学运动体质评估中心。

在科学健身指导门诊,郝跃峰团队诊疗的患者中男女老少都有,疾病范围不限于骨科,而是包括了儿童发育、体重管理、失眠抑郁等等,还有不少由内分泌心血管医生推荐过来的慢病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笃定运动能够改善健康,相信运动医学。”

郝跃峰继而强调自己多年来与同道积极倡导“大运动医学”,之所以强调“大”,这出于国内临床领域存在窄化与误解的倾向,“要么认为运动医学就是关节镜,要么等同于运动康复……”他阐述,运动医学包含两大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应用医学手段让人更好地运动,恢复、改善、提升大众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的手段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正如现代医学发展中已经达成的共识,“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就是一剂良药。”

辐射、影响更多的临床诊疗,郝跃峰介绍,中心运动康复团队在院内深入到重症医学、内分泌、心血管、呼吸、消化、肾内科(透析患者)等多个科室,参与到诊疗全程,助力达成优质高效的医疗成果。他也因此强调,新时代的医生有“四件宝”:运动、语言、药物、手术刀。

骨科创变,“中心化之后,全院的骨科医生治疗诊断,都首要考虑功能至上,能用支具就不绑石膏,尽可能少制动让患者尽快恢复四肢活动;病房的特色则是术后2~3天开始做专业康复训练,能少卧1天,绝不多躺1天……”郝跃峰表示,卧床1周,患者心肺功能下降4~5%,骨量下降1%,肌肉质量下降且易发静脉血栓,同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骨科改变诊疗模式带来的是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作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市临床重点专科及医学重点学科,目前,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000余例次。

运动医学 前瞻大视野成就新医疗内涵

身体力行,在“运动医学指导”尚未被纳入收费目录前的近10年时间里,在医院未正式推出健身指导门诊前,郝跃峰在骨科门诊为95%的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只给5%左右的病人开药,综合计算,患者的平均药费只有5元左右,但成效不错,“因为运动本身是免费的,如果患者依从性好,一次门诊就能有效改善病情。”

“在门诊,我们接受到来自患者反馈的许多问题,很多脊柱、关节的疾病,没到开刀的地步,但保守治疗,患者又需要持续忍受病痛,会频繁就医,耗费很多的医疗资源,患者痛苦,医生也痛苦……”郝跃峰继而以曾闻名国内的苏州虎丘婚纱城手工业者普遍有的脊柱痛、腰肩痛举例,“由于长期保持同样的姿势手工劳作,疼痛得不到缓解,工人们频繁上骨科就诊,后来我发现她们多有轻度脊柱侧弯,开具了诸如跑步等运动处方后,她们病痛得到缓解,精神状态也变积极,婚纱城老板和员工都到医院来感谢我!”

既是问题导向,也是前瞻视野,考虑到苏州作为经济总量地市级第一、全国前十的高度发达的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郝跃峰内心希望为苏州的医疗增添新的内涵。“苏州的运动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0%~50%,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蓝图中,体育锻炼,有医疗保障的、能吸引更多人参与的科学体育锻炼,无疑是其中最美妙、最有代表意义的图景。

道虽远,行则将至。郝跃峰开具一张运动处方平均需要30分钟,不仅要详细询问病人病史、运动经历,还要配合各类必要的医学检查,结合病人身形、体态进行综合评估。此外,他从2016年起与团队一起运营和维护“运动云医院科普版”微信公众号,通过翻译、编撰国内外权威论文、资料,向公众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希望老百姓获取到权威有价值的科学健身指导。”

郝跃峰介绍,出于一份公益心,也是自己作为医者、医院管理者的志向,这些工作虽然需要付诸时间与精力,但值得去做。“我每天利用下班乘地铁回家的时间看稿子,修改、审阅同意后团队向外发布;在地铁上,我基本都是站着的,出入站也是走步梯……”他笑言,生命在于运动,自己团队、医院的同事都受到感染,主动减重、戒烟,加入运动医学的践行者行列。

医体融合 夯实运动医学二级学科地位

由郝跃峰发起并主持,上述公众号以及全国首家运动云医院互联网平台运行已经6年时间。这期间,苏州市立医院启动了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计划,多方努力使得运动医学这个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在苏州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平在一次专题会议上表示,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推进,运动医学关注的领域日益增多,该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苏州运动医学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郝跃峰则表示,大运动医学理念具有新时代的先进性和临床的普适性,“运动医学秉持着整合医疗的理念,从全人出发,更多地重视人的功能,而非如传统西医一贯依据解剖结构,着眼局部……现在许多预后不佳的问题暴露的正是理念的缺陷,也是业界已经意识到并希望补强的部分。”将医疗与体育相融合,指导市民科学健身,苏州在推进医体融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将苏州经验推广至全国,郝跃峰与来自全国的同道致力于弘扬大运动医学理念,也为打造运动医学二级学科的本来地位不懈努力着。

猜你喜欢

骨科苏州医学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