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2-08-27覃诗恩吴莹
文/覃诗恩,吴莹
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是肠道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发病原因多与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腹泻、腹痛、发热属于该病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病情发生进展后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现阶段临床多采用甲硝唑对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实施治疗,合理的药物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感染症状,促进其病情的恢复。但长期研究发现,对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实施甲硝唑单独用药的临床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或未见恢复,且病情复发风险较高,因此可考虑合理选择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本研究主要就甲硝唑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加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疾病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与对照组(n=65)。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为18~64岁,平均(42.65±4.17)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19~65岁,平均(43.71±4.84)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结合体征及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2)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水平异常升高;(3)细菌学培养结果显示阳性;(4)就诊前12h内未使用过抗腹泻药物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5)年龄≥18岁,意识清晰且知晓本研究进展,自愿签署同意书。
(1)并发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2)并发恶性肿瘤疾病及其他危急重症;(3)存在研究用药严重禁忌证;(4)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5)意识不清或交流障碍;(6)病例资料缺失影响后续研究开展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调整饮食结构,同时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适当进行液补,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于发热患者给予退烧药;对于明显腹痛患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甲硝唑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3021226;规格:20ml:100mg)治疗,首次给药取量15mg/kg,维持剂量取7.5mg/kg,间隔静滴时间为6~8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诺氟沙星注射液(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511;规格:10ml:0.1g)联合用药治疗,取0.2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混合滴注,2小时滴完,2次/d。两组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患者均治疗3d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定期记录患者大便次数、形状及全身情况,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血常规及粪便常规;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征兆,及时处理。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合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粪便常规复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①显效:体征消失,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白细胞水平明显降低;③无效:各种症状无显著改善,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白细胞水平未见明显变化。(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功能,统计临床症状(腹痛、腹胀、呕吐等)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行综合评估。(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采集所有受检对象晨间空腹血液4ml,3000r/min条件下离心15min后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4)所有患者停药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统计时间为停药后1个月、停药后3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5)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风险,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及肝功能异常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比较(±s,h)
2.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及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2.4 两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6个月内总复发率为10.77%,低于对照组的24.62%(P<0.05)。见表4。
表4 两组停药后6个月内总复发率比较[n(%)]
2.5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略高于对照组的4.62%,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进展性较快,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可构成威胁,故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甲硝唑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肠道菌群稳定性较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存在较为广泛的肠道细菌残留,最终导致短期内病情复发。研究认为,单独应用甲硝唑对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有限,因此可考虑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发病后多具有腹痛、腹胀、呕吐等体征表现,且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白细胞水平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治疗可显著提升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其临床症状及白细胞水平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甲硝唑一类临床常见且经济合理的抗厌氧菌药物,其对厌氧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考虑到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除涉及厌氧菌感染外,还可能因沙门菌、肠杆菌等微生物导致,因此单独应用甲硝唑的治疗效果并不高。诺氟沙星本身属于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同时还能对部分支原体及厌氧菌感染疾病进行治疗。总的来说联合用药治疗模式弥补了甲硝唑单独用药的不足,提升了肠内细菌清除效率,最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可缩短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促进其病情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联合用药治疗模式除增加抗菌谱外还增强了药物效果及作用时间,药效长时间维持,患者肠道功能持续稳定改善,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应缩短。研究表明,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发病期间其肠道内部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长期处于炎性状态下患者病情恶变速度加快,预后结局较差。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对患者肠道炎性反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联合用药通过其高效的杀菌行为阻碍了细菌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机体炎性反应的产生,故炎性指标水平相应降低。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短期内具有较高的病情复发风险,此类情况多是由肠道内病原菌清除不彻底导致。本研究中观察组用药治疗后6个月内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治疗可提高患者肠内病原菌清除率,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价值重大。相较而言,联合用药治疗模式的杀菌范围更加广泛,针对诸如革兰阴性菌、支原体及厌氧菌均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故肠内细菌遗漏数量更少,疾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安全性较高,侧方面印证了联合用药模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甲硝唑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效果显著,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机体炎性状态明显改善,病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